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介绍农村地区应用的污水处理技术,主要介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并对人工湿地的适用于广东气候的类型、特点、技术指标、管网设计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山西省南部农村地区选择生活污水治理技术问题,通过对区域的气候特征、水质特征、经济条件、给排水条件进行分析,对比了土壤渗滤、人工湿地等几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对不同情况的处理需求所采用技术进行了分析,作为晋南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治理技术选择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周翔  陈星  王卫平  俞超 《水电能源科学》2013,31(3):112-115,172
鉴于综合考虑人工湿地建设的影响因素对人工湿地建设适宜性进行评价是保障其充分发挥各项功能的重要基础,以台州市7个备选区的人工湿地建设为例,建立了人工湿地建设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根据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利用灰色关联法确定灰色关联系数、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各评价指标的加权灰色关联度作为人工湿地建设适宜性综合评价指数,并按其大小对备选区进行排序,进而确定了人工湿地建设适宜等级。结果表明,各备选区的人工湿地建设适宜性整体情况较好,均适宜人工湿地建设,同时各区域的适宜程度及制约因素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浅谈人工湿地在我国农村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人工湿地在我国农村污水处理中的研究情况及存在的一些技术性问题,介绍我国不同地方的示范性工程,提出农村污水处理的几项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平原河网区无明确汇流控制断面,无法采用传统方法直接率定汇流参数的问题,综合河网多边形和地貌单位线理论,采用坡面汇流计算中不同滞留时间的水流面积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获得了以汇流速度为唯一参数的平原河网区坡面汇流分布式单位线。结合太湖流域1998、2000年的水位资料对分布式单位线进行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分布式单位线的水位计算过程与实测过程吻合,可运用于平原河网区计算。  相似文献   

6.
叙述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机制和优势,以及人工湿地的构建和污水处理研究进展,表明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效率与污染物的种类和污染程度、人工湿地的类型、湿地植物种类、基质类型、水力停留时间和水力负荷等密切相关。结合人工湿地技术的工艺原理与流程,分析了人工湿地在实际中的应用,展望了人工湿地研究的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7.
针对畜禽养殖场存在的水污染问题,研究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厌氧—人工湿地"无动力处理工艺模式。该模式将厌氧处理畜禽场废水技术和人工湿地处理有机废水技术有机组合,把人工湿地处理作为厌氧处理单元的后处理单元,达到了净化畜禽养殖场污水的目的,实现了畜牧污水处理工程占用土地少、工程投资省、无动力低成本运行和达标排放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针对平原河网城市的多出口条件和排涝特点,以清远市澜水河排涝区为例,分别采用工程实践中普遍应用的平均排除法、调蓄演算法和河网水动力模型法计算平原河网城市地区的排涝流量。结果表明,平均排除法计算结果偏小,不太适合调蓄能力偏小的涝区,调蓄演算法和河网水动力模型法计算结果相近,但调蓄演算法难以合理分配各出口的排涝流量,河网水动力模型法的计算结果较符合实际,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利用现有单位线方法模拟平原河网区汇流特性难以得到较好结果的问题,在传统单位线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平原河网区的实际特点,基于河网多边形和河道水位资料,提出了适用于平原区的单位线模型。通过对典型区域的平原区单位线进行率定和缩放,获得了适用于平原河网的平原区单位线,并利用太湖流域1998年和2000年的水文资料进行建模和验证。结果表明,平原河网区最优化汇流单位线法能基本消除太湖流域的洪峰(水位)滞时误差。  相似文献   

