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创新观点关键词:产城融合规划转型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推出以后,四川、安徽、江苏等地都提出要走"产城融合"的城镇发展路径,国家发改委也发文开展产城融合试点工作,要求"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加快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为新型城镇化探索路径,发挥先行先试和示范带动作用,经过努力,  相似文献   

2.
<正>1数字产城理念的提出遵照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战略构想,清华控股旗下的启迪控股率先提出了"数字产城"的新型城市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把城市的产业创新发展与城市生活的数字化融合在一起,采用"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园区数字化"的三融合模式,将城市政务数据、产业应用数据、园区创新数据打通,实现城市政务平台、产业应用平台及创新服务平台的对接。广义的"数字产城"可以理解为"数字经济下的产城融合",数字经济泛指以网络信息技术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  相似文献   

3.
产城融合是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共同推进的基本战略。研究基于产城分离的矛盾及对其根源的透视,指出产业园区产城融合的发展要经历"产城分离—各自为政—边缘融合—产城融合"等阶段路径,进一步提出转型期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九大规划策略,即定位契合、功能复合、空间缝合、产业聚合、规划协合、结构耦合、人文融合、设施调合和用地混合,并结合中泰(崇左)产业园区产城融合的规划实践,验证了所构建的发展路径与规划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小林高科园区为例,结合产城融合理念,针对小林交通区位优越、生态基底较好、水乡韵味十足的特点,以及生产与生活空间割裂、生活生产服务配套不足、生态人文资源有待挖掘等问题,提出了三大规划策略:转型提升产业方向,深化生产服务功能;导入生活配套服务,促进产城功能融合;综合利用生态空间,提升园区环境品质。从而打造产城融合的示范区,引领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5.
产城融合是在开发区升级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园区城市化与城市产城一体化的双向发展导致的共同需求。研究界定了产城融合的核心内涵,梳理了产业园区发展的四个不同阶段和三种不同起步类型,阐述了产城融合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三大要素,并在产业园区一般四层次规划的基础上构建产城融合规划的五大模块空间建设的规划体系,通过建立产业和城市的网络空间单元耦合机制,试图为产业园区向功能齐全的产业新城发展进行有效的规划引导介入。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 推进阶段,产业经济和产业园区的不断发展 带来了城镇空间的持续拓展和城镇人口规模 的不断增长;在新的形势下,“产城融合”成 为了我国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战略 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解析“产城融合”的内 涵,然后结合西宁市“产城融合”发展的研究 案例,探讨以“产城融合”为导向的新型城镇 化及产业社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产城融合体现了园区和城市发展的动态协调关系,它不仅仅是园区发展的目标愿景,更是一个围绕经济产业、功能空间、设施配套三大核心任务的渐进式更新过程。研究认为,传统工业园的产城融合发展基本遵循产业园区到专业化城市功能区或产业新城的发展逻辑,但具体转型目标需要结合城乡发展需求、园区发展阶段、园区用地规模等综合确定。规划实践中,经济产业融合应给予制造业足够重视,功能空间融合应强化园区的城市功能培育,设施配套应通过刚性和弹性相结合的方式补齐各类设施短板。  相似文献   

8.
城市由于生产、工作和生活区的分离带来巨大的交通压力,提高了生产生活成本。产城融合理念致力于解决城镇化与产业发展、人口就业等问题,是城市着力的重要方向,对指导产业园区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推进产城融合的现实意义,产业园区规划必须从园区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四化同步、突出特色、创新模式等原则。以泸州白酒产业园产城融合规划的实践为例,对基于产城融合理念的产业园区规划模式进行实践总结。  相似文献   

9.
产业园区作为城镇产业集聚的一类特殊空间,其发展模式正在经历由工业园区向产业新城的转变,"产城融合"已成为园区发展的必由之路。笔者通过分析"产城融合"的两层内涵,结合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特点,以文山三七产业园区登高片区为例,探索"产城融合"背景下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和规划策略,以期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指导同类型产业园区规划的编制。  相似文献   

