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实验分析影响风机盘管冷量的因素,研究了在风机盘管空调系统中冷水温度变化对末端空气处理设备热湿处理能力的影响;确定了判断满足风机盘管设计要求的变水温工况方法及最大冷水供水温度,为风机盘管空调系统变水温节能运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天府”(TIANFU)牌BF系列风机盘管自动无级调速变风量温度控制器(简称“天府”牌风机盘管温控器),其主要的特点是:根据空调房间的设定温度与实际温度之差来自动无级调速控制风机盘管的送风量,来保持空调房间温度在设定变化范围以内。因此,该温控器采用有转差(电子不均匀变频)调速来调节风量使风同盘管的风量在0~100%之间变化。克服了调节水量温控器带有电磁阀安装在顶棚,不便安装维修的缺点,同时温度的变化也较平稳,对空调系统有明显的节能作用。当风机盘管风量小于100%时,噪声会进一步降低,因此空调房间也更舒适。调节器本身的功耗也低于老式双位调节器加电磁阀的功耗。“天府”牌风机盘管温控器  相似文献   

3.
针对风机盘管机组应用于低温冷冻水工况下送风温度低的问题,提出带混风功能的风机盘管机组。通过在送风段设置旁通风道进行混风,可以提高风机盘管机组送风温度,提高人体的舒适程度,并有效降低出风口凝露的风险。对普通风机盘管机组和带混风功能的风机盘管机组在风量、制冷量、出风温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风机盘管机组在增设混风功能后,以旁通风道面积为盘管迎风面积的5%为例,风量会增加3.3%,制冷量衰减10%,出风温度升高1.29℃。  相似文献   

4.
针对风机盘管机组与地板辐射联合系统的供冷能力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得到地板辐射盘管间距、地板材料及辐射盘管内供回水平均温度对地板温度的影响,进而得到风机盘管机组不同冷冻水供水温度、供回水温差条件下供冷量变化规律,为风机盘管机组与木地板辐射联合系统的设计应用提供依据。模拟结果显示,对于木地板表面,辐射盘管间距为200 mm时,风机盘管机组冷冻水供回水温差由5℃增大到10℃,其供冷量下降了32.29%;当风机盘管机组冷冻水供回水温差为7℃时,辐射盘管间距由100 mm增大到300 mm,导致供冷量下降了6.76%,而在150 mm的辐射盘管间距条件下,风机盘管机组冷冻水供水温度3℃时的供冷量相比供水温度8℃时的供冷量增大了约58.19%。  相似文献   

5.
现行风机盘管机组标准中额定供热量是采用锅炉为热源加热水时的供热量,对于目前大规模采用热泵为热源的风机盘管机组来说,现行标准规定的名义工况下的额定供热量不能准确反映实际供热量。本文通过对不同风机盘管机组和热泵机组标准的探讨,并进行风机盘管机组供热量试验,确定按照热泵机组名义工况出水温度作为风机盘管进水温度计算的供热量与现行风机盘管机组名义工况下供热量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于现行标准GB/T19232—2003《风机盘管机组》规定的名义供热工况,除原有的进水温度为60℃名义工况,还须增加进水温度为45℃和41℃二点作为新的名义工况点。  相似文献   

