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的静态漂移特性及输热能力限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济鋆  匡波  姚伟 《核动力工程》2000,21(2):97-103
基于分岔理论及其DERPAR数值方法,运用最简单的均相模型计算出典型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的静态分岔解图,详细讨论了由浮力和阻力随加热功率(含汽率)的非线性变化特性引起的静态分岔机理;导出对应于强迫循环系统的Ledinegg不稳定性现象及其判断准则;定义稳定性裕度、自然循环系统输热能力限、静态分岔迟滞现象;讨论了系统压力、欠热度、阻力、几何构型等参数对运行稳定性及输热能力限的影响;强调指出了简单理论预测  相似文献   

2.
佟立丽  姚伟  匡波  杨燕华  徐济 《核动力工程》2001,22(3):216-220,225
基于分岔理论及其DERPAR数值方法及均相模型,计算出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的静态分岔解图,进一步得到不同压力下质量含汽率和空泡份额随加热功率的变化曲线图;深入讨论了流型转变对两相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系统压力、含汽率、汽液两相密度差引起的不稳定性的机理;并比较了不同系统压力、欠热度、阻力、几何构型等参数对质量含汽率和空泡份额的影响。强调指出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的静态分岔现象主要是由于汽液两相密度差引起的。随着压力的升高,汽液两相密度差异减小,有利于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两相自然循环非能动系统静态分岔特性和参数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耗散结构在流体动力学中存在,两相自然循环非能动系统稳定性是耗散结构在多相流体动力学中的问题,运用分岔理论及其DERPAR数值方法给出系统随参数变化的演化过程的静态分岔解图图谱。以静态分岔解图呈现的迟滞现象(多平衡解)定义了输热能力限、静态漂移稳定性准则、稳定性裕度、比质量流量输热能力、分岔现象消失—呈单值性的临界参数区的系统演化的自组织特性的物理本质—系统的稳态和时间相关态随着特征参数的演化。用低压下的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分析进行比较,变化趋势吻合,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垂直上升两相流漂移流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漂移流模型在两相流空泡率计算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研究者对模型中分布参数及漂移速度的确定持不同的观点.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总结了分布参数和漂移速度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垂直上升两相流漂移流模型分布参数和漂移速度必须满足的限制条件,根据理论分析以及实验数据的验证,得出了漂移流模型推荐关系式.  相似文献   

5.
Dost.  JM Kauf.  JM 《国外核动力》2000,21(5):43-57,64
当相间的相对运动明显地不需要考虑时,漂移流模型可以用来描述两相流动系统。在这些模型中,相间的相对速度由取决于流动形式的半经验模型来描述。混合物漂移方程的数值稳定性对不同的半稳式时间相关的离散方法进行了考察。考虑了与具有代表性的流动型式相关的漂移流关系式,得到了基于这些关系式的解析形式的稳定限制。解析形式的稳定限制通过在预测的稳定边界领域内的数值计算进行了验证。表明稳定限制是时间和对相对相速度选用的  相似文献   

6.
实验研究了低压低干度汽水两相混合物在自然循环条件下产生密度波不稳定性时的流量振荡特性。实验在大型热工水力学实验回路HRTL-200上以水为工质进行,压力为1.0-4.0MPa,加热功率为27-190kW,人口欠热度为5-80℃,加热段出口质量含汽率小于5%,实验参数范围包括200MW核供热堆微沸腾工况运行的参数。获得了有关自然循环流量振荡模式、相对振幅、振荡周期等振荡特性参数随系统压力,加热功率和  相似文献   

7.
沸腾两相自然循环回路静态不稳定性的无量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义了无量纲分析的参考尺度 ,采用无量纲分析的方法 ,运用一维均相模型 ,从理论上研究了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的静态不稳定特性 ,总结出了影响两相自然循环系统静态稳定性的几个重要的无量纲参数。运用分岔理论及其DERPAR数值算法 ,得到了由无量纲量Npch m+表示的沸腾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的静态分岔图 ,详细分析了由浮力和阻力随无量纲的加热功率的非线性的变化特性。并且给出了几个重要系统参数的效应图。  相似文献   

8.
以5MW核供热堆试验回路(HRTL-5)为物理原型,从理论上推导了加热段欠热沸腾,上升段入口附近的冷凝,上升段闪蒸以及气空间压力平衡等关系式,并考虑了热力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四方程漂移流模型,该模型适用于分析低压低干度自然循环系统的流动问题,通过引入凝边界层,首次解决了两相流动过程中汽泡在过冷水中的冷凝问题,对汽空间则推导了压力及液位的约束方程,方程组可采用积分方法求解,并利用Rung-Kutta-Verner方法求解所得的微分方程组。  相似文献   

