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丹 《酿酒科技》2014,(6):120-122
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化和中国白酒产业的发展,中国白酒国际化已是必然。文化是企业和产品的灵魂。在中国白酒国际化道路上,文化也是引领和先导。中国白酒要走出国门,首先是中国白酒文化必须为国际消费者所认识、理解和接受。选取国际、国内著名酒文化企业代表,比较了国外洋酒文化和中国传统白酒文化的异同,并以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等著名白酒文化国际化发展为典型,研究未来白酒文化国际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中国酒》2013,(11):36-37
第五届全国清香类型白酒高峰论坛上,专家、学者和多家清香类型白酒企业代表以“大力弘扬清香文化,稳中求进共同发展”为主题,围绕推动清香类型白酒产业优化与升级、拓展品牌文化,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与交流,本文摘录部分发言者的真知灼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正>为推动我国白酒产业健康、持久发展,中国酒业协会白酒分会经过产业深度调研,广泛征集协会副理事长及部分常务理事单位意见,并通过2013年"中国白酒领袖峰会"的探讨论证后,决定集中行业智慧和行业力量启动"品质诚实、服务诚心、产业诚信"的"中国白酒3C计划"。"3C计划"提出:白酒发展应该坚持品质诚实,以质量为主导,争取更多公众对白酒品质诚实的关注和信任,从源头上解决白酒行业的诚信危机;白酒行业要切实关注消费者,诚心为消费者提供诚信的、高品质、高品位的服务;白酒  相似文献   

4.
中国白酒国际化问题是近期传播学与跨文化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聚焦网络自媒体文本中对中国白酒的评价,揭示国际消费者对中国白酒文化的认同现状与问题。结果表明,国际消费者普遍对中国白酒文化缺乏认同感,难以接受口味独特的中国白酒,特别是对中国白酒品质、传统酿造工艺、酒精浓度、价格的认知存在偏差。研究结论有望为迫在眉睫的中国白酒文化国际认同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白酒的消费取向日益非物质化的现状下,中国白酒文化的传播也呈多样性态势.如何满足消费者的心理与情感需求,已经成为中国白酒包装设计者无可回避的首要问题.在探讨包装设计在白酒文化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白酒品牌的地域性与广泛性、民族性与世界化的无间融合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而实现包装设计在未来发展中紧贴文化发展脉络,达到文化传播能效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杨杉  王双兰 《新食品》2012,(14):86-87
湖北白酒市场一直是以稻花香等为代表的“浓香型天下”,武汉、宜昌、枝江都是湖北浓香型地产酒的主要市场。但实际上,随着消费者喜好的逐渐改变,特别是二三线鄂酒的突飞猛进,石花酒业、监利粮酒、三峡酒业等生产清香型白酒企业的发展壮大.现在的清香型白酒湖北产量大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白酒品牌文化细分的目的。是将消费者随机品牌购买转为指牌购买。品牌名称是酒品牌的核心,是同类商品间差异的最大因素。目前白酒品牌文化细分的发掘还停留在表层,尚未深入到酒文化的深层,也未触动消费者的心灵而引起共鸣,品牌同质化严重。只有当每个品牌名称后有一个文化体系作支撑。这个品牌才有雄厚的文化基础,才具有品牌核心竞争力。所以。应在保证酒品质的前提下。充分挖掘酒文化的内涵,这是品牌文化建设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许燎原 《新食品》2006,(14):42-42
在白酒行业包装奢靡之风愈演愈烈,重包装轻品质的不良风气蔓延,消费者对于奢华包装的质疑日渐高涨的今天。只有搬去浮华。回归卖酒本质。重建白酒品牌文化良性竞争。才能促成真正有力的包装不断涌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白酒处于前所未有的深度转型期,整个行业要实现生存与发展,健康白酒文化的构建与传播是关键之一。论文提出健康白酒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并阐述了健康白酒文化对四川白酒产业持续发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四川白酒健康文化构建与传播的对策建议。健康白酒文化的构建和传播是四川白酒乃至中国白酒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对其系统性、可操作性的研究将会是未来白酒研究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0.
张茜  刘玉美 《新食品》2011,(5):166-166
“虎岁刚饮祝捷酒,兔年又放报春花”。在刚刚过去的春节白酒消费旺季里,五粮液系列酒玉酒蓝典和红典凭借其深厚的品牌文化和优质的品质,在春节白酒市场上大放异彩,特别是在团购渠道深受经销商和消费者青睐。  相似文献   