6.
风机盘管干工况时进水温度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干工况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的末端风机盘管的冷水进水温度的确定方法进行探讨,并得出干工况下风机盘管临界进水温度的计算公式,而临界进水温度随着室内空气露点温度的提高而提高。在实际应用中,干式盘管的实际进水温度应高于临界进水温度,但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分布参数法对湿工况下冷却空气型干式蒸发器盘管进行了数值模拟,在空气相对湿度从15%到85%的变化范围内分析了反映蒸发器盘管性能的各种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空气相对湿度对蒸发器盘管的换热性能影响很大.当空气相对湿度高于68.1%时,蒸发器潜热吸热量将大于显热吸热量,送风温度升高.本文提出了优化蒸发器盘管换热性能的一些措施,在压降的约束条件下,改变制冷剂流量以达到盘管换热性能最忧.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盘管式储冰装置的传热模型,得出了实际工程中保持机组满负荷运行工况下乙二醇进出储冰槽的温度变化曲线、盘管上冰的厚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及储冰槽逐时储冷量与总储冷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认为这些探讨有益于冰储冷装置的设计和系统的控制运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中温水全回风空调系统与常规全回风空调系统的对比实验,分析了FP85系列风机盘管处理室内回风至平衡状态点时室内温湿度参数的变化规律,并通过盘管仿真的研究方法,模拟分析了冷冻水供水温度和管排数对盘管换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冷冻水供水温度从7℃增至9℃时,3排盘管FP85处理潜热的能力出现突降,且不能保证室内湿度舒适。当冷冻水供水温度每升高1℃时,室内平衡状态点的相对湿度增加11. 03%~12. 05%。对于6排盘管FP85,当冷冻水供水温度为9~12℃时,室内平衡状态点的温湿度参数均可满足舒适性空调的设计要求。仿真结果表明,当室内回风干、湿球温度分别为27. 01℃和19. 51℃,且4、5、6排风机盘管FP85均可保证室内温湿度舒适时,冷冻水供水温度每升高1℃,4排盘管的换热量降低6. 13%,析湿系数降低0. 045。相比于5、6排盘管,4排盘管的传热系数较大,除湿能力较优,故4排FP85盘管更适用于中温水空调系统。该研究表明中温水空调系统极具发展潜力并为其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空气温湿度对空气源螺杆热泵机组除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空气温湿度变化对风冷热泵机组的除霜性能的影响,采用实时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在多次除霜周期和除霜间隔周期内翅片温度、过冷度和过热度的变化规律和特点,为寻求优化的除霜控制方法提供了大量试验依据.定量分析了空气温湿度的变化对制热恢复时间、制热衰减时间、稳定制热时间以及除霜间隔时间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温湿度工况下,均出现了盘管出口温度变化率突变以及温度的周期性震荡,这一时刻,制热量开始快速衰减,霜层开始形成并快速生长.当相对湿度从75%提高到90%时,这一突变的温度变化率提高了2倍,制热衰减时间减少了约70%.蒸发盘管出口温度的变化率以及周期性震荡间接反映了蒸发盘管的翅片表面的结霜状态,并呈规律性变化,这一温度参数可以作为重要的除霜循环的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11.
空调采用传统除霜方法对系统性能带来不利影响。本文通过试验研究采用相变蓄热模块的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除霜过程的动态特性,并与常规的逆循环除霜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除霜、大湿度除霜和低温制热3种工况下,蓄热除霜的制热量比常规除霜时略高,整机的消耗功率基本相同,室内换热器的制热周期基本一致,但除霜期间室内机停机时间缩短一半;蓄热除霜除霜期间室内换热器盘管温度比常规逆循环除霜高20-25℃,蓄热除霜除霜期间室内换热器出风口温度比常规逆循环除霜高13-17℃,大大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这表明相变蓄热除霜空调(热泵)系统除霜性能优于传统逆循环除霜空调(热泵)系统。  相似文献   

