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动通信的发展速度超过人们的预料。1999年,移动通信产品在通信设备市场中所占份额已超过50%。目前,该比例还在逐渐增加。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被称作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3G由卫星移动通信网和地面移动通信网所组成:将形成一个对全球无缝覆盖的立体通信网络.满足城市和偏远地区各种用户密度需求,支持高速移动环境,提供语音、数据和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先进移动通信网,基本满足个人通信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专用移动通信网体制与技术性能北方交通大学康士棣移动通信从应用方面划分为公众移动通信网(PLMN),专用移动通信网(PMRS)和无线寻呼系统(RPS)。公众移动通信网是由政府或它所批准经营者,为公众提供移动通信业务目的而建立和经营的网络。该网络必须与公...  相似文献   

3.
《现代传输》2008,(2):46-46
日前,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完成了“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多媒体广播系统(TD—MBMS)总体技术要求(第一阶段)”、“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多媒体广播系统(TD—MBMS)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两项标准报批稿,目前已公示。  相似文献   

4.
岳彩周 《通信世界》2007,(44B):12-12,17
中国电信业发展放缓的态势应引起政府部门和运营商的高度重视。 20年前,中国首批移动通信用户只有700人左右;今日,中国手机用户总数已经超过5亿(截至2007年6月底),雄居世界第一。从第一代移动通信的“大哥大”,到第二代移动通信的GSM手机,再到未来的3G移动多媒体手机,移动通信技术在中国一代又一代“繁衍”,见证了中国移动通信产业20年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煦 《移动通信》2002,26(10):26-28
本文指出移动通信蜂窝网近年发展声速,现正考虑未来第四代(4G)的前景,其数字速率容量将大大增加,以致可以实现一定质量的多媒体通信,包括彩色多媒体,文中先说明移动通信网数字速率容量的进展,然后依次解释未来蜂窝网对现行蜂窝网的改进和制式特征对宽带移动通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赵利民 《移动通信》1998,22(2):9-10
我国在移动通信发展和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是目共睹的,今后移动通信仍将是通信发展的重点和“热点”移动用户将持续高速增长,如果只利用现有移动网络,将无法满足移动用户增长需求。必须建设新的蜂窝移动通信网或者在一有的移动通信网上融入新的技术,本文对各种技术的引入条件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7.
“多媒体化”是未来移动通信应用的主流趋势,移动多媒体通信技术日渐成为通信应用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探讨移动多媒体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包括移动多媒体终端设计、抗干扰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承载多媒体业务的无线通信网络以及多媒体传输控制协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专用移动通信网的应用与发展北方交通大学康士棣移动通信从应用方面划分为专用移动通信网和公用移动通信网。专用移动通信网(PrivateMobileRadioSystem简称PRMS)是指某一业务部门如铁路、航空、海运、出租汽车等业务部门的内部业务使用...  相似文献   

9.
一、移动商务的概念和产业链架构 移动商务是通信网、互联网和IT技术融合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种全新数字商务模式。即利用互联网和无线网(移动通信网)等无线化网络平台,在笔记本等互联网终端和手机等移动通信终端之间,让用户实现移动供应链、移动办公等应用服务和商务活动.从而实现“随时管理“。随着企业流动办公员工的增加及实时管理和沟通的需求趋势,移动商务正在引领互联网和移动商务时代的企业管理应用潮流,成为IT市场的一大增长亮点。  相似文献   

10.
近日,信息产业部以“信部科[2001]796号”文发布了《800MHz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用户识别模块(UIM )技术要求》、《800MHz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一部为:移动台及其辅助设备》、《800MHz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二部分:基站及其辅助设备》共三项通信行业标准。 一、《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用户识别模块(UIM)技术要求》标准的编号为YD/T1168-  相似文献   

11.
一年一度的移动世界大会(MWC)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盛会,是全球移动通信发展现状及趋势的“风向标”。在2013年移动世界大会上,LTE成为展会主角,其将成为未来宽带移动业务的主要载体。结合2013年移动世界大会的情况,LTE以及未来移动通信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相似文献   

