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级人工生态系统净化景观水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景观水体为处理对象,构建了植物浮床生态箱-植物浮床生态箱-人工湿地-沉水植物生态箱多级人工生态系统,在系统中引入了多种植物、鱼类、螺蛳、虾等物种,且该系统在循环流方式下运行,系统的平均水力停留时间为2d,模拟景现水体4.2d被系统交换一次.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迭到稳定运行之后,景观水体池中,DO平均值为4.93mg/L,NH4 -N平均值为0.673mg/L,TN平均值为17.303mg/L,TP平均值为0.703mg/L,COD平均值为20.967mg/L.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高效处理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生态浮床,本文用再力花和沸石组建成组合型生态浮床,研究其对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该组合型生态浮床对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氨氮(NH_4~+-N)和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2.04%、80.74%、85.51%和85.07%,均明显高于基质对照组和植物对照组。组合型生态浮床中的水体细菌繁殖速度及植物的生物量明显优于植物对照组,可见在组合型生态浮床中,沸石对植物的生长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再力花根系吸收、沸石吸附及微生物的分解吸收三者协同作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要优于单一系统。该研究结果对治理富营养化景观水体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人工生态浮床的净化水质的机理,传统生态浮床和组合式生态浮床的特点,生态浮床因其具有不占用耕地、区域美化效果好、经济价值突出和修复作用持久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总结了人工浮床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净化效果、人工浮床中植物选择、人工填料引入强化水体净化效果和其他方面的应用现状。同时指出了人工浮床技术在资源化方面的研究、人工浮床技术领域的基质研究和生态浮床模型的研究3个方面的应用前景。可以为生态浮床的发展和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生态浮床作为一种新型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技术,因具有可操作性强、运行成本低、易维护、生态风险小、景观效果好等优点,已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但影响该技术的因素也较多,主要包括温度、浮床水生植物选型、水体污染程度等。目前该技术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如被修复水体对浮床植物的选型要求、浮床植物的回收处理、浮床载体的选择等。  相似文献   

5.
在水污染处理方面。生态浮床与传统物理化学方法相比,因其具有较好的景观效应及生态效应而越来越多地被利用到景观水体的净化中。选取干屈菜为研究植物,利用人工模拟方法,设计连续进出水试验装置,调节水力负荷,模拟自然河流状态,将丽娃河水泵入试验系统,水体经过生态浮床系统,由出水口溢流排出。实验数据表明(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6.
选取4种生态浮床植物,研究不同水力负荷下(水力负荷0.5m/d、1.0mid、1.5m/d、2.0m/d)各种植物生态浮床对水体中氮磷的净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水力负荷为0.5m/d时对水体中氮磷净化效果最好,2.0m/d净化效果最差,水力负荷为1.0m/d与1.5m/d时氮磷去除率相当。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强化生态浮床对地表水的净化作用,选取了鸢尾、菖蒲、千屈菜、伞草、美人蕉五种常见浮床植物,筛选硝化菌、反硝化菌、氨化细菌结合竹炭制作生物基,构建微生物-植物组合生态浮床进行水体修复的室内模拟。结果表明五种植物构建的普通生态浮床对TN、NH3-N、TP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1.1%、51.2%、28.4%和43.6%,其中美人蕉的综合净化效果最佳,菖蒲、鸢尾、伞草次之,千屈菜最差。添加适量生物基,构建微生物-植物复合系统,可明显提高对水质的净化效果,TN、NH3-N、TP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1%、85.6%、62.6%和72.4%,其中生物基与美人蕉、鸢尾、菖蒲的组合系统,可使出水水质达到Ⅲ类水体要求,生物基-美人蕉组合对TP的去除效果达到Ⅱ类水体要求。试验证明生物基浮床可强化地表水的原位修复。  相似文献   

8.
胡为征  邢奕  李济圣  朱旭  张闻涛 《辽宁化工》2012,41(10):997-1000
试验重点考察低温季节时,再力花人工浮床系统,在收割和不收割不同情况下,对水体的营养盐降解和植物组织衰亡向水体释放营养物质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浮床收割后植株根系安全越冬率仅50%,向水体释放了更多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浮床植物净化污水处理厂尾水的适宜配比,选取常用于生态浮床系统的鸢尾、再力花和水葱作为浮床植物,以自行设计组装的浮床框架作为植物载体,对模拟的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为期28天的处理,持续监控水体中pH、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浓度变化以及植物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当以(1:2)的配比构建的鸢尾+水葱和鸢尾+再力花生态浮床系统时,两种植物存在某种共生关系,试验前后植株生物增加量最高,试验水样的净化效果达到最佳。在同一生态浮床系统中,水中污染物浓度均呈现先快速下降后逐渐减缓的趋势,且COD去除率低于TP、NH4+-N、TN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水污染处理技术中生态浮床的重要作用,简单对立体式生态浮床进行说明,从立体式生态浮床去除富营养物质的原理及效果得出,立体式生态浮床中植物组合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多个实验结果,对比得出水体去除效果较好的优势植株,也从多角度说明了植物选取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生态浮床在治理污染水体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华  徐亚同 《上海化工》2009,34(10):4-6
由于人类的活动使得河流和湖泊的水体水质日益恶化,生态浮床技术已被用于水体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介绍了生态浮床含义、分类、构造、工作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在污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并指出生态浮床技术在我国污染水体治理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强化生态浮床与普通浮床对污染物净化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具有纤维填料与植物根系交错的"网状结构"的新型强化生态浮床,并与普通浮床进行了平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稳定运行阶段,强化生态浮床和普通浮床对coD、NH_4~+-N、TN、TP及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1.11%和37.33%、79.32%和74.54%、64.14%和45.95%、82.15和50.99%,强化生态浮床强化了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普通浮床.  相似文献   

