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古代建筑的群体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佘念  储坤 《四川建筑》2002,22(2):35-36
也许人们早已注意到 ,中国古建筑向来以出色的群体空间组织而闻名于世 ,那些大规模建筑组群 ,如城市、宫殿、坛庙、寺观、陵寝、园林 ,莫不具有广阔深邃的美学特点。比如说 ,秦代的阿房宫 ,据《三辅黄图》记载 ,“始皇广其宫 ,规恢三百余里 ,离宫别馆 ,弥山跨谷 ,辇道相属 ,阁道通骊山八十余里。表南山之巅以为阙 ,络樊川以为池” ,足见其规划之大。诗人杜牧曾以华美的词历历如绘地描写了阿房宫的宏伟壮丽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五步一楼 ,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盘盘焉 ,囷囷焉 ,蜂房水涡 ,矗不知其几…  相似文献   

2.
阎波 《中外建筑》2000,(1):23-24
也许人们早已注意到,中国古代建筑向来以出色的群体空间组织而闻名于世的,那些大规模的建筑组群,如城市、宫殿、坛庙、寺观、陵寝、园林,莫不具有广阔深邃的美学特点。比如说,秦代的阿房宫,据《三辅黄图》记载,“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十余里。表南山之巅为阙,络樊川以为池”,足见其规模之大。诗人杜牧曾以华美的词句历历如绘地描写了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意识对于现代建筑设计而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目前中式建筑创作的背景以及创作意义出发,对中国建筑史上对传统建筑文化的探索以及继承和创新进行重点分析,研究中国建筑设计师应当如何利用传统建筑将其与现代建筑思想进行融合,希望能够为现代中式建筑的创新提供研究渠道以及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宋远 《山西建筑》2015,(1):28-30
以相关文献和部分实地案例为基础,对中国古建筑的空间组合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从人文、自然方面出发,探讨了各因素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组合形式的影响,为类似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建筑中,自然物被引入建筑的内部,这是一个宝贵的传统。绿化的庭院与建筑的结合,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建筑空间艺术的精华。中国古代建筑的室内空间概念,不是那种源于承重结构的空间分隔的概念,而是一种流动的空间概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建筑,在其长久的发展历史中,空间的艺术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和发挥,可以说,这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和宝贵遗产。在空间上有‘抑’才能显示‘扬’,有‘收’才能取得‘放’的效果。这种空间变化的对比手法,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运用得非常普遍而成熟。  相似文献   

7.
浅谈中国古代商业建筑空间的演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社会制度、城市建设体制以及社会经济水平对中国古代商业建筑发展的影响为视角,按照城市规划发展的时间脉络,回顾总结了中国古代商业建筑空间形式经历了由分散到集中,由封闭到开放,由“点”、“面”到“线”形发展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罗汉军 《华中建筑》1995,13(2):23-27
中国建筑的空间意识(包括自然空间意识、实用空间意识、艺术空间意识)在东亚大陆地理环境、宗法血缘社会、实用理性文化不断演变发展的背景下,具有长于整体把握、拙于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建筑构成明快、通透、疏漏,建筑语言平易、通俗、形象,建筑图式规范、对称、灵动,建筑文脉辨证、自然、兼容;原始建筑空间反映氏族文化的意向,宫室建筑空间主要受儒家文化规范,园林建筑空间反映道家文化特点,寺庙建筑空间着重表现佛教文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建筑组合空间透视构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意义上,透视构图存在于任何成功的建筑群体中,如雅典的卫城、意大利的广场、英国的城镇景观(TOWNSCAPE)等。这类建筑群体多体现着自然生长的西方传统城市建筑群体的构图魅力。但中国古代建筑的透视构图却远远超出这种或较简单的、或随机的透视构图,它是一种自觉追求的、系统复杂而十分成熟的群体透视构图体系。所以,很有必要进行挖掘、研究,并加以继承和发扬。本文对中国古代建筑的透视构图原则进行了初步的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孙睿 《山西建筑》2010,36(20):12-13
阐述了楼阁建筑是中国古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意义,通过对南京主城及周边范围的文献考证和空间定位,讨论其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以使人们对楼阁建筑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建筑摄影的目的往往是记录性或阐释性的,拍摄者一方面须了解各组成部分的设计结构,另一方面要选择合适的表现手法。表现建筑的空间造型和空间意境尤为重要。 一.空间造型的表现 1.选择拍摄位置 在拍摄建筑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物有哪些部分应该包括在构图范围之内,以便选择最能体现建筑空间造型和空间层次的重要部分拍摄。建筑周围的环境因素,影响着建筑的设计,在拍摄建筑照片时应把环境充分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建筑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光复 《华中建筑》1993,11(3):12-18
作者认为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可以找到各家的哲理,但没有一家哲学可以全面地概括建筑,文章乃从儒、道、墨家中关于建筑的哲理开始,探讨了一些不见经传的哲学成就。结论认为:实际上,中国古代各家哲学的建筑观共同点多,分歧甚少。  相似文献   

13.
14.
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还给人以美的享受。建筑艺术性的发挥,留给人们的观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建筑材料的制约,尤其受到当代称之为“装修材料”的制约。 中国的古代建筑,早以金碧辉煌、色彩瑰丽著称于世。如北京的故宫、天坛和颐和园的古建筑好象是丹青妙手绘制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使人百看不厌、赞誉不绝。而这一切,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不仅有发达的建筑技术,而且有许多建筑典籍和资料。这些典籍和资料按其性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官方典籍这是由当时官方所颁发的关于建筑的制度技术、劳动定额和材料定额等的典籍。《考工记》是其中最早的一部,大约  相似文献   

16.
《重庆建筑》2014,(11):19-19
牌坊:上刻题字宣扬忠孝节义,标榜功德的门洞式建筑。如:贞节牌坊。阙:宫庙、墓门前记官爵、功绩和装饰之用的双柱楼观,如:宫阙。  相似文献   

17.
乔景顺 《山西建筑》2007,33(2):35-36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建筑的多样性、主、流、环境、木构架特色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以求深刻理解,古为今用,创造出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相似文献   

18.
从中心和场所、路径和序列、建成和修饰三个部分论述了佛教建筑空间的各要素及其构成形式。第一部分为佛教建筑中的两种图式,即宇宙空间图式和建筑原型图式;第二部分为佛教建筑路线及空间序列的安排;第三部分为建筑营造和装饰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李荟 《古建园林技术》2024,(172):100-115
从中心和场所、路径和序列、建成和修饰三个部分论述了佛教建筑空间的各要素及其构成形式。第一部分为佛教建筑中的两种图式,即宇宙空间图式和建筑原型图式;第二部分为佛教建筑路线及空间序列的安排;第三部分为建筑营造和装饰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方式及其在建筑中的表现进行了简要的简述,并应用这种思维方式对古人对建筑空间的认识作进一步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