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雷晓阳 《认证技术》2011,(12):52-53
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率等显著优点。锂离子电池可以做得很薄很小,提高了应用锂离子电池的电子产品的设计灵活性。但是不断出现的锂离子电池爆炸事件,使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引起人们关注,在国家强制认证标准GB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中,明确提出了对于信息技术设备产品的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电路的测试要求。下面具体分析这类  相似文献   

2.
在各种能源储存设备中,锂离子电池成为重要的首选储能器件,在便携电子设备、电动车、混合电动车及其它能源存储设备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如何提高锂离子电池用电极材料的锂离子储存性能,已经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热点之一。利用导电基质构建纳米结构复合材料是提高锂离子储存性能的有效途径。简要介绍了碳基和金属基质纳米复合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材料制备新方法、新工艺、锂离子电池改性及其发展趋势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新材料产业》2008,(4):84-85
近日,日本颁布内阁法令,规定今后在日本销售的锂离子电池(不包括用于医疗设备、工业设备和汽车的锂离子电池)必须符合关于供应商合格声明(SDoC)规定的技术要求并且上市时必须粘贴PSE(日本产品安全标志)标签。  相似文献   

4.
杨勇 《新材料产业》2010,(10):11-14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的发展非常引人注目,它除了在传统便携式电器市场的应用得到进一步稳定发展,并占据重要的地位外,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源及其储能电池方面的应用前景也特别引人关注。锂离子电池目前仍朝着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及大型化方向发展,例如,商用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虽已实现200Wh/kg的指标,但市场的需求仍然需要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一、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技术概况锂离子电池制造所需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质材料被称为锂离子电池4大关键材料,其中,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按其存在形态大致可以分为液态电解质、凝胶态电解质和固态电解质3种。从1991年全球第一只商业化锂离子电池诞生至今,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材料呈现出从液态到固态逐步发展的过程。现阶段,在电解质市场居统治地位的是液态电解质,一  相似文献   

6.
《新材料产业》2010,(10):82-82
电池是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的重要而烦人的部件。尤其是大而且重的电池,让设备的移动性更差,而较小的电池,则会导致设备低性能降低或电池寿命变短或两者兼而有之。不过,现在斯坦福大学的新型锂离子电池不是减少了一些而是减少了一大块电池的体积,新型的超薄电池,可充电电池已经可以制作在一张纸上,从此变得轻型,灵活,就像那一张A4纸一样方便。  相似文献   

7.
安全和大型锂离子电池正在崛起——新EV时代的来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液体锂离子电池和锂聚合物电池两种,相比传统铅酸电池拥有优异的性能,在国际市场上暂露头角,展现出了勃勃生机!锂离子电池和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质量轻、体积小、安全性好等优点,使其在高能量和高功率领域备受欢迎!  相似文献   

8.
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很快.全球锂离子市场已经形成中、日、韩三足鼎立的局面。最近两年来,锂离子电池已经开始在电动自行车和电动工具上得到快速应用。今后,锂离子电池不仅将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还将在储能中发挥重要作用,锂离子电池的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快速扩大。经过10余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从原料制备、设备制造、电池加工和出口贸易以及下游产品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9.
《现代材料动态》2008,(11):24-25
纳米构造的电极以及活性材料(如锂、镍以及锰等材料)的使用将使得电池的体积大为缩小,并应用到便携电子设备和电动车辆上。法国研究人员已经制造出锂离子电池的电极,不论从重量还是容量来看,其蓄能表现都数倍于传统的电极。这种新的锂离子电池的电极可以帮助使得手机或笔记本电脑的体积大为缩减,而且通过一次充电可以使这些电子设备拥有更长的电池续航能力。  相似文献   

10.
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低自放电率而成为目前占主导地位的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锂离子的传输提供了通道,同时又隔离了正负电极,防止了电池短路,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人员从方法、材料和实际要求的不同角度致力于开发各种多功能安全隔膜。主要关注高热稳定性、高安全性隔膜的最新进展,用于高安全锂离子电池。此外,还提出了下一代高安全性、锂电池隔膜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动力电池主要包括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特种车和电动汽车等作动力源使用的电池,目前各种动力锂离子电池在我国均处于产业化起步阶段。电动工具用锂离子电池因镉镍电池淘汰步伐加快,近两年市场增长较快,占有率已近总量的20%左右;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目前尚不足整车配置量的2%,电池年产量10多万kVAh;电动汽车电池目前仍处于研发和配车路试阶段,但电动自行车和电动工具用锂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基  相似文献   

