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城市的矛盾性与复杂性说起——漫谈"798"地区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6年,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发表了他的著作--《建筑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其中指出建筑具有多元性特点,而不是单纯的非此即彼,建筑师在进行创作时应当认识到建筑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并由此揭开了建筑界后现代主义运动的序幕.今天我们不去探讨这本书及后现代主义的具体观点,只是就其中提到的"矛盾性与复杂性"而言,我想这一点不仅适用于建筑,也同样适用于城市.  相似文献   

2.
Contextualism一词在建筑中的真正含意是“建筑的环境化”,而不是什么“文脉主义”。所有借“文脉”两字发表的议论都是牵强附会的。希望建筑界树立起认真弄清楚新名词的严肃学风。文章对最近正在流行的现代建筑死亡论,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议论提出了批评意见。  相似文献   

3.
信息     
建筑大师菲利浦·约翰逊逝世一位历经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解构主义的硕果仅存的建筑师———菲利浦·约翰逊(PhilipJohn鄄son)当地时间1月25日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新迦南的家中逝世,享年98岁。这位现代建筑的见证人经历了20世纪建筑史上各种潮流,被称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奠基人和领导者,半个世纪以来深深影响着建筑业的实践。1979年,约翰逊成为普里茨克建筑奖(PritzkerArchitecturePrize)的第一位得主,现在这个奖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他始终是美国建筑设计运动的推动者,长期担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建筑…  相似文献   

4.
程唯 《国外建材科技》2005,26(5):149-150
美国建筑师M.格雷夫斯是后现代主义的著名代表。从早期的现代主义的风格到一系列颇具古典情趣的抽象拼贴手法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格雷夫斯的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建筑发展的一种趋势,具有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国建筑师斯特恩(RobertA·M·stern)把后现代主义建筑及室内设计归结为三点:“文脉主义”(Contexualism)、“隐喻主义”(Allusionism)和“装饰主义”(Ornamentation)。确实,文丘里(Robert Venturi)的《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动摇了现代主义运动的地位。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强调历史性和文化性,肯定了装饰对于视觉的象征作用,暨运用众多隐喻性的视觉符号放在作品中,这些符号的提出参照了历史样式,设计师们把着眼点集中到被现代  相似文献   

6.
周雯 《四川建筑》2003,23(2):15-17
以普遍的结构革命 (物质结构、社会结构 )为前提的现代机器大工业 ,推动世界各国社会经济高速度发展。但是 ,过度发展导致的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社会危机、信仰危机却使人们产生了新的危机感。随之发生的社会文化心理的重大转变 ,很大程度上将先驱们的理论和观念推向极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 ,解构主义思潮风卷云涌般地占领了西方文化界。 2 0世纪 80年代建筑界的“解构热”也迅速升温 ,以至于有人认为 ,2 0世纪建筑界有三次浪潮 :第一次是现代主义建筑 ,第二次是后现代主义建筑 ,第三次是解构主义建筑 (美国建筑师协会机关刊物《建筑》 ,19…  相似文献   

7.
张燕 《安徽建筑》2013,(3):15-16
在当今社会复杂化的前提下,人们的思想也从原有的单一形态向复杂形态变化。在建筑设计上人们开始对以传统哲学思想引导下的现代主义进行批判,并提出了以解构主义哲学为基础的解构主义。然而就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进行的斗争的同时,建筑师哈迪德以她独特的哲学语言诠释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其思想不是完全"反"现代主义哲学,而是对传统的现代主义建筑的批判发展以及对解构主义的推动。  相似文献   

8.
热点     
《新建筑》2015,(2):152
<正>赖特的遗产2015年2月,20世纪最著名的美国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的10个建筑作品被列入本年度美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名录。这也是现代主义建筑作品首次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候选对象。作为一位出身"纯正"的美国建筑师,赖特当年被微软公司选中,在光盘百科中制作了赖特专辑:作为最为中国建筑学子们熟知的现代主义建筑宗师之一,赖特此次被申遗的建筑作品很可能是中国学生们做的第一个建筑模型。但是赖特对于我们而言,其实仍然很陌生。赖特在现代主义建筑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之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有了新的发展,解构主义风行一时,其作品更是屡屡出现在世界各地,他们大胆地向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提出了质疑,并发出对建筑思想和理论的全面挑战,一场全新的设计革命顺势展开. 解构主义建筑设计的共同点是赋予建筑各种各样的意义,而且与现代主义建筑显著的水平、垂直或这种简单集合形体的设计倾向相比,解构主义的建筑运用相贯、偏心、反转、回转等手法,具有不安定且富有运动感的形态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萧默 《建筑学报》2005,(8):14-17
文章回顾了西方建筑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及各种新潮流派的发展历程,主张立足于中国国情,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回归现代主义的"合理主义"的基本精神,借鉴后现代主义对于传统的关注,反对新潮派的个性张扬,走中国自己的"新现代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11.
简讯     
沈黎  徐菁 《时代建筑》2005,(2):152-155
国际动态建筑大师菲利浦·约翰逊逝世最后一位历经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解构主义的建筑师菲利浦·约翰逊(PhilipJohnson)于1月25日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新迦南的家中逝世,享年98岁。菲利浦·约翰逊被称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奠基人和领导者,半个世纪以来深深影响着建筑业的实践,是普里茨克建筑奖(Pritzker ArchitecturePrize)的第一位得主。作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建筑部负责人,他引介了很多欧洲现代建筑大师在美国展览,并参与建筑思想的传播和讨论,促使美国在二战后成为一个活跃的建筑思想发源地。  相似文献   

