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寒和寒冷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冬季新风负荷较大,因此须采用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目前,适用于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存在2种常见的排风处理方式:卫生间直排和卫生间排风热回收。利用理论计算的方法分析了典型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的卫生间部分全年通风耗电量,研究卫生间直排和卫生间排风热回收这两种排风处理方式的新风系统优劣。  相似文献   

2.
《暖通空调》2021,51(8)
基于GB/T 51350—2019《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提出了近零能耗居住建筑中采用新风热回收装置全年节能量计算方法,并对全国主要气候区5个代表城市近零能耗居住建筑中采用热回收装置的全年节能量进行了计算分析,给出了各代表城市近零能耗居住建筑中采用热回收装置全年节能量范围,并分别给出了过渡季采用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时设置旁通功能对热回收装置全年节能量的提高程度。  相似文献   

3.
近零能耗建筑对气密性有较高要求,良好的气密性可以降低无组织渗风导致的冷、热负荷,避免湿气侵入造成的建筑发霉、结露和损坏,减少室外不良因素对室内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对夏热冬暖地区近零能耗建筑气密性要求尚不明确。本文以夏热冬暖地区典型近零能耗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确定了建筑气密性(50 Pa)与常压下空气渗透换气次数的转换方法,计算了得到不同气密性等级对应的年平均空气渗透换气次数(常压)。并在TRNSYS能耗模拟平台建立了典型建筑模型,模拟计算了气密性对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和空调通风能耗的影响。最后以营造更加节能和热湿舒适的室内环境为目标,建议自然通风策略下建筑气密性N50≤3. 0 h-1,机械通风策略下建筑气密性N50≤1. 0 h-1。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我国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建筑在实际运行中的热舒适性和节能性,选取辽宁省沈阳市某近零能耗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在冬季供暖期间采用环境参数测量与问卷调查同步进行的方式对该建筑的热舒适性进行研究。同时对近十年来严寒地区普通居住建筑的热舒适测试进行了文献调研,得到严寒地区冬季供暖期间普通居住建筑与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热中性温度、期望温度和80%可接受度的温度范围等热环境指标。另一方面监测了冬季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各项能耗指标并进行了节能性对比分析。明确了普通居住建筑与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在热舒适与节能性上的差异;得到近零能耗建筑中人热感觉的变化规律;阐述了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冬季运行过程中的优缺点;并从人体热适应的角度出发对近零能耗建筑热环境的设计与营造提供理论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近零能耗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施工现状进行了国内外技术调研,针对北方地区近零能耗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较厚保温材料对系统耐候、抗剪、防火等性能影响问题,重点以岩棉带、岩棉板、聚氨酯、石墨聚苯板、模塑聚苯板、挤塑聚苯板、真空绝热板材料及保温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满足近零能耗建筑外墙热工性能要求下的保温材料及保温系统性能的实验检测研究,提出了今后对北方近零能耗居住建筑保温系统检测要求的建议,分析了近零能耗居住建筑保温系统推荐的应用类型。该研究为北方地区近零能耗建筑外墙保温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掌握我国严寒地区建筑空调系统节能潜力,以沈阳地区某近零能耗建筑为研究对象进行能耗研究分析。该近零能耗建筑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绿色建筑与被动式建筑双重设计理念,综合应用了相变蓄能、排风热回收、地道风、Low-e玻璃、外墙保温等诸多建筑节能技术。运用DeST软件建立物理模型,对建筑空调系统冷、热负荷进行模拟,研究空调系统负荷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并与同类型常规建筑能耗进行对比分析。近零能耗建筑冬季采暖负荷比常规建筑节能73.7%,全年综合节能率达到55.2%,仅空调系统一项就有巨大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近零能耗建筑在我国迅速发展,其低能耗高舒适度的环境特点,对能源和环境系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针对近零能耗居住建筑能源环境需求,将空气源热泵和新风机组通过结构创新结合,研发了环境控制一体机,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实现多种运行模式,满足室内温湿度和空气品质需求。本文采用国标规定的测试方法对样机进行了性能测试,测得环境控制一体机的制冷工况全热回收效率为70.3%,制热工况全热回收效率为78.8%,内循环房间空调器模式下制冷能效比为2.98,制热性能系数为3.19,产品的有效换气率和过滤效率,分别达到97%和93.4%,产品性能高于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的要求,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提供了新的能源环境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以夏热冬冷地区典型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和常规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De ST计算软件对比研究了夏季和除湿期的热、湿负荷特征,讨论了该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适宜的除湿系统形式。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较低,随着照明和设备功率密度设计参数的减小,夏季和除湿期的典型日显热负荷分别降低约45. 3%和79. 7%;围护结构气密性的提高可降低约22. 1%的显热负荷和湿负荷,近零能耗居住建筑显热负荷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湿负荷; 2)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热湿比降低为常规建筑热湿比的60%左右。常规空调形式在近零能耗居住建筑中难以同时满足室内温、湿度环境要求,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拥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3)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新风送风含湿量在除湿期低于夏季,冷凝除湿系统能效较低。热泵型空调器与除湿转轮联合运行的除湿空调系统更容易满足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健康性、舒适性和节能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许一鸣 《城市住宅》2022,29(3):211-213
我国建筑业为达到节能减排目标提出了近零能耗建筑的概念.近零能耗建筑在我国寒冷和严寒地区的成功实践证明了其可行性,然而在人口密集的夏热冬冷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发展缓慢.为加快夏热冬冷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发展,从被动式节能技术、主动式节能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使用3个方面论述夏热冬冷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技术措施,同时建议相...  相似文献   

