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园林》2018,(12)
正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个性鲜明,是传统文化的沉淀及载体。作为一个系统整体的艺术综合体,其造园过程有着独特的规划视角与方法,其空间结构、要素表达、整体风格则透漏出传统古典的气息。传统文化的另一承载物——书法,则以毫为媒介,用字法、线条、章法等要素凝练情感,其不仅在文字、结构、章法等方面表现本身内容的传递,同时将创造者的个人情绪、修养追求融入其中,笔走龙蛇中凝聚出自己的意境,使情感、文  相似文献   

2.
雷芳 《福建建筑》2009,(2):26-28
闽东地处江南与岭南两大园林体系之间,在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基础上,分析闽东私家庭园布局与空间特色,探讨闽东古典园林布局与空间的主从关系,园林空间的内向特征、渗透与层次变化等问题,加深了对闽东古典园林地域特征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周宏俊  张波 《风景园林》2016,(9):108-114
园林中的向外眺望是传统造园的重要环节,而关于眺望的景观视觉特征及眺望在园林布局中的角色等关键问题,尚未有充分研究。本文即在此背景下,将园林眺望置于现存园林与园林文学文献中加以分析解读。具体地,分析了园林眺望之求"远"的视觉特质以及"远"的审美意义;在童寯先生《江南园林志》中园林经营位置之定律的启示下,详细分析了不同园林类型中眺望之经营位置的不同特征,指出了城市地园林中将眺望置于园林深处的布局倾向;再从对此定律的解读中引出空间与景观转换的"变",并结合相关园林文献加以阐释。可以发现,园林眺望中隐含了"园林最深处、登高方眺远"的理想模式,同时这一理想模式交织于园林文学与营造现实之间,趋向于传统造园的一个符号。  相似文献   

4.
从光影在古典园林景观中的形式表达、园林色彩、园林景观组织空间结构、光影在不同元素中的造型表现这四个角度出发,深入阐释了古典园林风格建筑中的光影审美表现。以大唐芙蓉园为例,分析光影在该园中的建筑布局、装饰应用方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旭东 《华中建筑》1997,15(3):112-114
分析了史前洪水和中华文明起源于山岳,使先民普遍存在山水恐怖意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起源在于崇高,而恐惧感是产生崇高的原因之一。通过美的移情作用,恐惧变为崇高,痛感变为快感,最后转化为美感。作为例证,该文还分析了古典园林中存在着数量崇高和力量崇高。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园林的内聚性与西方古典园林的外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文化哲学、思维模式及文化结构等方面来论述产生中西古典园林不同特点的内在因素。文章指出:中国古典园林的内聚性和西方古典园林的外拓性是中西不同文化心理个性在其造园艺术形态上的不同表现,它们质的区别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不同思维机制和不同文化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3)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景物为创作主题,尤其以表现山水题材最为普遍。古典园林的艺术营造与中国传统山水画可谓是殊途同归,山水造园之理和绘画之理有诸多相通之处,园林设计中的很多造园理论都与山水画的绘画理论密切关联。中国园林从中国山水画中汲取养分并发扬了中国绘画的民族特色,尤其是中国皇家园林中对山水画艺术元素的运用十分典型,为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研究素材和设计范例。  相似文献   

8.
古典园林与戏剧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德玉 《园林》2003,(7):8-9
园林外在的客观形象多半是靠自然景观来显现,而内在的主观意象则靠人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创造。通过园林这个自然的空间领域形象,唤起游园赏园者的想象和联想,生发出园外意、景外象、象外情。古典园林与戏剧音乐的关系正是体现了这种园林内在的主观意象。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里活泼俏丽的红娘短衣短裙,灵活的眼神,多变的神态表情,既侠骨热肠又刁钻泼辣,撮合了小姐莺莺和张生的一段旷世姻缘。这是苏州网  相似文献   

9.
正现代以来,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从未停止,关于园林与当代设计的关系也有各种尝试。在笔者比较熟识的当代建筑师中,王澍、董豫赣、童明、葛明等,都既对江南古典园林有着持续和深层的研究,又不断将对园林的理解尝试用于当代建筑的实践中。早在2007年,童明、葛明、董豫赣创立"与会",首次会议即于东南大学讨论园林,并在2009年出版《园林与建筑》一书。在他们四人中,董豫赣应该算是最执着于园林情趣的一位,他发表在《时代建筑》杂志  相似文献   

