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烤茶     
小时候去外公家玩,最喜欢围着火塘坐在草墩上看外公烤茶喝。那时的老家,中间这格堂屋里每家每户都会砌有一火塘或置一火盆。客人来了,宾主就围着火塘坐下,然后点火烧水烤茶,一边寒暄着,一边烤着茶,一边喝着那酽酽的烤茶。吃过晚饭,一家人也会围着火塘.烤着旺旺的火,说些家常话,外公这时也会烤茶喝。  相似文献   

2.
蔡源霞 《饮食科学》2008,(11):56-56
说到茶饼.许多爱茶喜茶的人,就会想到制成饼状的茶叶,可我要说的九江的茶饼.却是当地特有的一种茶后点心。九江茶饼是要配茶吃的.如沏的庐山云雾,当然要配“云雾”馅的茶饼.小姑娘们喜欢喝茉莉花茶,那就可以吃“茉莉花”味道的茶饼……茶与茶饼相得益彰.增色添香。  相似文献   

3.
说到茶饼,许多爱茶喜茶的人,就会想到制成饼状的茶叶,可我要说的九江的茶饼,却是当地特有的一种茶后点心。九江茶饼是要配茶吃的,如沏的庐山云雾,当然要配"云雾"馅的茶饼,小姑娘们喜欢喝茉莉花茶,那就可以吃"茉莉花"味道的茶饼……茶与茶饼相得益彰,增色添香。  相似文献   

4.
微讯天下     
《食品与生活》2013,(2):62-63
喝对茶有益健康1.四肢发凉,喝红茶、茉莉花茶;2.心情郁闷,喝绿茶;3.消化不良,喝熟普洱茶、乌龙茶;4.想瘦身,喝绿茶、生普洱茶、岩茶;5.想体味清新,早晚各喝一杯茉莉花茶;6.想明目,绿茶、菊花茶;7.想美白,薏仁绿茶;8.想抗衰老,绞股蓝茶。  相似文献   

5.
记得我小时候,母亲每天再忙,也不忘提前泡壶茶,让下班回家的父亲第一时间喝上。那时虽然家里的日子过得很紧巴,但是善于精打细算的母亲总是想法设法从牙缝里挤出钱,给父亲买上二斤茶。父亲不吸烟,不喝酒,但是酷爱茶,并且喜欢喝浓茶。一壶茶,沏到第三次,便嫌其清淡乏味倒掉重沏,为此母亲没少唠叨他浪费,不会过日子。可是父亲根本不在意母亲说什么,依旧我行我素地泡酽茶,喝浓茶,母亲也一如既往地每月给父亲买茶,这已经成了我们家每月固定的开销,雷打不动。望着父亲喝茶后心满意足的神态,母亲脸上也缀满幸福的笑容。回想起来,在那经济匮乏,温饱尚不能全部解决的年代里,喝茶对大多数家庭来说真的是奢侈品。当时商店不像现在什么茶都有,唯一能买到的就是花茶,并且是茉莉花茶。在我的印象中,那时的茉莉花茶色泽黑褐油润,冲泡后香气鲜灵持久,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柔软,喝后特别解渴。在外疯玩渴了的我们,回家后往往不管是茶还是水,端起来就喝。刚开始喝到嘴里就吐,觉得茶苦且涩,比吃药好不了多少,喝的次数多了慢慢地感觉到茶水不再那么苦,也不再那么涩了,再后来竞也闻出了茶香,品出了浓郁醇厚。就这样,一家人被浓浓的茶香包围着,其乐融融地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我也在不知不觉中喜爱上了茉莉花茶。  相似文献   

6.
秀儿 《饮食科学》2007,(6):53-53
自从我有记忆时候起.我就知道妈妈喝的水有颜色.叫茶水。那时家住在农村.早晨起来妈妈烧上一暖瓶开水.用一个大搪瓷缸冲上茶.然后倒入吃饭用的阔边儿碗里.一点点喝下去。我每天起床总要寻上一碗喝.觉得那碗茶就是一天的开始。  相似文献   

7.
茉莉花茶     
我的家乡都喝罐罐茶,但我最早喝到的茶,却是茉莉花茶。罐茶是家乡上了年纪的人的特权饮品,年轻人不是不能喝,是不让喝——混在老人里一起煮罐罐茶,就是对他们最大的不尊重。所以,嘴馋的年轻人想喝,就得偷偷地喝,像干坏事的样子。后来,我一直思考家乡的这种风俗,得出的答案是,当年生活贫困,温饱都成问题,茶更是奢侈品了。为了充分体现尊老之优良传统与淳朴民风,也就轮不上年轻人去喝了。  相似文献   

