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型悬浮载体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微污染水中氨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实用新型专利产品——叠片展开式悬浮生物载体应用于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考察了对微污染源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载体的挂膜情况和生物膜特性。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微污染源水中的氨氮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当水温〉14.5℃、进水氨氮〈4mg/L时,对氨氮的去除率基本稳定在70%~85%之间。考虑工程投资因素,推荐在实际生产中选用气水比为(1~1.3):1,HRT为1.0—1.5h。该新型填料采用自然挂膜方式约17d即可成功挂膜,且生物相丰富。  相似文献   

2.
微污染原水的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技术预处理微污染原水,并和水厂常规处理工艺进行了对比。中试结果表明,原水浊度为50~200NTU、氨氮浓度为1~10mg/L、水温为18~30℃时,生化池对氨氮的去除率为60%~80%,CODMn去除率为0.5%~25%,UV254的去除率为1%~15%;正常运行时,较高浊度(200~800NTU)的冲击不会明显影响生化池对氨氮和CODMn的去除;生化池的亚硝酸盐氮去除率为20%~50%,在原水氨氮浓度较高时亚硝酸盐氮积累增多;增加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工艺,显著提高了后续混凝沉淀池和砂滤池的除污染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悬浮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法对福州市东南区水厂的微污染原水进行预处理,考察了该工艺的处理效果及影响因素,并针对原水中污染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提出了可行的工艺设计参数和建议。结果表明,当原水的氨氮和CODMn分别为(0.15~2.0)、(2~4.1)mg/L时,在HRT为1 h、气水比为1∶1的工况下,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氨氮和CODMn的去除效果较好,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70%以上和15%左右。随HRT的缩短、水温的降低及气水比的减小,系统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会相应下降,但原水的水温基本满足工艺的要求,而要保持填料的流化状态,曝气量需在2m3/(m2.h)以上。可行的生物预处理工艺设计参数:采用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串联运行,总HRT为45~60 min、总气水比为(0.8~1.2)∶1。  相似文献   

4.
接触氧化/生物过滤工艺预处理微污染高浊度源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微污染高浊度源水的水质特点,采用接触氧化/生物过滤组合工艺对其进行预处理,并与传统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接触氧化/生物过滤组合工艺对CODMn、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3.3%、23.4%,优于BAF工艺的;而对亚硝态氮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1.7%、82.6%,略低于BAF工艺的;对浊度的平均去除率为74.2%,比BAF工艺的高出了约30%;与无预处理工艺相比,接触氧化/生物过滤工艺可使后续混凝处理平均节省23.1%的投药量,而BAF工艺仅节省11%的投药量。  相似文献   

5.
河庄坪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建设规模为2 000 m3/d,采用以叠片展开式悬浮球形填料活性污泥法即复合生化池/曝气生物滤池(BAF)为主体的处理工艺。经调试运行后,系统对COD、氨氮和SS的总去除率分别为92.5%、94%和99%,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提连续砂滤装置与悬浮填料生物流化装置,对东江原水进行中试研究。将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原水氨氮在1.6mg/L以下时,气提式连续砂滤工艺出水氨氮平均值为0.27mg/L。悬浮填料生物流化工艺出水平均值为0.43mg/L。气提式连续砂滤工艺对亚硝酸盐的去除率约为60%,对CODMn的去除率约为18%,对浊度去除率约为45%。悬浮填料生物流化工艺对亚硝酸盐、CODMn和浊度的去除效果不明显。气提式连续砂滤工艺是更适合东江原水类微污染水源的生物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MBBR工艺预处理黄浦江微污染原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考察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对黄浦江微污染水的预处理效果而进行了中试,结果表明:MBBR工艺具有良好的生物硝化效果,最大氨氮填料表面负荷可达0.072g/(m2·h);在温度为24.9℃、进水氨氮浓度为3mg/L左右、停留时间为1h、填料填充率为50%的条件下,氨氮去除率可达到77.6%;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5%;水温、进水氨氮浓度及停留时间对硝化有一定影响;进水浊度、气水比对氨氮和CODMn去除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以悬浮填料和火山岩为生物载体,研究了单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和缺氧/好氧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模拟高氨氮污染河水的处理效果.在进水COD为150~350 mg/L、氨氮为18 ~36 mg/L、总水力停留时间为8h的条件下,两种工艺都能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2%和92%.缺氧/好氧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较单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具有更强的去除NH4+ -N能力,二者对NH4+ -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3%和32%.硝化潜力试验表明,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中好氧生物膜的氨氧化速率达到4.50×10-3 g/(g·h),而单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仅为1.09×10-3 g/(g·h).前置缺氧区能够强化好氧区对氨氮的去除,并有效降低了能耗.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合适的滴水湖补充水的处理工艺,开展了"生物接触氧化+气浮"(工艺1)和"生物滤池+沉淀"(工艺2)两种组合工艺处理地表源水的中试研究(规模为20 m3/h).结果表明,生物接触氧化池对藻类、叶绿素a和氨氮的去除效果比生物滤池好,但二者对浊度、总磷、CODMn的去除效果相差不大;工艺1去除浊度、藻类、叶绿素a、总磷、氨氮和CODMn的效果较工艺2好,且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受混凝剂投加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微污染东平河原水的生物预处理特性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齿轮型生物载体为悬浮填料,在连续或间歇曝气条件下,改变气水比,对氨氮含量为1.5~2.5 mg/L、浊度为15~20 NTU的东平河微污染原水进行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研究其挂膜与处理特性以及停曝比、气水比等对去除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仅需7 d填料表面即附着一层黄褐色的生物膜,其以菌胶团为主,生物量达70 nmol/g。连续曝气,且气水比为(0.5∶1)和(1∶1)时,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和66%;而在间歇曝气条件下,停曝比为(3∶5)~(3∶1)时,对氨氮的去除率增加显著,达80%~90%。氨氮浓度2 mg/L时,出水亚硝酸盐氮含量达0.15~0.25 mg/L,但仍满足饮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1.
四段式生物接触氧化池预处理微污染珠江原水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广州市白鹤洞水厂闲置的一组回转式隔板絮凝池,通过加装填料和曝气设备构建了四段式生物接触氧化池,并采用其预处理微污染珠江原水。结果表明,该工艺对NH3-N、CODMn和浊度的去除效果良好,末段出水的NH3-N、CODMn和浊度平均值分别为0.41mg/L、3.41mg/L、16.5 NTU,相应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03%、47.85%和61.09%。该工艺对氨氮的去除较为高效,是处理高氨氮微污染原水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组合工艺流程处理微污染源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由生物预处理、预臭氧化、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组成的八种工艺流程对深圳水库微污染源水的处理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各工艺流程出水水质皆达到了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中规定的一类水司88项水质标准的合格率。通过对各流程出水南的全面对比分析和研究表明,在各种工艺流程中,生物预处理+常规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出水水质最优。  相似文献   

