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振动砂石桩法处理软弱地基形成复合地基,不但能提高地基的承截能力,同时能够消除地基液化对建筑物造成的不利影响.砂石桩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其对砂土的加固机理为挤密,对粘土的加固机理为置换,经该法处理后,地基的承载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理论分析及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前人的理论实验研究,分析了石灰桩的化学机理以及力学性能;其次,对石灰桩加固处理湿陷性黄土的效果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上对石灰桩加固湿陷性黄土作了有益的探索,确定了膨胀有效半径,石灰桩膨胀压力增量,石灰桩的膨胀量,推导了石灰桩膨胀过程中桩及桩间土密实度的关系,通过推导石灰桩挤密之后的复合地基密实度以及孔隙比的表达式,从而可以对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进行估算;最后通过工程实验,测量了石灰桩膨胀法加固湿陷性黄土时黄土的各项力学参数的变化以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灰土挤密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是一种有效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一直是工程难题,通过分析CFG桩复合地基的受力变形特点,论述了CFG桩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机理,并按照挤密桩法进行了复合地基的试设计.结合工程实例,在分析工程地质特点及经济性的基础上,推荐CFG桩复合地基方案.处理后对地基的检测结果表明,CFG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变形均满足设计要求,证明CFG桩可以较低的代价消除黄土湿陷性影响、提高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4.
以某工程为例,介绍了夯扩挤密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及施工工艺.实践证明,该地基加固方法,地基处理效果好,承载力高,沉降小,造价低,工期短,在吸收常规挤密桩地基处理工法的优点基础上极大的弥补了其他工艺的不足,能够更好的适应山区冲洪积地层特点,达到既提高地基土承载力、消除湿陷性,又能很好调整地基土的不均匀性等多重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大型物流仓储地基处理技术在工期、成本、环保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提出了普通强夯联合CFG桩、孔内强夯碎石桩与孔内强夯碎石桩联合CFG桩3种基于强夯的地基处理组合技术,给出了具体的工艺参数与加固机理,并通过实际工程对其处理效果进行了验证。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地基处理组合新技术在上部填土(淤泥质土)厚度小于10 m、上部填土(淤泥质土)厚度小于10 m且下部10~20 m范围内为软弱夹层的地层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孔内强夯碎石桩在挤密桩间土的同时形成竖向排水通道,加速孔隙水压力消散;采用3种地基处理组合技术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均大于100 kPa, 5 a工后沉降均小于20 mm。  相似文献   

6.
通过振动台对未加固与碎石桩加固的液化砂土的宏观表现及孔隙水压力曲线、孔压比曲线比较,得到碎石桩加固液化地基土不仅有挤密增强土体抗液化效果,而且随着排水,土体强度也在逐渐增强.说明工程实际中碎石桩加固液化土只考虑挤密过于保守.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我省首次采用沉管挤密碎石桩加固一多层住宅粘质粉土地基的工程实践,通过对碎石桩成桩后不同时段进行的桩间土静力触探和复合地基表面波速试验以及加固前后地基的含水量试验、静载荷试验、对挤密碎石桩加固粘质粉土地基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分析,提出了一些供实际工程设计和施工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土挤密桩地基处理技术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挤密桩地基处理的主要作用在于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通过工程实例阐述了土挤密桩地基处理技术的施工技术及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9.
根据某厂振冲碎石桩加固液化砂土地基的工程实践及试验资料,对挤密碎石桩加固砂土地基的机理进行了探索,并通过分析,进一步证明该法对砂土地基的加固是卓有成效的,从振冲碎石桩加固砂土地基的加固原理和受力情况出发,扼要阐述了振冲碎石桩加固砂土地基的设计要点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甘肃省黄土高原的某大型330 kV变电站的使用功能要求,通过分析场地的地层结构、黄土湿陷性、地下水、地基土腐蚀性等岩土工程条件,确定该工程采用全场大面积素土挤密桩地基处理方案.并选取变电站内两块场进行了2种桩心距、相同桩长的素土挤密桩地基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0.9m桩心距的地基处理效果更优,因此确定素土挤密桩施工采用0.9 m桩心距.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无砂砼小桩后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填方路基的处理机理,指出无砂砼小桩后处理法通过施工过程中的成孔和注浆工艺,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预湿、预压处理,由高填方路基预加荷载提供黄土湿陷起始应力,注浆过程中使桩孔周围的部分黄土提前发生湿陷变形,从而使黄土结构的湿陷性得到显著改善,土体结构的水稳性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2.
