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居住区风环境受到了建筑从业者的高度重视。在严寒地区,风环境既需考虑夏季通风,又需考虑冬季防风,给该地区住区风环境改善增加了难度,但目前相应研究较少。由于水体会对风环境产生影响,滨江住区的风环境需特别关注。为此,研究以哈尔滨松花江南岸滨江住区为例,采用Fluent模拟研究了滨江住区布局与风环境的关系。基于滨江住区中53个居住地块的风环境模拟结果,发现高层布局的风环境优于其他垂直向布局。除高层布局外,在水平向布局中,混合式布局优于行列式布局;而围合式布局则因不满足夏季通风,其风环境最差。此外,道路走向、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位置、建筑与江岸夹角等要素均对住区风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1 住区的平面构成与空间限定 金桥新村E区(见图1)商品住宅的规划初衷是创造一个高层低密度住区,平面布局以图案化为构成特色,同时形成序列性空间层次。规划设计依托统一多变的建筑形态,在基地内南北向疏密有致地布置了3组相对独立的弧形围合住宅组团,形成了住区初级的构成元素(住区三元素),沿基地西侧南北向布置了3栋点式高层住宅,通过系列化重复手  相似文献   

3.
宋莎 《山西建筑》2015,(9):210-211
分析了高层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景观尺度混乱、景观布局模式缺乏等问题,并依据景观设计原则,从环境景观、生态景观、城市规划等方面入手,提出了高层住区的生态景观设计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阎魁  袁雁 《华中建筑》2008,26(1):129-134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住宅将在解决土地和人口矛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而高层住宅对历史遗址保护区周边景观环境的影响是显著的.该文通过对武汉盘龙城遗址周边的高层住区佳海"歌林花园"的设计,探讨一种以文化为导向的景观环境设计途径.  相似文献   

5.
对高层住宅区景观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分析了高层住宅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景观缺陷及问题,从生态景观设计总体布局和基本手法两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高层住宅区生态景观设计对策,为高层住宅区生态景观建设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重庆主城区滨江地段鳞次栉比的高层楼盘"围江"而建,严重削弱了城市视线进深,公共景观逐渐成为高档住区的私家花园。本文从社会资源的角度提出,滨江景观是一种属于城市空间和城市环境的社会公共资源。滨江景观资源私有化的症结是"政府-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突出表现在滨江土地资源配置的不合理,高密度、高容积率的居住用地过多占用景观资源良好的地段。改变这一现象最好的手段是建立多元的资源配置决策主体,重塑政府、市场与公众在资源配置决策上的三方关系,通过优化城市滨江地段建设用地分配,控制开发强度与提供多途径的共享渠道三方面内容,保护社会资源的公共性,避免优质景观资源被浪费。  相似文献   

7.
在寒地高层住区中,微气候适应性景观设计对于提高环境舒适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哈尔滨为例,从住区组团风环境、日照条件、湿度调节、热辐射效应四项微气候调节因子分析当前寒地城市高层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从住宅布局、植物配置、水体景观与硬质铺装四方面探讨微气候景观营造方法,以期为建设舒适、宜人的寒地高层住区景观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高层住宅太阳能立面集热一体化设计中,集热器立面最佳倾角与布置高度是建筑师在方案初始阶段就要考虑的因素。该文在对高层住宅立面太阳辐射量与有效日照时间段进行计算的基础上,提出太阳能集热与窗口遮阳功能的一体化设计方案,定量研究了集热器倾角与窗口遮阳的平衡关系;针对立面结合典型高层住宅布局模式,研究了不同类型高层住宅对北向住宅的日照影响,得出集热器最低悬挂高度的影响规律。研究成果将为建筑师在高层住区规划与集热器在立面的布置方案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滨水地区高层住宅的特点,以惠州江湾南岸超高层住宅区为例,从景观、户型、造型、布局等方面,阐述了滨江环境下超高层住宅的设计策略,旨在充分利用环境优势,创造出高水平的建筑。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对徐州已有的高层住宅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总结高层住区风环境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以自然通风为原理的风道设计来代替高层住宅原有的通风办法,依托于自然通风中庭、风道设计、风道口的各类变量作为实验的基础数据并进行总结,从风环境质量角度提出徐州高层住宅区风环境的优化设计策略,从而实现风环境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周星  陈明阳  张跃伟 《城市建筑》2023,(1):132-135+165
近年来,随着洛阳市的高速发展,人居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住区风环境也成了评价居住环境的重要指标。文章通过分析洛阳市住区布局特征,设计归纳出9种典型的住区布局方案,并对住区内部公园区域进行风环境模拟。根据迎风面积比和透风率两个指标,评价冬夏两个工况下住区内部风环境的优劣。结果表明:当北侧为高层建筑时,西南侧应布局小高层或多层建筑,东南侧应布局小高层建筑。在这种布局模式下,住区内部具有良好的风环境。  相似文献   

