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豆豉既是重要的烹调用品,又是广大群众喜爱的佐餐佳品。目前国内外豆豉生产主要有米曲霉型、细菌型、根霉型、脉孢菌型和毛霉型五大类。这些产品多数都属于自然发酵生产,产品风味各异,其中毛霉型豆豉仅有我国四川生产,以潼川豆豉和永川豆豉为代表,其特点是酱香浓郁、味鲜化渣、油润散籽、颗粒完整。由于毛霉豆豉采用开放式自然发酵生产  相似文献   

2.
四川豆豉历史悠久、品种较多,按生产的菌种划分,有米曲霉型、细菌型和毛霉型三种,其中尤以“酱香浓郁、味鲜化渣、油润散籽、颗粒完整”的毛霉型豆豉最富特色,闻名遐迩,畅销省内外。但是,由于毛霉型豆豉是开放式的自然制曲,生产周期长,伴生的杂菌多,产品的卫生质量难以提高:加之毛菌生长期间要求温度较低,一般只能在冬季生产,因此发展缓慢,至今仍处于作坊式的季节性生产状态。  相似文献   

3.
熟化黄豆分别接种毛霉(总状毛霉)、细菌(纳豆芽孢杆菌)和曲霉(米曲霉),经不同发酵工艺形成三种不同类型的豆豉,研究三种不同菌种接种发酵处理对豆豉中游离脂肪酸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熟化黄豆、毛霉型豆豉、细菌型豆豉、曲霉型豆豉分别鉴定出9种、11种、9种、8种游离脂肪酸;四种样品中游离脂肪酸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毛霉型豆豉(3 736.3 mg/100 g)>熟化黄豆(1 911.16 mg/100 g)>细菌型豆豉(1 421.02 mg/100 g)>曲霉型豆豉(924.55 mg/100 g),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毛霉型豆豉(2 087.51 mg/100 g)>熟化黄豆(1 065.53 mg/100 g)>细菌型豆豉(731.17 mg/100 g)>曲霉型豆豉(478.64 mg/100 g)。研究结果表明,经不同菌种发酵的豆豉游离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己烷提取大豆、毛霉型豆豉、细菌型豆豉和曲霉型豆豉中粗脂肪,通过氢氧化钾-甲醇和硫酸-甲醇对油脂进行甲酯化处理,采用GC-MS分析脂肪酸组成,用外标法对脂肪酸进行定量。结果表明:大豆、毛霉型豆豉、细菌型豆豉和曲霉型豆豉中均含有12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2种,以亚油酸含量最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干基计)从高到低依次是毛霉型豆豉(23.52 g/100 g)、大豆(16.51 g/100 g)、细菌型豆豉(15.35 g/100 g)、曲霉型豆豉(7.00 g/100 g)。大豆经毛霉发酵成豆豉后,其主要脂肪酸含量得到提高,而经细菌和曲霉发酵成豆豉后,主要脂肪酸含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传承我国传统发酵食品豆豉的生产技术,介绍了毛霉型豆豉、曲霉型豆豉和细菌型豆豉等3种豆豉的原料、配方、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产品特点,同时还介绍了利用曲霉型豆豉生产豉油的配方、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产品特点。  相似文献   

6.
我国豆豉按生产菌种的不同可分为米曲霉型、毛霉型和细菌型三种。米曲霉型豆豉制作的最详尽的记载要数北魏的《齐民要术》。据其中《作豉法第七十二》介绍:豆豉制作的原料处理采用水煮法,制曲采用天然发黄子,认为发黄子的最好时节为四月、五月,七月二十以后到八月是中等时节,而夏季太热,温度不易调节。元朝时,改煮豆为蒸豆,以后直到纯种米曲霉的应用,才有一部分人将天然发黄子改  相似文献   

7.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GC-MS)技术研究了毛霉型和曲霉型豆豉的挥发性组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曲霉型和毛霉型豆豉中分别检出了52种和58种挥发性组分,毛霉型豆豉的酯类、酸类、醛类、醇类、酮类、酚类和吡嗪类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曲霉型豆豉。特征风味化合物OAV轮廓分析的结果表明,毛霉型豆豉中9-十八碳烯酸乙酯、亚油酸乙酯、3-甲基丁酸、苯甲醛、苯乙醛、1-辛烯-3-醇和2-甲氧基苯酚的OAV高于曲霉型豆豉。结合各物质的香气分析,表明毛霉型豆豉可能有更强烈的酸味、甜香味、玫瑰花香味、蘑菇香味和烟熏味。  相似文献   