9.
基于一维两相四方程漂移流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5MW低温核供热堆热工模拟回路(HTRL-5)的自然循环进行模拟,分析在自然循环系统中存在的分岔特性及其参数效应。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低干度自然循环两相流动系统存在静态分岔现象,并且静态分岔点出现在特征曲线的切点上;当压力高到一定程度或热流密度小到一定程度系统的分岔点消失。  相似文献   

10.
在低压低干度汽水两相流稳定性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对200MW核共热堆热工水力学实验回路HRTL-200进行分析计算的均相模型。稳态流动特性和密度波振荡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均相模型获得的稳流量分析结果大于实验值;均相型虽能得到高干度和低干度两个密度波振荡区域,但在低干度区域,不考虑地冷沸腾区时,均相模型给出的结果不能清楚显示出原本很狭窄的低含汽量流动不稳定区域及两条稳定边界。  相似文献   

11.
利用RELAP5程序建立压力容器外部冷却(ERVC)系统模型,在水淹平衡条件下分析不同的安全壳内压力、冷却水过冷度、加热功率和水淹水位对系统两相自然流动能力的影响,找到各工况下的临界过冷度和不稳定性边界。结果表明:AP1000的ERVC系统设计具有很大裕量,仅依靠自然循环就可通过下封头对熔池进行有效冷却;安全壳内压力越高、冷却水过冷度越低、加热功率越大、水淹水位越高,两相自然循环流量越高。但当加热功率水平较低时,压力对临界过冷度影响不大;冷却水过冷度低于临界值时,会发生剧烈的倒流和流量震荡现象;当水淹水位低于5.5 m时,不能建立稳定的两相自然循环流动。  相似文献   

12.
在 5MW核供热堆试验回路HRTL 5上观察到了一定条件下系统发生的静态流量漂移并同时伴随动态流量振荡的现象。本文在实验基础上 ,研究了流量漂移的发生、发展和向动态振荡演变的过程 ,以及欠热沸腾、冷凝、闪蒸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分析结果表明 :1 )自然循环流量漂移是一个长热工过程 ,动态振荡可发生在静态漂移过程中 ;2 )在流量漂移的过程中 ,先是欠热沸腾和冷凝占主导地位 ,然后渐变为闪蒸占主导地位 ,最终表现为自持振荡形式 ;3)最终的自持振荡主要表现为密度波振荡 ,又具备喷泉不稳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低压低干度自然循环流量漂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5MW核供热堆全尺寸全参数模拟试验回路HRTL 5上进行的实验中 ,观察到在一定条件下系统发生静态流量漂移的同时 ,伴随动态流量振荡。本文总结了HRTL 5模拟试验回路上的实验研究结果 ,分析了低压低干度自然循环系统的特点、欠热沸腾和闪蒸的作用机理 ,较完整地描述了自然循环流量漂移的整个过程。分析结果表明 :1 )在自然循环系统中 ,欠热沸腾和闪蒸对流动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2 )自然循环流量漂移是一个长热工过程 ,动态振荡也可以发生在静态流量漂移过程中 ;3 )在静态流量漂移的发生、发展并向动态振荡转变的过程中 ,先是欠热沸腾占主导地位 ,然后逐渐转变为闪蒸占主导地位 ,最后主要表现为密度波振荡的形式。自然循环流量漂移对 5MW堆的设计、安全分析以及升级开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细长自然循环系统流动不稳定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水为工质,在常压下对拥有细长回路和较长水平段的自然循环系统进行可视化实验研究,并以典型的实验现象( P =1.46 kW)为例分析该系统的瞬态运行特性和不稳定性机理。结果表明:阻力系数较大的细长自然循环回路难以产生有效的单相自然循环,只能通过间歇性沸腾和两相流动将热量导出。这是因当回路阻力较大时,过冷沸腾产生的驱动力无法驱动回路产生有效的自然循环,而只有当加热段内流体发生饱和沸腾时才能驱动系统产生循环流动。较大的回路阻力和沸腾过程中产生的系统降压闪蒸是细长自然循环系统难以维持稳定的流动驱动压头从而产生间歇性沸腾和强烈流动不稳定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一自然循环实验,利用RELAP5程序对其建模,并进行数值分析,得出了该系统的流动不稳定性边界。对不同压力和不同上升段结构尺寸下的流动不稳定性边界及流量振动曲线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原因。最后,讨论了欠热沸腾对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自然循环系统的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