13.
新型BIOSMEDI滤池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开发了一种适用于微污染原水预处理及污水深度处理的新工艺———BIOSMEDI滤池 ,它以轻质滤料为过滤介质 ,采用与填料相适应的独特滤池构造 ,同时采用脉冲反冲洗、气水同向流。该滤池具有滤料比表面积大 ,不易堵塞 ,滤层阻力小 ,滤速高 ,反冲洗耗水、耗气小等优点。试验表明 ,该生物滤池在 10℃以上时氨氮的去除负荷≥ 0 .5kgNH3-N/(m3·d)。  相似文献   

14.
对光催化氧化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进行了研究,选择聚丙烯塑料填料作为载体,掺杂了一定量的TiO2,探讨了紫外光强、停留时间、水温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浊度的变化情况,得出了相应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许多水厂已经或正在准备采用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BCO)技术来提高水质,由于对生化处理缺乏深入了解及受传统预加氯处理的限制,现在已经运行的生化处理工艺并不能有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在对预加氯与否所测得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流程生物氧化(EPBO)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6.
网状填料生物氧化预处理受污染水库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进行了立体网状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法预处理受污染水库水中的中试试验,并分析了该填料在生物接触氧化法中的特点,研究表明,该法对受污染水库水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维护简单,运行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生物滤池处理高氨氮水源水过程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积累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同时去除"三氮"污染物的强化过滤技术——生物催化滤池。该技术将传统生物过滤与催化还原反应相结合,在生物过滤去除氨氮的同时,钯/锡双金属催化滤料可将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在滤池的滤速为10 m/h时,对氨氮和TOC的去除率分别为82. 12%和71. 94%,主要依靠生物滤层内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来去除;对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8. 22%和78. 65%,主要通过催化还原滤料的化学反应来去除;滤池出水浊度<3 NTU。生物催化滤池在生化反应和催化还原的共同作用下能够有效缓冲低温、高氨氮、高硝酸盐氮、高亚硝酸盐氮以及高TOC等特殊条件下短时间连续冲击,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保证产水水质稳定。生物催化滤池可以作为微污染水源水的预处理工艺,保障后续工艺的稳定运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BIOSMEDI生物滤池预处理微污染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锡市充山水厂采用BIOSMEDI生物滤池对微污染原水进行预处理,采取自然挂膜的启动方式,在平均水温为22.7℃的条件下,大约运行12 d后,对氨氮的去除率稳定在60%以上,至此认为生物滤池挂膜成功.在BIOSMEDI生物滤池满负荷运行条件下,其对COD_(Mn)、氨氮、亚硝酸盐氮和藻类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71.7%、42.7%和20.7%,达到了预处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