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探究景观方法对空间治理主体互动过程的支撑作用是新时代提升空间治理能力和挖掘景观研究与实践范式应用价值的途径之一.首先界定景观方法和空间治理主体互动的研究对象,然后在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和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展示了这种支撑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一般来看,各类景观研究方法都强调为空间规划各环节的主体互动打开跨边界交互的...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城市建筑的发展中,城市公共艺术建筑伴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面貌与城市生活环境的发展。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那种仅仅在使用功能上得到满足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人们在寻求公共艺术的审美意识与文化精神在建筑形态上如何去表达,建筑语言要充分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环境特色和历史文化,表达一个时代精神和社会的文化状态。  相似文献   

3.
《新建筑》2016,(3)
在学科和职业的重新思考与定位中,建筑和建筑师的过程、角色、价值及影响在不断演进。从社会学角度出发,提出"作为媒介介质的建筑"这一观点,从建筑与建筑师、生产与使用、设计与研究三个方面,阐述职业建筑师除实现最终实体产品外的另一种建筑生产与行动过程,以追寻建筑更具社会可持续转进的潜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蒋璐 《华中建筑》2006,24(5):35-38
建筑师通过媒介手段将建筑理念转化为真实世界中的建筑实体。而媒介手段亦反之对建筑产生影响。该文通过对印刷术到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的分析,阐明这些不同的媒介手段对建筑产生的巨大影响,从而揭示出隐含其中的建筑空间逐渐自由开放的过程以及媒介手段逐渐靠近人类自身感观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由看得见的建筑和其他各种城市构筑共同组成的,实体部分和空间部分相辅相成。所有的城市空间都有图底关系,不同的图底关系使得城市的空间特征、记忆特征有所不同。公共空间讲的是图底关系中的空白部分与公共活动的关系,仅有当空白部分对外开放,能够用于公共活动时,才称之为公共空间;它可以分为室内公共空间和室外公共空间两部分。今天着重讨论室外公共空间,即公共开敞空间,包括公共空间的布局和结构,还有自身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对传统壁画的观念需要再认识。传统壁画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不仅有补壁的功能,还和建筑、环境等因素共同构成了空间中的艺术形态。大多数人在欣赏壁画的时候,没有时间去思考更多的问题。比如河北磁县湾漳北齐墓壁画(图1,2),人物的造型非常精彩,气韵生动,在现在的画家看来,壁画作品中所使用的技艺都令人惊叹。展览现场  相似文献   

7.
8.
正如果把我们存在于的这个世界看成是一层一层的,有着包裹关系的空间构成——从作为最内核的心、身体,到其外部的建筑的空间,再到或是人工建造的城市和乡村,或是自然山水,最后是天地、宇宙……那么,建筑实际上就是这一连串同心圆中的一层,也是非常特殊的一层。它把我们的心和身体和一个存在了很久的外部世界连接在了一起。一个好的建筑,会面向内部给我们的身心提供庇护的安全感,它同时又是面向外部的,像"皮肤"那样敏感,让我们可以通过它察觉、认知到那个宏大的时空。  相似文献   

9.
就这本期刊的名称从《建筑知识》(Architectufal Knowledge)演变成《a+a》(ArchitectureArt建筑+艺术).阐述了关于中文"建筑"和"艺术"与英文"architecture"和"art"之间对应的解释和理解的差异,以及在中国语境下产生的社会效果,并对本期刊的宗旨和内容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前建筑设计中存在的建筑外型千篇一律,相互仿效,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其体制和经济水平的原因,但建筑界自身缺乏理论上的探讨,重设计实践轻理论研究也是重要的原因。建筑是不是艺术?这个概念长  相似文献   

11.
正当代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移动性。以任何现在的都市居民而言,日常生活的时间有很大比例是在公共交通空间里度过的。哪种形式的公共交通是最好的公共交通?对此每个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不过21世纪的城市设计家们似乎在这个问题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由轨道(重轨或轻轨)连接的超级密度组团是最值得提倡,也是最具可持续性的~([1])。类似的,在当今的城市更新项目中,不管是在发达国家的城市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城市,与轨道交  相似文献   

