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讨论了碳黑不同物理形态的性能,绒毛状碳黑是较好的水墨用碳黑。阐述了水墨生产中碳黑絮凝的原因,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分散工艺。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用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的碳黑输送系统。该系统对碳黑的存储、输送和使用实行全封闭自动控制。避免了碳黑泄漏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吸附饱和废碳黑的再生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临时造粒热法再生的方法,较好的解决了因碳黑粒径小、热再生易飞扬、易流失、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为碳黑在处理工业废水上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对均匀堆积碳黑颗粒层进行氧化,并对不同氧化阶段的碳黑颗粒进行取样,离线开展热重分析获得碳黑颗粒的氧化特性,同时利用电镜分析碳黑颗粒的纳观结构及参数,探索均匀堆积颗粒的氧化过程及氧化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增加氧化温度对均匀堆积碳黑颗粒层的排放特性和氧化效率有促进作用;均匀堆积时,颗粒氧化时主要以CO排放为主;在氧化末期,碳黑颗粒起燃温度和活化能会随氧化温度增加而增加。随着氧化温度增加,碳黑基本粒子的纳观结构先从外层崩解和剥离,然后又逐渐形成更有序和稳定的“壳–核”结构,且趋于短微晶小间距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褐煤的碳黑生成特性与Na在煤衍生碳黑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研究分别担载了空白、物理吸附态Na (ANa)与离子可交换态Na (INa)的酸洗伊敏褐煤在沉降炉中不同停留时间下热解所产生碳黑的产率、表面与整体化学特性.结果表明:在表面增长阶段,褐煤的碳黑产率增幅远超焦油产率降幅;当停留时间足够长时,碳黑产率有所降低,含氧官能团含量升高;担载Na可以降低碳黑产率,但INa对碳黑的抑制作用比ANa强得多,且INa可以使热解气溶胶中醚与砜的含量升高.这些现象说明:在褐煤二次热解过程中,小分子芳香化合物、脂肪族物质与轻质气体也会通过表面增长提高碳黑产率.褐煤热解气中含氧物质可以在停留时间足够长时表现出对碳黑的氧化作用. INa可以保持与焦炭或挥发分之间有机结合状态,在一次热解过程减少初级焦油释放,在二次热解过程中促进挥发分与含氧物质结合;而ANa在一次热解过程中作用不明显.在二次热解过程中,气化的ANa与INa抑制碳黑形成的作用机制相同.  相似文献   

6.
碳黑/聚氨酯共混导电纤维熔融纺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氨酯为基体、碳黑为导电介质共混得到导电母粒,通过熔体纺丝法制得碳黑/聚氨酯共混导电纤维.研究表明:随着碳黑含量的增加,导电性增强,但纤维的力学性能、可纺性下降,当碳黑质量分数为16%时,其导电性和力学性能较好;分散剂的含量对纤维导电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碳黑/聚酯复合纤维中导电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碳黑为导电介质,以PET为基体,用共混方法纺出共混导电纤维.研究表明,提高碳黑的分散性能提高共混体系的可纺性和导电性;并随着碳黑含量的增加,导电性提高;当碳黑含量达22%时,电阻为10^5Ω/cm,但可纺性和机械性能变差,此时,只适合于用作复合纤维的导电组分。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解决育果套袋外袋纸在生产过程中,利用碳黑进行浆内染色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如碳黑用量高、碳黑流失严重、生产成本高、环境污染等,提出了一种生产加工育果套袋外袋纸的方法——印刷法.研究了印刷法制备前后纸页性能的差异和纸页耐久性,并深讨了印刷压力、油墨用量等对纸张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最佳的印刷工艺.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法将氧化石墨烯和氧化碳黑均匀分散体系还原,制得石墨烯/碳黑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谱等技术,对该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碳黑颗粒成功插入到石墨烯片层之间,且有效抑制了石墨烯的团聚,增大了石墨烯片层间距,形成具有开放纳米通道的三维结构;该复合材料的比电容和倍率性能明显优于单一的石墨烯。  相似文献   

10.
冀少峰 《饰》2009,(4):93-97
传统水墨不仅仅使水墨艺术日益边缘化,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失衡的民族文化心理,在“文明的冲突”中的一种文化的自省与文化的自觉。而尴尬的现代水墨则需要找到突破传统与现代进退两难的有效方法,当代水墨则顺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潮流,表达出了当代社会中人们的当代思维,当代水墨这种新的实验维度也是作为民族本土艺术走向当代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水墨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世界艺术的奇迹。它有观察和表现事物的独特方式,是中国美术的独特产物。基于水墨艺术独特的形式语言,对水墨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视觉形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探讨了水墨艺术风格在中国动漫设计中的运用和定位。  相似文献   

