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市滨海湾区是滨海城市特有的一种城市空间,对城市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分析研究相关概念和实例的基础上,以番禺海莲湾发展概念规划作为实证研究,探讨城市滨海湾区发展策略和思路,以及城市空间形态和布局的规划方法,总结一些经验和启示,以期能对国内兴起的滨海建设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湾区是滨海城市的一种特殊区域,湾区的发展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它所在城市的发展史,湾区的发展对城市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分析研究相关文献和实例的基础上,以城市内部空间理论为出发点,从城市形态优化,城市意象感知,自然生态城市建设等几个方面,研究湾区建设的方法策略等,以期能对国内正在蓬勃兴起的滨海建设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城市湾区拥有环水型滨海核心空间景观资源,其开发建设对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分析研究香港维多利亚海湾积极领先的规划体系,从功能与活动、空间形态、公共空间与景观、可达性与联系、建筑形象、旅游业开发等六个方面探索城市湾区空间建设的控制要点,得到富有指导意义的经验总结。城市湾区规划要珍惜宝贵的湾区空间资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利用体系,在核心区设立公共开放空间带,重视人文历史元素的挖掘利用,重视人的参与和停留,保持空间的人气和活力,是城市湾区空间建设的控制重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纷纷推出了海岸线保护和综合利用的总体规划,以提升滨海空间的品质和吸引力。在2020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编制中,突出了建设“美丽海湾”,以及重点夯实和推动沿海各个地区海湾环境的改善和修复。在最新的大连市总体城市设计中,湾区发展也是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大连市滨海空间的现状分析,并结合大连市空间规划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探讨城市滨海空间品质提升的策略,为建设“美丽海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湾区经济的转型升级,湾区公共空间作为滨海城市最为核心的一类空间资源,有着丰富的组成要素及突出的社会意义,也将随之更新以承载其更多样化的产业需求。文章梳理了日本东京湾的发展历程,从政治、社会、经济、物质四个层面研究其产业转型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的复合型更新策略,并以临海副都心、横滨港未来21两个核心区域为代表进行细致剖析,总结提炼出东京湾区建设的借鉴要点:转型背景下人的需求挖掘、功能性用地的整合升级,以期为中国大湾区的开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沿海开发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我国面,临着东部沿海再次开发的热潮。本文通过分析国外沿海开发的成功案例,归纳出三种不同发展模式;结合当前我国滨海地区开发现状背景和对滨海城市建设特点的分析,针对发展路径选择、滨海城市带的构建、产业发展与引导、滨海城市空间发展、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对我国滨海地区开发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国外沿海开发对中国滨海地区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沿海开发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我国面临着东部沿海再次开发的热潮。本文通过分析国外沿海开发的成功案例,归纳出三种不同发展模式;结合当前我国滨海地区开发现状背景和对滨海城市建设特点的分析,针对发展路径选择、滨海城市带的构建、产业发展与引导、滨海城市空间发展、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对我国滨海地区开发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王唯山 《规划师》2006,22(8):11-13
按照城市规划,未来厦门海湾城市空间结构框架将形成以本岛为主,以岛外行政区为辅的发展态势,湾区势必成为未来厦门城市空间拓展和建设的重点.湾区作为城市人居环境发展新载体的内涵,必须以城市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改善为前提,以多样化的城市功能为发展依托,以滨水空间景观环境的创造为重点,注意整体环境保护下的适度填海,追求全面的开发目标,推行"紧缩"的建设模式,实行以城市大交通为支撑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9.
按国家发展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世人关注的区域品牌,大湾区各中心城市都将有自己的核心定位和品牌优势,但大湾区品牌尚需要从认知和感受两个层次来建构自己的品牌。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一个新概念、也是一个新组合,因此,在这一新组合中,发展治理是当务之急,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建设,也需要在湾区定位的基础上,构建湾区品牌,提高湾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感受度。湾区品牌的构建,不仅要发挥城市优势,构建品牌,也要引入新的发展模式,形成中心模块。最终,各中心区块链接组合为一体化、有特色、优势互补的大湾区品牌。  相似文献   

