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降低精梳纱棉结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降低精梳纱棉结的技术措施.分析了精梳纱棉结的形成原因及纺纱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通过对配棉及各工序的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配置,加强原棉、设备揩车和运转清洁工作及温湿度等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结果使CJ 18.2 tex、CJ 22.4 tex筒纱棉结长期保持在31个/km和25个/km以下.指出:减少精梳纱棉结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依靠配棉、梳棉、精梳工序的作用是不够的,应突出重点实行纺纱全过程控制并切实加强基础性管理工作,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控制精梳落棉率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合理控制精梳落棉率,分别在低配棉与高配棉条件下对精梳落棉率、精梳条含短绒率与成纱质量指标进行了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精梳条含短绒率与成纱主要质量指标没有简单的线性关系.随着精梳条短绒率的变化,成纱条干CV值、细节、粗节和棉结分别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调整精梳落棉率的方法,以达到保证精梳纱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精梳机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黄淬 《棉纺织技术》2001,29(4):17-20
通过对测试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在生条中棉结、短绒含量直接影响精梳条、细纱质量。精梳工序棉结清除效率在58%~68%,短绒清除效率在60%左右,日常生产应视半制品质量状况适当调整落棉率;进而通过专题试题得出单纯采取加大落棉率来控制成纱棉结及成纱质量的方法不可取,提出合理配棉、提高生条内在质量、掌握适度落棉率,才是稳定提高成纱质量,减少用棉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周松 《棉纺织技术》1992,20(4):27-30
本文根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原理,制作一带孔检验板,对梳棉机棉网进行数百次试验,与生条结杂进行相关分析,分别得出棉结和杂质八个相关方程式及四个相关系数;并运用计算机算出疵点孔与单位重量棉网上的疵点粒数对应表,以使方便易行。  相似文献   

5.
棉网清洁器除尘刀隔距对棉结和杂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棉网清洁器除尘刀隔距对生条中棉结和杂质去除效果的影响,采用USTER AFIS单纤维测试仪对两种吸风形式、两种风量和三档除尘刀隔距条件下所加工的生条进行了棉结杂质的检测,结果表明:棉网清洁器采用单侧吸风,除尘刀隔距为0.53 mm时对棉结和杂质的去除效果最好;棉网清洁器采用双侧吸风时,当风量为160 m3/h,除尘刀隔距为0.53 mm时对棉结的去除效果最好,除尘刀隔距为0.46 mm时对杂质的去除效果最好;当风量为240 m3/h,除尘刀隔距为0.46 mm时对棉结和杂质的去除效果最好,生条中棉结和杂质的数量都比原棉时有明显减少.从总体趋势上看,单侧吸风方案对棉结和杂质的去除效果要好于双侧吸风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低级棉纺纱质量,针对现用纺纱原料品级低、短绒含量高,造成成纱棉结多的现状,通过在工艺、设备、运转操作及温湿度控制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并在相关品种上全面推广赛络纺工艺,最终使成纱质量得到提高,满足了用户对质量的要求,在降低用棉成本的同时,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梳棉机后上罩板与锡林间的隔距对生条结杂、短绒的影响,在一定的工艺设备条件下,纺制了不同的后上罩板与锡林间隔距的生条。通过对这些生条的质量测试可知:后上罩板与锡林隔距的大小对生条质量影响明显,隔距放大后,生条中棉结/杂质会降低,短绒会减少,生条质量得到改善;同时梳棉机整体落棉率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梳棉机后上罩板与锡林间的隔距对生条结杂、短绒的影响,在一定的工艺设备条件下,纺制了不同的后上罩板与锡林间隔距的生条。通过对这些生条的质量测试可知:后上罩板与锡林隔距的大小对生条质量影响明显,隔距放大后,生条中棉结/杂质会降低,短绒会减少,生条质量得到改善;同时梳棉机整体落棉率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A186梳棉机小漏底不同型式、不同工艺参数的比较试验。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实现降低生条结杂,提高棉条质量。  相似文献   

