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台湾于1993年正式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在其后20余年的发展中,通过不断地完善老人照顾理念、社区营造方法,使得"打造理想的长期照护体系——适情适性地发展当地养老小区,创建符合国情民情的CCRC社区"的老年社区建设目标得到贯彻,在老年社区营造方面形成了"人性化的空间环境规划—自养其身的社区经营模式—辅助的多方支持保障"的系统方法。本文以台湾地区为例,介绍其老年社区营造的产生背景、历程及其举措,并基于大陆社区养老理论支撑缺乏及社区运营困难等问题,提出"以政府引导为前提,构建社会广泛参与的老年社区运营机制;以市场运营为支撑,建立营利性的老年社区开发模式;以照顾品质为核心,构建老年社区服务人才标准和职业激励制度;以老人为本,营造人性化的老年社区生活环境"的老年社区营造措施。  相似文献   

2.
台湾的建筑师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历经政治、缝济、社害诸多层面的演化,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角色,对于实质环境有殊异的贡献。20世纪90年代“社区总体营造”成为台湾环境课题的显学,建筑师的角色开始质变,社区规划师与社区建筑师于此诞生,为台湾的生活环境催化了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基于台湾社区发展历程与经验认识,提出农村社区内在活力的概念与分析框架,从产业经济活力、社会文化活力、物质环境活力等三股分力进行了深入分析。在理论认识的基础上,以台湾龙眼林社区为例分析了内在活力营造经验,并总结对大陆农村社区内在活力营造机制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传统村落正面临外部环境破坏、文化断层、过度商业化等种种困境。为解决这些问题,在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中引入"社区营造"相关经验与方法。强调将村民作为参与主体,建立自组织,增加村落保护与活化的内生动力,让传统村落能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乡村面临着劳动力流失、老龄化或商业化过度等问题,大多数的乡村规划建设难以持久有效改善乡村的发展困境,而台湾近年来开展的社区营造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好的经验。本文对社区营造内涵进行剖析,总结近年来台湾营造的建设经验,通过构建社区营造与乡村建设的理论相关性的方法,从乡村价值挖掘、自身利益驱动、社区共同体建立及文化制度保障四个方面,归纳了适用于目前乡村建设的方法和策略,最后提出了社区营造理论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乡村发展所面临的现状问题入手,发现乡村建设过程中,要想处理好人文景观保护、物质环境改善与社会经济发展三者的协调关系,需要以社区营造模式为切入点,进行在地营建活动。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案例进行研究,提出以居民广泛参与为基础,形成规划者与村民互动、村民与设计互动、设计与村庄互动的三种互动机制,以促进乡村社区营造各项工作稳步进行。  相似文献   

7.
揭示工业遗产的多重价值、介绍社区营造参与活化的方式及成果,为工业遗产活化思路提供借鉴。以台湾高雄桥仔头糖厂作为案例,分析其内在价值、空间再利用方式及地方组织参与营运模式,进而总结出一套具有普适性的活化策略:建构地方价值认同,灵活置换闲置空间,鼓励民间参与公共建设,并指出社区营造中建筑师的专业职责和桥梁作用,反思社区营造过程的局限性。社区营造介入工业遗产活化的根本前提是建立起地方认同。政府、企业、民间及专家共同努力进行可持续的开发经营,将有助于推动工业遗产实体的保存与精神价值的传递。  相似文献   

