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百灵庙是清时漠南著名的蒙古学问寺。历史上建筑规模庞大,在蒙古宗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百灵庙汉藏结合式正殿建筑艺术的解读,其建筑形态是蒙古地域汉藏结合式召庙殿堂形式在清初的延续和发展,有着自身的建筑及装饰特色,对蒙古地域藏传佛教建筑发展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席力图召是清代漠南蒙古有影响力的寺庙,在蒙古宗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席力图召汉藏结合式大经堂的资料查阅及田野调研,并对其建筑艺术进行解读。大经堂建筑是受西藏五世达赖时期格鲁派寺院建筑及装饰影响下的产物。同时,由于席力图呼图克图在漠南蒙古宗教地位的崇高,在大经堂建筑中融入了诸多政治、民族寓意的高等级装饰,使这座大经堂成为了蒙古汉藏结合式殿堂的经典作品,对蒙古地域藏传佛教建筑发展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藏传佛教格鲁派与蒙古右翼建立官方联系后,大召寺成为在蒙古土默特部建立的第一座格鲁派寺院,在蒙古宗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正殿建筑形态是蒙古地域汉藏结合式召庙殿堂形式的伊始,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随着藏传佛教在蒙古各部的广泛传播以及各地寺院的广泛兴建,这种建筑衍生出丰富的形态,成为蒙古高原宗教建筑艺术中的突出代表,针对大召汉藏结合式正殿建筑艺术的解读对蒙古地域宗教建筑发展史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蒙古地域藏传佛教寺庙的广泛创建与迅猛发展促进了草原建筑文明从游牧文化向定居文化方向的转变。文章以清代典型蒙古宗教聚落为研究对象,运用国内外空间结构的相关理论,归纳清代典型蒙古宗教聚落空间结构形态特征,解析其空间形态结构背后深层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宗教文化类建筑的形成、发展和消亡能够从特定角度体现出特定时期内其所在区域的政治体系、文化结构以及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藏传佛教文化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自13世纪传入蒙古后,藏传佛教历经几个世纪,对蒙古人以及整个蒙古民族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寺庙建筑的建立、发展和消亡见证了一个地区在一段特定的时期所走过的路程,其发展、变迁中折射出藏传佛教的历史及社会生活的变迁。文章对现蒙古国境内较典型的寺庙进行了调研分析,并对各个寺庙的单体建筑的现状及特点作出相应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作为主体蒙古文化区的漠北蒙古地域,该地域内的藏传佛教寺庙是兼具蒙、汉、藏等多种建筑艺术与文化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政治、宗教三方面探讨了呼和浩特地区人文环境对藏传佛教召庙的影响因素,并结合蒙古民族的生活方式与建筑文化的特点进行了研究,从而真正起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希拉木伦召历史上为漠南蒙古土默特地区知名寺庙席力图召的一座属庙,其汉藏结合式正殿建筑效仿主庙正殿建造,在诸多方面存在相似性。但由于建造年代、建筑等级、时代审美意趣的差异,使得其在效仿的同时在建筑形态、装饰手法方面表现出自身的建筑特色,对研究清代中期蒙古土默特地区汉藏结合式寺庙殿堂的发展特征有重要的实例价值。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3):241-242
满洲政权能够从东北一隅发展壮大一统中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与蒙古各部联盟。对蒙古各部的关系一直是清王朝统治的重点,其中利用藏传佛教来联合蒙古各部更是清王朝的一项重要政策。关于这一政策何时开始实行,本文将通过努尔哈赤的服饰表现,来探讨努尔哈赤统治时期满洲政权以采取崇信藏传佛教来联合蒙古部族的宗教政策,并取得了成功使蒙古各部成为满洲统一中原的重要力量。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了解清王朝的宗教政策和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9.
16世纪下半叶,藏传佛教再度传入蒙古地区(本文中出现的"蒙古地区",指现今的中共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归化城(今呼和浩特玉泉区一部分)修建于1572~1575年。清朝统治者大力弘扬佛教文化,归化城逐渐成为漠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宗教中心,后来随着中原地区与蒙古地区乃至俄罗斯贸易的扩大,发展为"草原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节点城市。由于宗教活动的频繁开展,寺庙作为一个地区具动力的因素,吸引着大量的朝拜者和商人前往,为各个阶层的人提供了固定的交易场所,构成了以寺庙为核心的商业空间。寺庙辐射区作为买卖城内部商业空间结构的主体,其构成的商业空间是买卖城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对归化城内商业空间形成原因进行探究及分析,有助于推动呼和浩特旧城区的保护规划实施,也是新时期顺应"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归纳总结了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建筑的相关研究成果及方法。提出3点研究蒙古藏传佛教建筑的新思路:以历史不断演进的眼光看待藏传佛教建筑遗存;采用既见"物"又见"人"的方法研究藏传佛教建筑,以更大的文化圈视角思考和审视藏传佛教建筑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