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锦屏大河湾磨房沟泉流量衰减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颂章  荣冠  罗琳  侯迪 《工程勘察》2013,(12):32-36,89
为了研究磨房沟泉岩溶水系统含水介质结构特征,同时确定工程对岩溶环境的影响程度,对磨房沟泉多年出口流量进行了衰减分析。结果表明,磨房沟泉含水介质由管道状大溶隙和细小溶隙组成,在衰减过程中前者主要起导水的作用,后者则为主要的储水空间。衰减曲线的年际变化表明泉域受工程影响大,建议今后的引水隧洞施工宜采用以堵为主,堵排结合的工程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山西岩溶大泉衰减的多因复成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煤矿开采、岩溶水不合理开发、大气降水减少 3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山西岩溶大泉衰减的原因 ,指出应开展采煤造成地应力改变对岩溶水影响的研究 ,用预测模型分析了辛安泉流量衰减原因  相似文献   

3.
岩溶含水介质渗透性参数的空间最优估计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离散的钻孔数据对岩溶含水介质渗透性参数进行空间估计是岩溶水研究及勘察中常见的问题。本文着重阐述地质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解决这一问题中的实际应用,并对岩溶含水介质渗透性参数空间最优估计的模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隧道岩溶管道型突涌水动态演化特征及涌水量综合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隧道岩溶管道型突涌水模型,进行了突涌水过程中动态演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揭露岩溶管道型突涌水的动态演化无明显的时间效应,但空间特征呈现阶段演化的规律,突涌水区域可分为三种典型流速演化区域:管道内部的近似高速稳定区,隧道与岩溶管道临界面附近的流速升高区以及隧道内部灾害水体的衰减–低速稳定区。基于管道内部区域流速动态衰减规律,提出了基于数值分析法和极限(离散)解析法的涌水量综合预测方法,形成揭露岩溶管道型突涌水的涌水量预测体系,并设计了相应的模型试验,进行了涌水量的实时监测,监测结果验证了涌水量综合预测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关于山西省岩溶泉域地下水保护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保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及水质不受到污染,对山西省目前存在的岩溶水文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泉水流量衰减及干涸、水质恶化、泉源区环境破坏等,并指出应对岩溶泉域地下水进行各个区域保护,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业,节约用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2)
谐振腔作为微波器件与天线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小型化对于微波系统的尺寸缩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实现亚波长谐振的条件,并结合最新的人工电磁介质(MTMs),分析了单负介质(SNG)、双负介质(DNG)部分填充结构的亚波长谐振特性。  相似文献   

7.
以宜保高速高家坪隧道为研究对象,重点剖析高家坪隧道工程区的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综合采用地下水示踪试验、地下水化学组分测试、降雨量与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等多种技术手段对高家坪隧道区域岩溶发育特征、岩溶隧道突涌水条件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查明了各岩溶水系统的边界及之间的水力联系,分析了岩溶系统与隧道的空间关系及其对隧道安全的影响,揭示了岩溶系统的水文响应特征,并采用分布式TOPMODEL流域水文模型模拟流域的流量过程,预测了隧道的正常和最大涌水量。结果表明:隧道ZK45+500~ZK46+900段涌水最大峰值流量可达3.56 m3/s,滞后降雨3 h,最大涌水量47 984.7 m3/d,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本文工作可为我国岩溶地区类似隧道工程的突涌水灾害预防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圆梁山隧道岩溶突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统计分析圆梁山隧道5 个深埋充填型溶洞的突水情况、涌出物介质,并结合溶洞涌水量和地表降雨量的关系对比,以及连通性试验和水质分析,总结归纳了圆梁山隧道岩溶的突水特征、岩溶类型和岩溶水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抽水试验法推求南方岩溶地区双重介质水文地质参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健等 《工程勘察》2014,(1):42-46,58
岩溶地区裂隙水文地质参数是地下水运动研究的基础。本文将岩溶裂隙介质概化为等效多孔介质和双重介质,通过南方岩溶地区陈旗流域洼地的抽水试验和探地雷达勘测,推求了渗透系数和贮水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讨论了两种介质水流运动模型得到的水文地质参数差异,并结合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岩溶含水层在不同渗流方向上渗透性的差异。研究表明,采用抽水试验方法,等效多孔介质和双重介质模型推求的渗透系数及贮水系数能反映以裂隙为主导的水力特性;设定不同方位观测井推求的水文地质参数反映岩石裂隙发育方向;双重介质模型较好地定量辨识出多孔介质(溶孔、微裂隙)和溶隙(裂隙)介质的储存能力和渗透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隧道干燥室中制品的干燥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用计算机动态模拟分析了干燥介质的参数变化,为确定最佳干燥制度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还对循环风的应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市面上同时流行HJT、TOPCon、PERC等类型光伏组件,目前已有试验室STC下不同工艺条件下光伏组件的发电情况数据,但在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户外实际发电表现尚无实际验证,同时工信部对晶硅组件有着户外实际运行情况下的衰减率要求。本文设计了两组试验以验证不同工艺光伏组件的发电情况,进行对比和衰减率判定。结果显示,HJT组件要比N-TOPCon、P-TOPCon更优异,晶硅的衰减情况均满足工信部要求。  相似文献   

