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颍荭 《四川建筑》2001,21(3):21-22
1 传统民居的生态哲理中国民居的生态哲理是受传统的哲学思想所支配 ,而中国传统哲学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哲学观念和生态观念的有机联系和统一。因此 ,探索中国传统民居的生态精神 ,追根寻源必须从中国传统哲学的高度来分析和研究。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可以从中国古代关于宇宙本源的解释得到证明。老子哲学认为 ,道是万物之本 ,而“道常无名”〔 1〕,但还是在沉默中创造了复杂的物质世界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2〕,即道是宇宙的本体 ,“道”产生出“一”(或者说是万物的根本“气”) ,…  相似文献   

2.
王晓 《新建筑》2007,(3):4-6
讨论了中国古代美学中“放逸”的哲学基础与美学特征,比较了其与解构主义的主要异同;通过以“放逸”的美学精神对解构主义建筑的解读,提出除了理性主义以外,二者的精神比较接近,认为依据“放逸”精神的中国新地域主义建筑创作,可以参照解构主义建筑,本着理性主义精神进行。  相似文献   

3.
城市开发话风水王炜风水来自生活与农业生产的需要,源于观察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其间凝聚着中国古代哲学、科学、美学的智慧,给中国建筑注以特有的美妙传说和哲理意趣。但长期以来,风水却因其迷信、愚昧、怪诞离奇的色彩,以及封建礼制的谎言笼罩,而当成糟粕被摈弃...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建筑承载着深遂的中国历史、文化、乃至深深的哲理内涵,木雕刻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不可或缺的部分,反映着中国建筑文化关联性。以重庆“湖广会馆”建筑中的木雕刻为例,试图阐述中国建筑木雕艺术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5.
程建军同志在最近获得了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的《中国古代建筑与周易哲学》专著中,直率地提出了“(中国古代)建筑首先考虑的是社会功能。社会需要、伦理礼制是第一位的,物质功能则是第二位的。如果可以把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一门学科的话,应该称为‘社会建筑学”’的观点。 这可是一个带根本性的大问题,很难想象,在十几年前那个禁锢的年代,在那个只会  相似文献   

6.
建筑哲学是关于建筑基本的观点,它是对建筑本质的透彻分析,也是对建筑认识的一种研究。而建筑画则是一种对建筑的记录,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都有各自建筑的绘图方式。中国的建筑画是中国传统画中独立的一个绘画科目,即山水、花鸟、人物画各成一派。建筑画能反映国家当时的经济、文化背景、建筑的特征以及建造方式,以及风土人情。文章通过对古代建筑画发展的梳理,来追溯中国古代的建筑哲学。  相似文献   

7.
从建筑创作和建筑理论两个方面分析黑川纪章的建筑哲理,探究其与日本文化的关系,综合介绍黑川纪章的创作哲学,并由此引出对中国现代建筑探索的深思。  相似文献   

8.
李嘉华 《四川建筑》1999,19(2):29-31
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综合载体和立体文献,每幢建筑都蕴含了它那个民族的精神、气质、观念和哲理。作为世界四大建筑体系之一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特征,学者们已从审美感受、审美知觉、审美形态待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研究。本文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因的线索,在与西方建筑的比较中对中国建筑的审美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张希 《中外建筑》2008,(4):80-82
木作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古代木构建筑体系的产生提供了基础。严格的制度、深刻的哲理思想及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使我国古代木构建筑体系特色鲜明,并得以在世界建筑体系中独树一帜,给我国当代建筑事业的发展以启迪。  相似文献   

10.
正古代建筑根植于文化的土壤,最后又以形态的回归反哺了文化。在中国古代哲学领域里,"中"字代表了"不偏"、"中正"、"好"的意思。它由一个"0(口)"和一个"1"字组成,0是大道之体,1为大道之用,这种人文哲学折射到居住文化中,便是中轴对称。而从建筑的图形形态的角度看,"中"字的体现又可以视作古代建筑对图形中心对称式布局的喜好。这种布局不可否认有一方面原因是中  相似文献   

11.
屋面防水自古就被视为非常重要的建筑技术。可以说左右了建筑的发展,每当防水作法有一些进展,建筑规模就向前跨进一步。西欧有一位建筑学者,在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之后,惊呼中国古代建筑科学之伟大。他认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解决了屋面  相似文献   

12.
梁建岚 《山西建筑》2010,36(20):34-35
基于自然观对人们实践活动的影响,分析了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在中世纪基督教统治时期人们的自然观及其在建筑艺术中的体现,对比了中国古代各流派的自然观及在中国建筑发展演化中的作用,对中、西古代建筑的异同从其哲学渊源上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建筑的室内外空间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中国古代空间环境的哲学和文化,从古代风景园林建筑的总体布局、建筑形式、装修构造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古建筑的室内外空间渗透问题,对当今园林设计和室内设计、装修及装饰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23)
文章通过分析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虚实,探究当代建筑外观界面所形成的虚实及其所暗含的哲理,并在此基础上尝试重释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虚实及其与"境"的关系,试图使其成为评价现代建筑的一个标准。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建筑的理性传统作了归纳和总结;研究古代文献与文物,从中体悟到中国传统建筑的深刻哲理;分析建筑传统的特性及其与现代创作、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结论是:运用建筑传统应注意新陈代谢,既要发挥其作用,又要冲破其束缚,摆脱肤浅的模仿。  相似文献   

16.
建筑犹如语言,外显的是其实际的功用,内含的却是文化的底蕴。中国建筑自两汉以来,饱受儒、道、佛诸家的浸染,使之在文化层面上表达出诸多抽象的语义与深刻的哲理。今天,我们所能感受到的中国古代建筑,其实更像一个文化的载体与容器。  相似文献   

17.
何济钦 《中国园林》2007,23(7):48-48
高介华先生主编“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中之《中国古代苑园与文化》(王铎著,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一书,是一本值得园林、建筑、城市规划和关注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同仁们阅读和品味的好书。该书引用200多部古典文献,内容浩繁,图文并茂,从哲学、历史学、文化学和城市建筑、园林设计学角度,全面论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历史发展、社会功能、空间特征和文化艺术品格精粹。  相似文献   

18.
刘巍 《华中建筑》2001,19(2):6-8
文章尝试在哲学层面上探究中西方古代建筑现象的不同,通过比较中西方的思维方式,宇宙模式及其形式与整体功能等一些可以体现中西方文化的根本精神的概念的不同,探讨了中西古械建筑之明显差异形成的哲学,美学思想上的根基。  相似文献   

19.
古代中国的建筑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对柱身进行卷杀的做法,有学者认为其源于古代希腊。然而,东西方关于柱身曲线的定位方法是不同的。于是,可以提出两点疑问,古代中国的柱身卷杀是否源于古代希腊?如果是的话,其做法为何不同?文章试图对此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20.
论从史出     
《建筑师》2016,(6)
本文以中国建筑史论学科的创建背景,以及该领域史学大家的学术历程、研究理路为切入点,思考了当代中国建筑史论学科的学术定位问题,以及专业研究者的研究素养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建筑史论学科的创建与发展有赖于建筑史家对于中国古代史学传统的践行,这种传统将"史"与"论"进行了恰到好处的结合,它既注重"史"的严谨性与真实性,也致力于从"史"中提炼或升华出具有启示性的"论"。建筑史家的哲学修养是影响其思想高度的重要因素,对于当代中国建筑史论研究者而言,需要树立终身投入该职业的信念,继承传统并不断提高个人的哲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