12.
以环氧树脂为基材,以导电碳黑为填料,制备了具有正温度系数特性(PTC)的热固性导电复合材料.探讨了固化剂的种类,环氧树脂基体的种类等对环氧树脂基导电复合材料PTC特性的影响.当以E-51为基体树脂,以VXC200为导电碳黑,树脂和碳黑用量相同时,不同种类固化剂制备的环氧树脂基导电复合材料的PTC强度不同,其中当固化剂为甲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酐时,所得的导电复合材料的PTC强度最大.当以环氧树脂E-51为基材,以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为固化剂,以导电碳黑VXC200为导电填料制备的环氧树脂基导电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PTC强度,阻值随温度变化在130℃附近发生阶跃性变化,由2.7欧姆上升到几百欧姆,温度恢复到室温时,阻值恢复到初始值附近,具有可恢复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混炼-模压-极化工艺制备了压电陶瓷/碳黑/丁基橡胶聚合物基压电阻尼复合材料,研究了压电陶瓷和碳黑用量、外力及作用频率等因素对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压电陶瓷体积分数为50%、碳黑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的阻尼因子tanδ峰值达到最高,有效阻尼温域最宽;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随着外力的增加而增强;当外力作用频率f接近或等于橡胶分子运动单元松弛时间的倒数1/τ时,复合材料的损耗模量E"和阻尼因子tanδ均出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
采用混炼-模压-极化工艺制备了压电陶瓷/碳黑/丁基橡胶聚合物基压电阻尼复合材料,研究了压电陶瓷和碳黑用量、外力及作用频率等因素对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压电陶瓷体积分数为50%、碳黑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的阻尼因子tanδ峰值达到最高,有效阻尼温域最宽;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随着外力的增加而增强;当外力作用频率f接近或等于橡胶分子运动单元松弛时间的倒数1/τ时,复合材料的损耗模量E″和阻尼因子tanδ均出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5.
活性碳、碳黑与石墨高温高压下的溶解再结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不同结晶度的碳材料(石墨、活性碳、碳黑)在一定的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形态及变化,并对碳在触媒合金Ni70Mn25Co5中的溶解再结晶情况进行了观测和分析,得出在同一条件下碳材料在触媒中的扩散与其结晶度有关。唯在碳黑样品中发现有金刚石生成并讨论了成因。研究结果对实践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炭系填充型导电复合材料电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以醇酸树脂、碳黑-石墨系导电填料、溶剂和助剂制备了填充型导电复合材料,其表面电阻RS低于70 Ω.考察了导电填料粒径、填料质量分数、填料的热处理、填料分散度,以及混合填料对填充型导电复合材料电性能的影响.在SEM上观测了导电复合材料形貌,通过计算,发现碳黑和石墨组成的混合填料的分散性优于单一填料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湿法纺丝制备的碳黑/聚氨酯导电纤维断裂强度和初始模量比较低的问题,采用低毒、高效交联剂——乙二胺对其进行交联处理.结果表明:乙二胺能够使聚氨酯/碳黑导电纤维发生交联反应,而且纤维在相对紧张状态下进行交联,断裂强度更大;在50℃以下,聚氨酯/碳黑导电纤维的断裂强度随交联温度的升高、交联时间的延长及乙二胺质量分数的提高而从0.432 cN/dtex增加到0.692 cN/dtex,弹性回复率可以从85.5%提高到97.5%.  相似文献   

18.
主要通过中国绘画史上色彩与水墨的演变轨迹说明艺术形式语言的变迁构成了或者说改变了艺术史的发展进程.文章认为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史上色彩和水墨的演变轨迹大致分为4个时期:a)六朝以前,这是古画重丹青(即色彩)的时期;b)唐宋时期,这是色彩和水墨互相辉映的时期;c)元明时期和清代前期,重水墨,色彩仅仅沦为水墨辅助的时期;d)清代中期以后,色彩卷土重来,色墨各自走向独立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水墨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独特的美感可谓是雅俗共赏。浑然天成的线条美,就算不懂书法也会照样喜欢水墨书法艺术,这就是水墨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在现代设计的理念当中更应该融入水墨书法艺术元素,这能够让设计作品更加具备独具中国风的韵味。水墨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而且还是一个象征,它蕴含着中国文化内韵,传达一种古文化的精神,时代的进步,不仅没有掩盖水墨书法的艺术色彩,反而是逐渐渗透在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当中,古今结合成就艺术的新境界。在此就水墨书法艺术和现代设计理念进行探讨,开辟新时代的艺术之路。  相似文献   

20.
以碳黑工业余热利用系统为例 ,建立了优化的数学模型 ,并根据数学模型得出最优解的分析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