10.
陈翔  王伟 《建筑与文化》2021,(10):64-65
随着"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节奏的加速推进,"产城人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城市主要的发展趋势.文章通过对我国产业园区发展历程的回顾,总结产业园区存在的空间问题,提出"产城人融合"发展模式下产业园区在功能、空间、生态等方面的设计策略,指导舟山普陀区城西产业园区概念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3)
贵州省县域工业园区发展存在产业结构、人才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聚不明显,产城缺乏互动,融资难,规划落实难,土地整合缓慢等问题。同时,县域工业园区产业结构转型面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入攻坚期,产业园区处于转型关键阶段,相邻省份经济的快速渗透等挑战。为加快贵州省县域工业园区产业结构转型,提出创新管理体制及开发模式,优化园区产业结构,建立一体化产业发展体系,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拓宽投融资体系,构建政产学研的协同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产城融合是产业园区健康持续发展的保证,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产业园区普遍存在的产城分离问题,结合桐城市双新经济开发区的规划实践,提出产城融合发展的规划思路,并从产业选择、功能定位、人口安置、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等方面进行规划探索,以期对其他开发区的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王禹 《城市住宅》2022,29(3):156-158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群主导产业群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园区建设与城市融合发展也进入从"功能导向"向"人本导向"的根本性转变.产城融合正从"产-城-人"的初级模式向"人-城-产"的高级阶段转化.产业园区作为城市科技创新、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集聚区,已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源泉,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在分析总结产业园...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中部产业园区面临产业低端、功能单一、生态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产业园区转型迫切。在分析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区发展新趋势的基础上,从坚持方向构建与方向调整并重和坚持经济发展与低碳生态并行两方面提出了产业发展的规划策略,从产城单元规模、功能、内外交通和生态四个方面提出了空间布局的规划策略,并结合衡山科学城进行了实证研究,为中部地区城市产业园区的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经济园区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城市经济的增长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如何选择园区产业;如何优化空间布局;如何产城融合发展。本文结合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规划实践,探索提出园区产业选择和空间布局的理念,为中部地区的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本文在"产城融合"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农业新城"概念,并对其定义及内涵进行界定。以农业为基础的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华夏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秉承了"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率先提出"华夏现代农业城"的概念,并构建"农旅双链"的产业发展模式作为支撑。本文从"产业、生态、文化、村镇"的角度,阐述了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华夏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思路和特色,试图解决我国现存"产城分离"的发展问题,为新时期的"产城统建"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园区经济托起产业新支点当前园区经济已成为城市乃至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腾飞的最前沿最具代表性的窗口之一。借改革开放的契机而发轫,伴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的发展而进步,在遍布我国大江南北的诸多城市,产业园区经济日渐兴起。客观来说,产业园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产城融合的关键组成部分。根据中  相似文献   

18.
正针对存在的城市病,以系统科学的创新思维,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合力推动中国城市发展方式转型,是大战略、大亮点。从产城分离到产城融合园区化的工业化模式造成产城分离,中国工业化的主要载体是在城镇外围建立封闭型的工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区、高科技园区)。目前,产业园区的基本发展模式为外部资源+特助政策+异地市场。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迅速实现产业资源的快速集聚,形成工业产出。但是这种模  相似文献   

19.
刘宇琴  洪世键 《城市建筑》2022,(19):72-75+91
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进程产生了许多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问题,国内学者在此背景下开始对城市开发区、产业新城、产业园区进行产城融合研究,但目前相关研究中缺乏以县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山区县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行政单元,面临土地资源紧缺的困境,更不能忽视产城融合。本研究以三明市将乐县为实证案例,深刻地分析山区县面临的产业同质化、人口劳动力资源不足、产业用地零散低效困境,并探索相应产—人—城融合发展路径,以期为其他山区县产城融合发展路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产城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以太原市学府产业园区数十年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矛盾与问题为导向,分别从产业、用地、配套等多个角度对传统高新区产业转型提升路径进行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