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大明 《建筑》1997,(1):27-28
建筑评论做为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建筑造型和形象是建筑创作设计的重要方面之一,也历来是建筑评论和评价的热点。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建筑创作和建筑文化的繁荣,建筑造型和形象的创作设计倍受重视,创作水平和设计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形式多样、风格不同、追求文化艺术品位的创作设计主流,但与此同时也不能不注意到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如门)片面理解传统文化、民族风格,崇尚仿古建筑造型、滥用大屋顶、小亭子、马头墙、拱门等建筑符号;(2)把建筑当成雕塑,随』已所欲搞“造型游戏”…  相似文献   

2.
高介华 《华中建筑》1997,15(1):20-31
该文就“建筑与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有所阐述,诸如:文化研究阈在向全方位拓展;时间观及科学认识论的变革;文化价值的评判应基于“有”—“无”统一观;对于“城市”应重新理解;全面理解建筑的“创新”。作者认为,中国新建筑文化的建设,应着力于提倡高雅建筑文化,引导大众建筑文化向健康道路发展;应当看到,我国文化战略中的主要优势就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文章最后提出了今后“建筑与文化”研究的主要专题。  相似文献   

3.
沐小虎 《时代建筑》1994,31(2):56-57,61
时至今日,“文化”一词已经用得十分频繁了。衣食住行均是文化,故此有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之说。“文化”一词虽常用,但我们对它的理解,多数情况下却是狭义的。有人将文化和技术看作是建筑的两极。这种对建筑文化的理解显然局限在社会的人文领域,而把技术排斥在外。对建筑文化的狭义理解本来也无可厚非,不过,我们据此是无从把握建筑文化的整体结构特点。因为文化并非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那样一种神秘的精神实体,而是能为我们把握,认知的复杂系统。对建筑文化进行全面再认识,揭示这个系统的内在规律,我们以为是很有…  相似文献   

4.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周易·系辞)这是中国易学哲理。“道”、“形”、“器”三层内容表征了中国建筑文化架构中的内在联系,即成形规律。“道’嘱于精神文化内涵的范畴,是抽象的理念意象;“形”属于具象载体,能被视觉感观其形体;“器’属子空间的功能效用。老子关于“诞植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瞩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盖与易理之论契机吻含。本人初学中文,后学建筑,知天命之年复研周易之理,方悟出中国建筑文化的哲理盖存于周易文化之中,并将此一文化联系运用于建筑创作之中,取得了一定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的关联性:建筑文明是建筑文化的内在价值,建筑文化是建筑文明的外在形式;建筑文明尺度对建筑文化品位的内在制约,建筑文明的价值转换,充实为建筑文化的历史积淀,全球化文明散布引发的建筑文化增熵及抗衡文化增熵的三种“负熵流”。  相似文献   

6.
杨嵩林 《四川建筑》1994,14(2):12-14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主题词;这种侵略是全方位的,包括文化与建筑。这篇论文就是从文化侵略的角度来谈谈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一个小问题。建筑是人类的文化现象、过程和结果,任何民族,扩大了说,任何种族都有自己的建筑文化;在人类四大建筑文化体系中,以中华民族建筑文化为母体的东方建筑体系是独树一帜的。它与其它建筑体系迎然不同。不过,还是在它刚刚成熟、正处于发展时期的汉代,便吸取其它建筑文化的成就以丰富自己;在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吸取了印度文化和中亚伊斯兰文化,也有西方风格;早在4世纪…  相似文献   

7.
大明 《建筑》1997,(2):29-30
建筑评论是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广义的建筑评论绝不只是对某具体的建筑工程做纯专业技术性的质量鉴定和效益评价,而是一种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广泛社会性、群众性基础的建筑文化艺术活动形式,它是将建筑理论与建筑创作设计、建筑文化与社会大文化以及建筑专业界与社会公众之间联系、沟通的纽带。“评论”活动的表现形式和特征固然在干“评”,且“评”都必须有相应的某种“标准”,没有一定的标准就不能做出判断,也就不可能做出评价,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评论标准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有什么样的评论及其作用和效果,但有价值、有积…  相似文献   

8.
此文根据1999年北京UIA大会学术主题“21世纪的建筑学”,对其四个分题“建筑与环境”、“建筑与文化”、“建筑与科技”、“建筑与城市”的内容,提出12点需要侧重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同时提出了这12点和合关系的内容,阐述了建筑与城市发展的和合观。  相似文献   

9.
黎湛 《南方建筑》1998,(2):26-27
时至今日,“文化”一词已经用得十分频繁了。衣食住行均是文化,故此有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之说。“文化”一词虽常用,但我们对它的理解,多数情况下却是狭义的。有人将文化和技术看作是建筑的两极。这种对建筑文化的理解显然局限在社会的人文领域,而把技术排斥在外,对建筑文化的狭义理解本来也无可厚非,不过,我们据此无从把握建筑文化的整体结构特点。因为文化并非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那样神秘,而是能为我们把握,认知的复杂系统。揭示这个系统的内在规律,有利于建筑理论的建设和创作的繁荣。文化是人的本质的体现,是…  相似文献   

