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滕王阁     
《城建档案》2006,(5):F0003-F0003
素有“西江第一楼”之称的滕王阁,雄踞南昌沿江北大道,依城临江,瑰伟绝特,因“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名贯古今,誉满天下。  相似文献   

2.
对于江南名楼滕王阁,我早就向往之了。初夏一日,随着如潮的人流,我来到古城南昌,一睹滕王阁的风采。只见耸立于苍茫赣江边上的滕王阁,阁高九丈,气势恢宏。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婴任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为滕王,故阁以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黄鹤楼最近一次大火○张亚洲黄鹤楼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面对长江、背负蛇山、临江负险、风格独异,历来享有“天下绝景”的美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齐名并称“江南三大名楼”。三国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固矶...  相似文献   

4.
【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汉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之称。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的名声久震四方。【滕王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誉的滕王阁,雄踞南昌抚河北大道,坐落于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依城临江,瑰伟绝特,因"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一篇雄文《滕王阁序》而誉满天下。登阁纵览,春风秋月尽收眼底,近可见仿古商业街迂回曲折,远可观西山横翠,南浦  相似文献   

5.
正红墙黛瓦,亭台楼阁,这座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经中孚泰修缮与集成改造后开始再续"唐宋风韵"。据建筑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古代建筑高级工程师、中孚泰专家顾问吴国智教授介绍,历史上,滕王阁自唐永徽四年建成以来,兴废达28次之多,此前的滕王阁早就毁于1926年的熊熊烈焰中,此后约一个甲子未再重修。1942年梁思成先生根据宋画《天籁阁》中的滕王阁,描绘了《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七幅,1989年10月8日落成的滕王阁则以此"计划草图"为蓝本所建。滕王阁主体净高达57.5米,取"明三暗七"格式,其中明层皆有平座廻廊,可俯瞰赣江景色。阁体下  相似文献   

6.
位于南昌古城,赣水之滨的滕王阁,素称西江第一楼。它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滕王阁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如今所见的滕王阁,早已没有了最初的面貌,而是公元1989年落成的“现代”古建筑了。 为什么这千年古阁却被  相似文献   

7.
位于南昌古城、赣水之滨的滕王阁,素称江西第一楼。它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滕王阁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如今所见的滕王阁,早已没有最初的面貌,而是公元1989年落成的“现代”古建筑了。 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滕王阁废而兴,建而毁,毁而再建,兴而又废,废而复兴……仅有文字可考的就有28次之多。 据《唐书·太宗本纪》记载:贞观十三年,太宗皇帝李世民封其弟李元婴为滕王,其封地在今山东滕县。后转任洪州(今南昌)都督。公元653年,李元婴在洪州大兴土木,建高阁以逞其“游观宴集之欲”,并以封号命…  相似文献   

8.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与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齐名,同力“江南三大名楼”;加上山西永济的鹳雀楼,就是“中国的四大名楼”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的这一千古绝唱,使滕王阁随之名扬千古,老少咸知。然而,四川还有一个“滕王阁”就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临江河回水区总氮和总磷的动态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20072008年对库区次级河流临江河水质及流量的监测资料,分析了临江河回水区总氮(TN)、总磷(TP)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对其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临江河回水区的TN、TP动态变化明显。与TN浓度的季节性变化相反,TP浓度呈现出丰水期高于枯水期的变化规律;TN、TP通量均表现出丰水期明显高于枯水期的规律。平均每年约有4 142 t的TN、455 t的TP汇入临江河回水区;且与2007年相比,2008年的TN输入通量减少了约32.7%,而TP通量却增加了34.3%,这种变化与TN、TP浓度的年际变化一致;TN通量的变化主要受河流流量的影响,TP通量受浓度和流量的双重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TN主要通过点源途径进入河道,以氨氮(NH3N)为主要存在形态,其次为溶解性有机氮(DON);TP主要通过面源途径进入河道,以磷酸盐(PO43P)为主要存在形式。研究表明,要改善临江河回水区的水环境质量,控制流域内的点源污染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阆中滕王阁旧称滕王亭子,为唐代滕王李元婴所建,清时俗称"滕王阁".文中梳理了阆中滕王阁的历史沿革,对其园林艺术、建筑艺术和植物配置等做了详尽分析.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1)
<正>公元653年,在唐太宗的弟弟滕王李元婴主持下,滕王阁傲然屹立于赣江江畔。登阁远眺,只见群山巍峨雄峙,浓荫叠嶂;大江对岸桃花盛开,十分艳丽;悠悠江水,滔滔北去。从此,滕王阁内琴瑟齐鸣,歌声悠扬,盛宴不断,文人蜂拥。公元655年,六岁的王勃能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公元663年,十四岁的王勃被誉为神童,太常伯刘祥道因加表荐,对策高第,  相似文献   

