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广角X射线衍射(WAXD)、小角X射线散射(SAXS)、凝胶渗透色谱(GPC)等研究了PET薄膜在180—240℃固相聚合过程中结构的变化及熔融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固相缩聚温度的升高,微晶的体积增加,微晶的数目减少,而单个无定形区的体积增加。从而解释了PET薄膜的熔点及分子量随缩聚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加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按照两相结构理论,结晶度是指高聚物中结晶部分所占的重量分数(或体积分数)。PET纤维或薄膜的结晶度对其力学,热、光及染色性等有重要影响,因此是一个重要的结构参数。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密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核磁共振法、热分析法、X射线衍射法。由于不同的测定方法所依据的原理不同,所以同一试样用不同的测定方法所得结果很难一致。本文着重介绍X射线衍射测定PET结晶度的原理,各种处理数据的方法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广角X光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熔融纺丝成形的P(HBA/HNA)/PET共混纤维的结晶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共混纤维中,P(HBA/HNA)和PET两种成份的结晶是相互独立的,即纤维的结晶是一种混晶结构,而各成份的结晶热行为与各自单一组成时不同.在300℃和350℃热处理的共混纤维中,P(HBA/HNA)的过冷程度(△T)与P(HBA/HNA)纤维几平没有区别.而对于PET成份,虽然与PET纤维类似,即随热处理温度升高△T增大,但增大的幅度明显高于PET纤维.显然,与P(HBA/HNA)共混是造成PET结晶行为变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对在干燥过程中不同水分含量的玉米预糊化淀粉的广角X射线衍射曲线进行了研究 .提出在预糊化淀粉中存在着大量介于微晶和非晶之间的亚微晶结构 ,预糊化淀粉的X射线衍射曲线是由一个弥散的结晶衍射峰和一个弥散的非晶衍射峰组合而成的曲线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不同组成比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与聚碳酸酯(PC)共混物的结晶行为,测定了共混物在185℃的结晶速度,用X射线衍射方法,结合计算机分峰,分别测定了共混物的结晶度(以下用x_B表示)及共混物中PET组分的结晶度(以下用x_(PET)表示),结果表明:随着共混物中PC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结晶速度先是下降;当PC含量大于40%后,共混物的结晶速度又开始上升,并在50/50组成时达到极大值;而后随着PC含量的进一步增加,结晶速度迅速下降。延长共混时间,共混物的结晶速度下降。x_B随共混物中PC的增加而直线下降。但是x_(PET)的变化与结晶速度的变化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研究PET溶剂诱导结晶(SINC)的研究成果方法,阐述了有机溶剂诱导结晶的机理及其特殊规律,着重介绍了溶诱导结晶所引起的形态结构变化,以及对纤维性能的影响,展示了在高PET纤维低温染色性、染色均匀性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固相缩聚法合成双酚A型聚碳酸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无定型和结晶态双酚A型聚碳酸酯(BAPC)预聚体分别固相缩聚合成高分子量BAPC,考察了缩聚时间、N2吹扫流量、缩聚温度对产物分子量的影响.用凝胶渗透色谱(GPC)、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和性质.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200℃,N2流速为1.5 L/min,反应时间为9 h时,产物的数均分子量可达71 163 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37.  相似文献   

8.
己二酸对聚氯乙烯微观结构和机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差示扫瞄量热法(DSC)、广角X射线衍射(WAXD)、扫描电镜(SEM)和拉伸实验研究了己二酸质量分数的变化对聚氯乙烯(PVC)的结晶、微观形态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己二酸质量分数为3%时,PVC的结晶度和晶粒尺寸最大,晶面间距最小,结晶最完善.并且,己二酸使PVC产生相分离形成了短纤状微观结构.当己二酸质量分数为3%时,短纤较粗,且体系中形成了规整的网络结构,实现了PVC的同时增强增韧.  相似文献   

9.
超声预处理聚丙烯腈原丝及预氧化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超声预处理对聚丙烯腈(PAN)原丝及其预氧化的影响规律,利用差热扫描量热仪(DSC)、傅里叶转变红外光谱(FT-IR)、广角X射线衍射(XRD)研究PAN原丝预氧化过程中的热性能、结构转变和微晶尺寸。结果表明,超声预处理后的PAN原丝预氧化起始反应温度降低,放热范围增大;超声预处理后的PAN原丝可以在更低的预氧化温度下形成耐热的梯形结构;超声预处理后的PAN原丝的微晶尺寸由10.39 nm增大到11.18 nm。  相似文献   

10.
用解偏振光法、差热分析(DTA)及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苯乙烯(PS)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发现PEY/PS共混物的结晶速度随PS含量增加而降低,但是Avrami指数不受PS含量影响,均在3.5~4.3之间;共混物的DTA冷结晶温度t_C随PS含量增加而升高;共混物中PET组分的结晶度及微晶尺寸均随PS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导致共混物熔点下降。  相似文献   