12.
西方国家建筑界的建筑潮流在20世纪出现过几次重要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次:第一次是20年代兴起的现代主义建筑潮流;第二次是60年代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潮流。现代主义建筑潮流强调新科学技术对建筑的推动作用,强调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性,因此强调建筑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变化,突破传统,努力创新。在这种潮流的推  相似文献   

13.
王宇舟 《云南建筑》2014,(1):129-130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辩,在我看来,是建筑理论最根本的哲学思考之一。作为一位“本分”的埋头苦干型建筑师,本不应有那么多“非分之想”,但有时候忍不住想一想,也挺有趣:此一时,觉得自己是传统的现代主义建筑师,于是形式追随了功能:彼一时,觉得自己还是有点后现代主义范,于是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一,再使力想一想,精神便分裂了。  相似文献   

14.
如果建筑界还有不可逾越的高峰,一个世纪前的高蒂一定是那座最奇特的.揭开那层超现实主义的神秘外衣,高蒂以其独特的加泰罗尼亚艺术家的气质,以特有的加泰罗尼亚工艺建构了独一无二的属于加泰罗尼亚的建筑语境.对于挣扎在现代主义和地域主义之间的当代建筑师们,高蒂无疑给出了他的答案.  相似文献   

15.
拉菲尔·莫内欧关于建筑本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放  竺越 《建筑师》2008,(5):41-50,59
本文针对当前设计的一种倾向——建筑设计一味追求形式的新奇而忽视人们现实生活的需求.反思建筑师应该承担的社会职责。西班牙著名建筑师拉菲尔莫内欧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对社会的责任感.使他获得了国际建筑界的广泛赞誉。对于他而言.正是建筑的本质内容决定了一个建筑在现实中扮演的角色.同时也决定了一个建筑师的社会职责。因此,在此对其关于建筑本质的思考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国内建筑界对材料运用缺乏理性理解和真实表现的实际,通过对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成功驾驭材料和现代主义思想在中国近现代坎坷发展经历的分析,提出材料真实表达的三层逻辑内涵和材料建构法则,认为当代建筑师应在加强材料认知和理性建构材料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实践现代主义思想,从而为提高中国建筑整体水平提出一条可行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代建筑界流行的极少建筑倾向,透过西方美术中的极少主义现象和对当代建筑师的极少建筑作品在表皮和空间上的探索分析,以揭示其实质,从而正确理性认识当今中国建筑界的极少建筑设计倾向.  相似文献   

18.
前言     
《城市环境设计》2011,(9):I0004-I0005
青年建筑师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对于当下的中国建筑界来说.青年建筑师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受到过中西方的教育.近年来也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们对建筑创作的执著追求和蓄势待发,也让中国的建筑界充满了希望。本次大会我们邀请了中国建筑界富有影响力的建筑大师以及最活跃的青年建筑师,  相似文献   

19.
作为透视中国当代建筑的窗口和探讨当代建筑问题的前沿阵地,<时代建筑>杂志对不断涌现的中国年轻建筑师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2005年第6期杂志曾以"中国年轻一代的建筑实践"为主题,推出了一批当时30岁左右的年轻建筑师如张斌、张轲、祝晓峰等,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在张永和、王澍、刘家琨这批明星建筑师之后其设计实践开始受到建筑界的关注.如今,这批建筑师已逐渐成熟并活跃在建筑界.本期杂志再度聚焦中国年轻建筑师群体,即那些正在以实践和观念的探索得到建筑界关注的新鲜面孔.  相似文献   

20.
谢小英  罗汉军 《建筑》2004,(6):81-84
人类建筑活动总是与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紧密相联。一种建筑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必然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水平、思想文化发展状况相呼应的。而后现代建筑师们就非常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社会文化思想的变化,他们在对现代主义建筑进行审慎和清醒地考察后,对其进行了“重写”,拓展了现代建筑中未曾包含的文化内涵,从而使建筑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许多中国的建筑师在吸取和借鉴后现代建筑思潮时往往忽视了对有关思潮产生的文化理论以及导向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历史的研究和了解,因此没有真正领会后现代主义建筑内在的活力和美学内涵,使设计流于肤浅的模仿,无法创造出属于自己风格的建筑形式。本文试图揭示此问题的根源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