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与此同时,商品房的大量出现,"新住宅"是老年人居住生活的最主要部分,所以"新住宅"的适老化改造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主要针对"新住宅"提出适老化整合改造方法的分析。文章首先对目前"新住宅"中在空间方面适老化设计现状问题按空间分类进行分析,然后提出适老化空间整合改造措施。带着对老年人的尊重与关爱与改造,努力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老年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2.
路文娟 《安徽建筑》2011,18(6):26-27
通过结合我国老龄化进程快、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的现状,得出发展"适老化"的老年住宅是全社会住宅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通过我国住宅在"适老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几种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住宅可供选择模式,并分析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已经快速进入老龄社会,大部分老年人住在城市老旧住宅。居住环境不适合老年人的问题日益凸显,造成国家和个人沉重的负担。疫情之后,国家"新基建"和"老旧小区改造"新一轮投资建设中,应以"适老宜居社区"为抓手,对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进行全面适老化改造,建立老龄友好社会,发挥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作用,形成中国的第二次人口红利,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通过数千个典型案例的实践和总结,易享生活摸索建立了一整套解决方案。以老年的生活和社会交往需求为中心,建立社区的信任机制,打造适老、健康、智能的宜居环境及一站式社区生活服务,建立政府、企业、家庭有效协同创新机制,形成并推动适老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截至2000年,我国已经开始真正步入到了老龄化社会,由于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深,适宜老年人居住的住宅建筑需求量也大大提升,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弱势人群,在居住与生活环境方面有着与普通住宅不同的要求,因而催生出了适宜老年人群居住与生活的养老型住宅需求。朝鲜族住宅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具有民族特点的住宅建筑之一,现在仍有许多朝鲜族老年人生活在秉承着朝鲜族建筑特点的住宅当中,对当今朝鲜族住宅提出适老化改造策略,不仅可以使朝鲜族老人安享幸福晚年,而且能让他们的日常行为活动得到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5.
当今我国社会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然而与老龄化社会紧密相关的老年居住环境及适老化部品的严重滞后问题却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因此,亟需对适老化部品性能及设计生产进行标准化研究。本文对国内外现有标准及图集中对适老化部品的要求进行归纳,提出适老化部品标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然而老龄化住宅和护理设施数量还不及发达国家的1/10,另外,民政部提倡90%的老人居家养老,但目前住宅的设计也并未考虑到"适老"的层面,很难满足老年人的居住需求。本文以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从生理、心理变化及特点为出发点,分析了适合老年人的住宅室内设计原则及适老化设计的内在因素,提出了住宅室内空间各个组成部分的相关设计要点,讨论了老年人在居家养老中面临的障碍,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薛峰 《城市住宅》2015,(2):5-13
<正>以第十一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博览会"明日之家2012"示范样板房设计为基础,结合当前中国老龄化社会现状的基本情况,从住区适老配套、室外适老措施、住宅适老改造、适老功能空间、适老部品配置、健康适老技术、社区适老关怀七个方面入手,提出适老住宅集成技术解决方案,探索如何为老百姓建造适合一辈子居住的好房子。1我国老龄化社会现状1.1老龄化社会增速快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时我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  相似文献   

8.
对于室内设计而言,色彩不仅是室内空间环境的视觉语言,更是表达某种观念与精神的物质寄托,有着视觉装饰与信息传达双重作用.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适老化住宅室内设计成为现代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并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由此引发了适老化住宅室内设计的热潮.在具体工程案例设计中,适老化住宅室内设计在功能与形式上,需要考虑老年人在生活习惯、审美体验、身体特征等方面与常人的异同,满足老年人的食、娱等需求,进而打造让老年人舒适与实用的住宅空间.  相似文献   

