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4-二氯苯氧乙酸(2,4-DAA.)和1,10-邻菲哆啉为原料通过溶剂热反应合成了化学合物[Co(2,4-DAA)2(H2O)4]·(H2O),并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胞参数为:a=0.67536(16)nm,b=0.53000(12)nm,c=3.3456(8)nm,β=92.430(4)°,V=1.1964(5)nm3,D=1.685 g/cm3,Z=2,F(000)=618。最终偏离因子R1=0.0500,wR2=0.0842。化合物中2个2,4-二氯苯氧乙酸的2个氧原子及4个水分子与Co(Ⅱ)配位,形成了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结构。结合晶体结构数据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  相似文献   

2.
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以α-吡啶甲酸为配体与氢氧化铜合成了标题配合物[Cu(C6H4NO2)2]n·2nH2O。配合物(C12H12CuN2O6,分子量为343.79),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51239(9)nm,b=0.76278(13)nm,c=0.92161(16)nm,α=74.921(3),β=84.404(3)°,γ=413(2),V=329.62(10)nm3,Dc=1.732 cm3,Z=1,F(000)=175,μ=1.69mm-1。最终偏离因子R1=0.0265,wR2=0.0711。晶体结构表明:铜原子与2个α-吡啶甲酸4个氧原子,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变形四面体结构。本文对该配合物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  相似文献   

3.
间苯二甲酸与三苯基氢氧化锡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经元素分析、1H NMR和IR表征,通过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该化合物晶体学参数: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a=1.06210(3)nm,b=2.64095(6)nm,c=1.37498(4)nm,α=90°,β=103.1210(10)°,γ=90°,V=3.75606(17)nm3,Z=4,Dc=1.526g/cm3,μ(MoKa)=1.371mm-1,F(000)=1716,andR1=0.0257,wR2=0.0601;中心锡原子呈四配位畸变四面体构型。利用量子化学G98W软件,在Lan12dz基组对化合物的稳定性、前沿分子轨道组成及能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2-氨基-3H-吩噁嗪-3-酮,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构解析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9322(10)nm,b=0.50832(4)nm,c=1.47609(11)nm,β=99.323(1)°,V=957.52(13) A3,Z=4,Dc=1.472 Mg/m3,F(000)=440,μ=0.10 mm-1,Mr=212.20,最终偏差因子(对I>2σ(I)的衍射点)R1[F2>2σ(F2)]=0.037,wR2(F2)=0.097(对全部衍射点),权重方案w-1=1/[σ2(Fo2)+(0.0402P)2+0.2667P],P=(Fo2+2Fc2)/3。该化合物分子由3个共轭环形成几乎共平面的结构。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结合6-31*基组优化了几何构型,通过同一水平的振荡分析和单点能分析得出热力学参数、净电荷分布和原子轨道对分子轨道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以对甲氧基苯甲醛和2-乙酰基吡啶为原料采用一锅法合成了4’-对甲氧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并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为:a=19.063(11)A,b=5.203(3)A,c=17.331(10)A,β=91.366(7)°,V=1718.6(17)A3,Dc=1.312 g/cm3,Z=4,F(000)=712,GOF值1.006,最终偏离因子R1=0.0464,wR2=0.1172。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分析了其键长、键角、电荷分布和分子轨道,并通过有限场方法计算了其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6.
利用阿姆斯特丹密度泛函理论对MgCl2·6H2O的热分解反应进行理论计算,结合对其热分解过程的实验研究数据,从理论层面探讨其热分解的机理,为掌握氯化镁水合物分解条件、控制反应路径,获取目标产物提供理论依据。通过ADF理论计算并结合实验研究得出,MgCl2·6H2O脱除HCl需要较高能量,为5246.59 kJ/mol,是MgCl2·6H2O脱除H2O分子需要能量的6.45倍,是MgCl2·5H2O脱除H2O所需能量的10.69倍。可见在同等温度条件下,MgCl2·6H2O首先发生的是脱除H2O分子反应,在MgCl2·6H2O脱除2分子H2O之前不会发生MgCl2·6H2O脱除HCl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量子化学方法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量子化学方法中的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IG水平上,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水分子形成的水合物CH3(CH211OSO3ˉ(H2O)n(n=0~7)进行结构优化和频率计算。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CH3(CH211OSO3ˉ在气液界面上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计算结果表明:(1)7个水分子与极性头均采用1:1型和2:1型,即极性头中一个氧原子或2个氧原子与水分子以氢键形式构成水合层;(2)CH3(CH211OSO3中的氧原子与水分子中的氧原子最短氢键的键长(O-O键长)在0.27~0.31 nm之间,H…O键长在0.19~0.21 nm之间,O-H…O键角在140°~167°之间,均属于中强氢键:(3)水合物R(S-O)平均键长比表面活性剂单体分子分别增长了,说明形成水合物后S-O间的键减弱;(4)结合能D0从64.04 kJ/mol增加到.428.29 kJ/mol,说明随着水分子数的增加,所获得的7种水合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表明最终形成的水合层是稳定的:(5)随着水分子数增加疏水基链长收缩,亲水基总电荷增加,C12-O13-S14的键角增大;(6)由于烷烃链带有了弱电荷,使胶束内核带有了部分极性,此种极性介于烷烃油相和水相的极性之间,利于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聚集。  相似文献   

