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31.9%戊唑·吡虫啉FS、27%苯醚·咯·噻虫FS和25%噻虫·咯·霜灵FS 3种复合种衣剂对小麦蚜虫和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增产效果。[方法]在漯河市2个试验点进行种子包衣处理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所有处理对小麦出苗均无显著影响。对纹枯病防治效果最优的是27%苯醚·咯·噻虫FS 81 g a.i./100kg种子包衣处理,其次为25%噻虫·咯·霜灵FS 75 g a.i./100kg种子包衣处理,31.9%戊唑·吡虫啉FS 127.6 g a.i./100kg种子包衣处理对纹枯病防效较差。对小麦蚜虫防治效果最优的是31.9%戊唑·吡虫啉FS 127.6 g a.i./100kg种子包衣处理,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防效均与其他2种种衣剂处理的防效差异显著。[结论]27%苯醚·咯·噻虫FS和31.9%戊唑·吡虫啉FS可以作为主要种衣剂在河南省冬麦区推广。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70%戊唑·醚菌水分散粒剂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为内标物,使用TR-5石英毛细管柱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试样中戊唑醇和醚菌酯进行分离和测定。戊唑醇和醚菌酯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2、0.998 7,标准偏差为0.14、0.15,变异系数分别0.36%和0.5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7%和99.72%。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0%戊唑·多菌灵SC,使用C18色谱柱,以V(乙腈)∶V(水)=80∶20为流动相,在柱温45℃、波长277 nm、流速1.0 mL/min的色谱条件下进行分析。戊唑醇和多菌灵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84和0.07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28%和0.73%,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3和0.999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6%和99.96%,方法达到了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为流动相,使用色谱柱InertsilODS-SP(250 mm×4.6 mm,5μm)和具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色谱仪,在220 nm波长下对嘧菌酯·戊菌唑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嘧菌酯、戊菌唑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6和0.06;变异系数分别为0.22%和0.5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5%和99.97%,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4和0.999 6。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药》2015,(4):23-2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使用C18色谱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在220 nm波长下对40%戊唑·醚菌酯悬浮剂中的有效成分同时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戊唑醇和醚菌酯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4和0.999 8,标准偏差分别为0.09和0.10,变异系数分别为0.60%和0.3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0%和100.16%。  相似文献   

6.
《农药》2015,(6)
[目的]明确52%吡虫啉·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小麦蚜虫和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用药量。[方法]采用拌种法测定52%吡虫啉·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麦蚜和纹枯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该种衣剂在药种比为156、208 g a.i./100kg时,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23%~97.78%和95.38%~98.75%,与对照药剂600 g/L吡虫啉FS 180 g a.i./100kg防治效果差异显著;该种衣剂在药种比为156、208 g a.i./100kg时,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8.94%~83.35%和70.49%~86.29%,与对照药剂4.8%咯菌腈·苯醚甲环唑FS拌种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52%吡虫啉·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麦蚜和纹枯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为药种比156~208 ga.i./100kg。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分析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法于Phenomenex C18柱上用甲醇和庚烷磺酸钠缓冲溶液(体积比60∶40,磷酸调pH值2.8)为流动相,利用紫外二极管阵列(DAD)检测器,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对试样中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3组分进行分离和定量检测.[结果]噻菌灵、戊唑醇和抑霉唑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100.2%、100.6%;变异系数分别为0.116%、0.274%、0.176%.[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快速,适合噻菌灵·戊唑醇·抑霉唑悬浮剂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8.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吡虫啉和多效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连续测定吡虫啉和多效唑的含量,该方法中吡虫啉和多效唑标准偏差分别为0.94和0.59,变异系数为0.58%和0.45%,在0 8~15 0mg/L和1 5~25mg/L的范围内与峰高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9 6%和98 9%,其相关线性系数为0 9995和0 9989,满足在水样、秧苗、稻谷样品中的检测要求,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同时测定混剂中联苯菊酯和吡虫啉含量的方法。采用Eclipse XDB C18不锈钢柱,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使用梯度洗脱程序,在225 nm波长下,同时分离测定60%联苯.吡虫啉水分散粒剂中的联苯菊酯和吡虫啉。结果表明,联苯菊酯和吡虫啉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和1.0000;标准偏差分别为0.024和0.089;变异系数分别为0.39%和0.1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和99.8%。  相似文献   

