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某工程6种不同类型的铸钢相贯节点的承载力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到了铸钢相贯节点的应力分布规律及其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2.
铸钢节点的设计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彦  刘锡良 《工业建筑》2005,35(11):27-30
铸钢节点是我国钢结构中新兴的一种节点形式。通过对铸钢节点的研究,提出了铸钢节点的一般设计准则;分析了铸钢空心球管节点、铸钢相贯节点的特点,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最后介绍了铸钢节点的质量控制与焊接,不仅可为即将编制的铸钢节点规范提供参考,而且对今后指导铸钢节点的设计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邹科华 《特种结构》2008,25(4):33-38,53
本文利用ANSYS对K型铸钢节点与钢管相贯节点在节点转动刚度上进行了对比,K型铸钢节点存在刚域,既不是铰接,也不是简单刚接,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K型铸钢节点刚域长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结合500 kV凤城—梅里长江大跨越塔工程设计实例,开展跨越塔下横担压杆连接节点选型,分别比选了相贯焊节点、焊接空心球节点和铸钢相贯节点。铸钢节点采用整体浇铸技术,有效解决了多根杆件空间交会的问题,避免了复杂的焊接工艺,根据选型结果采用铸钢相贯节点,铸钢材料为G20Mn5QT。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对铸钢节点的受力特性和极限承载力进行研究,并计算得到不同工况下节点的设计承载力。结果表明:铸钢节点是安全可靠的,可在超高跨越塔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邹科华 《特种结构》2008,25(3):50-56
本文利用ANSYS对K型铸钢节点与钢管相贯节点在强度上进行了对比,对K型铸钢节点进行了弹塑性大应变分析.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使K型铸钢节点只在与钢管连接接口处发生轴向屈服破坏,避免了一般K型相贯节点的过度变形破坏和冲切破坏,提高了节点的安全度.  相似文献   

6.
在复杂的空间结构中,节点构造的好坏对结构的传力性能、制作安装、工程进度及工程造价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寻找传力合理、施工简便、造价低廉的节点形式是摆在工程技术人员面前的一个课题。铸钢节点虽然已应用多年,但其质量问题也一直受到争议。笔者研究发现,受浇注工艺的影响,节点越复杂,越容易在热结形成及后期热处理时造成质量缺陷,为此,在本文中笔者提出一种相贯焊与铸钢相结合的组合节点,这种节点既可使铸造部分被简化,又可以避免焊接节点设置加劲肋带来的困难。  相似文献   

7.
许兰兰  赵福令 《钢结构》2010,25(11):23-24,82
铸钢节点作为一种新型的节点形式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大跨空间结构中,利用ABAQUS分析软件,对某车站雨棚铸钢节点进行有限元分析,模拟出该节点的实际工作状况,得到节点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大小及其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本工程铸钢节点在设计荷载作用下处于弹性状态,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同时也为铸钢节点的进一步研究和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武汉·中国光谷广场轻钢屋盖采用了柱顶树状支撑的三角形钢管桁架及单层椭圆旋转壳,本文介绍了双K型钢管相贯节点设计情况,并分析了桁架节点设计计算假定对结构计算的影响,对无间隙相贯管节点中不可见相贯线是否必须进行焊接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足尺节点试验研究的情况。其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分析报告采用国际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节点进行有限元受力分析,重点关注铸钢节点的应力状态、变形状态以及弹塑性。  相似文献   

