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绣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作为服装的一种重要装饰手法,非遗汉绣服饰类衍生品的开发有利于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了汉绣在西装设计中的应用,通过两者的结合进一步丰富汉绣服饰产品,在继承传统刺绣工艺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西江苗族服饰刺绣常用色彩及运用规律、西江苗族服饰刺绣图案的构图形式和刺绣技法的装饰特征、西江苗族刺绣在服饰中的装饰法则三方面的解读,了解西江苗族刺绣在服饰中的运用特点,展示西江苗族刺绣所代表的典型的苗族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地域特征.其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值得现代纺织服装设计借鉴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丝绸》2017,(6)
贵州省台江县苗族破线绣服装艺术特征鲜明,其装饰色彩浓郁、制作精美、绣面细腻精致,服装外观别具一格。文章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资料,从破线绣服装的组成材料出发,通过分析服装的款式、结构及配件,进而对破线绣服装的特征进行探讨,旨在通过其独特的传统服装艺术表现来探寻服装艺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相关性。台江县苗族破线绣服装考究的制作材料、直线裁剪的服装结构、寓意深刻的图案,体现的是苗族同胞在造物、信仰等方面的民族智慧。  相似文献   

4.
居敏  崔荣荣  王志成  牛犁 《丝绸》2022,(10):99-107
贴布绣是中华传统服饰装饰艺术的重要构成,是刺绣与贴补技艺巧妙结合衍生的一项特色装饰技艺,彰显民间百姓质朴、巧拙的艺术理念及审美追求。文章从国内服饰博物馆及相关服饰传习馆等馆藏的上千件服饰品中,筛选出248件饰有贴布绣的藏品为研究材料,通过实物标本观测与文献史料、田野考察的互证,对传统贴布绣的历史发展及表现形式进行整理归纳。并通过实践研习对其缘饰针法进行统计分类,分析其缘饰针法特征及应用情况,进而解析其由缘饰针法衍生的典型工艺特征。研究表明:传统贴布绣的缘饰针法类型丰富、品种繁多,常见的有直针、锁针、钉线、缲针及特色针法5类、10余种,既继承又区别于传统刺绣针法,其针法与绣线的选择更加灵活多变、鲜受约束,在完成对贴片的固定与装饰时,衍生出因“地”制宜的针法组合与搭配、由针法及线迹催生的“线”型装饰效果,以及缘饰材质本身兼有的审美与实用等工艺特征。以期通过弥补和扩充传统贴布绣技艺的研究成果,对今后传承与创新传统贴布绣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无锡锡绣是苏绣的分支,以地域得名。贵州剑河苗族锡绣也被称之为锡绣,是苗绣的分支,以其材质命名。两种刺绣艺术都被称之为锡绣,虽同音同字却各具特色。本文从无锡锡绣与剑河苗族锡绣的艺术形式入手,从锡绣的历史沿革、材质、绣法、纹样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探究其蕴含的独特文化意义,并提出两种锡绣的保护和传承的建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传统服饰技艺中的刺绣为研究对象,围绕刺绣工艺在现代服饰中的传承与革新展开分析,旨在助力刺绣在现代服饰设计中传承与创新。以刺绣的传统技艺与特征为出发点,重点归纳梳理了刺绣的纹样革新、材料革新、工艺革新3方面内容,解析了刺绣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材质应用、工艺应用等创新表现。研究表明,传统刺绣工艺为现代服饰设计拓展出新的发展方向,其特征与艺术价值对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刺绣技艺传承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探源,从艺术特征的角度,分析了大理西山彝成年女性盛装的工艺分类、刺绣纹样题材及服饰的色彩特征、装饰与款式等方面的构成。进一步探析了西山彝族成年女性盛装的社会文化语义和与当地信仰、审美文化的功能,以及深层次蕴含了当地女性娴熟的技艺、清新淡雅的朴素审美情趣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追求。通过对该支系彝族服饰艺术特征的忠实记录和分析,向世人展示了她们的民族技艺和民族性格,对其服饰艺术在今后的演变发展中起到一定的资料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巧 《西部皮革》2023,(23):139-141
苗族刺绣是苗族服饰的精华所在,是苗族人记录苗族历史、传承苗族文化的重要途径。苗族刺绣工艺繁琐但精益求精,传统的苗族刺绣需要手工一步一步地完成,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要求。文章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收集研究,在分析苗族刺绣的历史沿革及传统技艺基础上,归纳梳理了苗族刺绣特有的文化渊源和特征,以期能促进苗族刺绣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百鸟衣是贵州苗族一个支系的盛装,非常精美,但外界对其了解甚少。通过田野调查发现,百鸟衣由二十余块绣片组成,绣片与绣片之间通过装饰绣条连接。装饰绣条是一个极具特色的部件,在百鸟衣服饰中起着连接、固定和装饰的作用,其样式丰富,宽窄不一。通过对五十余件百鸟衣服饰进行拍摄、记录与整理,分析得出了装饰绣条由实心三角形贴布绣、镂空贴布绣、平绣和叠布绣四种刺绣工艺按不同的组合方式绣制,其中,叠布绣在不同工艺之间又起到固定和连接的作用。对百鸟衣装饰绣条样式和工艺的研究,有利于苗族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周梦  王超群 《丝绸》2023,(8):122-132
贵州黄平苗族女性盛装上衣具有很强的支系识别性,其所选用绸缎面料及整体的紫褐(未染色)或金绿(染色)的色彩体系,全部以抽象几何造型的装饰纹样实属罕见。“后背中心视角”的装饰特征都与贵州其他支系苗族女性盛装服饰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往对其的研究并不多见。文章以实物样本为基础,从款式、造型与结构、色彩特征、装饰与纹样特征、美学特征几个层面对其盛装上衣进行全面解读。从而进一步探究黄平苗族女性盛装上衣色彩背后的文化内涵,以单数为尚的数字排列所展现的节奏韵律与审美喜好,几何的装饰构成所展现出的理性之美及其独特的“后背中心视角”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苗苗乐     
王艳晖  赵友花 《纺织学报》2023,44(2):240-240
“苗苗乐”系列童装设计灵感来源于苗族特色服饰工艺元素,将苗族刺绣纹样中的龙、锦鸡、植物等元素结合贴布绣工艺装饰于服装。本系列作品主面料选用混纺毛呢与法兰绒,使服装保暖实用,贴布装饰采用丝绸面料,用光泽感突出装饰的趣味;主色采用苗家人十分喜爱的蓝色,结合时尚的克莱因蓝,给人现代、自信的感受,在童装设计中蓝色与白色进行搭配,既传统又现代。系列作品采用服装结构分割、苗族传统装饰元素、高纯度色彩搭配等设计手法,重点塑造儿童成长期聪明可爱的特征,让民族元素在现代生活中有更为时尚的展示空间。  相似文献   