8.
《规划师》2016,(2)
新农村社区营造是新农村建设的延续与发展,体现了规划主体由物质空间向人文与社会层面的转变。文章以台湾台南市土沟社区营造为例,借鉴其培养生活美学、打造生态美感及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实践,提出艺术介入可以作为新农村社区营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居民为主体的多方参与是社区营造的核心,并构建了以艺术介入为策略、以多元伙伴为核心和以永续发展为目标的新农村社区营造框架,同时提出农村规划在模式、方法及主体三方面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大陆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农村社区营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城市建成区土地空间资源紧缺,存量为主的社区营造,需要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多年前的规划标准与市域范围的专项规划跟社区现状实际情况已产生较大偏差,需要以新的规划思路再思考。本文通过现状分析、规划解读,针对存量空间为主的中心城区,探析社区营造的新方法,提出建议措施,促进社区人本化营建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为关于社区环境规划可以呈现出地方生活行为之研究。主要探讨社区在进行环境改善过程中,生活行为对于社区环境的意义及生活行为是如何透过社区环境改造被呈现出来,同时社区利用闲置空间所创造出来的生活行为意义为何;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与参与式观察法为主;并透过苗栗县社区规划师之社区环境营造的目标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得益于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环境改造的相关计划持续推动,在长期的经营及鼓励陪伴下,居民区对于生活环境改造也有自己的想法,在这方面的经营已获得部分成就,但就社区环境改造而言,地方生活行为的呈现一直无法形成具体操作模式作为参考。本研究希望透过社区环境营造操作模式,可以协助社区生活行为具体呈现在社区环境营造过程中。同时确认生活行为是一种在特定的场所、时间由个人或群体,结合生活脉络所形成的特色空间。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21)
<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石油消费比例不断增大,能源安全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庆作为国家主要能源生产基地,油田开采已进入特高含水期,为了实现"4000万吨硬稳产,油气重上5000万"的发展目标,油田开采用地量逐年增长,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缺口增大,已远远不能满足油田企业产能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因此,实现油气企业土地资产管理从外延扩大再生产方式向内涵节约挖潜方式的转变,成为当下保证油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小城镇尤其苏南村镇的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本文从苏南村镇建设实践的问题出发,引入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社区营造实践,并通过台湾的社区营造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不同类型成功案例,总结村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社区融合的互动介面,并结合苏南村镇的相关实践,最后提出了未来苏南村镇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以台湾四个典型的农村社区营造为例,通过对社区实地考察观摩,借鉴其合理有效的做法,并结合我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5个方面探讨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社区营造的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晓蕾 《风景园林》2019,26(6):8-12
随着城市建设进入由增量转向存量的阶段,渐进式的微更新成为城市更新和改造的主要模式。以公众参与为基础、微小社区空间和公共空间设施为改造对象的局部更新方式,成为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建成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新方式。主要以北京、上海为例,对城市微更新的发展背景加以分析,对微更新背景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多重含义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总提出基于社区营造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微更新途径,分别是边缘空间的整合和触媒方式的选择、场地历史文脉原真性的挖掘和社区居民社会生活方式的保护、多方协作的开放沟通平台和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日本乡村社区营造历程的梳理,总结岛根县活化步骤以及乡村内生力量组织方式,结合中国乡村特定背景以及特有问题,进行系统比较,探究并归纳适合中国乡村活化的社区营造途径。  相似文献   

17.
2017年12月1日至12月6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建筑院校交流工作坊在新北市淡江大学举行,由王建国院士与邱文杰建筑师策划,基于对淡水老街后段以及机六用地的现状空间改造,提出主题为走向公民的社区的竞赛活动,旨在探讨后资本主义下,混居共生社区的可能。笔者希望通过对自身所在小组竞赛方案生成过程的总结思考,借以强调社区营造过程中,场地调研分析对方案生成的重要性,同时还应关注于社区中的空间、人文、景观、业态等综合因素与人的关系,以此作为方案生成的根本逻辑与概念来源。  相似文献   

18.
交往与社区营造──未来城市社区结构形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往与社区营造未来城市社区结构形式探讨●聂兰生●宋昆一、不同社区中交往活动的特点1传统聚落中的交往活动。居住生活中的交往活动是以家居的地缘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一种群居方式。我们通常所讲的邻里,就是这种通过地缘的邻近关系,将以血缘关系所组成的家庭单位联...  相似文献   

19.
对于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类的流行性传染病来说,提升个体免疫力是在面对病毒时最重要和最必要的抵御方式.预防医学认为免疫力提升的途径主要包括运动、饮食、心理和睡眠4方面,依据此建构了促进免疫力提升的社区景观研究框架.选取与社区空间载体最为关联的运动和心理2类人体免疫力提升途径为依据,以医学研究成果为支撑,归纳出运动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中政府、村民和社会组织间的关系出现结构性的转变,公众参与规划和决策的意识及诉求愈加强烈,社区营造作为一种解决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困境的新途径,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学者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研究进展,指出当前保护与发展工作在作用主体及理论方法上存在的成效与不足等问题;通过探讨社区营造与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间的关系,论述了基于社区营造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理论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从社区共同体培育、传统文化传承、在地特质延续、景观环境治理、在地产业营造五方面对现有的基于社区营造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理论体系加以扩展,为当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