10.
以贵阳奥体中心主体育场工程为背景,针对空间钢管桁架屋盖受拉上弦相贯节点,进行足尺节点极限承载力破坏试验。对节点试验过程和破坏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各加载阶段相贯节点的应力分布情况及整个加载过程塑性区的开展过程,结合有限元分析对空间相贯节点破坏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并应用有限元软件模拟试验加载过程进行非线性计算,分析节点破坏准则。按提出的节点设计承载力准则判定节点设计承载力,并与规范计算值进行比较。针对规范主弦杆受拉则不考虑主弦杆轴力变化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主弦杆轴力变化对节点承载力影响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与规范计算值比较。研究表明,无论支弦杆受拉或受压,随主弦杆拉力的增加,节点承载力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1.
铸钢节点被用于中国动漫博物馆的钢网格筒结构体系和复杂节点连接。采用有限元分析和足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铸钢节点的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通过数值分析方法揭示了节点的应力分布规律。在1.3倍设计荷载作用下,足尺试验结果与有限元结果吻合良好。根据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结果,优化节点设计。在设计荷载作用下铸钢节点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节点极限承载力大于3倍设计荷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钢管柱-H形梁连接内加劲铸钢模块节点的概念设计方法,对该节点进行了循环往复加载试验研究,考虑了不同轴压比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铸钢模块节点具有良好的延性、较好的耗能能力、较高的承载力,可充分发挥节点域的剪切塑性耗能;铸钢模块节点的延性和耗能能力随着轴压比的增大略有降低。现行美国钢结构规范中的节点受剪承载力公式经修正后可适用于铸钢模块节点,且偏于安全;通过控制梁与节点域的相对强弱,可实现对节点屈服顺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内加劲环的设置对钢管节点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首先介绍了越南国家体育场鼓型钢管节点试验的有关情况.然后利用有限元计算比较了鼓型钢管节点在加劲和无加劲条件下的极限承载力和刚度,并通过若干算例比较了在不同内加劲环参数组合下X型钢管节点的极限承载力.结果表明,内加劲环可以提高钢管节点极限承载力和刚度.  相似文献   

14.
钢管相贯节点是钢管结构中最主要的节点形式之一。本文简述了钢管结构和相贯节点的类型,国内外对其承载性能试验、强度计算研究的进展,并针对现状对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铸钢节点是适用于空间结构的一种新型节点形式.铸钢节点由于其良好的适用性正逐渐应用于大跨度空间结构,但目前尚无国家规范可依.本文对自行研制的新型铸钢节点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其在构造和受力方面都满足结构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利用经过试验验证的可靠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弹性有限元分析,研究铸钢节点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应力分布,并与由材料力学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给出了铸钢节点的应力集中系数,并进一步提出了该铸钢节点的简化承载力计算公式.简化计算公式与试验、有限元分析结果的比较表明,该公式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可用于工程设计.公式的提出极大地方便了设计计算工作.  相似文献   

16.
济南奥体中心体育场节点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南奥体中心体育场为复杂的大型空间结构,由上部钢结构和下部混凝土结构组成.对本工程中关键位置的铸钢节点及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连接节点进行了缩尺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节点完全可以满足设计要求且有一定的安全度.同时对节点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环梁节点是一种连接叠合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其环梁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有待研究。考虑管外混凝土的轴压作用,采取极限平衡法对环梁破坏隔离体受力分析,对现有钢管混凝土柱节点环梁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正,使其更加适用于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节点环梁,计算结果与静力试验结果对比显示,后者高约28%。根据试验结果研究对公式进行修正,采用ABAQUS有限元静力模型对不同轴压比下环梁的受弯承载力公式进行了验证,对比显示有限元分析结果略高于修正后的计算值,二者吻合较好。结果表明,考虑轴压力修正后的公式可以用于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节点环梁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钢梁连接节点在往复荷载作用下力学性能分析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利用平面与空间连接节点试验结果,对建立的数值模型进行验证。采用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空间双向加载方式对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钢梁空间连接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该类组合节点在往复荷载作用下荷载(P)-位移(Δ)关系全过程受力机理与核心区剪力分配机制,并从承载力及刚度等方面对比平面与空间连接节点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加载方式对节点的承载力有明显影响。相比平面节点,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钢梁空间连接节点在双向往复荷载作用下正、负向承载力分别降低约14%和18%。  相似文献   

19.
采用试验的方法对中海广场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该种节点的破坏形式、主要力学性能指标以及加强环上的应力分布。试验结果表明该种节点形式的承载力高、延性好,节点区加强环受力均匀,满足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对试验节点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可为推广该节点形式的工程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内置加强板的空间DKYY型圆钢管相贯节点的足尺试验和有限元模拟,分析节点应力和变形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节点在1.3倍设计荷载作用下保持弹性工作状态,具有较高的安全度,可以满足设计承载力需求,有限元分析较好地模拟了加载试验过程,有效弥补了节点试验测点较少的不足,可用于节点受力性能的全面评估。另外,选取较小的主管径厚比和内置加劲板可提高其径向刚度,确保节点破坏时主管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支管加劲板对支管的弹性刚度没有影响,对其承载能力的影响不大,但可以减小支管的径向变形,局部改变支管的应力分布。该节点的构造设计是合理的,其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