12.
风机盘管的模拟、调节和节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风侧和水侧的最小传热量法,建立了风机盘管的简化叉流换热器模型,对风机盘管的稳态运行进行了模拟,并通过某生产厂家的样本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在稳态模型的基础上,对风机盘管的冷量(夏季)调节方式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了各种调节方式的调节范围,并与室内恒温器设定的调节范围进行了比较.最后,对风机盘管的能耗和节能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罗纪超 《制冷》2013,(3):7-10
提出了一种新型前置预冷转轮除湿复合空调系统,除湿转轮采用第Ⅲ类吸湿剂。对利用该系统用于独立新风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华南地区夏季两种典型工况下,该转轮除湿采用再生温度为45℃就可以满足室内湿度的要求;对于相对湿度为90%且温度低于36.7℃的高温高湿工况,该转轮除湿采用再生温度为60℃仍可以满足室内湿度的要求;但与除湿转轮采用第Ⅰ类或第Ⅱ类吸湿剂相比,不能达到更低的送风露点温度。因此,该系统方案所需再生温度较低,较适用于高品质/舒适性空调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中、小型商业建筑如餐饮、娱乐、商场等由于人员密集,室内热湿比小,新风比大,要求风机盘管处理空气的焓降较大,析湿系数较大,如不满足,则会影响室内空气的状况,本文分析后提出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VRV系统室内机与风机盘管(FCU)控制方式作了比较,阐述了控制原理,指出在设计和使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以便于更好地设计和使用。  相似文献   

16.
分析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换热器热平衡,推导其综合性能系数极限值的计算方法,并用该计算方法计算得知,在GB/T18837—2002规定的工况下,多联机IPLV(C)的极限值为18.19,IPLV(H)的极限值为10.35。指出若不能通过改进盘管设计、增大换热面积、提高盘管换热效率的方法使满负荷下的室内盘管空气温差和室外盘管空气温差分别低于8℃和10℃,多联机的综合性能系数将很难突破以上极限。  相似文献   

17.
从干盘管-独立新风空调系统的特点出发,讨论与系统设计有关的2个问题:系统新风量的确定和变新风控制方案下干盘管最不利工况的确定。通过对简单算例进行分析得出:设计系统时,确定系统的新风量应综合考虑室内卫生标准、维持室内正压、人均散湿量、表冷器的处理能力等因素;考虑到新风变化对干盘管的影响,提出通过判断干盘管承担的显热负荷变化规律来确定干盘管的最不利工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工作研究了一种用于核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的新型无骨架耐高温线圈,通过研发环氧树脂改性有机硅树脂复合体系的耐高温、耐辐照绝缘漆,制备了耐高温、耐辐照的绕组线和引接线;通过研发无骨架线圈结构和其特殊制造工艺,制备了无骨架耐高温模型线圈;通过耐热性评定,证明无骨架耐高温线圈的耐热等级达到258,提高了核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用线圈的耐温等级,并具有良好的耐辐照性能,满足目前国内CPR1000、华龙一号等主力压水堆核电站中控制棒驱动机构的使用要求。无骨架耐高温线圈在提高线圈耐温等级、降低线圈成本的同时,减小了因线圈骨架耐温等级低、成型性能差、易变形等问题带来的线圈失效、卡涩等风险,提高了控制棒驱动机构的运行性能和可靠性,为核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用耐高温线圈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空气分流的盘管加填料的复合型燕发式冷凝器的运行原理进行热力分析,给出以冷凝温度与环境空气湿球温度的对数平均差值和综合换热系数的表达方式,不仅简化热工计算,而且通过综合换热系数的引用将盘管和填料的换热归一.另外还着重分析盘管段换热的影响因素,并指出空气流量的分配决定金属盘管和 PVC 填料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20.
感应加热技术是实现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CFRP)低能耗高效固化成型的有效方法,提高CFRP感应加热温度场均匀性是保证成型质量的关键,而线圈中心区域温度场均匀性是保证材料整体温度均匀性的关键。根据电磁加热原理建立了CFRP有限元多场耦合的分析模型,通过对模拟计算和实验过程的温度场升温及分布情况的对比分析,证明了本仿真可以准确模拟CFRP感应加热温度场分布。根据图像的熵值理论将温度场均匀性通过熵值大小进行表示,实现了CFRP感应加热温度场均匀性的量化分析,并通过有限元模型计算研究了线圈直径及线圈与材料间距对线圈中心区域温度场均匀性的影响,得到了中心区域温度场均匀性与线圈直径及材料间距之间的关系曲线,为组合式线圈均匀加热CFRP提供了线圈直径及材料间距大小选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