12.
移动通信网在世纪之交正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本文扼要探讨其现状与展望 ,简要介绍蜂窝移动通信网、卫星移动通信网和移动数据通信网的技术应用及其演进情况  相似文献   

13.
WAP(无线应用协议)是一个开放的工业标准,代表了未来网络中移动通信网和因特网相结合的发展方向。本文分析了其最新版本WAP2.0协议的新特性及其“推”(PUSH)技术构架,并探讨了它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实现。  相似文献   

14.
漫谈集群通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集群通信系统的特点 移动通信从应用方面可分为公众移动通信网(PMCN)和专用移动通信网。公用移动通信网俗称移动电话;专用移动通信网即集群通信系统(TCS),俗称集群电话。 公众移动通信网是为个人提供移动电话业务。由于用户多,容量大,为了提高频率利用率,所以采用小区或微小区蜂窝方式组网(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公众移动通信网必须与公用电话交换机互联,形成整个地区和国家规模的通信网,还应具备国内和国际漫游功能。公众移动电话服务对象同有线电话一样,用户接续平等,没有优先权和特权用户功能,并采用双工通信方…  相似文献   

15.
数字集群     
《卫星与网络》2009,(5):19-19
数字集群就是“专用移动通信系统”。它是20世纪末兴起的新型移动通信系统,它除了具备公众移动通信网(GSM、CDMA)所能提供的个人移动通信服务外,还能实现个人与群体间的任意通信,并可进行自主编控,是集对讲机、GSM、CDMA和图像传输于一体的智能化通信网。  相似文献   

16.
《移动通信》2008,32(5):86
据悉,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技术部负责拟定的“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多媒体广播系统(TD—MBMS)总体技术要求(第一阶段)”、“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多媒体广播系统(TD—MBMS)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两项TD手机电视标准的报批稿,目前已进入公示阶段,将上报信产部审查批准。据CCSA技术部工作人员介绍,上述两项TD手机电视标准是在3GPPR6版本M8MS的基础上,借鉴R7中提出的在专用载波上实现MBMS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近日,信息产业部以“信部科[2002]236号”发布了“800MHz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No.7ISUP信令测试方法”、“800MHz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智能网(WIN)阶段1:预付费业务技术要求”、“800MHz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智能网(WIN)阶段1:接口技术要求”、“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业务交换点(SSP)设备技术要求(CAMEL2)”、“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业务交换点(SSP)设备测试方法(CAMEL2)”、“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业务控制点(SCP)设备测试方法(CAMEL2)”、“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No.7ISUP信令技术要求”、“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No.7ISUP信令测试方法”、“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技术要求:移动台”、“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测试方法:移动台”、“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测试方法:基站子系统”十一项通信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8.
WAP(无线应用协议)是一个开放的工业标准,代表了未来网络中移动通信网和因特网相结合的发展方向。本文分析了其最新版本WAP2.0协议的新特性及其“推”(PUSH)技术构架。并探讨了它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实现。  相似文献   

19.
现在2000年到来了,值此世纪之交,我们大家一同来探讨和总结一下现代通信技术当前几个主要方面的发展趋向,或者对大家未来工作是有益的。 本文拟对几个主要方面粗浅谈谈:固定通信、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和无线通信。我们相信通信建设的未来前景:一是FMC,即固定与移动会聚,二是WWI,即光纤(有线)与无线结合。 一、公用固定通信网 回顾过去多年来用户使用的通信主业务是以电话为基本,加上数据通信和图像、电视通信等业务。传统的通信网是公众交换电话网(PSTN)。于是各种信息都要数字化,容许尽量压缩,发展方向是综合…  相似文献   

20.
介绍个人通信网(PCN)的关键技术,如网络结构、智能网技术、接入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移动管理和网络控制等,论述了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现状,讨论了PCN发展中的一些其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