10.
城市湾区是滨海城市核心公共空间资源,是城市空间品质和综合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借鉴香港维多利亚港湾规划经验,结合威海四季海湾概念规划实践,从城市一体化交通体系构建、空间规划控制及天际线塑造、核心建筑公共空间场所功能复合、旅游资源整合、街道活力关注、行人优先及动态规划控制体系建立和公众参与等方面,来议论城市湾区空间资源的公共开放策略。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大湾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浙江省提出要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浙江建设大湾区战略开始被提上日程。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宁波在打造大湾区中心城市中存在核心能级不足、湾区资源利用不充分和交通联系不完善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中心培育""功能提升""交通连接"的大湾区建设思路;其次,从奉化区在宁波打造大湾区中心城市中的角色和责任出发,提出"北融东进""内联外通""强三优二""嵌绿优居"的策略,以推动奉化区参与到大湾区的建设中,将其打造为大湾区的核心示范区。  相似文献   

12.
在海洋经济日益成为世界经济主流的背景下,湾区城市群往往成为一国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头部区域,对一国参与全球竞争的格局态势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在对近代城市群空间关系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粤港澳湾区城市群空间关系展开实证研究。从网络整体、节点城市两个层面,对湾区城市群空间关系进行综合研判,并对跨海通道的空间关系影响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四大湾区在整体格局、节点城市空间关系权重上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各大湾区跨海通道的建设对城市群空间关系改变显著,其影响模式与程度并不与设施距离构成简单线性关系,而是与湾区陆海空间架构、节点城市与设施的空间分布方式、路网格局等要素存在复杂关联。本研究提出的湾区城市群空间关系测度方法体系,有助于深入理解湾区城市群空间关系特征及演变规律,对于湾区城市群空间发展策略的制定和优化,具备科学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作者对湾区物业的探讨,结合旅游度假地产的特性,设计了别具特色的一线滨海度假建筑.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 ,上海洋山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区的建设将对其周边地区———上海 (杭州湾北岸 )滨海地区的城市化与产业化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从城市化发展机制、城市功能定位、城市化空间布局、城市化发展战略模式的等四个方面对上海市杭州湾北岸滨海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战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对城市特色的理论研究,在其影响因素、形成机制和热带滨海城市塑造的一般规律上进行探讨,指出了热带滨海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活的特殊需求与城市布局的内在联系以及景观构成规律等,为指导城市发展与建设,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优势,形成别具一格的城市特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城市滨海区域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集约化利用滨海区域道路地下空间的方法和途径。首先深入分析了滨海区域道路及周边基础设施与滨海景观环境之间的问题,及地下空间集约化开发建设地铁、地下商业街、地下文化娱乐设施、地下快速路、地下停车场及综合管廊解决城市滨海区域问题的意义,然后以青岛澳门路所在区域道路地下空间的开发为例,探讨滨海区域道路地下空间集约开发的模式及与周边地块的连通整合,为以后滨海区域解决交通和景观问题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集约化开发利用道路地下空间,为解决区域内各种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对拓展滨海区域土地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滨海新城的建设主要表现为经济产业发展的需求,城市的社会性和宜居性并未在建设初期得以充分体现。本文以环水东湾新城城市设计为例,探讨在"生态文明"和"以人为本"理念不断充实和完善背景下,滨海新城多维度协同发展的策略,以及重点探讨以核心项目优化投资开发环境、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沿海经济带"等战略的提出,滨海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着不同于以往的剧烈变化。文章选取30余个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在滨海城镇群中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从宏观的外部形态、中观的功能布局和微观的内部空间三方面入手,探讨了滨海城市在快速城镇化时期空间结构演化的一般特征。此研究不仅有助于认知滨海城市空间发展趋势和规律,同时为滨海城市由于空间结构演化所引发的灾害和城市问题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和支撑。  相似文献   

19.
针对滨海湾区岸线在景观设计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合理化的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通过青岛胶州湾欢乐滨海城的岸线景观设计实例进行实践,对岸线、景观节点、天际线营造、植物配置、交通路线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设计,对相关滨海湾区的岸线景观设计具有理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对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大湾区的建设意义进行探究。通过对两大湾区进行对比研究,探索湾区建设的既有成效意义,分别从地理空间上的集聚效应、产业结构内部的经济效能、湾区内城市间的协同作用三个角度,以实际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然后总结两大湾区建设的经验,从空间优势和湾区形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两个角度,探讨我国大湾区建设的未来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