12.
小型锂离子电池是目前人们生活、生产中应用最多的电池,其安全性能直接影响到了使用人的效率及人身安全问题。因而,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作为一个焦点问题受到普遍的关注,本文将就小型锂离子电池的检测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分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化学电源中高分子隔膜的发展,阐述了有机高分子隔膜在化学电源中的重要作用,对镍氢电池、锌银电池、锂离子电池及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中各种高分子隔膜的性能、特点作了总结和评述,比较了其优缺点,并介绍了最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工业设计》2012,(12):17-17
部分耗尽的雪佛兰Volt电池可能将在除车外的能量存储方面有新的用途,例如在停电时给家庭输出电能。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已经进入一个试点项目,由住宅用能源的供应商,DukeEnergy公司把锂离子电池应用在输电网测试示范工作中。为了更多的了解这个概念的可行性,Duke公司计划使用由5个雪佛兰Volt电池合并组成的模块。通用汽车公司的发言人KevinKelly,告诉我们说“Duke公司将看重成本效率和系统的实用性来决定是否将来可以把电池模块应用在更多的用途上。”  相似文献   

15.
锂离子电池在国防军事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锂离子二次电池(简称‘锂离子电池’)是继镍氢电池之后的最新一代可充电电池,由日本索尼公司于1990年最先开发成功,并于1992年进入电池市场。此后,锂离子电池以其电压高、体积小、质量轻、比能量高、无记忆效应、无污染、自放电小、寿命长等优点,成为目前综合性能最好的电池体系,并广泛地应用于许多高能便携式电子设备上。随着新材料的出现和电池设计技术的改进,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不断被拓展。民用领域已从信息产业(移动电话、PDA、笔记本电脑等)扩展到能源交通(电动汽车、电网调峰、太阳能、风能电站蓄电等)。而在国防军事领域,锂离子电池则涵盖了陆(单兵系统、陆军战车、军用通信设备)、海(潜艇、水下机器人)、空(无人侦察机)、天(卫星、飞船)等诸多兵种。  相似文献   

16.
新技术开发     
《流程工业》2013,(12):11-11
西门子工业业务领域工业自动化集团最近发布了SitopUPS1600,一款带有以太网接口的直流不问断电源,该设备能够快速、方便地实现参数配置和诊断,并可通过TIA博途工程架构集成到工业以太网中;美国能源部下属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的科学家设计出了一种能量密度约为普通锂离子电池的4倍的全新全固态锂硫电池,其且成本更低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两大问题严重制约了全球社会文明发展以及经济发展。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自放电率小、无记忆效应、循环性能好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直接决定了电池的性能,研究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至关重要。综述了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溶胶-凝胶法改性正极材料的制备,并对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新材料产业》2006,(9):I0001-I0002
中信国安盟固利公司(简称MGL公司)是国内最具实力的锂离子电池企业之一,集研发,生产和贸易与一体,产品涵盖了电池材料,各类锂离子电池及锂离子电池应用等领域。公司在民用和军用领域均做出了良好的业绩。  相似文献   

19.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锂离子电池因其质量轻、能量密度较高,迎合了家用电器和通讯设备向小型化、微型化方向发展的需要.锂离子电池能够成功应用的关键在于嵌入与脱出可逆的锂离子负极材料的制备.因此,对负极材料的研究非常重要.主要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原理、一般特性及电池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其中,对最新的负极材料——纳米碳管及其它负极材料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分析,同时,也提出了各种负极材料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技术是固态电解质,它决定着电池的各种性能。在所有已开发的固态电解质中,无机固态电解质被认为是最可行的电解质之一。基于无机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传导机理,从LISICON型、Garnet型、Perovskite型和NASICON型四个类型,介绍了无机固态电解质当前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近年来所取得的改善研究成果。面向锂离子电池产业快速发展,指出可以掺杂改性和加工方法改善联合实施,以及结合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手段,来优化改善方案,以促进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