8.
茶与雅     
喝茶总是一件雅事,亦是一种文化。小时候,我家里也喝茶,那时条件有限.喝的是路边摊上买来的廉价茉莉花茶。只要有茶叶,家里那把藤编壶套里的细瓷提梁壶便会摆在了桌上。父亲抓一把茶叶入壶,把水烧得滚开,滴到地上先听“噗”一声响,再高高沏下。有了茶,父亲便晃着腿坐在家里那个老式摇椅上,优哉悠哉,品着他的茶,似乎就忘记了一切。那时,我沾光,尝过父亲的茶,清香可口。  相似文献   

9.
绿茶飘香     
我平素喜欢喝白开水,喜欢它淡淡的没有任何味道。但是在一个冷雨凄凄的夜晚,我喝了点酒,头有点晕,家人泡了一杯绿茶给我.说是可以醒酒。就这样我一边喝茶一边聆听窗外浙浙沥沥的雨声,酒意像透明杯中的茶色,越来越淡。后来我慢慢地竞喜欢上了绿茶,  相似文献   

10.
娘家月子餐     
我的月子,是妈妈伺候的。还在医院的时候,因为是剖宫产,妈妈等我"上下通气"后,就开始炖鲫鱼萝卜丝汤给我喝。为了促进剖宫产后淤血的排出,上午和下午各喝两次稀释的米酒茶。妈妈说米酒不伤脾胃,又能促进血液循环,而我觉得米酒  相似文献   

11.
<正>北京人爱喝茶是公认的。现如今茶叶品种很多,但老北京人最爱的还是茉莉花茶。老北京人爱喝茉莉花茶是出了名的,无论冬夏、无论贫富,茉莉花茶的香气总是浸润着北京人的喉咙。毫不夸张地说,茉莉花茶是北京人的茶。不少北京人,早清儿起来先得闷上壶茶,一直等到喝"透"了,这才能出门干营生去。不过说到茶叶,大部分北京人最爱的还是一口"高末"。"高末"说白了就是比较高级  相似文献   

12.
耿海 《食品指南》2013,(7):70-72
老北京人喝花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喝水。北方气候干燥,喝水就成为了很重要的事。由于缺少好的山泉水,老北京城里的人大多喝的是井水,而城里的井水多半口感差,所以,用花茶沏水喝就逐渐成为了老北京的生活习惯。北京人喝茶不像福建、广东等地,那边主要是喝茶,七分茶叶三分水。北京人喝茶一般用壶。因为大壶泡茶,能把茶闷透了,也就是茶叶的浸出物都能泡出来。老北京喝茶讲究“一冲一砸”,就是先倒些开水把茶润开,然后再一大壶开水倒进去。这一壶茶,基本可以喝上半天。当年在工厂做工的人一定还有印象,就是用那种印着“劳动模范”之类的大搪瓷缸子,有时候边上都磕碰得掉瓷了,一大早就沏上这么一大缸子茉莉花茶。  相似文献   

13.
茶缘     
桌前,茶香清幽。茶叶在杯中嬉戏,上下飞舞,淡淡地飘香。品茶,总要配上一种心境。就像小提琴与笛子的共鸣时,睡莲与水波的呼应处。茶与心神合一,茶遇到了爱茶的人,便有了灵魂。我爱在繁忙的工作时,冲一大杯茶,空闲中赶紧来一大口,这时喝茶纯粹为了解渴,喝茶便成了牛饮。而在喧闹声伴着烟雾酒醉的饭桌上,茶又是不见声色的配角。不同的水质泡出不同的茶,不同的心境品出不同的茶香。同一杯茶,也能喝出不同的味道。我最初的喝茶体验是在小时候。我们一家四口,唯有我不喝茶。爸爸喝花茶,妈妈喝红茶,  相似文献   

