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郭伟  吴建刚 《基建管理优化》2000,12(2):34-37,F004
在对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总述的基础上,针对建筑领域企业的特点,就建筑领域各类企业提出了创新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上述研究有利于各级政府和把握技术进步水平和发展方向,使建筑技术政策的制定、建筑业技术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2.
为优质高效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基于投入-产出视角,开展区域层面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水平评价.构建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水平评价体系,综合采用统计数据、公开数据采集以及专家打分法量化评价指标,测度技术创新指数.分析发现,区域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水平整体较低,且区域差异较大,各区域技术创新投入产出不均衡.  相似文献   

3.
企业技术能力的根本是技术创新能力,建筑企业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市场需求,需要强化“企业为创新主体”的观念,开发具有自身特点的核心技术。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得出6 项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组成要素,并对这6 项要素进行熵权值计算确定其对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层的模糊综合评价,确定评价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各项指标,以求实现对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管理突破,促进建筑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的作用,为企业技术进步、创造新的生产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坚实的技术创新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4.
建筑功能创新评价的主要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英旭  邹广天 《华中建筑》2007,25(12):28-29
建筑功能创新评价研究是建筑设计创新评价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结合建筑功能创新实例,从建筑实用功能创新和精神功能创新两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建筑功能创新评价主要视角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竞争激烈,技术创新作为提高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渠道,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针对建筑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影响因素不确定和风险环境复杂的特点,建立了建筑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序关系法对指标赋权,结合灰色聚类法进行评价分析,得到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值。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其有效性,为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提供良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美国图书馆建筑奖的介绍和进入新世纪以来的近4届获奖作品的解析,阐释了以功能创新、形态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新世纪图书馆建筑设计创新理念.  相似文献   

7.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业环境下,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是建筑业企业保持其竞争力优势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建筑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协同、匹配尤为重要.文章论述了建筑业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内涵,构建了创新系统测度模型和指标体系,并对重庆市某建筑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系统进行测度,表明协同模型有助于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目前 ,我国建筑企业大部分还是粗放经营 ,高投入低产出 ,技术进步缓慢 ,技术创新能力低下 ,而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竞争力密切相关。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中国入世步伐的加快 ,经济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建筑企业的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强。国内建筑企业为了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必须注重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因此不得不把技术创新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进行研究。本文从中观层次———行业角度对建筑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拟用模糊综合评价的原理为工具对我国建筑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1 模糊评价的基本原理模糊评…  相似文献   

9.
首先界定了企业技术创新的两层含义,然后在梳理现有技术创新三种模式基础上,提出了建筑总承包企业技术创新的网络创新模式,并从组织形式、创新方式和资源获取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小型建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是为了提高竞争力和占据市场份额。本文从企业技术创新的微观行为层面研究分析了适应小型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型,充实了小型建筑企业创新的动态性质。  相似文献   

11.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design technology for architecture in the modern world have led to the emergence of various design methodologies. Current design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a computationally mediated design process. This method is essentially concerned with finding forms and building performance simulation, i.e., structural,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al, and cost performance, by integrating physics and algorithms. From the emergence of this process, design practice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aided by and dependent on the technology, which has resulted in a major paradigm shift. Advancement of the new technology has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design and productivity dramatically. However, related literature shows that substantial technical and organizational barriers exist. These barriers inhibit the effective adoption of these technologies. The effect of these obstacles on architectural practice varies depending on the size of an architectural organization.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problem, we conducted an in-depth study on several small, medium, and large architectural organizations. This study involves in-depth evaluation of technological, financial, organizational, governmental, psychological, and process barriers encountered in the adoption of digital innovation. Results reveal relevant attributes and patterns of variables, which can be used to establish a framework for digital innovation adoption. Valuabl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reveal that smaller architectural organizations present more barriers to digital innovation compared with their larger counterparts. This study is important because it contributes to the research on digital innovation in architecture and addresses the barriers faced by different sizes of architectural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12.
张彤阳 《山西建筑》2010,36(16):23-24
根据行政建筑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分别从建筑形式、节能技术及科技利用等方面分析了行政建筑中的创新空间,通过在这三方面的精心设计,行政建筑设计才能实现其创新性。  相似文献   

13.
工业建筑的设计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建筑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创新和使用,成为现代建筑中的先锋,引领着新的审美取向。它是城市的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见证。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如何与城市的环境协调,本文通过一些国内外的建筑实例,对工业建筑的特点做了一些总结。  相似文献   

14.
王炜 《城市建筑》2013,(6):23-23
本文主要研究现代建筑设计的现状,并从思维、方法、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索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馨  杨莉婷  李硕 《华中建筑》2009,27(8):78-84
该文通过对上海临港新城水务大厦中标方案的设计总结,对办公楼设计进行了更深的解读和剖析,从中寻找到一条"建筑主题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建筑功能与环境学相结合、建筑使用以建筑技术为依托"的设计思路,从而研究出一套能将办公建筑的"形"、"实"、"技"系统整合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生态性作为建筑高效性的一个或一系列的指标,在生态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基础上,有一系列的绿色建筑工具,涵盖规划、建筑、结构、机电暖通工程、管理运营等多个方面,主要有材料手段、性能手段、设计策略手段。根据我国建筑设计的特点和绿色建筑的核查标准,设计出一套便于操作的技术措施和核查体系,是提高建筑物性能、实现生态性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发展,BIM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建筑设计。于此同时由于能源的过度消耗,绿色医院建筑设计成医院建筑的放向。本文基于这种现状,对目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BIM技术结合医院建筑绿色设计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并以摩洛哥某医院的建筑设计过程为例探讨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结合相关能量分析软件在绿色医院设计上实施的可行性。总结并对未来BIM技术在绿色医院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绿色建筑教育为导向的建筑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绿色建筑教育为导向,文章主要从课程体系调整、教学手段创新和加强课内外专业知识的衔接三个方面,对建筑技术课程本科阶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探讨。提出为积极推进建筑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及时高效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必须建立一套相应的课程评价方法。课程评价应提高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比例,引导学生重视学习的全过程而非仅仅关注期末考核。  相似文献   

19.
陈瑜 《华中建筑》2009,27(11):164-165
目前的建筑教育中构造课程和设计教学人为分裂,脱节严重 加之教学过程中普遍的重艺术轻技术想法,导致建筑设计脱离建筑本体和工程实际。因此结合本院构造课程教学的传统积弊和本科院校建筑设计的发展要求,从构造与设计整合、构造内容革新、教学实践手段等方面介绍了构造课程改革的思路、具体尝试以及成果和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