8.
以对甲酰基苯甲酸和2-乙酰基吡啶为原料采用固相研磨法合成了4′-对羧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并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为:a=10.193(7)A,b=7.366(5)A,c=22.466(15)A,β=90.526(7)°,V=1686.6(19)A3,Dc=1.392mg/m3,Z=4,F(000)=736,GOF值1.038,最终偏离因子R1=0.0443,wR2=0.1139。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分析了其键长、键角、电荷分布和分子轨道,通过独立核化学位移分析了各个环的芳香性,并通过有限场方法计算了其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9.
借助于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YP方法,对壳聚糖及壳聚糖结合ReO的配合物((CTS)2-ReO,(CTS)4-ReO)进行结合结构优化、Mulliken电荷、前沿轨道、相关能量的计算。结果表明:壳聚糖结合ReO的配合物前后,壳聚糖六元环结构基本不变,N(8)-C(4)和O(10)-C(3)键的键长有所增长;由壳聚糖结合ReO的配合物((CTS)2-ReO,(CTS)4-ReO)的结合能及结合后配合物的前沿轨道能量差可推断配合物(CTS)2-ReO和配合物(CTS)4-ReO均可以形成,而形成配合物(CTS)4-ReO的可能性更大;配合物(CTS)2-ReO和配合物(CTS)4-ReO形成时,壳聚糖环上的电荷发生了重新分布,电子由壳聚糖1位的羟甲基上向氨基的氮原子和Re原子移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2种芳香氨基类缓蚀剂(对氨基苯磺酸、2-氨基5-硝基苯甲酸)在Fe(110)表面的吸附行为,计算了吸附能,并对其缓蚀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芳香氨基类分子的极性端基会吸附在金属表面上,而非极性端基则背离金属表面,并通过自身的扭转形变实现稳定吸附;两种缓蚀剂膜均能有效阻碍溶液中的腐蚀介质向金属铁表面扩散,从而达到延缓金属腐蚀的目的。另从缓蚀剂膜阻碍腐蚀介质粒子(H3O和H3O+)向金属表面扩散的角度,研究了腐蚀介质粒子在2-氨基5-硝基苯甲酸缓蚀剂膜中的扩散行为,计算其扩散系数,结果表明,缓蚀剂膜能有效抑制腐蚀介质的迁移,削弱其腐蚀能力:与中性H3O分子对比,缓蚀剂膜对H3O+带电离子的扩散具有更强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一阶电路中,由于含有动态元件L、C,当电路换路后,就有一个暂态过程,其响应有三种情况:零输入响应可用公式f(t)=f(0+)e-t/τ计算;零状态响应时对于状态量可用公式f(t)=f(∞)(1-e-t/τ)计算;对于非状态量和全响应则用f(t)=f(∞)+[f(0+)-f(∞)]e-τ/t计算。  相似文献   