8.
选用米曲霉、少孢根霉和雅致放射毛霉进行纯种前酵制作豆豉,分别选取36、48、60h和72h4个前酵时间的豆豉曲进行后酵,比较前酵时间不同的3种霉菌型豆豉的品质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米曲霉型豆豉感官品质和理化特性最好,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最高;前酵72h的3种霉菌型豆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均高于其他前酵时间的豆豉。综合来看,前酵时间为60、72h的米曲霉型豆豉的品质和降血糖功能性最佳。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生物学、高效液相色谱、分子生物学技术(PCR)和酶学技术,系统检测和评价了豆豉发酵中常用的6株毛霉和米曲霉菌株产生物胺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生物学、高效液相色谱、分子生物学技术(PCR)和酶学4种评价方法所得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总状毛霉、雅致放射毛霉、五通桥毛霉、米曲霉2339、米曲霉41380、米曲霉40188这6株试验菌株均产生酪胺,雅致放射毛霉和3株米曲霉能产生色胺,3株米曲霉能产生腐胺,而仅总状毛霉具有组氨酸脱羧酶活性。霉菌代谢产生生物胺及产生生物胺的种类和含量无种属特异性,但有菌株个体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毛霉豆豉生产工艺过程及营养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豆豉是闻名于食品行业的调味品,而毛霉豆豉又是四川的特产.文章主要介绍了毛霉豆豉的生产过程及检验,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分析.文章通过大豆和豆豉中营养物质的比较来进一步说明豆豉的营养价值,最后提出了目前豆豉行业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酿造厂应用最多的菌种—米曲霉米曲霉是酿造厂应用最多的一个菌种,酱油生产、酱类生产、食醋生产、豆豉生产,以及豆腐乳的几种辅料生产中都少不了它,因此,作为酿造厂的技术工人对米曲霉应有充分的认识,愈熟悉它的生长规律,愈有利于你掌握好生产。我们的祖先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创造了几种发酵调味品的生产,但本世纪二十年代前,在漫长的约三千多年的历史时期中,老师傅生产各种发酵调味品都是依靠天然制曲,全是凭着各人的经验,利用空气中存在的野生微生物作为菌种,希望在蒸熟的原料上长满一片黄绿色的东西,习惯上叫它做“发黄子”或“上黄”,实际上就是培养米曲霉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测定毛霉型豆豉与曲霉型豆豉的挥发性成分,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毛霉型豆豉与曲霉型豆豉挥发性成分种类分别有88种和68种,主要成分为酯类、醛类、醇类、酸类和酚类,两种豆豉中相同的物质有14种。毛霉型豆豉的主体香气物质是4-羟基-2-丁酮、乙肼、乙酸乙酯、苯乙醛、棕榈酸乙酯、甲基麦芽酚、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6-甲氧基-4,5-嘧啶二胺、苯甲醛、己酸乙烯基酯、2-乙酰基吡咯和1-辛烯-3-醇。曲霉型豆豉的主体香气物质是冰乙酸、2-甲基丁醛、2,5-二甲基吡嗪、2-亚甲基-甲基环丙烷羧酸、苯甲醛、2-氨基-5-甲基苯甲酸、(R,R)-2,3-丁二醇、苯乙醛、甲基麦芽酚和2,3,5-三甲基吡嗪。  相似文献   

