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许建和  李婧琦 《中外建筑》2022,(11):123-130
以长沙市太平街为例,归纳其街区业态在现有类别、构成比例、发展情况、空间分布四个方面的特征,在研究其街区建筑构成、街巷格局、空间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空间句法工具计算其街巷空间的整合度、可理解度和深度,提出了区位条件、空间资源、空间参数三个业态分布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业态的空间分布是其经营策略、风格定位、目标客群与空间资源和空间参数进行匹配的结果,历史街区的街巷长度、宽度和建筑状况等因素影响业态数量和品质,而区位条件、街巷可达性、街巷深度等因素则影响街区层面的业态类型与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历史街区规划设计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业和  董卫 《华中建筑》2005,23(2):86-88
从空间认知的角度,将历史街区的人、地、房从物质空间层面上分为建筑、院落、地块(街坊)以及街巷四个层次,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提出基于GIS历史街区保护设计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姜腾 《建筑与文化》2021,(8):160-161
城市文化作为城市的独特记忆之一,具有传承历史、彰显特色、记录时代精神的特点.将城市中独特的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体现人文魅力和历史特征,城市规划才能变得更加有人情味.文章通过综述国外相关学者研究,借鉴融入文化要素的城市规划方法,探究文化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方式.以大栅栏历史街区为例,通过文化符号、文化声音、文化脉络和文化空间四个方面对历史街区的活力进行提升,激活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4.
历史街区复兴是个倍受关注的热门课题。本文采用空间句法的轴线模型分析方法,分析城市整体、历史街区和建筑内部三种尺度的空间形态构成特征,为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和复兴提供引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李峭漪  武联 《华中建筑》2012,(8):162-164
该文以陕西省千阳县燕伋历史街区规划为例.探讨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再利用问题,提出了调整街区空间结构、转化文化内涵与街区功能、保护街区历史文化风貌、塑造公共空间景观节点等一系列方法。  相似文献   

6.
历史街区持续发展的旅游业协同--以北京大栅栏为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把握历史街区概念及其内涵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进程,对快速城市化、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经济转型期等背景下历史街区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对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相关理念进行了批判,认为现有手段缺乏对多利益主体利益的考虑,进而导致历史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缺乏。认为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主导下,通过历史街区保护、更新与旅游业之间的协同可实现多利益主体多目标的实现,进而分别分析了协同的机理、动力和操作模式。以北京大栅栏历史街区保护、更新与旅游业协同为例,在旅游资源评价、土地利用分区和保护分区的基础上,设计了该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的背景下,相当一部分历史街区采用居民完全迁出后再开发的简单粗暴的商业化开发模式,历史街区的主导功能由居住转化为商业娱乐,由此导致历史街区文化特色消失甚至空间同质化严重。文章以南京老门东历史街区为例,以城市人口热力数据、高德兴趣点数据(POI)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建立街区街巷活力与业态测度体系。综合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街区街巷活力与商业业态的相关性现状,进而提出了业态数量、密度、运营方面的几点策略。以期加强历史街区的商业发展与历史文化真实性展现的结合,增强历史文化体验感,实现街区的多元永续活力。  相似文献   

8.
冯艳  李金洁 《规划师》2023,(3):64-72
文化遗产影响评估作为协同保护与发展的有效方法成为当前的国际研究前沿。我国文化遗产影响评估以遗产价值和人的价值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历史街区为始展开广泛应用。文章针对历史街区的特征,在分析价值的基础上,以人—空间协同视角研究价值载体构成,构建历史街区影响评估指标,综合评估工具,结合核心内容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历史街区影响评估方法,实现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整体协同,并以嘉兴市月河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进行具体的应用实证。  相似文献   