12.
醋酸锰与2,2'-联吡啶-3,3'-二甲酸(2,2'-Bipyridine-3,3'-dicarboxylic acid)反应合成一维链状聚合物[Mn(μ_2-η~2-bp3dc)(H_2O)_2]_n,(bp3dc=2,20-bipyridine-3,30-dicarboxylate),经元素分析、IR和X-射线衍射表征分子结构,该化合物晶体学参数: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体学数据:a=1.1648(2)nm,b=0.80422(15)nm,c=1.2949(3)nm,β=100.117(i0)°,V=1.1941(4)nm~3,Z=4,Dc=1.853 g/cm~3,μ(MoKa)=1.138 cm~(-1),F*000)=676,R_1=0.0317,wR_2=0.0733[对I2σ(I)的衍射]和R_1=0.0246,wR_2=0.0703(对所有的衍射)。共收集3893个数据,其中独立衍射点1390个,可观察衍射I2σ(I)]点1354个用于结构精修。配体与Mn原子通过吡啶氮原子和羧基氧原子进行配合,以间隔方式排布,形成一维链状结构,链间又以氢键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中心锰原子与配位原子形成畸变八面体构型。利用量子化学G98W软件,在Lanl2dz基组对配合物的稳定性、前沿分子轨道组成及能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采用密度泛函(DFT)方法,在B3LYP/6-311g*基组下,对3个[AlB5O7(OH)6]2-簇(Ⅰ,Ⅱ,Ⅲ)的电子结构、稳定性和红外光谱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显示3个簇中优化的键长和键角值与wiberg键级有关。[AlB5O7(OH)6]2-(Ⅰ)的带宽最大,能量最低,稳定性最高。红外光谱研究显示BO3、BO4和AlO4基团振动频率的大小为BO3>BO4>AlO4,且BO3基团的振动强度也最大。此外,研究也显示非端基B-O键的振动频率较端基B-O键的振动频率大。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2月~2003年1月北半球高纬地区平流层发生了一次爆发性增温过程(SSW),使该地区的动力、热力场和大气化学成分的分布发生剧烈变化。选取了搭载在欧洲环境探测卫星ENVISAT上的对地遥感观测仪器麦克耳逊干涉被动大气探测仪(MIPAS)的观测数据,首先利用臭氧探空资料和再分析气象资料对MIPAS观测的臭氧和温度廓线资料进行了对比验证;其次使用该资料对此次SSW过程进行了研究。对比结果显示,MIPAS资料与NCEP和臭氧探空资料都有较好的一致性。在这次平流层爆发性增温事件中,增温过程随时间向下传播影响到平流层下层。N2O和CH4的水平和垂直浓度分布与位涡反映的极涡始终都有很好的一致性。O3和H2O的浓度分布也受到极涡的限制,O3体积混合比随增温而增大,有极涡外的O3进入极涡。NO2并未受到极涡分布的严格限制,在极区维持低浓度区。HNO3浓度场在极区显示为极大值,但并不与极涡对应。  相似文献   

15.
在甲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通过水热反应,以对羟基苯甲酸和4,4′-联吡啶为配体合成了配合物{Cu[PHBA]_2(H_2O)_3} (H_2O)_3,并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c2(1),晶胞参数为:a=2.4428(5)nm,b=1.14476(17)nm,c=0.72516(11)nm,α=β=γ=90.00°,V=2.0278(6)nm~3,Dc=1.578g/cm~3,Z=4,F(000)=1004。最终偏离因子R_1= 0.0304,wR_2=0.0796。配合物中Cu(Ⅱ)离子与2个对羟基苯甲酸的2个羧基O原子及3个水分子中的3个氧原子配位,形成三角双锥结构,铜位于结构中心。结合晶体结构对配合物进行了电化学性质分析和量子化学计算。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螯合重金属离子的作用机理,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d,p)和B3LYP/LanL2DZ混合基组水平上,分别计算了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离子(DDC-)和铬、铜、钴、锌、铁、镉6种重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前线轨道能级、配位能△E、考虑基组重叠误差后的配位能△EBSSE、零点振动能校正后的配位能△EZPE及自然电荷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配合物的稳定性与能级差△ε及配位能△EBSSE、△EZPE的绝对值密切相关,△ε及△EBSSE、△EZPE的绝对值越大,配合物越稳定。6种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重金属配合物的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rDDC]2+>[CuDDC]+>[CoDDC]+>[ZnDDC]+>[FeDDC]+>[CdDDC]+。在形成配合物的过程中,电子从配体DDC-流向重金属离子,电荷转移越多,配位能的绝对值越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研究酚类化合物的急毒性具有重要意义。运用DFT-B3LYP方法,在较高基组6-311G**水平下,全优化计算25种取代酚。从中获得分子最高占用和最低空轨道能(EHOMO和ELUMO)、前线轨道能级差(AE=EHOMOˉ尻LUMO)、分子次最高占用和次最低空轨道能(ENHOMO和ENLUMO、分子总能量(ET)、氢原子所带的最高正电荷(qH+)、最负非氢原子的静电荷(g)、分子偶极矩(μ)和分子体积(V)等描述符。结合文献中标题化合物对黑头呆鱼急毒性值(-1g LC50),由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成QSAR模型,采用内外双重验证的办法,深入分析和检验模型的稳健性。最佳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2),去一法(LOO)交替检验复相关系数(R2CV),外部预测样本复相关系数(R2ext)分别为0.976,0.974和0.940,故所建QSAR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良好。表明:取代酚对黑头呆鱼急毒性与分子体积、最负非氢原子的静电荷及分子总能量的相关性密切。  相似文献   

