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DSC法研究了防紫外线PET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紫外线遮蔽剂在PET的结晶过程中起到晶核作用;随着遮蔽剂含量的增加,Avrami指数n和结晶速率均增大。  相似文献   

2.
水溶聚酯的性能研究(Ⅰ):—水溶性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WSPET是一类共聚酯,本文研究了WSPET中间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钠(SIPM)、间苯二甲酸(IPA)、聚乙二醇(PEG,分子量为1000)和己二酸乙二醇(AE)的添加量对水溶性的影响,以及溶解时间、溶解温度和样品的拉伸倍数与水溶性关系,实验发现,随着第三、第四单体添加量的增加以及溶解时间和温度的增加,WSPET的水溶性提高。  相似文献   

3.
对铁-锰-铝-铬奥氏不锈钢40Mn26Al3Cr6Re在0.5mol/LH2SO4溶液中钝化后形成的表面膜进行了TEM分析研究,TEM分析结果证明:40Mn26Al3Cr6Re不锈钢表面犯化膜主要是α-Al2O3,θ-Al2O3,(Cr2O3)10B的机械混合物。其中(Cr2O3)10B的含量最多。钝化膜为层状结构,内层为多晶,外层是微晶和非晶;钝化膜与基体在结晶学上存在外延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铁-锰-铝-铬奥氏体不锈钢40Mn26Al3Cr6Re在0.5mol/LH2SO4溶液中钝化后形成的表面膜进行了TEM分析研究.TEM分析结果证明:40Mn26Al3Cr6Re不锈钢表面钝化膜主要是α-Al2O3、θ-Al2O3、(Cr2O3)10B的机械混合物;其中(Cr2O3)10B的含量最多.钝化膜为层状结构,内层为多晶,外层是微晶和非晶;钝化膜与基体在结晶学上存在外延关系.  相似文献   

5.
PBT/PET 共聚酯与 PBT/PET 共混聚合物流变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PBT/PET共聚酯和共混聚合物的流变性质,分析了流变性质和结构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与PBT/PET共混聚合物不同,PBT/PET共聚酯的非牛顿指数n较高,粘流活化能E值较低。组份比50/50的共聚酯和共混聚合物具有较低的n、E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广角X 射线衍射仪,示差扫描热分析仪对PAB( 对氨基苯甲胺)/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 热致液晶共聚酯酰胺进行了研究,着重探讨了聚合物链组成对共聚物晶态结构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AB 含量的增加,PAB各晶面间距dhk1 基本不变,但结晶晶体结构发生明显畸变,微晶尺寸显著增大,结晶度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7.
运用DTA、结晶速度仪对不同催化体系合成的PET、PETA、PETI的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观察了Tcc、t(1/2)和ti的变化,并计算出结晶动力学常数■和Avrami指数n,就此分析了三者在成核阶段、晶粒生长阶段及整体上的结晶速度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水溶性聚酯的性能研究(Ⅰ)──水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SPET是一类共聚酯.本文研究了WSPET中间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钠(SIPM)、间苯二甲酸(IPA)、聚乙二醇(PEG,分子量为 1000)和己二酸乙二醇酯(AE)的添加量对水溶性的影响,以及溶解时间、溶解温度和样品的拉伸倍数与水溶性的关系.实验中发现,随着第三、第四单体添加量的增加以及溶解时间和温度的增加,WSPET的水溶性提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非晶态Li2O-LiCl-P2O5-(Al2O3)和Li2O-P2O5-V2O5系统晶化前期的Li^+离子导电特性。两系统的Ln(σT) ̄1/T曲线上都有两个转折点:当T〈T1时,Ln(σT) ̄1/T满足Arrhenius的直线关系;而在T1 ̄T2温度范围内电导率呈反常增加;当T〉T2时电导率又开始下降或趋于平稳。用差热分析、扫描电镜、X镜线衍射技术对晶化前期(T1 ̄T2)电导率反常增加现象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在SDS、CTMAB及TritonX-100存在下,meso-四(4-乙酰氧基苯)卟啉[简称T(4-AOP)P]与Cd(Ⅱ)的新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碱性介质中,在沸水浴中加热20min,该卟啉与Cd(Ⅱ)可形成稳定的高灵敏络合物,其ε444nm=3.2×105L·mol-1·cm-1.Cd(Ⅱ)浓度在0~0.40mg/L遵守比耳定律。络合物中的摩尔比为Cd(Ⅱ)∶T(4-AOP)P=1∶1.在掩蔽剂存在下,方法的选择性较好,可允许存在大量的Pb(Ⅱ)、Co(Ⅱ)、Al(Ⅲ)、Fe(Ⅲ)、Ag(Ⅰ)、Mn(Ⅱ)等离子,直接测定了工业废水中的痕量镉,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海外需求     
编号:B99072028行业:医药保健国别/地区:JAPAN(日本)厂商:GOYOFOODSCO.地址:JAPAN联系人:Ms.JUNKOMIZUNO电话:(81-3)3319-6667传真:3319-5567进口:芦荟编号:B99072030行业:机械设备国别/地区:INDIA(印度)厂商:MULTITEXFILTERSPRIVATELIMITED地址:P.O.BOXNO10568GD-27PITAMPURADELHI110034电话:7426452传真:7241957进口:工业用过滤设备编号…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了PBT/PET共聚酯及其纤维热性能与形态结构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PBT/PET共聚酯高温稳定性好,其结晶结构为PBT/PET共晶结构,随PBT含量增加,其熔融热增加,熔点下降,PBT/PET共聚纤维的熔融热随拉伸倍数增加而增加,这表明纤维结晶度随拉伸倍数而增加.适宜于PBT/PET共聚纤维的拉伸温度为80℃.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肽及蛋白质中定量Gln 的HPLC 法。Gln 残基与双(1 ,1三氟乙酸基) 碘苯(BTI) 反应后酸水解,生成的L2 ,4二氨基酸(DABA) 用苯异硫氰酸酯(PITC) 衍生化后,HPLC分析检测。用已知小肽和蛋白质(Gly = Gln ,溶菌酶) 试验表明,回收率为93-3 % ±5 .0 % ~96 .0 % ±2 .0 % ,精密度0-1528 ,标准偏差3-22 % 。  相似文献   

