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胜利海上低渗油藏无注水能量补充,储层敏感性强,油井作业油层保护难度大,为提高作业效果,延长油井稳产周期,研究了超深穿透负压射孔与防漏失一体化工艺技术。该技术通过井下防漏失阀随射孔枪一趟管柱下入及留井,有效解决了海上低渗透油田低压易漏失储层的开采难题。介绍了工艺管柱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了主要工具的结构和性能特点,给出了主要技术参数。在胜利海上油田埕北812A-5井的首次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实现了深穿透、负压射孔和防漏失一体化施工,不但可以实现作业现场入井液零漏失,储层无污染,还可有效缩短施工周期,且超深穿透弹穿深长,泄油面积大,增产增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对聚能射孔和复合射孔两种射孔技术原理进行分析和比较,说明复合射孔具有射孔和高能气体压裂的双重作用,能够显著地提高生产层的渗透性,并能避免常规聚能射孔带来的地层损害。介绍复合射孔技术在孤东油田的成功应用,说明该技术是低渗油田新井投产、老井增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BP石油公司经营的安德鲁(Andrew)油田位于英国大陆架,该油田用水平井采油,水平井采用尾管注水泥完井。油井射孔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避免油层伤害,提高油井产量,提高油气和最终采收率,安全而有效地射开较长的水平井段,减少射孔产生的碎屑。通常,为避免油井产量减少,最好的方法是用负压射孔。然而,若取出油管传送射孔枪(UTCOP)时需要压井,由于压井液的侵入和防漏材料的消耗,负压射孔的优势即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5.
6.
现有多级射孔技术管柱结构复杂、传爆效率和可靠性较低、成本较高、难以实现负压射孔等问题限制了其在海上油田的推广应用,为此,对常规单级开孔装置进行改进,研制出了多级开孔装置,与旁通接头、液压延时点火头、RTTS 封隔器等工具配合,形成了超长跨距多点起爆负压射孔技术。多级开孔装置可通过内置滑套实现各级点火头引爆后再制造负压,具备一趟管柱负压射开所有层段的功能,满足多射孔层段、大层间距(可超过500 m)的射孔要求,并且工艺原理简单、安全可靠。该技术在南海西部涠洲A 油田6 口井进行了成功应用,与常规负压射孔作业相比,作业时效提高了51.3%,成本降低了17.68%。 相似文献
7.
8.
埕岛油田位于渤海西南部极浅—浅海地区,是一个大型潜山披覆构造油田。随着埕岛油田开采力度加强,地层亏空十分严重,作业过程中的地层漏失是困绕埕岛油田油层保护的一大难题。据此介绍了胜利油田海上埕岛油田油层保护的一项新技术——井下双向流动阀防漏失技术的应用情况,阐述了井下双向流动阀的结构、原理以及应用后对油层保护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后效负压射孔技术是在常规负压射孔的基础上增加后效体二次爆燃的一种工艺,该技术可以显著降低地层表皮系数,增加孔道深度和孔道半径,从而增加油气产能。本文介绍了后效体射孔技术的作用原理及技术优势,同时分析了南海东部某油田一口定向井实施该技术的工艺方案。结果表明:后效射孔技术与负压射孔技术的结合将进一步提升孔道的深度和宽度,增加卸油面积;本次定向井负压射孔的最佳负压值是3.87~5.40MPa,运用后效体技术后在相同生产条件下预计产液量达到889m3/d,比常规射孔增加34%。该技术在陆丰油田作业区的推广应用将有效提升剩余油动用程度,增加原油产量,提升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负压射孔是在井内液柱压力小于地层压力条件下的射孔。在这个负压差作用下,防止了射孔后井内液体进入地层,避免了造成水琐和土锁效应。当负压差在一定范围时,射孔的瞬间地层液体产生回流,冲洗射孔孔道及其附近油层,使油(气)流畅通。 相似文献
11.
12.