13.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永和  李敏 《水处理技术》2012,38(3):1-6,11
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措施,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在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的应用现状;阐述了植物生态浮床和微生物固定化的技术路线;总结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并结合当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采用装载不同类型填料的生化物化耦合强化生态浮床处理低碳氮比黑臭水体。构建了Fe-C微电解强化生态浮床(ICEFB)、海绵铁微电解强化生态浮床(SIEFB)、沸石强化生态浮床(ZEFB)和生态浮床(EFB)四组反应器,比较不同浮床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考察DO质量浓度和进水NH4+-N质量浓度对氮、磷等营养盐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铁微电解填料的引入显著提高了生态浮床的脱氮除磷能力,与ZEFB和EFB相比,SIEFB和ICEFB具有较高的养分去除效率。在DO为2 mg/L、进水NH4+-N质量浓度为30 mg/L时,SIEFB对NH4+-N的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为99.33%和62.96 g/(m3·d),TN的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为64.42%和56.78 g/(m3·d),TP的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为88.51%和10.73 g/(m3·d)。SIEFB的SND效率最高,为84.80%,具...  相似文献   

15.
人工浮床及其在污染水体治理中应用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人工浮床的分类、构造及其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并对人工浮床在我国污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6.
不同芹菜浮床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VA地板垫和陶粒为浮床载体种植芹菜,研究芹菜在富营养化水体的生长状况及芹菜浮床对水体营养物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2种浮床种植方式下芹菜的成活率均为100%.陶粒浮床上生长的芹菜与EVA浮床上生长的芹菜相比,根冠比和含水率分别降低了26.32%和0.91%,而含氮率和含磷率提高了18.35%和22.92%,芹菜生长状态更佳.芹菜-EVA浮床和芹菜-陶粒浮床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其中TN、NH4+-N和NO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3.88%和86.82%、94.07%和95.27%、95%和94.34%;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9.46%和94.56%.种植芹菜的浮床载体选用陶粒可以改善芹菜的生长品质和提高净化效果.因此,芹菜和陶粒可以作为栽培植物和浮床载体在植物浮床技术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为了验证生态浮床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能力,构建了两个容积各8.28m3的模拟水池,其中一池中放入面积为4m2的浮床,另一池为空白对照,两池中同样放入2.7m3的富营养化河水。比较两池在静态状况下和三种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对CODMn、TN和TP三个水质指标的去除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浮床对CODMn、TN和TP均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在静态期浮床池对CODMn、TN和TP的净去除率分别达到了16.9%、50.3%和50%。在动态实验中,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缩短,去除率有所降低,但当水力停留时间为最短的4.5d时,浮床对CODMn、TN、TP的净去除率仍达到了9.4%、39.8%和36.6%,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地表水Ⅲ类水质要求。由此可知,水体富营养化现象通过生态浮床的净化明显能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臧守华 《广东化工》2011,38(6):136-137
人工湿地通过"土壤-生物-水体"这个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的协同作用来实现污废水的资源化与无害化,同时又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与景观功能。文章系统的介绍了人工湿地及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功能、生态功能以及景观功能,并对人工湿地的规划设计提出了一定的观点与看法。  相似文献   

19.
对城市河道黑臭水体采用"微纳气泡复氧系统+活性生态自由基+复合菌酶修复剂+景观生态浮床"生物生态综合治理技术进行治理。结果表明,主要水质指标的CODMn、NH3-N、TP的最大净化率,平均分别达到了52.89%、77.84%和65.88%;DO含量和透明度的平均提升率为58.26%和210%;能短期内将原GB 3838-2002劣V类地表水治理净化成V类水,水质改善效果明显,取得了预期效果,值得在其它类似项目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采用微纳米曝气与微孔曝气对比的方式,研究了碳纤维湿地式人工浮床在以上2种曝气方式下净化水质效果及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HRT(1 d)和气水体积比(6:1)的条件下,微纳米碳纤维浮床比传统曝气浮床对水体中COD、NH4+-N和TP去除率分别提高7%、10%、9%,并且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碳纤维填料的挂膜过程,说明微纳米曝气对碳纤维人工浮床具有更好的强化去除效果。2种曝气方式下,COD的去除受HRT变化最小,NH4+-N、TP的去除均随着HRT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微纳米曝气条件下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始终优于传统曝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