12.
滕王阁是我国江南的三大名楼之一。它建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但是自1926年以来,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人们只是耳闻目睹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或以而思阁,从这篇千古流传的名诗中去想象滕王阁的气势和面貌以及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种种登临之美,而无缘与真阁实景相见。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盛名天下。俗以“江南三名楼”称之。“江南”是否仅意指三楼均在长江之南?名楼天下有,非独处江南,但却不见有“江北”几大名楼说法。故这“江南”二字已超出寻常地域意指,含更多文化内蕴。是怎样的文化内蕴?自然,最明显不过当是:说到岳阳楼,即想到范文正公《岳阳楼》记;谈到滕王阁,必要讲到才子王勃《滕王阁序》;至于提起黄鹤楼,那就更会有一篇一篇脍炙人口的诗词随之脱口:  相似文献   

14.
滕王阁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三楼自有序、诗、记与之并称,文以楼名,楼以文传,誉满当时,声贯古今。三楼皆历尽沧桑、屡毁屡建。黄鹤、岳阳二楼重建之次数笔者失考。而滕王阁自唐太宗之弟李元婴督洪州,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开阁以来,至1989年其间历经1336年,重修重建29  相似文献   

15.
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在著名的《滕王阁序》中形容滕王阁的景色时写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可谁又能料到,过了1300年,这“秋水共长天一色”竟在讨论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天花板设计时,被周恩来总理用来作为“水天一色”的主意给建筑师。  相似文献   

16.
朱家托 《建筑》2007,(16):69-70
对于游览滕王阁的向往,缘于在中学读书时从《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这篇文章,后来执教高中,又将这篇文章向学生们讲解,对其神韵更加迷恋,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身临其境。最近到南昌旅游,总算了却了这桩多年的夙愿。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22)
通过对白山市东、南两山区耕地地力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地耕地面积都比较少,耕地的储备资源严重的缺乏。耕地的质量下降,中低产的土地面积增大,水土流失的问题日趋的严重。浑江区的高产田土壤比临江区的多,但临江区果园和其它的耕地是浑江区所不具备的。且临江区的农业发展的相对多元化,土地的利用率相对较高。临江区的每个等级耕地的PH值、有机质、有效钾、全氮和速效磷都低于浑江区。浑江区的微量元素的含量较临江区相对较高,土壤养分更加合理,耕地地力指标较高。  相似文献   

18.
滕王阁是我国江南的三大名楼之一。它建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但是自1926年以来,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人们只是耳闻目睹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或以文而思阁,从这篇千古流传的著名诗文中去寻觅膝王阁的气势和面貌以及如“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种种登临之美,而无缘与真阁实景相见。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从风水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滕王阁的选址、园区规划、建筑主体设计、建筑小品布设等,旨在使滕王阁景区真正成为南昌市的一颗绿色明珠,同时使风水关于“人一建筑一自然环境”的合理关系最终得到有效利用和科学发挥。  相似文献   

20.
<正>一、竞赛主题非常景观——兼具警示与救援作用的长江宝塔河段临江公园景观设计竞赛二、竞赛背景2009年10月24日,长江荆州宝塔河段,三名大学生为抢救落水者,英勇献出了自己的青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