11.
我国白酒产业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假酒、白酒塑化剂事件、三公消费限制、宏观经济减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使白酒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产业不得不再度审视自身问题、寻找问题根源,至此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本文以白酒近十年发展为背景,分析产业高速发展背后的隐患及对产业造成的影响与危机,为使行业缩短调整期,对可调整因素及白酒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全面探讨。白酒是具备物质、精神、文化属性的产品,其发展轨迹可反映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对精神文化需求,面对生活的态度及社会的经济状况。经过全方位分析,注重酒文化发展、调整产品结构、提升技术水平、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创新宣传营销形式与内容、培养专业化人才将是产业重新塑造形象、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并将告别"重产量不重品质""重利益不重消费者"的传统思维模式,以创新为动力,兼容并蓄,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实现理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食品》2012,(6):58-59
长久以来,白酒行业一直是个缺少年轻消费者的传统行业。但是近来年,传统似乎被打破了:高校开始设置酿酒工程专业:企业开始探索白酒标准化生产之路: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开始重视培育90后、00后的消费者.提升白酒文化的时尚性和优美度……白酒如何吸引住年轻消费者?如何打造优美的白酒文化?新食品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岳蕾和白酒专家、国家酒类检验检测中心主任钟杰就这些问题一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周丹单 《新食品》2005,(12):24-24
从一定程度上讲,文化已经成为白酒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未来五年,白酒不仅要在内部竞争,还要和包括洋酒在内的其他酒类竞争。但是,随着消费者的年轻化以及消费需求的个性化,白酒文化,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4.
向宁 《新食品》2007,(9):26-28
消费者对传统浓香型白酒的审美疲劳,清香型白酒企业创新产品迎合消费者多元化的口感需求,内外两大动因,主导着后清香时代的到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傅国城 《酿酒》2012,39(5):99-103
摘要:近年来,白酒行业频频受到资本的热捧,从“外资介入”到“业内整合”,其资本整合的个案不断涌现,在给白酒行业发展带来危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白酒品牌的竞争,将是对消费者心智资源的争夺,谁抓住对消费者心智资源的占位,谁才有胜出的机会。只有把消费者心中沉淀的文化从潜意识中唤醒,与企业文化形成共振,才能让企业品牌深入消费者心智。白酒品牌文化营销,更多的是需要思考品牌的差异化之路,只有务实的差异化才能鹩让市场威动.那止匕务虚的文化木身是没有差异化根基的  相似文献   

16.
李国锋 《中国酒》2013,(12):76-77
在中国酒业协会举办的“中国名酒典型酒”颁奖大会上,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的“国蕴·三合”和“十五年古贝元”分别获得浓香型和酱香型“中国名酒典型酒”荣誉称号。同时,该公司成为中国酒业协会发起“3C计划”的参与企业之一。王延才理事长在会上指出:白酒行业要把服务消费者放在第一位,酿造真正适应大众消费、消费者喜爱的优质白酒是我们的使命和义务。通过对白酒“品质诚实、服务诚心、产业诚信”的实际践行,一定会推动白酒行业回归理性、回归本质、回归品质、回归性价比,最终实现白酒产业健康、持续、安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杨廷栋 《酿酒科技》2008,(4):118-121
白酒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产业,具有物质和精神文化双重属性.白酒品牌的支撑基础是品质和风格.品牌的表现形式是具有个性化的视觉识别系统,品牌的灵魂是文化.经济的快速、中产阶级大量出现、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社会交往的目的和范围及方式都成为当前白酒品牌发展的时代背景,都赋予了白酒消费理念、方式和内涵的新变化;白酒的品牌建设必须应对现代生活理念、生活方式、产业政策和产业战略、世界经济大循环等新的挑战.因此,白酒品牌的建设应结合白酒的消费新群体、市场的新空间、消费的新方式、文化的新内涵、品位的新诉求.  相似文献   

18.
王瑛 《新食品》2012,(12):88-89
天津芦台春酒需要在做好自我品质的同时深挖白酒文化,从不同的文化中进一步寻找芦台春的未来发展商机,同时芦台春作为天津经营良好的地产酒代表,它的文化发展以及市场运作对于外来酒的抗衡,将对以芦台春为代表的天津地产白酒的发展有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傅子宴 《新食品》2010,(8):26-27
随着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以及洋酒、国外葡萄酒推广品酒的影响,白酒正在从嗜好型消费向品鉴型消费转型,市场对于白酒品鉴的需求也目益显现。在追求品位、文明、健康的现代社会氛围下,白酒如果还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的“强暴文化”,还沉溺在以营销、文化等“技术化”手段去“沟通”消费者之中,而不是真正告诉消费者如何去体验白酒之美,那么,白酒将不可避免的失去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一代。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白酒文化,从宏观尺度来看是一种特色优质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兴起了白酒文化旅游开发的热潮。笔者对中国白酒之都宜宾游客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游客对白酒文化旅游的体验意愿普遍强烈;大部分人对进行白酒文化体验主要满足4种情结的需要——探秘情结、复古情结、高雅情结和心灵观照情结;游客需求表明,白酒文化旅游纪念品设计要体现特色性、文化性和纪念性;类型上要考虑实用性和易保存性等因素。在对问卷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打造中国白酒文化旅游特色,需加强对中国白酒文化的研究及传播;把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地方实际结合起来打造白酒产区旅游模式;有效应用"白酒消费者-游客"角色融合模式;同时植入中国传统酒道的优良文化,打造健康白酒文化旅游体验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