10.
建立快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土壤中苯醚甲环唑、氟环唑和戊菌唑微量残留的分析方法。苯醚甲环唑、氟环唑和戊菌唑质量浓度在10.0~150μg·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分别为0.005、0.004和0.003mg·kg~(-1),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1.0%~103.5%之间,6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该方法有机试剂使用量少,前处理自动化程度较高,方法检出限低,重现性好,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流点法确定分散剂种类,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配方,采用湿法研磨工艺制备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样品,并开展田间防治玉米大斑病的药效试验。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的优化配方为:10%吡唑醚菌酯、20%戊唑醇、2.5%润湿分散剂Atlax G-5000、0.12%黄原胶、4%丙三醇,水补足至100%。所制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在有效成分用量为180,210 g/hm~2时,对玉米大斑病防效分别为85.03%和88.80%。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可有效防治玉米大斑病,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叶锈病和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对小麦叶锈病和赤霉病有效的防治药剂。[方法]在小麦扬花初期进行田间喷雾处理,测定不同杀菌剂及组合物对小麦叶锈病和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17%吡唑·氟环唑SE、75%肟菌·戊唑醇WG、430 g/L戊唑醇SC+50%多菌灵WP和430 g/L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喷雾处理对小麦叶锈病防效分别为88.52%、76.01%、71.68%和67.20%;430 g/L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和430 g/L戊唑醇SC+50%多菌灵WP喷雾处理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分别为82.80%和79.07%。[结论]430 g/L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以及430 g/L戊唑醇SC+50%多菌灵WP的处理对小麦叶锈病和赤霉病的防效均较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2年田间试验,探索拌种剂对小麦纹枯病、蚜虫、散黑穗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00 mL+60 g/L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50 mL包衣100 kg种子,对小麦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小麦纹枯病、蚜虫和散黑穗病防治效果明显,分别为62.8%65.7%、79.8%65.7%、79.8%87.5%和93.8%87.5%和93.8%94.6%。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植物油乳油是否对化学农药有增效作用,试验将葵花油、芝麻油和花生油乳油分别与20%吡虫啉EC和0.5%阿维菌素EC混配,采用浸渍法处理供试麦蚜,分析植物油乳油对这2种药剂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这3种植物油对20%吡虫啉EC、0.5%阿维菌素EC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20%吡虫啉EC+葵花油(0.10+10.00、0.10+5.00、0.10+3.33、0.05+10.00、0.05+5.00 mL/L)、0.5%阿维菌素EC+葵花油(1.00+10.00、1.00+5.00、0.50+10.00 mL/L)、20%吡虫啉EC+芝麻油(0.10+10.00、0.10+5.00、0.05+10.00、0.05+5.00 mL/L)、0.5%阿维菌素EC+芝麻油(1.00+10.00、1.00+5.00、0.50+10.00、0.05+5.00 mL/L)、20%吡虫啉EC+花生油(0.10+10.00、0.10+5.00、0.05+10.00、0.05+5.00 mL/L)的校正死亡率都达到了90%以上(以上均为制剂用量).从防治效果和经济的角度,可选用以上的方法进行混配防治麦蚜.  相似文献   

15.
几种新型药剂防控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安全药剂,选用7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初期(扬花率10%)和第1次药后5 d分别用药,48%甲硫·戊唑醇SC 1500 mL/hm~2、25%吡唑醚菌酯SC 900 mL/hm~2、17%唑醚·氟环唑SE 750 mL/hm~2、75%肟菌·戊唑醇WG 225 g/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高,且促生长、防早衰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在水悬浮剂体系中,聚丙烯酸盐类助剂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国内公司对该类助剂的研究也逐渐加深。对不同结构的聚丙烯酸盐类分散剂在430g/L戊唑醇SC、600g/L吡虫啉SC、720g/L百菌清SC等产品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替代试验,发现使用国内外不同厂家的聚丙烯酸盐类助剂后,产品的黏度、粒径和热贮稳定性都存在一定差异,但对产品的应用效果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初步研究了农药悬浮剂冷、热贮不同时间后的粒子大小、粒度分布、黏度及悬浮率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30%甲硫.戊唑醇悬浮剂和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热贮后中位径均变化不大,粒子的跨距、黏度均呈增大趋势,而悬浮率均呈显著降低趋势;冷贮对粒子大小、粒径分布及黏度的影响均不大,悬浮率均呈降低趋势,但并不明显。初步认为,经冷、热贮后农药悬浮剂物理稳定性影响因子有相似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7种杀菌剂防治番茄白粉病药效评价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7种杀菌剂对番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2015—2016年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下,430 g/L戊唑醇SC、10%苯醚甲环唑WG、25%嘧菌酯SC和250 g/L吡唑醚菌酯EC对番茄白粉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29%吡萘·嘧菌酯SC、43%氟菌·肟菌酯SC和42.4%唑醚·氟酰胺SC。430 g/L戊唑醇SC和10%苯醚甲环唑WG的持效期长于其它药剂。针对番茄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特点,当田间发现该病害时,可及时采用持效期长的杀菌剂喷施,施药2~3次,间隔期10 d左右。  相似文献   

19.
郝汉  冯建国  马超  陈保莹  吴学民 《化工学报》2014,65(3):1126-1134
通过FTIR、SEM、XPS、zeta电位和粒度测试研究了双梳型共聚物AgrilanTM 752对吡虫啉悬浮剂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grilanTM 752分子中存在羧基、酯基和聚氧乙烯醚侧链,通过氢键、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力结合吡虫啉,从而有效地分散吡虫啉颗粒;AgrilanTM 752用量与悬浮剂的分散稳定性密切相关,实验条件下得出其最佳用量为3%(质量分数),此用量下AgrilanTM 752的吸附层厚度和zeta电位负值最大;初始pH值超过6后AgrilanTM 752的吸附层厚度逐渐降低,zeta电位在初始pH = 10处存在最大负值,初始pH值在2~10范围内悬浮hina剂的分散稳定性普遍较高,pH值超过10后分散稳定性明显降低;电解质离子(Na+、Mg2+和Ca2+)浓度越高则AgrilanTM 752的吸附层厚度和zeta电位负值越低,悬浮剂的分散稳定性越差,相同浓度下电解质离子对悬浮剂的分散稳定性影响程度顺序为Ca2+ > Mg2+ > Na+。  相似文献   

20.
对溶剂、乳化剂等进行筛选,确定40%叶菌唑·戊唑醇水乳剂优化配方,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该水乳剂产品质量稳定,热贮14 d后,分解率5%,各项指标符合水乳剂的要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叶菌唑·戊唑醇水乳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效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