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燃料与化工》2013,(4):40-40
250~300℃焦炉烟道气带出约17%的焦炉输出总热量,约18.4kg标准煤/t焦。目前绝大多数焦化厂都是将其通过焦炉烟囱放散至大气中,余热被白白浪费。极少数焦化厂将其用于干燥入炉煤,目前世界上,只有日本和我国近10套以焦炉烟道气为热源的煤调湿装置投入运行或正在建设中。天津华能能源设备有限公司开发出另一种设备简单成熟、占地少、投资省、效果显著的焦炉烟道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方法——用热管锅炉回收焦炉烟道废气余热、生产蒸汽的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对100kt/a合成氨一段炉低温烟道气余热回收进行改造,利用有限空间设计增加换热盘管和增加原水质换热盘管换热面积,多回收了烟道气余热,并进一步回收处理了较大部分低变气冷凝液,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做到了节能与减排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对比了烟道废气换热新、旧工艺,介绍了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分析了新工艺的经济效益。焦炉烟道废气热回收装置投资省,见效快,运行、维护成本低,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四川美丰10万t/a合成氨一段炉低温烟道气余热回收改造,在不改动对流段箱体和引风机前提下,巧妙利用有限空间设计增加换热盘管和增加原水质换热盘管换热面积,进一步回收了烟道气余热,并回收处理了较大部分低变气冷凝液,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做到了节能与减排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正> 一、前言辽阳石油化纤公司化工一厂,对二甲苯装置有三台加热炉,共用一个联合烟道,烟囱直径为2.85m,高为75m。三台加热炉设计热负荷合计4400万Kcal/h,加热炉的实际热效率为72%左右,排烟温度为380~400℃。为了回收烟道气的余热,提高加热炉的热效率,1984年初委托抚顺石油学院设计,经研  相似文献   

6.
低温吹风气余热集中回收装置设计和运行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吹风气的引出方式、除尘方法、进入燃烧炉的方式以及燃烧技术的选择等方面,阐述了吹风气余热集中回收装置在设计改造中应注意的事项;从蒸汽过热器、烟道气、燃烧炉温度的变化情况,论述了吹风气余热回收装置运行中的操作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7.
<正> 我厂燃煤炉的烟道气共有五股,其中易于利用的余热量最大的有三股:苯酚碱熔炉地面烟道,KZL4—13型锅炉地面烟道和K4—13型锅炉地面烟道。这几股烟道气的温度均在600—700℃以上。如两台四吨快装锅炉合用的地面烟道气中的热量每年高达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SITD煤调湿工艺中采用多种余热回收技术,以减少系统蒸汽消耗量,分析了系统中冷凝水闪蒸汽回收、热水余热发电以及焦炉烟道气余热利用技术,可增加系统安全性,又可有效降低蒸汽能耗。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烟气流场,在尾部烟道设置了均流装置,将烟气视为连续相,采用k-εRNG湍流模型,将飞灰相视为分散相,采用离散相模型,飞灰颗粒与烟气之间进行双向耦合,烟气深度余热回收装置采用多孔介质模型,对烟气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烟道内速度、压力分布和速度不均匀系数等对改进后的烟道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出口处速度不均匀系数接近1,出口处速度约为2.4m/s,烟道压降为700Pa,表明均流装置使烟气在深度余热回收装置内和出口处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该公司合成氨装置一段转化炉烟气余热利用的新途径,即用一段炉烟道气对冻煤车进行解冻。生产运行表明,该技术解决了烟道气热利用率低,难以回收的问题,具有操作简单、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传统蒸汽蒸氨技术的不足,介绍了近年来导热油蒸氨、管式炉蒸氨、负压蒸氨技术的进展情况,研究开发了焦炉烟道气余热负压蒸氨成套装置技术,将热管技术、焦炉烟气-剩余氨水换热器技术成功应用于80万t/a焦炭生产系统,焦化废水处理成本降低40%,蒸氨废水量减少25%,提高了处理水水质,为焦化废水实现资源化利用和零排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开式吸收式热泵具有结构简单、低品位热能驱动、省电等优点,推广利用该技术,对解决目前面临的城市热源不足及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运行中存在设备腐蚀、不凝性气体等问题。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开式吸收式热泵的研究进展,其应用领域涉及供暖、空调、制冷及工业生产,处理气流包括空气、燃烧后烟气,驱动热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锅炉、天然气锅炉及电厂锅炉等集中热源和分布式能源,结构形式多样化;简述了开式吸收式热泵在工业余热,特别是天然气锅炉烟气余热和湿法脱硫电厂饱和烟气潜热和水回收领域中的应用;分析了运行中出现的溶液腐蚀、不凝气气体及设备堵塞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烟气余热深度回收方案及成本最优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加龙  吴静怡 《化工学报》2012,63(5):1529-1535
将180℃以下的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称为烟气余热的深度回收,分析了深度回收过程中烟气的热力学特性;提出了三种利用模式并分析了不同模式的特点;针对分流模式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烟气余热深度回收与常规余热回收在热力学特性上有明显区别,转折点Tco的存在使得直流模式的出水温度受到限制;分流模式有利于克服转折点引起的出水温度过低的问题,分流系数可根据实际热水温度需求及成本来确定:成本比高于下限值时可以找到最优分流系数使成本最低,成本比低于下限值时应该根据温度要求尽量降低分流系数以减少成本。  相似文献   

