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综合测试77K和295K下先电子后空穴以及先空穴后电子注入时阈值电压和平带电压漂移以及I-V特性的蜕变,研究了NMOSFET中电荷俘获、界面态产生以及器件蜕变的低温特性和机制.提出的界面蜕变模型成功地解释了低温下NMOSFET热载流子增强蜕变的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2.
利用缓变沟道近似(GCA)及准二维分析,提出了在77~295K温区工作的NMOSFET的解析模型。建模中不仅考虑迁移率蜕变(电场引起)、载流子速度饱和及沟道调制效应,而且计入温度相关参数的温度特性。模拟结果显示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及其在低温热载流子效应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了77K下薄栅NMOSFET在F-N均匀注入时栅氧化层对电荷的俘获特性,发现沟道区上方栅氧化屋将俘获电荷,使阀值电压下降,而栅边缘氧化层地电子的俘获明显增强,并高于室温一的对应值,从而导致NMOSFET关态特性变差,沟道电阻增大,以及电流驱动能力的显降低,提出了栅边缘氧化层增强电子俘获的深能级中性陷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77K下薄栅NMOSFET在F-N均匀电子注入时栅氧化层对电荷的俘获特性.发现沟道区上方栅氧化层将俘获净正电荷,使阈值电压下降;而栅边缘氧化层对电子的俘获明显增强,并高于室温下的对应值,从而导致NMOSFET关态特性变差,沟道电阻增大,以及电流驱动能力的显著降低;提出了栅边缘氧化层增强电子俘获的深能级中性陷阱机制.  相似文献   

5.
汤玉生  郝跃 《电子学报》1999,27(10):124-127
小尺寸MOSFET的强场性,场畸变性和漏区尺度比例的增大,使它的分布效应增强,更准确地描述小尺寸器件的栅电流需要分布模型。本文依据“幸运电子”概念,基于我们已创建的沟道和衬底电流的二维分布模型,建立了NMOSFET的电子和空穴栅电流的分布模型,空穴栅电流的分布模型是基于负纵向场加速的新的发射物理过程建立的,所建分布模型包含了更祥尽的热载流子向栅发射的物理过程,这将有利于MOSFET热载流子的损伤的  相似文献   

6.
沟道δ-形掺杂对于改善极小尺寸MOSFET性能、提高可靠性极其重要。利用能量输运模型(ETM),报道了沟道δ-形掺杂分布对0.1μm沟长NMOSFET结构特性的影响,根据漏源电流IDS、截止态电流Ioff、阈值电压VTH和S因子的要求,提出了使性能和可靠性得到优化的δ-形掺杂分布。  相似文献   

7.
SUPERTEX公司DMOS选型指南1、低开启电压N沟道增强型MOSFET2、低开启电压P沟增强型MOSFET3、N沟道耗尽型MOSFET4、N沟进增强型MOSFET5、P沟道增强型MOSFET6、低压N沟道MOSFET阵列7、低压P沟道MOSFET...  相似文献   

8.
超薄SiO_2膜电子隧穿及低场传输电流的温度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N-Si〈100〉衬底制作了10nm超薄SiO2作介质膜的MOS结构.研究了温度从100~450K电子从Si界面积累层F-N隧穿超薄SiO2的I-V特性及低场传输电流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的温度下,电流与温度基本无关;而在较高的温度下,电流随温度指数增加.为从理论上解释这些实验结果,认为在F-N隧穿电场范围,电流密度J1∝F2exp(-β/F),而在低场范围电流J=J0+J2,J2∝Fexp(-Φ2/kT).J0为低场漏电流.J1从实验数据可以求出,电子从N型Si〈100〉隧穿超薄SiO  相似文献   

9.
沟道δ-形掺杂对于改善极小尺寸MOSFET性能、提高可靠性其重要。利用能量输出模型,报道了沟道δ-形掺杂分布对0.1μm沟长NMOSFET结构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低温(77-295K)短沟NMOSFET准二维解析模型,研究了77-295K温区NMOSFET衬底电流相关的物理机制。发现沟道电子平均自由程不随温度而改变,其值约为7.6nm;低温下虽然沟道电子在漏端获得较高的能量,但由于碰撞电离减弱,使NMOSFET的衬底电流不随温度降低而显著增长。实验结果证明,提出的衬底电流机制和模型适用于77-295K宽温区范围。  相似文献   