9.
黄晴  许乃星  陈奕 《中外建筑》2023,(4):119-124
火灾是历史街区面临的首要安全隐患,在与火灾抗争的过程中,先民积累了丰富的防火经验与智慧,形成了历史街区特有的传统防火体系。在当前历史街区活化利用的背景下,如何结合历史街区传统防火体系做好火灾防控成为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以有“明清建筑博物馆”之称的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传统防火理念的挖掘与梳理,提出防火分区、建筑布局、建筑材料、消防水源、防火意识与消防管理等五大方面构成的历史街区传统防火体系,并结合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保护修复实践工作,有意识地将传统防火体系纳入街区及建筑的消防改良策略,为历史街区活化保护奠定基础,也为同类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成都的大慈寺、文殊院、宽窄巷子和锦里四个著名的历史街区,阐述了如何通过商业开发的手法,给旧街区以新的功能,使其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并重点分析了这几个街区保护更新后的空间结构以及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选取"南京1912"商业街区为研究对象,从背景认知、街区定位、空间布局、原真性、造型要素等多个方面进行一系列公众评价调研,通过分析公众的评价视角,比较公众与设计者在街区认知上的异同,揭示出了公众评价的采集和反馈在历史街区改造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彭雷  李保峰 《建筑师》2018,(6):74-80
本研究立足于步行友好性视角,选取武汉市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居住区作为研究案例,从中观层面探讨了影响居住区步行友好性的三个关键因素:道路连通性、公共设施易达性、土地混合利用程度。研究发现我国城市居住区步行友好性在历时性上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及对我国相关规范的反思,提出了我国城市居住区步行友好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高速现代化的建设时期,城市中的历史街区由于其独有的生存条件和潜在的巨大升值空间备受开发商的青睐。然而在商业开发过程中,对历史街区步行环境的更新与整治普遍存在着传统文化与城市原有特色的消失、风貌逐渐趋同走向"千街一面"的问题。如何营造商业历史街区独特的景观环境特色成为目前面临的主要困惑。该文以武汉天地商业步行街为例,通过对其步行环境构成元素的分析,分别从空间策略、文化策略、更新策略、人性化策略4个方面对提出了对商业型历史街区步行环境更新与整治的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田子坊的保护和再利用是由普通市民和众多产业个体一起参与的、自下而上的历史街区保护与再利用实践。然而新的利益分配格局也带来了新的矛盾和问题。本研究对田子坊街区保护和再利用的发展中商业与居住混合的状况进行了实证调查,从新制度经济学家巴泽尔(Barzel Y.)和科斯(Coase R.H.)的财产权理论的视角分析和理解田子坊中商居混合产生的困境和矛盾,结论得出田子坊商居混合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田子坊历史街区保护与再利用的过程中其居住空间财产权的再次划分。因此,对该历史街区中财产权的深入认识可能为解决这一空间利益冲突的问题提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5.
潘一婷  李浈 《华中建筑》2010,28(4):36-41
结合芜湖古城改造实际项目,以古城肖家巷历史建筑为例,研究特定问题下传统民居建筑群及其单体的保护再生方法,探索民居类建筑的再利用方向,指出在保护中求创新,保护设计通过"发现、整合和表达"的方法建立历史建筑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经济转型与生活方式的全球化,深刻改变了传统商业业态的内涵及其运营模式,也为城市商业空间更新与延续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基于城市整体的视野,从资源整合的角度,分析当前国内城市中心区商业街区更新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快速城市化中,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往往以对立姿态并存。以未来视角来看,确定性决定了保护策略,而难以预知的不确定性使得更新缺乏科学依据,这正是造成当前历史街区改造在不断“试错”中仍然冲突不断。因此,如何有效应对未来不确定性成为调和保护和更新的有效路径。以历史街区发展的确定性因素来把握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建立可调整的未来导控框架。以上下九商业街区为例,在理清历史街区结构的基础上,从充分挖掘街区的历史和现状资源出发,分别识别不同层级的驱动因子,并针对每个驱动因子的具体类型提出设计导则。最后,不同层次导则相互组合,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该研究为传统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尤其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祯 《室内设计》2023,38(4):111-118
历史街区拥有保护和发展的双重要义, 历史街区再生需要平衡好利用好城市中的文化 力、经济力和社会力,在人文价值、当代需求和 持续发展之间找到可操作的秩序路径。基于 此,论文回归历史街区活态遗产的人文社会属 性,从“作为城市文化资本的历史街区”切入研 究,重点围绕街区遗产资源的价值潜力,架构了 历史街区再生解释框架,并在此框架下结合对日 本高山和南京小西湖两个历史街区再生案例的 审视分析,探讨了文化资本增量积累下的历史街 区再生策略。研究明晰了建成遗产作为可持续再 生驱动力的价值作用,为本土实践提供了新的思 想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9.
历史村落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以西藏吞巴乡的千年古村落吞达村为例,分析了其历史文化特色要素,包括村庄选址、布局、文化遗存、传统建筑、藏族文化及风情特色,对吞巴村的旅游现状资源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发展目标与对策,对吞巴村旅游景区规划中重点的雪域田园景区与旅游设施重要节点吞巴庄园和客栈区、吞达村入口广场进行详细规划设计和建筑意向设计,对历史村落的旅游发展和景观规划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我国中小城市历史遗迹周边地段建设缺乏基于文脉研究的堪忧现象为背景,以山西运城池神庙周边文化商业建筑群规划设计为例,通过对于地域文脉的研究,挖掘城市文化特色,控制建筑造型、以空间发展模式和室内外空间尺度为主要手段,诉求历史遗址周边的新建建筑在文脉上与其呼应,最终形成有机的城市片区,探求适应中小城市历史遗迹周边地段的建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