10.
有效排除卫生间污染物是卫生间排风的关键。以某公共建筑卫生间为例,利用数值模拟分析卫生间氨气浓度,对卫生间排风口的设置位置、大小及排风量等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卫生间排风口应靠近污染源位置布置,当下排风口设置高度为0.3 m时,卫生间人体呼吸高度区的氨气浓度比顶排风方式减小近80%;卫生间采用下排风与顶排风同时排风,风量比为9∶1时,房间的氨气浓度最低;采用优化后的排风形式,换气次数达到10 h-1以上时,卫生间可以获得理想的排风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多栋零能耗(近零能耗)低层居住建筑、多层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社区进行了分析,这些建筑大部分已经建造完成且有实测数据,小部分使用了模拟计算进行分析。介绍了以实现建筑零能耗为目的采用的太阳能光电技术、高性能围护结构、其他支撑技术和部分示范工程经济性分析的最新进展,提出了通过被动式设计、高性能围护结构、高效建筑能源系统、能耗预测监管平台等技术综合应用,达到建筑零能耗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气密性是近零能耗建筑的典型特征之一。目前,国内缺少对于近零能耗建筑气密性影响的研究。本研究以某一近零能耗建筑为对象,基于其气密性实测数据,模拟了其在1 800个风压与热压组合工况下的空气渗透量及内压力,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与讨论。结果显示,该近零能耗建筑在自然状态下的空气渗透量很小,最大换气次数为0. 148 h-1;建筑内压力变化范围为-26. 22 Pa至5. 97 Pa,且绝对值高于6 Pa的工况占比高达52%。结果表明,虽然高气密性建筑空气渗透量对其能耗、室内空气品质影响较小,但内压力影响较大,在通风空调系统设计及运行时,应充分考虑其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美近零能耗建筑标准的居住建筑部分为研究对象,对比中国《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 51350-2019)与美国准零能耗住宅项目要求.通过研究两部标准基本内容、主要指标与评价方法,从标准框架、技术要求、与其他标准和认证的关系三个方面开展了对比分析,希望对我国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近零能耗建筑的发展处于发展初期,目前全国范围内建成10多个近零能耗示范工程。近零能耗建筑中关于可再生能源系统应用的分析和研究在国内尚处于空白。本文以某近零能耗建筑中地源热泵系统实际运行数据为基础,介绍了该地源热泵系统夏季和冬季的运行情况,并探索性地分析了地源热泵系统对该近零能耗建筑能源系统贡献率。文章首先介绍了该近零能耗建筑地源热泵系统夏季和冬季整体运行情况,包括系统地源侧、室内侧供回水温度、温差,并分析了冬季和夏季系统运行COP,最后基于地源热泵系统向室内提供的冷量和热量探索性地讨论了地源热泵系统对该近零能耗建筑能源系统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5.
田靖  毛宏智  郭欢欢 《建筑技术》2021,52(4):433-435
基于某超低能耗居住建筑中通高区域的暖通设计,论述暖通设计方案和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形式,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证实其气流组织的可行性,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通高区域实现室内良好的气流组织,最大限度地降低通风换气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凯凯 《暖通空调》2023,(12):149-154+172
针对地铁地下车站公共区卫生间通风气流组织进行了数值模拟与优化研究,分析了排风方式、换气次数、下排风口高度、补风形式对污染物的影响。研究表明,卫生间采取自然进风、局部机械下排风、下排风口高度0.3 m、换气次数20 h-1可有效降低室内污染物水平,提高室内空气品质。通过现场测试验证了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近零能耗建筑是建筑节能发展的最高形式,BAS在近零能耗建筑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CABR)近零能耗示范楼各系统的特点,探讨了近零能耗建筑中BAS设计的侧重点和关注点,在详细分析CABR近零能耗示范楼集成的特点和难点基础上,阐述了CABR近零能耗示范楼BAS系统构建、各子系统控制器的选型和配置设计过程和BAS最终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对化石能源需求量较大,“近零能耗建筑”是我国降低采暖能耗的有效途径.我国之前主要参照德国被动房的设计规范,但严寒和寒冷地区与德国的气候并不完全相同.文中利用DeST建立寒区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模型,以哈尔滨、沈阳和北京为代表城市,对基准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进行模拟,结合中德两国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进...  相似文献   

19.
随着建筑节能标准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对近零能耗建筑的大力发展,从无机塑化保温板及系统的保温性能、燃烧性能、耐候性和抗风荷载性能方面研究其在近零能耗建筑中应用的可行性,并着重分析了剪切强度对系统抗风荷载性能的影响和适用的地区范围,对无机塑化保温板在近零能耗建筑外保温系统中应用的性能检测提出了建议,为其在近零能耗建筑中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零能耗建筑是建筑节能发展的最高形式,BAS在(近)零能耗建筑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CABR)近零能耗示范楼各系统特点,探讨了近零能耗建筑中BAS设计的侧重点和关注点,在详细分析CABR近零能耗示范楼集成的特点和难点基础上,阐述了CABR近零能耗示范楼BAS系统构建、各子系统控制器的选型和配置设计过程和BAS最终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