14.
花草茶可算是茶里边最具情怀的茶,不论是玫瑰花茶,还是茉莉花茶,无非都是为了掀开杯盖时那迷人的花香,有如置身怡人的花园里一般。  相似文献   

15.
妈妈的苦茶     
林霞 《饮食科学》2008,(3):60-60
妈妈的苦茶有一股煳香味,喝着喝着就想起那袅袅的炊烟;妈妈的苦茶不在乎和什么茶兑在一起,就像妈妈的爱,只要女婿真心实意地对女儿好,她就全盘接受了没见过两次面的女婿,而且还说;“怎么看怎么像天生的一家人。”妈妈的苦茶,不只是苦菜叶子,还有一大段苦菜的根,据妈妈讲,那根比叶子还去火,而妈妈的爱也不是挂在嘴头舌尖上的,而是深入骨髓里的。妈妈的苦茶妈妈的爱,淡淡的苦,悠悠的香……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记者对雅诺信总裁卢礼杭的访谈是在喝功夫茶中进行的,这是潮汕人所特有的待客之道。他一边熟练地帮我们沏茶,一边将他的创业史娓娓道来,气定神闲之间,不时冒出惊人之语。记者让他对自己的创富经历作一个总结,他轻轻地举起茶壶,说:"中国有句很好的谚语可以表达我对事业的感悟,那就是‘水温够了茶自香,功夫到了自然成。'"人生其实和沏茶是一个道理,你自己能力不足,要想处处得力、事事顺心,自然难;如果想摆脱失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苦苦修炼,水温够了,茶才能沏出味来。  相似文献   

17.
赵春玲 《饮食科学》2006,(10):51-51
平素买茶,那卖茶的老板总喜欢“教训”我一番:年轻女子,喝什么绿茶,喝花茶吧。别人的好意不忍拂,我就撒谎说:用来提神。  相似文献   

18.
白茶的滋味     
正我算是一个茶中老饕餮,饮茶时间有十六七年了。最初以饮铁观音茶为主。那时候在工厂里上班,兜里也没几个钱,好的茶饮不起,就买挑上门的零担茶。有一个安溪的小伙子,自己做茶自己售卖,一年来两三次。来的时候挑着两只大塑料袋,里头是墨绿色的茶,到办公室里试泡,小伙子嘴甜,说得天花乱坠的,结果一喝,舌头都麻硬了,那茶水苦且涩。  相似文献   

19.
张芬  陈家献  袁冬寅  张栩浩  温立香 《食品与机械》2023,39(11):186-191,210
目的:探究新式茉莉花茶饮基底茶的品质特点。方法:以福建、云南、四川3地茶坯窨制而成的3种新式茉莉花茶茶饮基底茶(福建香毫、云南毛尖、四川香茗)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结合理化检测和感官审评,从主要化学成分以及滋味、香气等品质进行分析。结果:3种基底茶的水浸出物含量为49.40%~51.40%,茶多酚含量为18.00%~23.20%,咖啡碱含量为3.20%~4.30%,游离氨基酸含量为3.32%~3.50%。除游离氨基酸外,云南毛尖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酚氨比及16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种。云南毛尖茶汤的涩味、咸味及丰富度响应值最大,但甜度响应值最低,茶汤浓厚;福建香毫涩味、咸味响应值最小,但水浸出物含量高,茶汤浓醇。香气组分中酯类相对含量最高,其次是醇类和烯烃类化合物;3种基底茶的香气品质由高到低为福建香毫、云南毛尖、四川香茗,均属于中等。结论:3种基底茶内含物质丰富,但香气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0.
何昕 《饮食科学》2007,(4):52-52
齐鲁之乡向来重礼仪,我的家乡便有一种礼节:那就是来了客人一定要泡茶,不管来的是亲戚、朋友,还是左邻右舍、乡里乡亲,不管是上午、下午、晚上,只要客人坐下,主人一定要泡上一壶茶.即使茶叶只有几元钱一斤,即使主人不喜欢喝茶,也要殷勤地给客人一次坎的添茶.否则,就是很大的失礼。而父亲在这种情况下会格外热情,因为他喜欢喝茶,喜欢喝着茶闲聊,客人的来访于他是一次“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享受,特别是他的好朋友来的时候。冒着热气的茶水倒在杯子里,父亲总忘不了问问那时还只有桌子高的我:“你喝不喝?”而我也总是毫不客气地端一杯,一来二去,竟喜欢上了茶苦冽的味道。一直到现在,茶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惦记着父亲烟酒不沾,只嗜好茶.逢年过节回家.总要给父亲带上一包茶叶.比父亲自己买的要好一些.劝他换换口味.父亲却不认账,一直坚持说我买的还不如他自己喝惯的好。于是.我便会想起父亲多年淡泊如茶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