12.
以改善提升住区风环境质量为目标。通过同济大学彰武路宿舍区的风环境数据实测与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拟,提出适应风环境的绿地布局优化策略。根据住区规划布局,选取涡流区、迎风区、风影区、角流区、穿流区5处典型点位,记录距地1.5m处的平均风速、瞬时风速、风向等指标。利用CFD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住区近地风环境开展无植栽状态下的数值模拟,并与实测数据做比较,探讨景观布局对住区近地风环境的影响幅度。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绿地布局优化策略,运用CFD软件进行模拟验证。  相似文献   

13.
高空住区是高层高密度城市发展的产物。香港是世界上摩天住宅最集中的地区,也是高空住区最密集的地区。名铸是中国最高的单栋式高层住宅。从总体布局、造型、混合功能、住宅平面、居住单位和建筑结构等方面对名铸及其所在项目进行了介绍,着重分析了该项目与所处的高密度城市的关系、造型与周边建筑关系、项目内部的混合功能组成、住宅平面的布局、居住单位的变化以及摩天住宅结构设计等。通过名铸的案例研究,可以初步了解类似高空住区的建筑逻辑和城市环境,有助于高层高密度城市住宅设计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建成 《住宅科技》2010,30(1):35-40
文章通过对城市滨水住区常见的几种布局模式的分析,表明在滨水住区的建筑实践中,需要充分考虑滨水位区景观资源的稀缺性,并采取合理的布局方式,以求收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科学地、客观的评价城市住区植物景观质量,选取11个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城市住区植物景观的评价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到洛阳市3个城市住区的植物景观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生活型结构多样性、植物观赏特性多样性、植物景观视觉宜人性、植物与居民户外活动的亲和性是影响城市住区植物景观质量的主要因子;洛阳市3个住区综合评价结果为中泰世纪花城植物景观质量为优,其它两个小区植物景观质量为良;并分析了各个住区评价值高低的原因,指出了3个住区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柯鑫  许建强  韩雪 《住区》2021,(1):109-116
住区景观评价,对于住区景观品质构建与提升至关重要.随着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对住区景观评价的研究在完善,但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住区景观还有待深化.本文从发表时间、资助情况、学科合作方面,分析国内2004~2018年住区景观评价研究.通过查阅CNKI数据库住区景观评价相关文献,运用基于数理统计的内容分析法,通过Citespa...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严寒地区城市内河与其周边住区的交互影响,以及严寒城市内河建设的最优宽度,通过选取严寒地区典型城市哈尔滨市内河周边的住区与非临内河的参考住区在冬季典型气象日进行现场实测,定量分析内河周边的住区以及交互区的热环境差异。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不同内河宽度的优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就中高层围合式住区来说,内河周边中高层围合式住区比中高层围合式参考住区平均空气温度高0. 13℃。就高层行列式住区来说,内河周边高层行列式住区比高层行列式参考住区平均空气温度高1. 16℃。就交互区来说,中高层围合式交互区平均空气温度比高层行列式交互区平均空气温度高0. 62℃。  相似文献   

18.
高层住区在住宅群体组合、停车场布置和风环境优化方面出现问题,主要是因为规划设计采用了以日照分析为主导的多层住区规划手法,缺乏对住宅建筑体量增大后引发的空间感受、空间流动、停车模式等变化的研究.在住宅群体组合方面,高层住宅规划设计应丰富空间层次,提高开放空间渗透性:在停车场布置方面,应控制地下掏空率,提倡多方式停车;在风...  相似文献   

19.
陈飞  蔡镇钰  王芳 《规划师》2006,22(6):25-27
传统的行列式及围合式的建筑布局模式已不再适应住区的发展及人的行为模式的需求.常熟市新市区滨江花园规划采用自由式住宅布局,形成带状公共空间,利用建筑与太阳方位角、风向夹角的关系改善住区微气候,并结合住区规划结构,形成多功能、人性化的网状交通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高层住区居民特征对室外空间声环境评价的影响,从受访者基本特征和行为特征入手,对天津市和南京市的典型高层住区室外空间进行声环境评价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查明了受访者特征对高层住区声环境评价的影响机制,证明了声环境评价与受访者年龄、性别、在空间的停留时间、具体住区的空间环境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