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日本集合住宅的生产工业化的发展和现状分析,阐述了集合住宅生产工业化理念,并对相应的住宅体系等技术体系的研发及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集合住宅的生产工业化的新方向,并展望了我国集合住宅的生产工业化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3.
4.
浅谈住宅建设中的住户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与总结我国不同时期住房建设模式;介绍了国外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及政策走向;从物质功能需求、情感与精神需求论证居民参与的必要性及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住宅装修标准随住宅建设标准、地域和生活习俗、业主兴趣爱好等条件不同而各异。然而装修目的都是为了美化室内空间、合理提高空间利用率、改善住宅声光热等性能、遮蔽结构与设备对空间美感的影响、创造卫生与环保条件,使住宅更美观、舒适、卫生。住宅装修不论采用什么风格、什么材料、什么手法背离这些根本目的,就丧失了装修设计的本源,一切努力也就变为徒劳。 相似文献
6.
当前集合住宅的发展受到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空间形态变得越来越丰富.对于集合住宅内外空间环境的设计,仅仅从外观造型或内部结构、构造来考虑已经远远不够,还应包括相关构图、美学、传统、文化等多重含义,而且应该充分考虑室内、室外空间在物理空间和居住者心理空间范畴中多重功能的需要.通过探索集合住宅内外过渡空间与居住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为集合住宅的空间环境创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住宅问题仍是苏联尚未得到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近三十年来,苏联一直保持年新建住宅一亿平米,200~220万套水平,到1987年城乡住宅总量为43.16亿平米,8200万套,折合人均有效面积15.2平米。全国城市平均有14%家庭还未住上独套住房,破旧危房(公房)有6000万平方米。此外,各地区间,居住水平差距很大,特别是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土库曼、塔吉克等与我国接近的几个加 相似文献
8.
村镇住宅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村镇住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现状,从农村生产、生活规划,建筑物的通风、保温、隔热以及节水、节能等方面介绍了进行村镇住宅建设的对策,以创造一种节能、环保、健康、舒适、讲求效率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9.
BIG建筑师事务所是近年来崛起的丹麦年轻事务所之一,设计充满创意,常常令人耳目一新,上海世博会丹麦馆即出自其手笔。除了丹麦馆这样特殊的文化项目外,BIG事务所同样能将其独特的创意运用到要求较复杂的住宅项目中。虽然丹麦的居住习惯等现实条件与我国有异,但其设计中的巧思妙想,对我们亦可能有所启发。有鉴于此,特选刊其设计完成的3个居住项目(8住宅、vm住宅、山之宅),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形态学理论视角下,城市集合住宅具有空间与社会的双重内涵:一方面,它是联系建筑层面“居住空间单元”与城市层面“整体形态”的中介物;另一方面,城市集合住宅形态同城市社会环境紧密关联,进而塑造居住人群特定的生活模式。本文以重庆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的城市集合住宅设计课程为例,探索将城市形态作为推动集合住宅设计的关键视角,强调“类型”方法在方案生成中的使用,并将住宅—城市关联互动的理念融入多维度的设计目标、多层级的方案设计,以及多阶段的设计过程与表达环节中。 相似文献
11.
12.
以辽西锦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问卷,分析了锦州市城市居住区内的配套文体设施的配置现状与居民需求之间的矛盾,指出未来锦州市居住区建设中应注意公共设施配套建设问题,特别是其中的文体设施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小区住宅建筑产品综合质量概念的完整性、准确性出发,就住宅建筑产品综合质量的涵义,“符合性”和“适用性”的质量观进行了论述,分析了住宅建筑产品质量符合性和适用性的缺陷及成因,并提出了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古城西安为例,从空间分析的角度总结了城市边缘区的空间、自然、历史环境特征,针对其住宅建设现状,提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边缘区住宅开发模式,对科学利用边缘地区空间以及西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一个工程案例高层住宅混凝土剪力墙保温措施的优化与施工管理,说明剪力墙节能优化的重要性及南区采用无机内保温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17.
18.
阐述了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建设艺术人文的体现,总结出城市居住区景观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指出了目前居住区景观建设的弊端,并阐明了规划设计思路,以期创造宜人的、富有精神感染力的居住区环境。 相似文献
19.
就如何利用居住(小)区绿地,在有限的绿地空间内创造出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和交往场所作一探讨,并指出应注重庭园的细部设计,以满足住区居民的户外生活和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20.
运用实例从围护结构、新能源以及供热系统三个方面对石家庄市新建居住建筑节能措施进行了论述,为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