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ODIS数据在湖北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动态监测湖北省土壤侵蚀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MODIS遥感影像的土壤侵蚀强度快速估测方法,即利用MODIS影像和植被指数模型提取省内的植被覆盖度信息→利用对TM影像的人工解译获取省内的土地利用图→利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生成坡度图→结合《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将坡度图与土地类型图、植被覆盖度图空间叠加,判断和计算侵蚀强度等级,最终获得湖北省土壤侵蚀强度图.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2004年,湖北省2005年的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以云南省澄江县尖山河小流域为研究区,以2002年IKONOS和2006年快鸟(QuickBird)高分辨率影像及1:10000地形图为数据源,以面向对象影像分析软件Definiens professional5为技术平台,研究提出了基于面向对象分类技术的小流域土壤侵蚀遥感监测方法。在该方法中,面向对象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分类方法和基于植被对象的林草植被覆盖度计算方法是关键技术。并将这种新方法应用到研究区,对研究区2002年和2006年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分类,计算分析了林草植被覆盖度,并在叠加坡度因子后分析获得了研究区2002年和2006年的土壤侵蚀强度图,实现了小流域土壤侵蚀动态变化遥感监测。监测结果表明:2002年至2006年,研究区坡耕地和荒山荒坡面积急剧减少,乔木林和梯地面积急剧增加,林草地面积及其植被覆盖度也大为提高,土壤侵蚀面积大幅度减少,侵蚀强度明显减轻,小流域综合治理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980年、2000年和2008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结合土地利用/覆盖和景观生态学中的研究方法,利用ArcGIS等软件分析了官厅密云流域1980—2008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和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结果表明:1980—2008年,流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以旱地、林地和草地为主的格局并没有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三者面积之和约占流域总面积的93%左右。林地和草地的面积总和略有下降,流域植被覆盖处于退化的趋势;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28 a来,流域内建设用地、水田和水域的动态度一直较大,变化较为明显;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一直增加,说明官厅密云流域土地利用/覆盖一直处于调整发展时期。水域的分维数最大,建设用地的分维数一直在增加;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和水域的破碎度较大;香农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均匀度指数略有下降,说明流域内景观类型多样性降低、分布出现不均衡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以研究区域2007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借助于RS和GIS技术对遥感图像的处理,获取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现状分布特征,完成对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析,结果表明:林地和耕地面积之和占总面积的86.66%,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区域自然景观(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水域)占据一定的比例,而半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耕地和居民工矿用地)占据较小的比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11年和2015年TM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基于面向水土保持的ARC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平台,结合GPS野外调查定位,采用人机交互解译的方法判读解译,获取土地利用类型等数据。对两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研究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年代之间的变化情况及演变趋势,并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研究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对土地资源管理、生态环境治理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为研究区,基于近20年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及实地调查,根据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景观指数方法,对研究区林地(胡杨林)、灌木林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与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生态治理工程实施后,下游未利用地(多为沙漠化土地或沙漠)减少,自然生态植被与水域面积明显增加。研究成果对持续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丹江口水库库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ENVI5.0软件对丹江口水库区域1987年、1997年、2007年、2017年4个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通过景观格局指数研究分析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受人类活动和政府政策影响,丹江口水库库周耕地面积波动幅度较大,裸地面积出现了大幅度下降,林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在经济建设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景观的空间格局指数变化较明显,丹江口水库及周边区域的整体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化,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破碎化程度提高;政府政策和水库蓄水是丹江口水库库周景观格局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巫山县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巫山县1990年TM影像、2000年ETM影像、1〖DK1〗∶5万矢量化地形图、2002年土地利用现状图等资料为基础,应用RS/GIS技术进行遥感影像分类并统计生成转换矩阵,再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分析了1990~2000年在三峡工程开建、众多生态工程实施和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巫山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增量较大,整个区域植被状况好转;林地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与毁林和开垦耕地并存;农业结构调整导致园地大幅增加;由于三峡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城镇用地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扎龙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14年与2020年扎龙湿地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获取研究区内各种不同地表类型的训练样点,提取训练样本,得到各自的训练数据,利用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对整个扎龙湿地地表覆盖类型进行分类,得到扎龙湿地景观类型分类图。通过2014年与2020年2a的影像对比,得出6a来扎龙湿地的各部分面积变化,分析6a间各部分景观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及保护工作提供数据基础。结果表明:神经网络分类结果较为精确,2014—2020年6a间,扎龙自然保护区内草地面积增加明显;明水、有水湿地面积略有增加;而农田、盐碱地、以及无水湿地面积减少,其中无水湿地面积减退较多,湿地整体情况稳中向好。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多伦县1995、2000和2005年三期TM遥感影像资料,利用Arcgis9.3和Fragstats软件获取景观类型属性数据等,并建立了空间信息数据库,对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多伦县近10年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为多伦县今后生态建设和土地利用提供科学合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土地转移矩阵的疏勒河中游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疏勒河流域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以疏勒河中游为研究区,利用1980,2000年和2013年多期遥感影像数据和地形图,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以及空间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获得疏勒河中游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对疏勒河流域近34 a来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化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近34 a来,疏勒河中游内未利用土地分布最广,其次是草地和耕地,再次是林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水域,仅占研究区不到4%的面积;(2)近34 a来疏勒河中游地区耕地大面积增加,水域面积急剧减少;(3)疏勒河中游区各景观类型的变化强度和变化方向各有不同,生态功能呈退化的趋势;纯自然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的变化强度在近年来有所上升,人类活动的影响强度呈加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以1976,1990,2000,2005年和2010年玛纳斯河流域的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GIS、Fragstats3.4、SPSS和灰色模型软件,以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玛纳斯河流域的景观变化特征,并结合因子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驱动力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近40 a来,研究区整体景观格局表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和破碎化,其中建工用地和耕地呈现出双向拓展并趋于集中的趋势,优势度大大提升,而其他景观类型则与之相反;景观格局的演变受到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双重影响,且以人类活动影响为主;各景观类型因经济和城市发展对资源和空间的需求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为保护玛纳斯河流域的生态安全,优化景观结构,流域内人地关系需要有效地协调。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河口地区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景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人机交互解译1996年和2004年TM影像得到2期土地利用数据,求得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各种生态环境景观指数。通过分析两期土地利用及景观结构指数之间的差异性,指出由自然和人为原因引起的生态环境的变化:研究区总面积有所减少,盐碱地改良后用于了鱼虾养殖,部分未利用地和水域盐碱化,区域景观类型丰富且均匀,局部破碎严重。  相似文献   