10.
李先逵 《华中建筑》1997,15(2):46-46,48
建筑·文化·教育李先逵1建筑的涵意建筑,这个词的使用是近代从日本传入加以普及的,在中国古代则称为“营建”或“营造”。建筑这个词在中文里是个多义词。一是,直接指房屋某建造物;二是,指施工的工程行为;三是,指建筑术;四是,指建筑学这门学问。不过,要作为对...  相似文献   

11.
现代很多中国人都认为“风水”是迷信的.不能登大雅之堂。而作为中国乡土建筑环境观的代表理论——中国建筑风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与现代建筑环境设计的“以人为中心”、“回归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了历史的共鸣,不仅对中国的建筑也对世界的建筑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将建筑风水文化的经验认真研究总结,别除迷信,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12.
日本新住宅     
2005年10月和12月,“百年建筑”分别组织了两个考察团(共计50人),赴日本进行为期7天的建筑考察,在考察对象中,有大师级的现代建筑作品——安腾忠雄的“陶壁的庭”,“飞鸟历史博物馆”,也有日本传统建筑的经典之作——“京都御所”,“二条城”;有著名的公共建筑——“京都车站”,“横滨国际码头”,“国立国际美术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设计实例,从四个方面(建筑学的哲学范畴;建筑的科学技术性;建筑的艺术性;建筑的文化范畴)来论述建筑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存在逻辑上的“唯一”性,提倡一种理性的设计观念。  相似文献   

14.
李先逵 《建筑》1998,(11):26-27
建筑,这个词的使用是近代从日本传入加以普及的,在中国古代则称为“营建”或“营造”。建筑这个词在中文里是个多义词。一是直接指房屋等建造物;二是措施工的工程行为;三是指建筑艺术;四是指建筑学这门学问。不过,要作为对建筑实质性的理解,必须要以后二者作基础,站在建筑文化或曰“住文化’懒高度,方能深入堂奥。那种以为建筑不外乎盖盖房子,没有多少大学问、没有多少高科技,这样的看法就失之浅薄了。由于建筑现象的复杂性,不同的学术观点和流派对建筑的认识也各执一词,见仁见智。建筑定义是什么,什么是建筑的本质,至今还没…  相似文献   

15.
德国现代建筑运动中的中国学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戎安 《世界建筑》2002,(7):80-84
李承宽先生的一生是伴随着德国现代建筑运动发展的一生,与他同行,我们身临其境地认识了H.波尔兹克。E.门德尔松和德国的“表现主义建筑”;认识了H.夏隆。H.黑林与德国的“精神建构”和“有机建靠”;认识了“虚质核心”的“李空间”;我们通过他可以对德国现代建筑思想的源流和德国现代建筑运动的发展窥见一斑。他代表了中国留学者在海外奋斗的一生和由他们所带来的优秀中国文化在推动世界现代运动中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邹德侬 《新建筑》1996,(3):21-22
我国的建筑设计市场需要健康的“建筑文化”和“建筑创作”,成熟的建筑文化社团才能向市场提供健康的“建筑文化”和“建筑创作”;开放的社团精神饭后政府人员与参与,建筑师同企业家的合作,提高设计质量和改善生产环境,以开放的态度走向大众媒体。  相似文献   

17.
建筑要真正“生命力”必须恰如其份地体现建筑文化;其功能,造型,空间组合,从“里”到“外”,从“虚”到“实”,从“细”到“粗”....以卓越的“组合”能力对建筑的文化内涵充分表现,必然具有永恒价值,建筑师的真正水平,表现在处于同样外部制约条件下,对人类文化和建筑历史文化的感悟,把握和表征上,因此,建筑文化对于建筑师来说,自始至终都是起着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今后各地大型公共建筑设计方案既要考虑建筑使用功能等建筑内涵,又要考虑建筑外观与传统文化及周边环境的整体和谐;鼓励建筑设计方案国内招标,避免盲目搞国际招标。  相似文献   

19.
风水(又称“堪舆”)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环境观在历史上一直受到尊崇或斥责,褒贬不一;作为东方古老的民俗建筑文化的神秘学说,不要苛求它百分之百的正确,而应批判的吸取其合理部分,为我所用。作为民族传统的建筑选址与环境审美模式已构成了多种。理图像为人们所崇拜,它又是民俗建筑文化与建筑环境审美心理共鸣仪式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理论体系的一些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此文首先说明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理论体系”的原因,然后就一些核心理论问题,提出一个初步框架稿,共包括七个方面和25点。这七个方面内容是:1.建筑(学)的本质;2.中国建筑学的特点;3.建筑与环境;4建筑与文化;5建筑与科技;6建筑与城市;7‘建筑师的职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