13.
Three different processes of karst collapse under the effect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ssure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aim is to evaluate mechanisms of karst collapse. Critical mechanical models are established for each of three specific stages: arched holes in soil, vertical collapse of columns, and surface funnel-shaped collapse. Then, a comprehensive critical mechanical model of covered karst collapse under the effect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ssure is developed. This was created based on Boyle’s law of gases. A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tha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quantifying early warnings of karst collapse. This procedure is based on fundamental coincidences between the physical situation and a check analysis. This is made by integrating the monitored results of an established karst water and gas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into the output of a comprehensive critical mechanical model of covered karst collapse, which is affected by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ssures.  相似文献   

14.
隧道路面钢渣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衰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加速磨耗仪模拟了隧道钢渣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衰减过程,研究了钢渣沥青混合料(SSAM)在不同钢渣掺量、不同荷载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抗滑性能衰减规律,并且结合扫描电镜(SEM)及压汞(MIP)试验,分析了SSAM抗滑性能衰减过程及机理.结果表明:钢渣的掺入从衰减终值、损失率和衰减速率3个方面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抗滑性能;SSAM抗滑性能随钢渣掺量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在50%钢渣掺量处出现拐点;荷载对SSAM抗滑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衰减过程的第2阶段至第5阶段,温度对SSAM抗滑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1阶段;钢渣集料表面纹理丰富,孔结构和孔级配更合理,从而改善了SSAM沥青膜的黏结性,提高了SSAM抗滑性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张红杰 《山西建筑》2007,33(27):121-122
简述了岩溶的含义及其分类,介绍了桩基施工工艺,并对其岩溶地区桩基的施工方案进行了分析比选,最后对挖冲孔施工工艺进行了阐述,指出岩溶地区桩基施工由于地质情况的复杂性和施工位置的隐蔽性,所以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保证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6.
某酒店工程场地地下岩溶较发育,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对工程危害较大及对地基基础的稳定性不利,桩基础施工时,在力求穿越溶洞后,因地质复杂,成桩后仍发现桩端持力层存在溶洞,经采用钻孔注浆技术,填充、置换处理溶洞,使桩底水泥混合体凝固后强度提高,达到了持力层补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应对在喀斯特地区修建铁路隧道所面临的复杂岩溶形态的处治困难问题,通过调研岩溶隧道结构分析方法的发展现状,综述了当前岩溶隧道的主要处治技术方法。以商合杭铁路太湖山隧道为工程实例,通过统计施工和勘察中遇到的各种形态的溶洞几何参数,以隧道与溶洞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复杂形态溶洞进行分类,并对其中典型的三种类型溶洞,从围岩塑性区的分布和经济指标两个方面来说明岩溶处治方案的选择应遵循安全、经济的原则。最后,针对当前岩溶隧道的建设趋势,总结了岩溶处治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应因地制宜,综合处治;注浆加固技术是仍是目前处治岩溶最为有效的措施,应当作为首要的考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