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以氧氯化锆为原料, 借助DTG、SEM、XRD等表征手段, 考察了热解温度、热解气氛等工艺参数对直接热解法制备棒状二氧化锆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氧氯化锆在氧化或水蒸气气氛中均可分解为氧化锆, 在同一气氛下的反应路径取决于热解温度。温度、气氛和前驱体种类对氧氯化锆热解产物的形貌和粒度影响较为显著。以ZrOCl2·3.84H2O为热解前驱体, 在H2O-N2气氛中于450℃温度下进行热解, 可得到粒度较为均匀、长径比为4~6的棒状二氧化锆, 通过分解温度的调控, 可获得四方相、单斜晶型或两者混合物的二氧化锆粉体。 相似文献
3.
4.
5.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纳米氧化铈制备技术的研究情况,重点介绍了液相法的多种制备方法和特点,并对纳米氧化铈的制备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7.
以九水硝酸铁(Fe(NO3)3·9H2O)为铁源,无水乙醇和乙二胺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铁(Fe2O3纳米棒),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Fe2O3纳米棒形貌,研究了(Fe(NO3)3·9H2O)质量分数及反应温度对Fe2O3纳米棒颗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棒的长度和宽度分别约为500~600 nm和50~60 nm;在160~220 ℃范围内,温度对Fe2O3纳米棒形貌的影响不显著;在一定范围内提高铁源质量分数可使纳米棒颗粒尺寸变小。Fe2O3纳米棒的形成机理为:铁源在强碱性的溶液中反应生成棕黄色絮状沉淀α-FeOOH,该沉淀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在乙二胺作用下脱水形成Fe2O3纳米棒。 相似文献
8.
以氯化镁与氨水为原料,聚乙二醇为分散剂,用水热法制备出纳米氧化镁。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产物的晶体结构、显微形貌和颗粒尺寸,探讨了MgCl2和氨水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前驱体的影响。对前驱体进行差热分析,研究前驱体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纳米MgO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gCl2和氨水的摩尔比为1.0:2.5,反应温度为200℃,反应时间为3.0 h,前驱体煅烧温度为600℃,煅烧时间为2.0 h时,得到的纳米MgO颗粒呈圆盘状,分散均匀,基本无团聚现象,颗粒直径约为100 nm,厚度最小约为10 nm。 相似文献
9.
10.
11.
纳米CeO2粉体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纳米CeO2粉体的几种主要制备方法及它们的研究进展,其中重点介绍了液相法及其特点,对纳米CeO2的制备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指出了今后应重点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文章利用水热法在溶液中制备成功硫化铋(Bi2S3)纳米棒。采用透射电镜(TEM)、选取电子衍射(SEAD)、X射线衍射(XRD)、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等分析手段对纳米棒的形貌、结晶性以及相结构对生长过程中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i2S3晶核在软模板的作用下有一种自发组装成棒状形貌的趋势,并且其结晶性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愈趋完善。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