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墙是中国城市的标志之一。它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古代城墙的产生主要是作为防御工程,由于城墙的保护,使许多城市免遭被战争毁灭之灾,而且在城墙保护下,使城市的辐射力不断加强,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但是由于城墙的固定性,却使得城市的发展受到限制,也影响了城内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当前的城市规划和改建工作中,拆除旧城墙会为城市发展带来宽松的环境,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城墙的历史价值,必须对城墙古迹与于适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建筑师》2010,(6):48-49
本项目承袭了西安汉唐文化中固有的舒展大度、简洁雄浑的特质,建筑群突出并夸张了给定的建筑面积条件下的尺度概念。整体建筑中诸多功能由一道有象征意义的“墙”围合起来,墙体的边界以实体感为主,这个意念上的城墙虽透着西安城墙的历史气质,但强调的却是用材及构造方式的现代化。建筑立面分内外两层,内皮为建筑物内功能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3.
城、郭为筑在城市四周用作防御的城墙,一般里面的称城.外面的称郭。往往又引申为城、郭里面的城市区域。商和西周的初期,都城只有一个城(即一个城墙)或壕沟,并无“城”与“郭”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于中国城墙的起源、发展、演进过程做了梳理研究。城墙作为维护性要素在对于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墙本体的功能是防御,但在中国古代特殊的"礼制"等级影响下,城墙系统纳入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尊卑体系内,并结合中国城市格局的演进而不断发展。城墙在近现代火器出现后防御功能衰退以及城市内部现代化转型的重重中矛盾最终解体消亡。  相似文献   

5.
田永英 《建筑师》2011,(5):85-88
城.本意是指围绕城邑建造的一整套防御构筑物.体现了以戈守城的军事防御功能。本文从词源学的角度对代表中国古代城市形成初期物质空间形态的“城”、“郭”、“国”.“都”、“鄙”、“邑”等字形进行解析,阐释古代城市所表达的物质实体创造的空间特征,古代城市形成的功能导向作用.以及具有强烈等级的区域观念。  相似文献   

6.
传统城市是由城墙、壕沟防卫起来的城市,代表着一定区域的政治统治中心。现代技术条件下,城墙不但不再具有战略军事防御意义,而且成为城市用地扩展和对外交通的障碍,因此,实体的城墙除了少数作为历史景观而保存外,大多被推倒铲平。但是,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构筑了一堵新的看不见的城墙,这就是户口制度。这种制度把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城墙是城市普遍采用的一种军事防御工事,同时也是城市的边界,至今世界上仍有许多城市还保留着古代城墙的遗迹。从古至今,城墙的存在对城市形态、城市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发挥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在某些城市,甚至在城墙消失之后,它的影响还依然存在。本文以巴黎为例,对巴黎城墙的演变及其对巴黎城市发展和巴黎地区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城墙是城市普遍采用的一种军事防御工事,同时也是城市的边界,至今世界上仍有许多城市还保留着古代城墙的遗迹.从古至今,城墙的存在对城市形态、城市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发挥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在某些城市,甚至在城墙消失之后,它的影响还依然存在.本文以巴黎为例,对巴黎城墙的演变及其对巴黎城市发展和巴黎地区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城市环境设计》2016,(8):226-245
老西门曾经是一个被城市遗忘的片区,遗存着明代的城墙及护城河,被400×80m奇形怪状的边界界定着,被破烂的私搭乱建,没有产权的棚户区支零破碎地充斥掩埋和覆盖着.如火如荼的城市大规模建设及房地产掘金,将这片靠近沅江的市中心“飞地”变成了烫手的山药,利益、民生、城市、历史、政治等各种诉求加诸于身.  相似文献   

10.
刘喜珍 《中国园林》1995,11(4):10-11
“城墙”即城垣、城之围墙也,是古代城镇的外围边界。它具有保护城内安全,抵御外来侵略的功能。在当今社会中城墙的作用早已消失,但它是历史的见证、是先人留下的财富。城墙是古迹、是文物、也是景点。它作为古迹、文物应该保护,使其成为世人了解历史的窗口。作为景点,应该开发建设,使之成为城市的点缀、人们游览观光的好场所。 保定市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从西汉起在此置邑,历史上曾有乐乡、清苑、泰州、保州、保塞军、保定路等名称,自辽金在北京建都后,一直是京南重镇。  相似文献   