9.
赵军龙 《云南建材》2014,(15):160-161
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对老年人居住的建筑进行适老化设计,可以更好的满足老年人居住的需求,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适老化设计的原则和特点,提出了老年人居住建筑适老化设计的对策,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使我国快速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对养老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住宅的适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很多老旧住宅由于疏于管理、设计不合理等问题,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因此,开展城市老旧住宅适老化改造对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宅养老模式下集合住宅适老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双  吴茵 《南方建筑》2011,(5):75-77
本文首先通过我国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研究老年居住问题的紧迫性;其次通过养老模式、养老居住需求及集合住宅适老性现状的分析进一步把握需求与现状的矛盾,从而提出研究集合住宅适老设计的必要性,最后对集合住宅适老设计原则及设计细则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能为在宅养老模式下老年居住问题的解决尽绵薄之力,为集合住宅适老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住宅及其环境景观设计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依据老年住宅景观空间设计原则,通过总结我司近年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适合老年人活动的8种空间类型,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辅以图示,以期为适老化景观空间设计提供素材,推动适老化社区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老龄化问题与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为研究切入点,在万物互联以及推行居家养老模式的大背景下,以适老型住宅为研究对象,其居住者主要为居家养老的独居老年人或是老年夫妻,试讨论该模式下的适老化设计如何能够更好地方便老年人的生活,并结合智慧养老模式在国内的推广情况与国内外适老化设计案例的分析,对适老型住宅居住空间进行智慧化设计研究,希望对中国日趋严峻的老龄化问题提供一种适老型住宅智慧化可行性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老龄化加速发展背景下,对包括理论类和设计类的建筑学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引入建筑适老化理念,讲授适老化建筑设计原则与要点,开展适老化建筑社会调查与设计实践等,引导学生关注老龄化社会问题,认识适老化在建筑学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理解老年群体的建筑空间、建筑物理环境等需求,掌握建筑适老化的设计方法,这些探索有利于为老年群体营造合宜的建筑环境,促进社会积极老龄化。  相似文献   

15.
《城乡建设》2024,(1):22-23
<正>编者按老有所养,老有所居。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势在必行。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推动城市建设适老化转型,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征集并遴选了10个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适老化改造、社区适老化改造、住房适老化改造典型案例,总结归纳各案例的特色做法等,指导各地学习借鉴,积极建设老年宜居环境。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城市建成居住环境适老化程度偏低的矛盾日益凸显。基于2012年针对上海市里弄、公房和商品房3大类既有住宅区进行的适老化更新改造居民访谈与调查,汇总、分析了各类既有住宅区老年居民对适老化改造的总体意愿和具体需求,旨在为城市更新与建设过程中提高老年人的居住生活质量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老龄化社会加剧,对老年住宅空间功能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对住宅空间的适应性、变换性、交互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满足老年人可适性需求。0引言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老年人对住宅空间功能提出更高要求。为满足老年特殊群体需求,增强老年住宅空间可适性成为关注重点。目前我国大部分住宅并未在设计上考虑空间可适性,难以满足老年人居住功能需求,因此亟需加强老年住宅的可适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浅析西安城市老年养老模式及居住环境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老龄化趋势日渐明显,老年居住环境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本文旨在研究西安市老龄化社会特征,调查西安城市老年居住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养老居住模式,提出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服务相结合,并以社会养老为辅的综合养老居住模式;从老年居住环境的规划布局、老年住宅、养老服务设施的配置等方面,初步构建西安城市老年居住环境体系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9.
肖贵兰  郭本羽 《城市住宅》2021,28(2):199-200
根据近期民政部作出的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全面进入中度老龄化时代,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因此,应积极人口老龄化,做好养老服务工作.其中,适老化住宅设计是做好养老服务的重要工作之一.针对我国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模式,对适老化住宅设计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严寒地区住宅适老化改造的初衷点是为普通住区老年人提供可共享公共环境和人文需求的载体,寒地既有居住住宅外部空间的缺点较多,诸如活动设施单一、活动区域与居住区域距离较远及无障碍设计匮乏等等。文中重点研究住宅外部空间适老化的改造,从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角度对"适老化"改造进行反思与研究,多方面提高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环境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