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梯的安全保护功能对其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持续努力下,电梯安全保护功能在设计、制造上不断进步,为电梯安全运行打下了良好基础。尽管如此,事故仍不断发生.怎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呢?我们应该做的是:对乘坐、维修电梯的全过程中的每一环节进行系统的分析,对可能发生事故的环节及将要发生哪些事故做出详细预测,然后采用完善的安全保护系统来预防事故,通过事先防范避免事后补救。  相似文献   

2.
张健 《中国电梯》2004,15(19):8-9
电梯的上行超速造成冲顶事故在近年的电梯事故中时有发生。在欧洲标准委员会(CEN)的EN81-1:1998中有明确的要求:曳引驱动电梯应该装设符合条件的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同时在标准的附录F7中也给出了该装置的型式试验认证规程。为此,我国等效采用EN81-1的GB 7588—2003第9.10.11条规定: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是安全部件,应根据附录F7的要求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3.
《电梯工业》2005,6(3):42-43
安全就是没有危险,不出事故。危险是安全的反义,事故是不安全的具体表现。电梯事故是指电梯从安装到使用的各个环节中,发生的意外损害事件。  相似文献   

4.
电梯事故频繁发生,使得公众对电梯安全的担忧日渐加深,不少市民表示坐电梯有心理阴影。事实上,经历了2011年电梯事故频发的多事之秋,如今无论是乘坐电梯还是采购电梯,首当其冲的是对电梯安全的考虑。创新电梯安全技术、消除公众对电梯使用的恐慌、重建公众对电梯安全的信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从几起电梯事故谈电梯的设计制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栋 《中国电梯》2011,(11):65-67
1轿厢再装潢方面的事故 1.1事故情况 2008年3月,广东省佛山市某酒店一台电梯在运行中突发溜车,幸好限速器触发安全钳动作,将电梯轿厢制停在导轨上,未造成人员伤亡。事后调查发现,电梯使用单位对电梯轿厢进行过度装潢,改变了轿厢重量,从而破坏了电梯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年来电梯数量急剧增加,搭乘电梯的安全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所谓电梯安全就是没有危险,不出事故,就是保障电梯施工人员与电梯乘坐人员没有任何危险。电梯事故是指电梯从生产、运输、安装、维修到运行的各个环节中,发生与人的主观意识相违的意外伤害。  相似文献   

7.
马英俊 《中国电梯》2009,(24):24-25
2009年10月27~30日,由中国电梯培训中心、中国电梯杂志主办的电梯安全运行和事故预防研讨会在宁波市举行。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统计,2008年度国内新装电梯23.37/台,在用电梯总数达115万台,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装电梯市场和最大的电梯生产国。我们电梯行业和国家的经济一起发展,一起进步。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频繁发生的电梯事故,牵动了上亿人的心,安全保障,并非一家一户的问题。频发的电梯事故,该由谁来买单?这背后又有什么原因?据分析,电梯事故原因比较复杂,有设备本身的,也有维保的问题。一些名牌电梯价格远远高于普通电梯,但维保服务等往往跟不上,一个环节监控不到,都可能导致安全事故。曾有电梯维保质量监察报告指出,目前行业存在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档案管理不规范;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电梯自检工作不规范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如何保证电梯安全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涛 《建筑安全》2000,(6):41-41
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扩大,电梯行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仅北京市每年新安装的电梯就有近千台,电梯安装、维修单位达到百余家,因此电梯安全运行显得尤为重要。但个别安装、维修单位存在麻痹思想,安全意识不强,管理不严,有章不循,致使发生电梯事故,教训惨痛。下面结合几起电梯事故谈谈如何避免电梯事故发生,保证电梯安全运行。1切实把握电梯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电梯安装单位必须按照电气原理图及安装说明认真完成安装调试工作,同时电梯质检部门认真执行验收规范,严格把关,这是保证电梯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电梯安装单位在电梯交付使用前,必…  相似文献   

10.
《电梯工业》2005,6(1):31-32
自从电梯发明100多年来,电梯的使用规模越来越大,技术不断被改进。安全钳一直被做为一个必需的也是最重要的设施安装在电梯系统中,防止各种原因的轿厢坠落事故发生,基本上保障乘用者的安全。现在的问题是在电梯外部打开厅门后因为各种原因而坠落于井道造成伤亡的事件却一直存在着,仅南京市而言去年1年就发生4起与电梯相关死亡事故,其原因就是1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