14.
借助RS和GIS技术,对方正县1995和2005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在获取土地利用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相对简单,以农、林业用地为主;未利用地、草地和耕地耗减度较大;居民工矿用地的开发度最大,其次是草地和耕地,该分析结果可为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全国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的方法及技术成果,利用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及地理信息技术,根据塔里木河流域TM影像、土地利用图、地形图,参考其它土壤侵蚀相关资料及图件,经过综合分析判定土壤侵蚀类型及强度。以2000年TM影像为背景资料。在其上套接1995年土壤侵蚀图斑。以1995年侵蚀图斑线条附近的影像色调为参考依据。对影像色调变化的区域轮廓进行线条人机交互勾绘生成2000年的土壤侵蚀图斑,并赋属性代码(LABEL)。最后生成塔里木河流域土壤侵蚀类型、强度、面积变化的数据库,供分析研究使用。  相似文献   

16.
该文在概述3S技术在水利行业应用的基础上,介绍了利用遥感数据提取围垦工程垦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方法与应注意的问题;利用GPS测量或修测垦区地图的方法;利用GIS技术分析围垦前后的土地利用变化的方法;并以福建省罗源湾白水围垦为例,以不同时期的地形图、遥感影像等为数据资料,利用3S技术,提取其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渠先芝 《吉林水利》2011,(2):20-22,37
参考相关资料,直接在室内界定部分调查要素,借助MAPGIS系统,在正射遥感影像图上采集土地权属界线、建筑物、构筑物、交通、绿化等信息,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布局与统计资料,客观的分析土地利用对相关产业的投资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用地布局调整方向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获取了常规调查方式难以得到的大量数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和RUSLE的从化市土壤侵蚀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6年从化市Landsat TM卫星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土地利用图、土壤类型分布图和降雨资料为基础,采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 IS)结合的方式通过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模型对从化市土壤侵蚀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从化市平均侵蚀模数为1 891.74 t/(km2.a),侵蚀程度属轻度;侵蚀特点为严重侵蚀区域面积小,侵蚀量主要由侵蚀模数较大的中度及以上土壤侵蚀区域产生。土壤侵蚀与坡度陡缓、土地利用类型和空间分布有较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1999年3月,我们根据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提供的1:10万卫星遥感影像,进行了遥感解译,建立了纹理解译标志,以RS和GIS相结合,利用坡度分析系统与土地利用数字化资料,进行了室内微机辅助判读,人机交互,进行图像处理和数字化处理,建立了分市县的土壤侵蚀强度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并形成土壤侵蚀图。  相似文献   

20.
利用ERDAS软件对白龙江干流沙川坝~苗家坝河段的遥感图和土地利用图进行解译校正。同时对该流域的植被样方和生物量进行了调查,并利用GIS软件对其进行了有效地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工程建设的影响,研究区的生态环境变化明显,整个规划评价区的生物量毁损总量湿重为2 591 t,折算为干重为1 555 t;工程建设毁损植株总量为39 858.18万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