10.
沈洪 《园林》2002,(12):10-10
  相似文献   

11.
赵佳 《建筑与文化》2016,(1):148-149
中国画与古典园林犹如一对孪生姐妹,二者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其表现对象、创作手法、创作思路等均一脉相承;二者在虚实两个层面相互依存,互为彰显。中国古典园林为中国画创作提供素材,中国画又对古典造园在位置经营与空间布局上产生深远影响。无论中国画还是古典园林都要追求主次分明、疏密有致、虚实相生、远近得宜、藏露互补、动静皆宜等,用画论中的构图手法来组织建筑、山石、水体、植物等要素,构成如画的景观,表达如诗的意境。本文阐释中国画与古典园林的意境表达、中国画布局与古典园林位置经营之间的虚实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园林生态思想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  赵鸣 《风景园林》2014,(3):85-89
当下中国处于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引发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中国古典园林蕴涵有丰富复杂的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化发展思想,通过查阅古籍资料和对现存古典园林的实地调研,依据生态学原理对中国古典园林在规划选址、设计营建、运营审美中的生态思想进行辨识和研究,一方面可以扩充园林学的研究内容,有利于古典园林的保护和利用,另一方面对当下人居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迎泽公园综合改造工程为依托,对迎泽公园内北侧古典园林建筑中的油饰彩画进行修建后调研,分析各处建(构)筑物上采用的彩画样式、等级、纹样等情况,探索传统建筑与油饰彩画在现代城市中的运用与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4.
胡一可  杨锐  王劲韬 《华中建筑》2009,27(1):202-207
英国自然风景园与中国古典园林具有相似之处,但是区别无疑是巨大的。该文试从哲学基础及审美差异、设计观念和关于“自然”概念的理解等几方面比较深入地阐释两者的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园林叫“构园”,讲究一种思想,一种意境。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艺术与中国古代哲学的时空意识紧密联系,它强调整体性思维和动态可变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蕴含着最直接,最生动的宇宙思维模式。本文从古代中国宇宙思维模式的产生和特点出发,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哲学意境,指出古典园林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建筑仍机理论的生动体现,对现代建筑创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芬 《华中建筑》2004,22(1):120-124,131
中国古典园林以建筑为基础,将建筑、山水和花木鬲度触合,把自然与人统一起来,借助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创造一个“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这种在自然审美的畅神意识之外注入的“诗情画意”和“环境美”的新内涵,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7.
图绘园林的迷径——近代中国园林图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明慧 《华中建筑》2009,27(2):240-244
该文对将西方图式引入近代古典园林阐释的历史进行反思,剖析了西方制图术阐释传统园林的困境,以期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图式表达寻找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实地考察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以沧浪亭、拙政园为例,分析了古典园林造园思想源于场所、形式互为补充的特点,总结出互补性设计理念,提倡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应尊重场所,与场地特征相协调,强调设计的主题构思、解决问题的途径来源于场地自身,主张设计的过程就是与场所交流、协调和延续场所精神的过程,通过选用具有关联性、互补性的景观元素,构筑有机的空间结构,创造健康、优美、宜人的人居境域,促使场所生态、人性、文化和谐统一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日古典园林哲学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庭风 《中国园林》2003,19(5):70-75
中日两国古典园林的哲学基础都是儒、道、佛三家,但三家在中日两国园林中表现强弱有差异。中国突出儒家思想,以至于园林显出入世治世和诗情画意的文人气质;日本突出佛家思想,显出弃世厌世和枯禅清淡的僧徒气质。但是,两国园林都崇尚道家的自然山水观。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园林叠山的专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劲韬 《中国园林》2008,24(1):91-94
叠山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创作手法之一。叠山技术的成熟和专业化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园林的意境。北宋营建的皇家园林——艮岳,促进了园林叠山技术的发展,也催生了叠山师这一新的职业。这种叠山专业化的趋势加速了园林叠山技巧的提高,同时也造成了中国后期园林叠山的艺术感染力和创造力下降,出现程式化等发展趋势。探讨了叠山专业化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如北宋和明清时代,分析了叠山专业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