14.
利用Blossoming方法探讨了Morgan-Scot三角剖分上样条空间S3n(Δms)的维数.令T0,T1,T2及T′0,T′1,T′2分别是内外三角形的顶点,则当TiT′i不共点时,dimS36(Δms)=31;当n≥7时,dimS3n(Δms)=12n(7n-51)+58.  相似文献   

15.
使用PRT-1型热天平,测定了PHB/PET二元体系液晶共聚酯的动态热失重曲线,对该体系液晶共聚酯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用微滴法求出了实验下热分解反应的级数n及活化能e。  相似文献   

16.
等离子分解锆英石制备ZrO2—SiO2—Al2O3 复相陶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离子分解锆英石(PDZ,plasmicall decomposed ZrO2)GN L2O3注浆成型反应烧结制备ZrO2-SiO2-Al2O3系复相陶瓷,与用锆英粉和Al2O3制备的该系复相陶瓷进行对比。采用XRD、OM、SEM等手段研究烧成后材料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及物理性能。结果表明:ZrSiO4的分解先于莫来石开成;由PDZ制得的制品性能优于锆英是的制品;n(Al2O3)/n(PDZ)=3/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代数多项式逼近WHω上函数余项的Lipschitz常数。我们主要证明如下结论,设f(x)∈WkHω(k≥1),pn(x)∈Πn,rn(x)=f(x)-pn(x)满足:‖rn‖≤A1n-kω1n则有supx1,x2∈[-1,1]x1≠x2|rn(x2)-rn(x1)||x2-x1|β≤A2n-k+2βω1nsupx1,x2∈[a,b]x1≠x2|rn(x2)-rn(x1)||x2-x1|β≤A3n-k+βω1n其中0<β≤1,-1<a<b<1,A1是一个确定的常数,A2、A3都是与n无关的常数。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非晶态Li2O-LiCl-P2O5-(Al2O3)和Li2O-P2O5-V2O5系统晶化前期的Li+离子导电特性.两系统的Ln(σT)~1/T曲线上都有两个转折点:当T<T1时,Ln(σT)~1/T满足Arrhenius的直线关系;而在T1~T2温度范围内电导率呈反常增加;当T>T2时电导率又开始下降或越于平稳.用差热分析、扫描电镜、X镜线衍射技术对晶化前期(T1~T2)电导率反常增加现象进行了结构的初步探讨,认为是非晶样品分相及产生的微晶所致.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热爆-加压法(ETE-P)和燃烧合成制粉+加压法(SHS+HP)制备了致密的Al2O3陶瓷.研究表明,SHSAl2O3-TiC陶瓷的力学性能和切削性能均优于采用传统热压方法所制备的Al2O3+TiC陶瓷刀具,并对SHSAl2O3+TiC的的显微结构及致密化机制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已知在加氢汽油介质中Ni(naph)2-Al(i-Bu)3-(BF3·OEt2+n-C8H17OH)体系为胶体催化剂。本工作应用FT-IR谱结合Tyndal效应、电导率、UV-Vis、ESR谱对催化剂各组分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得出Ni(naph)2被Al(i-Bu)3还原的主要产物是Ni0;被Al(i-Bu)2OiBu还原的主要产物是Ninaph。Ni0聚结成胶粒(Ni0)n,胶粒表面的Ni0或吸附的Ni+是活性中心组分,与(i-Bu)2AlBF4形成配合物,给出了活性中心模型。丁二烯具有稳定胶粒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