如何有效地实现控水增油是目前海上油田进行高效高速开发所面临的问题。泡沫堵水技术作为一项控水增油的增产工艺措施在陆上油田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且近年来泡沫设备的改进使得该技术在海上油田的应用成为可能。此文通过泡沫静态实验、动态实验优选出了适合目标油藏条件的高效起泡剂,并对泡沫的油敏性,封堵能力,提高采收率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筛选出的起泡剂就有较好的起泡性能,泡沫具有较好的堵水效果,堵水率最高达到97.8%,且对高渗模型提高采收率幅度达到15.9%。通过在海上油田的应用,该技术实现了控水增油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为了克服现有的注水测调工艺均需依赖钢丝电缆作业的不足,研制了海上油田有缆式测调一体化注水工艺技术。该技术不依赖于钢丝电缆作业,能够满足海上油田大斜度井、水平井分层注水需求,实现海上油田精细、高效注水,并保证注入安全。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施工成功率100%,有缆式测调精度达到80%以上,单层配注量最大1 000m3/d,测调一体化配水工作筒已运行时间700d,各项指标正常。实现了井下流量的实时监测和注水量的自动调整,保证了分层注水合格率,减少了后期的调配作业以及修井费用,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17.
海上油田废弃钻井液固液分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必须对海上油田废弃钻井液进行处理。以我国海上油田使用较广泛的有机正电胶钻井液为例,研究了废弃钻井液的固液分离技术。室内就酸化对破胶影响、无机混凝剂种类和加量、有机絮凝剂加量、pH值对絮凝效果影响以及适宜沉降时间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废弃钻井液进行酸化处理有利于固液分离和降低化学需氧量COD;优选出聚合硫酸铁PFS为无机混凝剂,适宜加量为3000mg/L;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加量为10mg/L;pH值在6~8时有利于脱稳和絮凝;沉降时间不低于30min。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废弃钻井液固液分离后固相可以达到农用污泥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海上大部分油田已进入开发的中后期,以油井细分层系、卡层堵水、补孔等措施为主的剩余油挖潜技术是油田稳产的重要手段,而确定剩余油和水淹层的分布是挖潜的先决条件,也是生产测井储层动态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重点阐述了目前饱和度动态监测的测井仪器在海上的应用情况,经过渤海、南海西部、东海共132口井的饱和度测井实践证明:储层饱和度测井不仅能应用于老井,过油管确定含油、含气饱和度,油水、气水界面的变化情况,而且定期的动态监测与生产动态相结合,可以了解储层的动用情况,指示剩余油的分布状况,为油田挖潜调整提供依据;储层饱和度测井也能用于油田开发中后期的调整井,采用长短源距C/O方法和中子寿命PNC测井方法,能确定裸眼井测井难以识别的低阻油气藏或可疑油气藏的流体性质,为海上油气田的高效开发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石油机械》2020,(6):31-36
塔河主体区块弱能量井完井期间漏失严重,造成钻井液大量浪费且污染储层。为此,提出了一种能重复打开和关闭的防漏失板阀及其配套开关工具,并描述了其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板阀3个关键部分的有限元模型,用以验证板阀结构的可行性。计算结果表明:板阀设计合理,板阀开启时所需轴向载荷从小到大依次为开关工具啮合过程、开关工具脱手过程和锁定爪脱开过程,有效避免了开关工具在板阀工具内移动时出现误开或误关现象,且各关键部件均满足材料强度要求。最后利用室内试验验证了板阀开关功能的可靠性,并实测得到阀板开启和关闭所需载荷。该防漏失板阀能有效阻止完井液漏入地层,并对提高完井效率和转抽作业效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油过程中,采用笼统注入方式和传统分层注聚方式驱油效果差,严重影响聚合物驱的开发效果.鉴于此,研究了海上油田分层防砂分层注聚工艺技术——大通径分层防砂工艺和注聚井双管分层注聚工艺,其核心工具为低剪切防堵塞滤砂管和同心双管分层注聚管柱.双管分注具有独立的配注通道,配注准确,通径大,适合大排量注入,且无投捞作业风险,地面测调工作量小;无井下配聚器,井况相对简单,注入聚合物的机械剪切降解小.海上油田4口注聚井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分层防砂分层注聚工艺施工成功率100%,聚合物黏度保留率85%以上,并且井口注入压力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