11.
谭刚毅  胡辞 《华中建筑》2021,39(5):134-140
自汉末魏初武昌有城之始,作为城市防御体系的武昌城墙建立起来,经历代修缮更新,至20世纪20年代后期,城墙拆除.推动城墙变迁的力量,在于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下,城市统治者对它的重视程度与管理方法.该文拟梳理武昌城墙建设管理的历史变迁,并探寻其规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历史地图、档案的分析,简述了1930-2008年南京城墙周边开放空间形态的变化及背景。发现:伴随着环城墙边缘带的填充和更替,开放空间日益受到压缩,边界更为明确,破碎化加剧,导致老城的景观特征有明显的转变。借鉴英国城市形态学者M.R.G.Conzen的方法,从平面、风貌和功能三个层面研究了三组开放空间在1930年和2008年的形态差别。发现:开放空间中的历史遗迹相对较少,其历史分层相对模糊;开放空间形态演变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公共空间的关系;在快速城市化过程对城市风貌产生很大影响中,明城墙及周围开放空间对于城市风貌的整体性、持续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兴民 《住宅科技》1991,(12):43-44
围墙,在现代汉语中为围绕房屋、园林、场院等,能起拦挡作用的墙。古时,围的古字为“□”,辞书释围字曰“卫也”,其含义就是“保卫”的意思。难怪人们将围墙喻为城墙的缩小,这是无可非议的。围墙与城墙相比,虽然高低不同、薄厚不等、长短各异,然而它们的作用确是十分相近的。两者都是为防范外患、保持内宁的一种建筑设施。围墙在城市建设中,对于居民除具有保卫的功能之外,还有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探究肇庆古城这一具有浓厚地域特色与防御性能的城市遗产的价值特征,进而为肇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中国明清城墙申遗提供参考,结合古城建设情况与空间规划特征,系统梳理了肇庆古城的营建动力机制,将古城安全防御体系进行层级划分,从古城选址的生态安全、城市营建的心理安防、城墙建造的军事防御、水系规划的防洪御灾这4个层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肇庆古城营建的动力机制主要受政治文化、经济地理的影响,具体涉及政策职能的推动、民族文化引发的暴乱以及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 肇庆古城的安全防御体系是生存资料安全与内外环境安全、物质防御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层面的综合体现,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生态安全思想、宋元明清城墙防御及防洪体系、筑城与修缮技艺及城市空间演变的重要实物资料; 古城具有良好的景观视廓,对研究中国古代山水城市和大尺度山水轴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解构增长主义主导下的城市空间增长现实境况为研究背景,针对当前城市空间增长的设定路径在应对生态服务功能的确定性和偶然扰动的不确定性方面所扮演的双重“被动防御”角色,通过韧性与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结合,重构基于绿色基础设施设定城市空间增长的韧性进程:将绿色基础设施视作城市空间增长刚性约束的绝对前提;在此基础上,根据城市空间增长同生态服务功能的适应状况,提供多种弹性引导的空间选择而非限制选择,以此实现“刚性约束同弹性引导的共轭协同”这一空间管控的核心目标,并促使已有设定路径由“被动防御”向“主动反制”的角色转变.基于上述理论框架,组合绿色基础设施评价与最小累积阻力建构GIA-MCR城市空间增长模型,诠释“刚性约束同弹性引导的共轭协同”在技术方法层面的具体落实.杭州的应用研究表明:由该模型设定的城市空间增长能够精准避开中高生态服务功能区域、有序引导城市开发在适宜空间范围内展开;该模型可辅助城市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的规划决策支持并配套相应政策工具,以此建立以“空间一张图”为核心的城市空间增长实施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二环2049     
设计概念二环2049是OPEN的一个研究项目,旨在借二环为一个切入点,大胆地探讨一种截然相反的城市发展策略。北京的二环所在地曾是代表着防御、封闭的古代城墙与护城河,之后被快速路和地铁取代;目前,它是首都里的"首堵",割裂着城市肌理。二环的变迁一直与北京乃至中国的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在当今世界性的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5)
<正>城墙是古代人们为了防御来自外界的侵扰而修建的自卫设施。在中国几千年的建筑史中,古城墙,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古代中国城市的出现是以城墙建造为标志的。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中国古城墙修筑的历史非常悠久,且数量众多。明清时期全国大小不一的城池有数千座,这在世界各国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古城墙曾经遭受过前所未有的破坏,甚至被大规模拆除,中国古代城市几乎都建有城墙,  相似文献   

18.
江苏古城墙的发展、保护与利用//龚良,吕春华//现代城市研究, 2001,16(2): 32-37【内容提要】城墙是古代防御敌人的主要构筑物,江苏古城墙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有建造,土筑城墙和包砖、砖石城墙达数十座(含钟、鼓楼)。古城墙在现代失去防御作用后,因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造成毁坏,又以人为破坏最为严重。城墙是形成城市传统格局的重要元素,也是城市生命的延续与个性特色的体现,保护古城墙,就是保护城市的根,目前,对古城墙作为文化遗产需妥善加以保护的意识已大大增强,但一些法律法规、管理、保护技术及资金上的难点问题仍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9.
兴城城墙是中国现存明清城墙中北方型城墙的典型代表之一.该文在梳理其筑城历史与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选址与规划布局的特点以及主要城墙组成单元的特色,从明清城墙群体的视角剖析了明清北方型沿海卫城城墙的基本特点与城墙设计思想,并认为兴城城墙是北方城墙中熟练运用城墙建造技术,严格根据礼制思想要求建造的关外军事要塞,其防御针对性特别强且具有较为浓厚的北方沿海平原的地域特色,是北方型城市城墙中不可多得的典型案例之一.  相似文献   

20.
城墙作为城市的门户,体现了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同时,城墙也是城市的边界,划定了城市的范围,展现了城市的体量与形态;而城市的发展也推动了城墙规模、技术及设施的更迭。本文选取作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政治与商贸口岸城市——武昌城为研究对象,探讨它从作为军事要塞的夏口城,到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武昌城,这个过程中其城墙变迁与城市发展的关联作用。武昌城市发展使城墙向外扩张,并与山川地貌有机结合。城墙的形态也引导了城市空间的布局,从城门延伸的街道形成了空间的骨架,这些贯通城内外的街道在今天仍是城市干道所在地。城市经济与功能的发展也是推动武昌城墙变迁的有力因素,城墙的存续状态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经济社会的整体实力。武昌城墙拆除后,在其基址上筑环城马路,与现代城市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