黄土湿陷机理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要从黄土的微结构方面阐述其湿陷产生的机理,并详细探讨了含水量、压力对黄土湿陷性的影响.最后针对黄土的湿陷特点,讨论了有关的黄土地基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和地质勘察资料,对具有一定坡度和深厚填土区域地基处理失效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得到如下结论:(1)在黄土地区地面沉降可分为4个阶段即增长期、平稳期、加速期、以及最终稳定期,黄土的沉陷是造成沉降再次加速的原因。建议黄土地区沉降监测应该予以加长,以确定最终的稳定期。(2)黄土的沉陷不仅使地表发生不均匀沉降,也会改变黄土区桩基的力学性质,造成桩基下部土体的变形。单纯依赖桩的刚度来控制结构变形是存在风险的,也应该控制桩侧土体变形。(3)在具有坡度的黄土区域,地面标高较低的一侧土体胶结作用较弱,且该区域承担更大的上部填土荷载,这是导致地面标高低的区域发生更大变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采用挤密碎石桩与强夯法结合加固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设计与施工实践。在强夯设备有限,强夯能量又难于满足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情况下,两种方法的有效结合.是一种处理加固温陷性黄土地基较为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强夯法在在处理深厚层湿陷性黄土坝基具有技术可靠、效果明显,便于组织、施工简便,易于质量控制以及工期短、节省投资等优点.以宁夏海原县南坪水库大坝坝基采用强夯法处理为例,介绍了强夯法的作用机理,通过对实际场地进行强夯试验,确定了"锤重锤高、夯击次数、夯击遍数"等技术参数,按照确定的施工参数开始大面积强夯施工.施工完成后,经过质量检测与评定,其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工程质量全部评为优良.通过总结湿陷性黄土坝基的处理经验,以期对类似工程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郑西客运专线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工程特点,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黄土地区路堤荷载作用下长短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性状进行分析.分析中,桩体与土体均采用理想弹性—塑性模型进行模拟,屈服准则采用D ruker-prager屈服准则,运用生死单元技术模拟路堤分级加载.采用"逐步缩进法"取值,分别研究桩体各参数对长短桩复合地基作用效果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短桩对提高地基承载力的效果并不明显,主要用于消除上层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提高长桩变形模量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基础沉降.因此,针对不同的地基土,优化长短桩桩型的选择,既可以达到处理要求,也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宁夏银川至武汉高速公路桃山口至同心段高速公路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的施工中,采用了冲击式压路机法消除了黄土的湿陷性,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并取得了大量的试验数据.文章根据对施工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检测、评价和理论分析,总结了冲击式压路机法处理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需要控制的指标:①采用25 kJ冲击式压路机进行冲击施工时,冲击碾压遍数以40遍为宜,控制深度为0~90 cm,压实度应>90%;②平均沉降量应>25 cm,平均孔隙比应<0.55,0~200 cm黄土湿陷性基本消除.该试验结果已在同心至固原高速公路117 km,计2 227 211 m2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利用生石灰桩膨胀材料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首先阐述了膨胀法处理地基的基本原理。其次利用圆柱形孔扩张理论推导了在处理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时,生石灰桩膨胀材料使用量的计算方法。最后,将该方法用于工程实践,通过土工试验测试处理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试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处理后的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性完全被消除,各项物理力学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土的压缩性及压缩模量均得到提高,体现了该计算理论的正确性,进一步证明了膨胀法在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