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后世能够享有资源的分配权和使用权,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是我国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水利建设事业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的水利事业走绿色发展道路,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同时也要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使用,文章论述了水利绿色现代化的概念,分析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的特征,阐述了促进我国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采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水利事业取得重大突破,成就前所未有。其中,作为水利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水资源权属改革,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水利事业发展,对水资源权属改革中的经验教训作出全面归纳和系统总结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李秀雯 《治淮》2003,(3):7-9
新《水法》的颁布,是我国水利事业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必将使我国的水利事业和水资源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对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行为、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水和依法管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友好型社会目标,水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要素,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国的水利事业已经取得较大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存在部分地区水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区域水利规划是为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水资源配置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区域水利建设进行规划指导,实现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本文就区域水利规划中常见的问题及优化方法进行简要介绍、讨论以及分析。  相似文献   

5.
一、水利旅游开发工作的重要性 1.水利旅游开发是对水资源管理的完善和补充。贯彻党中央的治水工作方针,水利部提出了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治水新思路,从战略高度提高了对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标志着我国水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同时也给各水管单位提出了新的课题。这就要求各水管单位要把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思想贯彻到具体治水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现代水利思想,完善和创新水资源管理理论。对水利旅游资源的认识和开发利用,就是各水管单位在实践现代水利  相似文献   

6.
我国水资源配置扭曲的根源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水资源配置扭曲的产生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的水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为什么在我国的水利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特别是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水资源越来越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前,相当一部分地区水的供需矛盾很尖锐,重新认识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性,下决心抓好水利建设和水资源保护,是保障我国现代化事业顺利发展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水利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这几年,人们对能源、交通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深有体会。但是,对水利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上却不是始终很明确的。现在,这个问题很需要着  相似文献   

8.
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城市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一书是一本系统介绍城市水资源概念、特点和城市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方面的实用性科技书籍。全书总结了我国近几年来城市水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吸收了国外在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污水资源化、海水淡化等方面的先进实际经验。书中既有详细的方法介绍,也有具体的计算实例,内容丰富、充实。本书可供城市规划、管理人员,城市水资源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连会  王茂悦  栗萍 《海河水利》2009,(3):13-14,18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现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已经难以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现有的用水方式.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相应的法律和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条件,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其坚强支柱.另外,还应该转变治水思想,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水利总体上还比较粗放,大部分工程都比较简陋,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管理水平较低,我国水利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如洪涝灾害、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水污染等。针对中国水利面临的问题和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现状,探讨性的提出了水利事业的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11.
实现水利工程、水资源按河系统一管理在国内外已有成功经验,21世纪是我国各项事业迅猛发展的时期,以入世为契机,水利事业也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河系管理机构的生存与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对河系管理机构进行了设想。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确定有关水资源,主要是河川径流利用中一些有待解决的理论问题。近几十年来,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和调节水文情势(即在时间上和地域上对水资源重新分配)的大型设施的出现,在水利工程学中形成了一个分支——水利工艺学(有别  相似文献   

13.
新<水法>的颁布,是我国水利事业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必将使我国的水利事业和水资源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对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行为、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水和依法管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新<水法>增加了"水事纠纷处理与执法监督检查"一章,进一步强化了水事纠纷处理原则和方法,加强了执法监督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14.
李书建  王雪松 《江苏水利》2003,(12):24-25,27
1 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水利事业发展正处在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历史时期。全面强化以水资源管理为重点的内部管理工作,提高水利的社会服务水平,是新时期水利工作的重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对水资源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已经成为可能。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优化配置、节约和保护以及水环境治理的综合管理任务中,运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实现水资  相似文献   

15.
水利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行业。我国自有文字记载的大禹治水至今,水利已先后经历了传统水利、工程水利两个阶段。在世纪之交,水利又进入了一个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崭新阶段。当前,水利正面临着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水环境污染三大问题,必须切实下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与此同时,新世纪对水利事业自身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水利要朝着现代化的目标迈进。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北京市水利事业不断开拓前进,有力的保障了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防洪、除涝、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需要.展望开创21世纪初水利事业新篇章,迎接奥运的召开,水利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1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进入新的世纪,首都的水利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和水资源问题.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文件用较大篇幅论述了新世纪初期水利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指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北京市属严重缺水的特大型城市,且北京市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中入境水量是北京市地表水可利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入境水量和水质状况受上游地区水资源开发的限制,其水量衰减趋势不可低估.必须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这一重大国策,要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采取综合措施,对流域、区域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统筹考虑各种用水需求;确保首都的防洪保障,解决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尤其是水资源短缺问题,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水利项目,特别是外资项目后的管理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孟加拉格莱民银行项目的成功经验及其在我国扶贫事业中的应用,并对中德合作山东粮援项目等水利外资项目及我国水利扶贫事业,借鉴格莱民银行管理模式的经验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张长江 《山东水利》1996,(4):51-51,60
水利项目,特别是外资项目后管理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孟加拉格莱民银行项目的成功经验及其在我国扶贫事业中的应用,并对中德合作山东粮援项目等水利外资项目及我国水利扶贫事业,借鉴格莱民银行管理模式的经验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水利发展研究》2004,4(4):65-65
《水权与水价》一书是在水利部委托的研究项目——“国外水权水价研究”的基础上编著而成的,现已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发展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研究成果经过了我国水利界知名专家高安泽、曹楚生、何孝俅、司志明、韩亦方等专家审定,而且高安泽总工还专门为本书撰写了序言。“国外水权水价研究”项目是在水利部政法司直接指导下由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研究所具体承担的。该项目研究目的是在对世界有关国家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及其水权制度和水价体系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可供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我国现有的水资源贫乏和水价低这一现象,阐述了水价改革势在必行及现行水价弊端,提出水价改革是加快完善水利产业步伐,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水利产业优化和水利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