12.
张粤湘  夏帆 《丝绸》2023,(10):105-114
辫带是以丝线编织而成的带子,在黔东南与湘西苗族服饰中广泛使用。文章以黔东南与湘西苗族的辫带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实物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梳理两地辫带的源流,对辫带技艺及其在服装上的装饰手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比较分析,借由辫带装饰技艺表象深入分析其所呈现的装饰艺术及审美特征。研究表明,两地辫带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是相同的,但因两地审美喜好不同,在技艺与装饰手法上形成了不同编织技法和应用形式,辫带本体及其在服装上的应用呈现较强的装饰艺术表现力和丰富多彩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展现苗家妇女的审美期待、装饰需求。  相似文献   

13.
苗族服饰是苗族人民抒发情感与智慧的结晶,兼具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体。文章基于符号学相关理论,聚焦苗族服饰的材质、图案、色彩与款式,从美学角度探索苗族服饰特征。  相似文献   

14.
熊赛 《天津纺织科技》2015,(1):56-57,51
苗族刺绣图案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苗族刺绣工艺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宝贵财富。它是苗族服饰表达其民族精神与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服饰制作的技术支持。本文通过阐述苗族刺绣的起源与发展,分析苗族刺绣工艺在成衣设计中的运用,指出苗族刺绣工艺如果良性的被运用于现代商业与设计中,将是对其活态的、可持续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丝绸》2016,(3)
贵州西部六冲河两岸的小花苗是苗族众多支系中的一个分支,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服饰习俗。在其丰富的服饰中,挑花披肩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承载着小花苗族群迁徙的历史、生活习俗、图腾文化及灵动的原始美感,体现出悠远的历史记忆和纯厚的民俗古风。文章以小花苗的挑花披肩为研究对象,结合多次田野考察实据,探析其穿着背景、款式特征、纹样寓意和装饰技艺,从而进一步由表及里地解读其形成的动因和文化内涵。同时,对小花苗披肩目前的生存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其所积淀的核心装饰技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广西轻工业》2021,(1):104-106
苗族服饰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将通过文献资料查询以及实地考察,了解苗族服饰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工艺特点。主要分析苗族服饰艺术中的装饰图案、蜡染工艺,结合实例探究苗族服饰艺术结合革制品进行协同设计的方法,并分析其意义。探究苗族服饰艺术结合革制品协同设计的方法,丰富革制品创新设计的视觉表现,传承、弘扬苗族服饰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为了将贵州各民族中钉线绣工艺更广泛的运用到刺绣作品中,对比分析最具代表性的水族马尾绣、舟溪苗族蚕锦绣、革一苗族梗边打籽绣、织金苗族绞线绣以及黔东南侗族盘筋绣,研究5种刺绣在钉线绣综线内芯材质、综线丝线的色彩、使用位置、刺绣中所结合使用的其他刺绣工艺以及在服饰中装饰的位置方面的特色,从图案审美角度鉴赏5种刺绣所形成的刺绣图案,分析不同刺绣在综线质感、造型风格、色彩3个方面的表现,总结出不同民族不同刺绣中独特的审美偏好,为研究刺绣艺术以及以刺绣艺术现代设计创新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装饰手工艺是以美化服饰为主,并服从于总体设计需要的各类手工技艺,其创新应用发展道路是新时代市场经济下不断探索的课题。本项目研究内容为刺绣工艺、编织工艺、拼接工艺、织染工艺等装饰手工艺方面在服饰品上的创新应用,旨在当下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中进行满足于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研发,通过手工技艺的学习与传承,让现代人感受手工技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服装的需求也从原来的保暖需求转变为追求服饰的品牌、款式等观赏性需求。因此,通过对装饰工艺的特征进行分析,探究刺绣、滚镶嵌宕、造型分割、褶皱和缉线等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使得装饰工艺极大地提高服装的美观性。  相似文献   

20.
永仁俚颇支系女性服饰是楚雄型彝族服饰典型性代表之一。根据田野调研所获资料,结合设计学角度,对女性上衣的造型进行分类;从极具特点的刺绣和嵌条工艺分析上衣的装饰艺术;以刺绣纹样配色法则为主要色彩分析,结合缘饰色彩搭配,分析永仁俚颇的设色观。透过以上三方面,研究永仁俚颇女性上衣艺术,探析永仁彝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