11.
随着聚酯纤维工业的发展,抽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丝料量亦随着增加,如何以简便、有效的方法回用这些纤维,是化纤企业所关心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已有废丝料回用方法的基础上,对废丝料直接回用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讨后认为:可以利用固相缩聚的方法,提高废丝料的特性粘度,同时去除纤维表面油剂,结果所得聚合体质量好,为废丝料的直接回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聚乳酸纤维的合成加工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聚乳酸的合成方法、聚乳酸纤维的纺丝成型方法、聚乳酸纤维的结构性能及主要应用范围.合成高分子量聚乳酸的主要方法有开环聚合、扩链聚合、溶液聚合及熔融固相聚合等.采用适当高分子量的聚乳酸树脂经干法纺丝或熔融纺丝可以制备聚乳酸纤维,聚乳酸具有高结晶和取向性,除具有特有的生物降解性外,聚乳酸纤维在强度、模量、断裂伸长率等方面可以与聚酯、尼龙等合成纤维相媲美.聚乳酸纤维广泛应用于纺织、卫生医疗、建筑、农林等行业.  相似文献   

13.
PEN固相缩聚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PEN的生产质量,需要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各种因素上世纪对缩聚反应的影响.以经过预先结晶的PEN预聚体切片为原料,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反应温度对PEN固相缩聚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PET膜材料表面接枝RGDG四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光化学反应首先引入短肽的接口-氨基,并对引入氨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正交设计,以找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活化氨基后采用固相肽合成的技术将RGDG四肽引入到材料表面。通过SEM证实了材料表面有氨基及短肽的引入。结合XPS的相关数据,计算出材料表面短肽的接枝率为0.152%。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对羟基苯甲酸、PET、对苯二甲酸和氢醌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配比不同的芳香族液晶共聚酯,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广角 x 射线衍射(WAXD)研究了该共聚酯的热性能和结晶性。研究发现该共聚酯具有良好的成纤性,易于加工成力学性能较好的纤维。  相似文献   

16.
由无定型和结晶态双酚A型聚碳酸酯(BAPC)预聚体分别固相缩聚合成高分子量BAPC,考察了缩聚时间、Nz吹扫流量、缩聚温度对产物分子量的影响.用凝胶渗透色谱(GPC)、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和性质.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200℃,N:流速为1.5L/min,反应时间为9h时,产物的数均分子量可达71163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37.  相似文献   

17.
纤维的结构和性能(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PET高速纺丝纤维的热性能,低速纺丝领域中纤维的大分子取向以及纤维结晶相和非结晶相的取向,指出:纤维的沸水收缩率在纺速为2000-3000m/min内达最大值,其后随纺速增加急剧减少;纤维结晶相取向度随纺增加而增大;非晶向取向在600m/min纺速以随纺速增加而增大,6000m/min纺速以上随纺增加而减少。另外指出纺丝速度在7000m/min以上时,PET纤维横断面上存在一个内部结构分  相似文献   

18.
热致相分离法iPP/Nano-SiO_2共混微孔膜的结构与透过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等规聚丙烯(iP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体系的热致相分离(TIPS)行为,光学显微镜测定体系的液-液相分离温度,示差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体系的iPP动态结晶温度.加热模压并控制冷却速率制备iPP/Nano-SiO2共混平板微孔膜,对膜结构与透过性能进行了表征.发现Nano-SiO2提高了体系的液-液相分离温度;Nano-SiO2起到了成核剂作用,提高了iPP的动态结晶温度.X光电子能谱(XPS)表明Nano-SiO2向膜表面发生了迁移,膜的亲水性有所提高.随Nano-SiO2添加量增加,膜结构由粒子形态为主向胞腔形态为主转变;膜的孔隙率和纯水通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研究表明:通过向制膜体系中添加Nano-SiO2,可以调控膜结构,并改善膜的透过性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PET/PS共混体系在全部组成范围内的形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PET/PS共混体系的共混物形态为明显的2相结构,相界面清晰;当PS的质量分数小于30%时,PS为分散相,当PS的质量分数大于60%时发生相逆转,PET为分散相;在ω(PET)/ω(PS)=80/20~50/50范围内共混物的热压膜内含有复合粒子形态.PET及共混物(95/5,90/10)熔体均符合幂律方程τ=kyn,为切力变稀体系,呈假塑性流动,幂律指数n=0.9.共混物中PS相的分散程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逐渐变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普通尼龙-6和改性尼龙-6切片的固相聚合反应,用(dM)/dt=kt~n描述了其反应动力学,对固相聚合中各种影响因素的探讨表明,抗静电改性剂和反应温度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很大。用密度梯度法、X-射线衍射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动态力学法研究了固相聚合过程中尼龙-6的结构和性能的变化。对反应产物热分析过程中出现的双熔融峰作了解释。在实验室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用普通粘度的未萃取切片实行工业化后聚合-脱单体-纺前干燥三步工序一体化,以制取高粘尼龙-6切片的连续和间歇法工艺设计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