10.
探讨降低FA221B型梳棉机落棉率的工艺措施。通过工艺调整,减少了刺辊第一除尘刀处落棉和盖板花,增加了刺辊第二除尘刀和锡林周围各清洁器处的落棉,使梳棉总落棉率由6.5%~7.0%下降到4.5%~5.0%,落棉含杂率明显提高,落棉中有效纤维的含量也有所减少,实现了节约原棉,降低纺纱成本,稳定成纱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CJ 7.3 tex纱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保CJ 7.3 tex纱在精梳落棉率为9%时的成纱质量,合理选配原料,清梳工序减少纤维损伤、控制短绒产生,精梳工序采用前进给棉方式,并粗细工序合理牵伸分配,以提高成纱条干均匀度,络筒工序合理设置电清参数,使CJ 7.3 tex特细号纱质量达到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紧密纺普梳纱与传统环锭纺精梳纱成纱性能的差异,在相同配棉、相同开清和梳棉工艺、同一粗纱定量条件下,利用DTM129型细纱机纺制了CJ 14.5 tex精梳纱,并加装Suessen公司Elite紧密纺装置纺制了C 14.5 tex普梳纱.通过测试对比两品种的成纱性能,结果表明:C 14.5 tex紧密纺普梳纱成纱细节、粗节和棉结指标较CJ 14.5 tex传统环锭纱差一些,但强伸性能指标较好,毛羽较少.生产中可通过加大梳棉落棉率等措施改善紧密纺普梳纱粗细节.认为紧密纺采用普梳工艺流程,相对于传统环锭纺精梳流程生产效率提高,在满足成纱质量要求的情况下紧密纺采用普梳纺纱工艺可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3.
探讨纺制JC 14.6tex高品质纱的技术措施。为了满足高端用户对成纱质量的要求,通过优化配棉,优化配置工艺流程,采用先进的纺纱设备,优化工艺及纺专器材,制定并落实管理措施,做好环境控制和包装运输等工作,最终纺制的JC 14.6tex高品质纱质量指标完全满足了用户标准要求。认为:生产JC 14.6tex纱时,减少+140%棉结,提高单纱强力,减少十万米纱疵中的小纱疵、无机械波,控制筒纱大卷装小成形等是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纺制高品质精梳纱应该积极采用新型专件器材,新工艺和新设备、严格管理和操作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精梳纱生产现状及开发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我国精梳纱的生产现状并提出开发建议.通过调查不同精梳工艺产品、不同原料精梳纱、不同纺纱形式精梳纱的生产现状,分析了产品存在的问题.指出:应加大特细号、色纺、多组分混纺及特殊捻度精梳纱的开发力度,充分利用新型纺纱设备开发品质好、结构特殊的精梳纱产品.同时加大新纤维应用力度,加强纺纱工艺技术创新,充分发挥高效能精梳机的技术优势,强化精梳质量控制,促进高质量、高档次、高附加值精梳纱线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
探讨精梳棉/汉麻70/30 7.4tex混纺纱的开发生产。介绍了汉麻纤维的性能、分梳及预处理方法、原料选配、纺纱工艺流程。通过对纺纱各工序工艺优化配置,顺利纺制出精梳棉/汉麻70/30 7.4tex混纺纱,产品质量符合开发要求。认为:通过分梳和预处理可有效改善汉麻纤维的可纺性,通过采取有关工艺技术措施可纺制出满足织造要求的精梳棉汉麻混纺纱。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CJ 7.3 tex纱的百米重量CV,通过改进开清棉工艺,以降低棉卷重量不匀率;针对梳棉工序后区落杂差异大、盖板花不均匀采取措施,以降低生条重量不匀率;针对精梳落棉率偏高,且台间差异大等问题进行了工艺优选,以降低精梳条重量不匀率;细纱以提高条干水平、减少细节、降低成纱重量CV为原则.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工艺配置.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的实施,最终使CJ 7.3 tex纱的百米重量CV由原来的2.6%降低到1.5%左右.  相似文献   

17.
探讨莫代尔/精梳棉70/30 9.8tex的纺纱工艺优化配置。对比了几种规格粘胶纤维和莫代尔纤维的性能指标,对原料细度、梳棉针布型号及各工序工艺进行了优化配置,使成纱质量指标达到了乌斯特2001公报5%的水平。认为:采用优化后的工艺配置纺纱,其成纱质量可以较好地满足织造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