13.
数典忘祖说豆豉(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豉的种类很多,隋唐时代有咸豉与淡豉之分。成品中含有食盐的叫咸豉,不含食盐的叫淡豉。元朝时又分为在豆豉中加入调味辅料的调味豆豉,和不加调味辅料的素豆豉两类。如元朝鲁元善《农桑衣食摘要》中的做豉法,明朝高濂《遵生八笺》中的“配盐瓜菽”、“酒豆豉方”等,现在贵州的麻辣豆豉均属此类。按豆豉中水分含量的高低,可分为于豆豉与水豆豉两种。于豆豉多产于南方,豉粒松散完整,油润光亮;水豆豉发酵时加水分较多,产品含水量较高,豉粒柔软粘连。按参与制曲主要微生物的不同,可分为米曲霉型、毛霉型、根霉型、细菌型四类。利用米曲霉酿造豆豉,是我国最早最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答疑解惑     
Ⅰ问:如何采用米曲霉发酵法制作豆豉?答:豆豉的传统生产工艺是利用毛霉、曲霉和细菌蛋白酶的作用,分解大豆蛋白质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以加盐、酒、干燥等方法抑制酶的活力,延缓发酵进程,让熟豆的一部分蛋白质和分解产物在特定条件下保存下来,形成具有特殊风味的发酵食品。用米曲霉制曲,低盐固态发酵法生产豆豉,使大豆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得到了较好的分解,生产的豆豉颗粒松散,清香鲜美。1主要设备筛选机,浸料罐,蒸煮设备,曲室,发酵缸(池)。2原辅料配比大豆100kg,面粉20kg,食盐18kg,生姜5kg,花椒面2kg,小茴香0.05kg,其他混合辛香料适量。3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5.
豆豉发酵中微生物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毛霉型豆豉、细菌型豆豉、根霉型豆豉和曲霉型豆豉在制曲及后发酵过程中主次要微生物的分布、所含酶系及成品中不同的风味物质,并分析了不同豆豉中的主次要发酵微生物群系与其之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细菌型豆豉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豆豉是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一种传统发酵副食品,根据制曲发酵时参与微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分为毛霉型、曲霉型、细菌型以及脉胞菌型。该文综述了细菌型豆豉的营养价值、功能成分和发酵菌种,并指出了生产中存在的安全性隐患,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用于半干态豆豉发酵的高效菌株,本研究比较分析了产酶能力差异较大的6株米曲霉和1株毛霉的制曲效果及其发酵半干态豆豉品质差异。结果表明,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沪酿3.042和DM1、DM2代谢α-淀粉酶能力较强,发酵豆豉L*值相对较低;米曲霉24M-1、30M-1和郫酿M003产蛋白酶、氨肽酶和羧肽酶能力较强,对蛋白质类底物利用程度较高,发酵豆豉中总酸、氨基酸态氮含量具有一定优势。挥发性风味物质方面,沪酿3.042、DM1和DM2制曲发酵豆豉中1-辛烯-3-醇和异戊酸、4-甲基戊酸等酸类物质含量相对较高;米曲霉24M-1、30M-1和郫酿M003制曲发酵豆豉风味丰富度和反式-2-壬烯醛、3-辛酮、异佛尔酮等物质含量相对较高,风味品质佳,适用于豆豉加工。相比于米曲霉,本实验的伞状毛霉(Lichtheimia corymbifera)QM3各酶活力均较低,发酵豆豉中理化指标、游离氨基酸及风味物质含量均较低,品质较差。豆豉发酵品质同制曲菌株产酶能力相关,以α-淀粉酶为优势的制曲酶系利于发酵豆豉色泽和酸类风味物质的形成,以蛋白水解酶类为优势的制曲酶系则利于发酵豆豉...  相似文献   

18.
一、阳江豆豉生产方法简介豆豉分为细菌型豆豉、毛霉型豆豉和曲霉型豆豉三种。我厂生产的阳江豆豉属于曲霉型,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阳江豆豉选用本地黑豆为原料(其他如外地黑豆、黄豆、竹豆等都不理想)。在蒸煮之前,先行加水浸泡,放水浸过豆粒面层约30公分。浸泡时间随季节而异,一般冬天浸泡4~5小时,至有80%的豆粒表皮无皱纹,夏天浸泡2~3小时,达65~70%左右无皱纹后,将浸豆水放出,让豆在池中停放一段时间再慢慢吸水,至几乎全部膨胀,即可置于蒸豆锅内常压蒸煮2  相似文献   

19.
姜豆豉也称水豆豉,是一种细菌发酵调味副食品。在四川几乎全省每一个市、县以上的酿造厂及民间均有生产,是冬季上市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佳品,年产量约有250万千克。关于四川姜豆豉的生产,我们曾先对全省5个市属酿造厂及14个县属酿造厂通过信函调查,后来又对成都、广元、剑阁、江油、盐亭、西昌、渡口、青神、泸州及眉山等10个市、县属酿造厂进行实地考查并现场取样。各  相似文献   

20.
话说豆鼓     
豆豉是用大豆蒸腌加工而成的发酵制品,古称"大苦",又名"大豆豉"、"幽菽"、"康伯"、"纳豆"、"豉"等,始于我国.据<楚辞·招魂>中记载,豆豉在战国时已有酿造.因发酵时微生物的种类不同,豆豉可分为细菌型(山东一带)、毛霉型(四川地区)和曲霉型(广东阳江)三种,其风味略有不同,又因加工方法不同其性味也不同.如用青蒿、桑叶同制的性偏寒;用藿香、佩兰、苏叶同制的则性偏温;未用药物制过的,其透发力较弱.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产豆豉,一般入药是用淡豆豉,而用来调味的则为咸豆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