10.
人工湿地可应用于城市污水厂出水深度处理和农业污染治理等。介绍人工湿地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脱氮的机理,详细阐述影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脱氮的因素,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平原河网区的河流由于水动力较弱,河流系统的水环境和水生态方面往往存在较多问题,河流健康评价对河流的保护和管理有重要意义。从河流的属性和功能出发,以河流健康为总目标,以自然属性健康和社会服务状况为控制对象,建立了由12个指标和24个变量构成的平原河网区河流健康评价体系,并应用此评价方案从自然水文、水质、生态及社会服务等方面评估了泰州市古马干河的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古马干河的健康等级处于亚健康状态。研究成果可为河流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农业生产不合理和超量使用农药、化肥、农用塑料以及畜禽养殖污染所引起的水质富营养化现状,总结国内外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旨在探讨人工湿地系统净化农村污水的经济与环境的可行性,为加快赣南农村污水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村水环境治理是农村环境改善的关键问题,对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阐述了山西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研究提出了适宜山西省农村生活污水特点的9种治理技术,并总结出相关工艺技术参数,期望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人工湿地技术应用于辽河下游污水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人工湿地系统的概念及其用于污水处理中所具有的投资少、能耗低、效果好、易于管理等优点。对辽河下游重点河段进行了实地取样,测得氨氮、化学需氧量、浊度等严重超标;对该流域沿岸的土壤、地层做了调查,结果显示水土流失较严重,增加了农业面源对河流的污染。综合辽河下游水质及地貌的特征,提出了用人工湿地处理该流域的污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以横泾街道南片河网为例,基于MIKE11模型建立了水生态数学模型,首先利用水质实测资料进行了参数率定及模型检验,并研究了不同的生态修复措施组合方案下河网水质的改善效果,再结合横泾南片河网现状,选定生态湿地与木桩+自然护岸的联合方案作为优选方案。结果表明,该水生态数学模型能够为农村河道生态修复措施组合方案的优选提供定量化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王君诺  徐慧  陈星 《水电能源科学》2013,31(11):176-178
针对目前采用定性方法确定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存在的不足,按照以水定陆的污染防治思路,在分析污染源排放与入河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的定量化模式,即结合功能区水体纳污能力,确定水体的限制排污总量,再结合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浓度,确定控制断面的污染物浓度,通过水环境数学模型的模拟,按照控制断面污染物浓度达标的要求,计算污染源的设计排放浓度,进而计算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率,根据去除率的范围确定农村分散式污水的处理规模与工艺。并将其应用于台州市新华村的生活污水处理中,最终通过定量计算选定生物滤池作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相似文献   

17.
受闸控影响,平原河网地区闸控河段水体流向不定,入河排污口排水不仅会对下游水体产生影响,也会一定程度地影响闸前乃至上游关联水体的水质.为此,选取苏南地区张家港市走马塘上某新建入河排污口为例,利用一维河网水量水质模型分别模拟拟建入河排污口尾水排放在张家港枢纽立交地涵现状运行工况和优化控制工况下对上游河网地区保护目标的水环境...  相似文献   

18.
渤海湾滨海平原河网地区河道纵横交错,流态多样,降雨径流过程复杂。为准确模拟其降雨径流过程,在水文特征数据矢量化的基础上,将以二维非恒定浅水运动方程为控制方程的二维水动力模型与以河道汇流关系及水文方法为基础的一维河道拟序汇流模型相耦合,建立了适用于平原河网地区的降雨径流模型。经实测数据验证,模型可靠。研究表明,该模型可模拟计算渤海湾滨海平原2015年各时刻各处产流量、水位、流速及其变化过程;计算得出各河道的入水、出水水量及主要河流的入海水量,实现了对平原河网地区的降雨径流模拟。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energy use for heating in rural areas and the energy demands required by rural households to maintain temperatures suitable for the residents to live comfortably. In addition,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thermal comfort of such families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study, we obtained data regarding temperature change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 two villages in the region through field observations and recorded records, after which we set up trend surface models and calculated th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and actual energy consumption for the heating period. We then compared the actual thermal efficiency and the theoretic thermal efficiency in the case of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based on relevant national standards. Although large amounts of fuels were consumed by households for heating, they only met 39.6% and 46.6% of the energy required to maintain a suitable living standard in Zhangguan Village and Hepan Village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current integrated thermal efficiency of energy consumption for household heating is only about 17%.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inadequate heating in the area is not due to inadequate energy, but to inadequate technology. Therefore, the potential for improving integrated thermal efficiency by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saving technologies is enormo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