14.
马有福  杨丽娟 《化工进展》2016,35(12):4088-4095
对电站锅炉排烟余热进行回收,使一部分锅炉冷端烟气热能梯级利用于汽轮机回热系统,是燃煤电厂增效减排的重要途径。以某600MW超临界燃褐煤机组为例,对低温省煤器、送风分段预热和旁通烟道3种锅炉冷端优化热力系统进行了热经济性与技术经济性比较。结果表明,由上述3种系统回收锅炉排烟由148℃降温至90℃余热,机组供电标准煤耗率分别减小4.43g/(kW·h)、5.84g/(kW·h)和6.48g/(kW·h),项目投资分别为2562万元、2348万元和2261万元。以机组在THA工况下年运行5500h计,3种系统每年由节煤增加净收益994万元、1350万元和1514万元,动态投资回收期分别为3.13年、2.00年和1.71年。可见褐煤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可明显提高电厂效率。3种冷端优化热力系统中,旁通烟道系统展示出最优的热经济性和技术经济性,建议对其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我国硫酸转化法生产硫酸钾过程中烟气排放的情况,提出采用热管锅炉回收烟气中温余热,以便于对烟气进一步净化处理。论证了此方案在经济和环保方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刘中良  王远亚  张克舫  李艳霞 《化工进展》2014,33(10):2801-2805
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节能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基本上集中在系统本身,鲜见有关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方面的研究报道,缺少具体的应用方案。然而,要进一步提高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效率,就必须对烟气余热进行有效利用。为此,本文以某发电厂与660MW热电联产装置相配套的烟气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问题表法确定了换热网络的夹点温度,然后通过冷、热物流间的“新”匹配对原换热网络进行改造,得出3种改造方案:烟气余热回收一级换热网络是高温烟气与胺补液之间进行匹配;烟气余热直接回收二级换热网络是高温烟气依次与富液、胺补液之间进行匹配;而烟气余热间接回收二级换热网络包括高温烟气与富液之间的间接换热。通过对以上3种改造方案投资费用的比较,发现烟气余热回收一级换热网络的投资成本最低,是最优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7.
陈光辉  李升大  陶少辉  李建隆 《化工进展》2018,37(10):3799-3805
煤炭是我国主要化石能源,大力发展煤化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煤焦化作为煤化工领域的一种重要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的煤焦化技术耗能巨大,除高温干馏所需能量和炉体散热外,其余绝大多数能量最终转换成红焦显热、烟道气余热和荒煤气余热等待回收的热量。充分回收焦化厂所产生大量余热是当前煤焦化技术的研究重点。本文简述了以上3种形式热量的回收技术研究进展,指出干熄焦技术发展已日趋成熟,可回收大部分红焦显热;采用煤调湿技术、热管技术等可基本实现烟道气余热的高效回收;而回收荒煤气所带高温余热尚未形成成熟、可靠、规模化的技术方案。青岛科技大学开发的基于洗涤精馏的荒煤气余热回收技术,可彻底去除荒煤气中所夹带的焦粉,实现煤气、重质焦油与高沸点洗油的分离,并产生43.5kg高压蒸汽,是解决集中式热量回收的新思路,指出了荒煤气余热利用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惠州炼化10 kt/a废酸再生装置进行废酸尾气H2O2-DNSTM工艺脱硫脱硝中试研究.以H2O2作为氧化剂,以钠碱作为吸收剂,脱硝技术路线采用部分烟气加温激活H2O2工艺.中试结果表明:NO转化率较高,达到68.6%;采用鼓泡吸收时,NOx吸收率在70%左右,效果较好;SO2转化率达97.4%;尾气出口NOx和SO2质量浓度分别为32 mg/m^3和14 mg/m^3,满足该地区排放要求.H2O2-DNSTM工艺具有脱硫脱硝效率较高、运行可靠稳定、维护保养简单、占地较小的优点,适用于现有废酸再生装置尾气处理系统的改造升级.  相似文献   

19.
为了降低燃煤电厂脱硫后烟气中的含湿量,有效回收烟气中的水分及余热,同时解决因饱和湿烟气中水蒸气凝结引起的烟囱腐蚀、"烟囱雨"及"白烟"等问题,分析了湿烟气的热力特点及能量分布的形式,介绍并对比了冷凝法、溶液吸收法及膜法3种较为可行的湿烟气除湿工艺,论述了其技术特点、研究现状、不足及研究方向。研究表明,脱硫后湿烟气中每千克干烟气含湿量约80 g,70%余热以水蒸气潜热的形式存在,冷凝法现阶段相对较为成熟,但吸收法除湿潜力更高、膜法系统简单稳定可靠,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是烟气除湿工艺研究的趋势;低品位余热的经济利用途径将是燃煤电厂烟气除湿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李宝玉 《电镀与涂饰》2021,40(6):474-477
针对某汽车涂装车间使用废气焚烧炉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烟气余热利用的改进方案,从节能效益和减排效益两个方面论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