18.
随着合成气制备工艺的迅速发展,提纯合成气中的有用成分应用于工业生产愈显重要。本研究将含有CO、H2、CH4、H2O、CO2及少量烃类的粗合成气经过变压吸附提纯后作为与丁烯反应生产2-丙基庚醇的原料气。该变压吸附过程包含2段,第一段采用装载硅胶和活性炭的复合床层用以脱去除H2与CO以外的其他气体获得较纯的合成气;第二段采用装载NA型络合吸附剂的床层用以分离H2和CO。利用Aspen Adsorption软件对变压吸附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采用该2段变压吸附过程可以获得纯度为99.9%的H2用于烯醛加氢反应,同时由二段吸附过程的解吸气可配出H2:CO=1:1的混合气用于丁烯羰基化反应。  相似文献   

19.
基于定量结构-性质(QSPR)研究取代苯胺和苯酚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对36种取代苯胺和苯酚类化合物进行DFT-B3LYP/6-311G**水平全优化计算。从中获得分子最高占用和最低空轨道能(EHOMO和ELUMO)、分子次最高占用和次最低空轨道能(ENHOMO和ENLUMO)、分子总能量(ET)、氢原子所带的最高正电荷(qH+)、最负非氢原子的静电荷(Q-)、分子偶极矩(μ)和分子体积(V)等描述符。结合文献中标题化合物的土壤吸收系数(log Koc)和疏水性系数(log Kow),由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成QSAR模型,采用内外双重验证的办法,深入分析和检验模型的稳健性。最佳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2),去一法(LOO)交替检验复相关系数(Rcv2),外部预测样本复相关系数(Rext2)分别为0.930,0.929和0.915,故所建QSPR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良好。模型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的log Koc与疏水性系数(log Kow)、最负非氢原子的静电荷(Q-)、分子次最低空轨道能(ENLUMO)和分子最高占用轨道能(EHOMO)的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按25部分因子试验设计安排实验,以光催化降解甲基橙(MO)溶液脱色率DC(%)为目标值,考察掺锰量VMnNO3、熟化温度T1、熟化时间t1、煅烧温度T2和煅烧时间t2对制备的Mn掺杂纳米ZnO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经分析确定影响产品光催化性能的主要因素为VMnNO3、T1和T2。以此3因素按32全因子试验设计进行实验并分析试验结果,获得Mn掺杂纳米ZnO光催化剂的优化制备条件为VMnNO3=0.5mL、T1=70℃、t1=15min、T2=600℃和t2=2.5h。0.05g优化制备产品在紫外光照射下光催化降解100mL10mg/L的MO溶液30min的DC实验平均值为95.58,与Minitab软件对产品的优化预测值95.75的相对误差仅为-0.18%;在可见光下降解MO溶液120min的DC实验平均值为65.11。XRD和SEM对优化产品的表征表明,其主要由粒径分布在(20~30)nm的不规则的颗粒状纳米ZnO组成。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并计算得出优化产品的带隙能Eg约为3.25eV,较同等条件下制得的纳米ZnO带隙能Eg(3.36eV)低0.11e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