12.
西方近现代社会的变化和飞速发展是西方现当代建筑与艺术得以纷繁复杂变化的客观基础,社会形态的变化同样改变着建筑师和艺术家的观念,建筑师与艺术家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推动着自身观念的演变并将其转换成具体的实践,从这种意义来说,西方现当代建筑和艺术是一种观念的建筑和观念的艺术。作为观念的艺术与作为观念的建筑始终在相互影响和作用中呈现出崭新的局面。本文通过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下的建筑与艺术的并行同构到工业革命以来的技术理性观念支配下的文化破碎再到20世纪50年代后文化研究的崭新回归从艺术和建筑两方面展开讨论,探讨了观念的推演是艺术和建筑不断发展的核心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5)
中国最早的壁画公共空间艺术多见于洞窟、寺庙、宫殿、衙署、厅堂以及墓室,大型的如敦煌莫高窟、克孜尔石窟、麦积山石窟、芮城永乐宫和北京法海寺。这些壁画一方面为宗教礼仪服务,另一方面也具有美化和装饰殿堂及居室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白莉丽 《山西建筑》2008,34(6):42-43
针对抽象艺术手法对现代建筑的重大影响,介绍了抽象艺术手法的原则,指出抽象艺术主要表现在对古典的精神原型的继承和解放建筑的空间作用上,同时表现了艺术家追求至善和理性的特征,体现了建筑空间的理性化的发展倾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建筑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标志性建筑由于拥有综合复杂的空间内涵属性和对城市空间重要的结构性塑造潜力,彰显着中国当代建筑创作的顶端水准与创作实践思潮风向,亦是当代中国建筑艺术跨文化建筑实践的重要类型,成为中国当代建筑形成自我独立语汇、拓展国际影响力、实现话语与身份认同、中西融通交流的重要实践载体。文章以跨文化传播理论为指引,将当代中国标志性建筑作为跨文化传播的“空间-媒介复合性”载体,对其所勾连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典型渠道与共融空间进行梳理,并以“空间表达、主体实践、以及文化认知”三个维度对标志性建筑所构筑的典型通路中的中国当代建筑跨文化图景的轮廓与特质进行整体性研究,以此梳理标志性建筑在中国当代建筑跨文化传播与交流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探讨媒体传播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影响,进而引发一些对当今建筑设计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以与人互动的城市空间为规划理念,结合系统论和环境行为理论,探讨了与人互动的城市空间在公共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尝试从人的需求角度进行公共空间布局,引导城市公共空间积极有活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杨瑛 《住宅科技》2000,(9):9-10
值得建筑师们忧虑的是 :城市空间的日益狭窄 ,生活节奏的加快 ,居住的私密性加强 ,使邻里交往的范围和空间日趋减少 ,人际关系更加淡泊 ,邻里交往减弱。老人和儿童的情况就更不容乐观。尤其是儿童 ,因为拥挤、隔膜 ,大人间的互不交往 ,或多或少剥夺了他们游玩的空间 ,抹杀了他们摸、爬、滚、打的天性 ,据统计 ,我国目前 30 %的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综合失调 ,与现有的居住环境有很大关系 ,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随着时代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如果不求变 ,不能接受时代前进的考验 ,那些消极、怠…  相似文献   

19.
刘仲 《建筑与环境》2007,1(6):77-79
百年校庆在同济大学的校园里增添了好几座新楼,对于这些新建筑外界都有着不同的反响,其中临近四平路一侧的名为“综合教学楼”的高层建筑更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质疑。  相似文献   

20.
社会生活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互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天 《安徽建筑》2003,10(6):8-9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作为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和公共活动,阅读城市、体验生活的首选场所,反映了城市社会经济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