11.
MOSFET电离辐射感生跨导退化的简单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提出了一个能有效反映辐射感生氧化物电荷积累和Si/SiO2界面态密度增加分别对MOSFET跨导退化影响的简单模型.通过模型与实验结果比较,讨论了不同沟道类型MOSFET(NMOSFET和PMOSFET)跨导退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P-MOSFET的TEM研究*刘安生安生邵贝羚王敬付军钱佩信(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100088北京)(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100084北京)空穴的迁移率远低于电子迁移率,与N-MOSFET相比P-MOSFET的最大缺点就是电流驱动能力弱。为此,人...  相似文献   

13.
深亚微米MOSFET衬底电流的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器件模拟手段对深亚微米MOSFET的衬底电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给出了有效的道长度,栅氧厚度,源漏结深,衬底掺杂浓度以及电源电压对深亚微米MOSFET衬底电流的影响,发现电源电压对深亚微米MOSFET的衬底电流有着强烈的影响,热载流子效应随电源电压的降低而迅速减小,当电源电压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热载流子效应不再成为影响深亚微米MOS电路可靠性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奚雪梅  王阳元 《电子学报》1996,24(5):53-57,62
本文系统描述了全耗尽短沟道LDD/LDSSOIMOSFET器件模型的电压电压特性。该模型扩展了我们原有的薄膜全耗尽SOIMOSFET模型,文中着重分析了器件进入饱和区后出现的沟道长度调制效应,及由于LDD/LDS区的存在对本征MOS器件电流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在宽禁带半导体6H-SiC材料上制作的反型沟道和掩埋沟道栅控二极管及MOSFET。器件的制作采用了热氧化和离子注入技术。因为6H-SiC禁带宽度为3eV,用MOS电容很难测量表面态,故利用栅控二极管在室温条件下来测量表面态。反型沟道器件中电子有效迁移率为20cm2/V.s,而掩埋沟道MOSFET沟道中的体电子迁移率为180cm2/V.s。掩埋沟道晶体管是第一只SiC离子注入沟道器件,也是第一只6H-SiC掩埋沟道MOSFET。  相似文献   

16.
在短沟道MOSFET器件物理的基础上,导出了其衬底电流解析模型,并通过实验进行了模型参数提取。模型输出与短沟MOSFET实测结果比较接近,可应用于VLSI/ULSI可靠性模拟与监测研究和亚微米CMOS电路设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多晶抬高源漏(PESD)MOSFET的结构作了描述,并对深亚微米PESDMOS-FET的特性进行了模拟和研究,看到PESDMOSFET具有比较好的短沟道特性和亚阈值特性,其输出电流和跨导较大,且对热载流子效应的抑制能力较强,因此具有比较好的性能.给出了PESDMOSFET的优化设计方法.当MOSFET尺寸缩小到深亚微米范围时,PESDMOS-FET将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器件结构  相似文献   

18.
深亚微米PESD MOSFET特性研究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多晶抬高源漏(PESD)MOSFET的结构作了描述,并对深亚微米PESDMOS-FET的特性进行了模拟和研究,看到PESDMOSFET具有比较好的短沟道特性和亚阈值特性,其输出电流和跨导较大,且对热载流子效应的抑制能力较强,因此具有比较好的性能.给出了PESDMOSFET的优化设计方法.当MOSFET尺寸缩小到深亚微米范围时,PESDMOS-FET将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器件结构  相似文献   

19.
WSi_2栅和Si栅CMOS/BESOI的高温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厚膜BESOI(BondingandEtch-backSilicon-On-Insulator)制备了WSi2栅和Si栅4007CMOS电路,在室温~200℃的不同温度下测量了其P沟、N沟MOSFET的亚阈特性曲线,分析了阈值电压和泄漏电流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20.
MOSFET衬底电流模型在深亚微米尺寸下的修正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建立精确的衬底电流模型是分析MOSFET器件及电路可靠性和进行MOSFET电路设计所必需的.在分析载流子输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常规结构深亚微米MOSFET衬底电流的解析模型,模型公式简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了衬底掺杂浓度与栅氧化层厚度对拟合因子的影响,并分析了模型中拟合因子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