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地处南海之滨,自古以来对外交流频密,佛教传播的历史也相当悠久。公元 2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作为当时重要口岸的广州,成为佛教由海上传入中国的一大门户。此后,广州作为岭南地区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确立,更是促进了佛教在广州地区的流传和发展。根据笔者搜集的各种史料统计,广州自西晋始建佛寺到清末,先后出现过大约 160 多所寺庵。本文通过对广州地方历史文献与历史地图的综合研究,透过各个历史时期佛教寺庵在广州的分布状况,分析其分布特征和相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鸡足山位于云南大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古处中原文化与印度文化过渡地带,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一教三派的交汇地,为我国著名佛教名山。明末清初时期,其寺庵建设数量达到"大寺八,小寺三十有四,庵院六十有五,静室一百七十余所"的宏大规模,在全国佛教名山中位居第一。基于实地踏勘,结合鸡足山志、古代诗文、明清游记等古籍资料,研究其寺庵总体分布规律与内涵,分析宗教思想在寺庵总体布局中的影响与体现。研究得出鸡足山寺庵总体呈现"一城八寺"的布局结构,并传达了"三界三境"的空间意象。  相似文献   

3.
梅庵,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肇庆市梅庵岗上。相传唐代佛教禅宗六祖慧能经过此地,曾经插梅为标识。五代在此建庵,命名为“梅庵”,以纪念六祖慧能。 梅庵现存主体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和六祖殿,位于一条中轴线上。大雄宝殿的半拱梁架保存了北宋木构特点,该殿建于北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是岭南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在长江以南的现存木构建筑中,排行第二,仅次于福州华林寺大殿(建于乾德二年,即公元946年)。  相似文献   

4.
山岳型寺庵园林是我国传统园林重要组成部分,在景观特征、环境保护及当代发展角度有其特殊的研究价值。文章基于景观特征研究相关概念,以佛教名山鸡足山寺庵园林为案例,通过实地调研和古籍文献阅读,对古代鸡足山寺庵园林景观特征进行分析与凝练,在现状问题分析与归纳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及现状情况,提出鸡足山寺庵园林景观特征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杭州"西溪天堂"是一个以酒店集群为核心,整合旅游服务、商业、居住等功能,以实现城市旅游集散中心为主要功能目标,以延续西溪历史文脉为文化目标的城市综合体。文章简要介绍"西溪天堂"这一建设项目在城市有机更新理论基础上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6.
泰国,全称泰王国,旧称暹罗(Siam),位于中南半岛中部,是东南亚最重要的佛教国家之一,也是研究喜马拉雅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佛教从公元前3世纪传入泰国至今,在泰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泰国佛教受到来自印度、柬埔寨、缅甸、斯里兰卡等不同地区的影响,并留下了丰富多样的佛教建筑。文章旨在通过对泰国不同文化区的佛教建筑进行对比研究,进一步探索东南亚地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7.
大理地区现存的佛塔多为汉传佛教的密檐塔,其次为喇嘛塔,始建于南诏国时期。整个大理地区所流传的佛教主要为汉传佛教和阿吒力密教,其次为藏传佛教,三种佛教并存发展,形成大理地区独特的佛塔文化。该研究对大理地区佛教及佛塔的发展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并选取大理地区五个具有代表性区县的现存佛塔为研究对象,对其形制与特色具体分析研究,以解析大理地区三种佛教共存影响下佛塔呈现出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8.
西溪古镇地处江苏省东台市西南2.5公里处,三角圩河汇入泰东运河处的北岸。原为海边煎盐灶地,以其居古海岸沙堤西侧溪水河畔而得名。古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古韵浓郁,是苏北地区保存完好、富有特色的古镇之一。 一、西溪古镇的基本概况 1.古镇历史:西溪古镇成陆地较早,新石器时代,西溪已经成陆,并有先民在此捕鱼为生。汉唐时,渔盐业逐渐发展,西溪成了集镇。北宋开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2)
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环境造就了大同地区特殊的文化氛围,使得大同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里曾经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佛教中心,至今仍保存了众多的佛教文化遗迹。佛教在大同的兴衰发展,深深地影响了这一方的历史与文明,也为本地区的社会和谐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2):44-49
佛寺佛塔不仅是佛教的圣地,也是记载和传承佛教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在探访临沧市辖区内主要佛寺佛塔的基础上,从文化学、历史系的角度研究和探寻,从佛寺佛塔的建筑与文化勾画出了佛教传入临沧地区的历史,掘示了佛教文化对临沧历史的影响,展现了临沧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佛教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历史,从而掘示了临沧与周边国家源远流长友好往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奉节白衣庵滑坡演化的工程地质与历史地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对三峡库区白衣庵滑坡进行的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对众多勘探资料进行研究;从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分析出发,揭示白衣庵古滑坡的解体演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从第四系地层沉积关系和年龄、特殊地层变形破坏形迹及地质事件的相互关联性出发,对自衣庵古滑坡进行历史地质综合分析,阐明其发育演化历史,从而判别其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白衣庵滑坡整体是稳定的,但局部不稳定,将以中小型滑坡为主的形式逐渐发生解体。采用古滑坡的工程地质与历史地质联合分析法,可揭示大型古滑坡在不同地质环境下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多样性,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滑坡目前所处的发展演化阶段,以正确评价和预测滑坡稳定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广州历代佛教寺院分布及其形成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韶颖 《华中建筑》2011,29(2):154-157
佛教寺院作为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场所,与中国古代城市形态密切相关,研究其分布状况及制约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历史上,广州是岭南地区佛教传播和发展的中心,其寺院的分布变化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形态中的佛教场所具有代表意义.在描述各个历史时期广州佛教寺院分布状况的基础上,总结其分布特征,并探寻影响佛教寺院分布的相关因素,以尝试深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沈阳地区汉传佛教寺院现状调研,选取6个重点寺院进行测绘及历史资料收集,分析这些寺院的环境选址、规划布局、建筑类型、建筑的尺寸比例等要素,并与其他地区典型的汉传佛教寺院进行对比,总结沈阳地区汉传佛教寺院的特征,最后运用Ecotect软件对寺院内风环境进行模拟分析。研究成果可为今后沈阳汉传佛教寺院的保护、修复、重建等工作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法国著名哲学家列斐伏尔的"层次和维度"理论为基础,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将城市空间分为:地形、日常生活、权力和中介四大层次的新方法对当代城市问题展开研究;笔者以杭州西溪地区为例,运用上述研究方法对其城市景观进行层级式分析,通过剖析杭州城市开发与西溪景观特质保护间的矛盾,以描述我国快速城市化地区的都市现象并试图指出我国在权利和资本强力推动的城市化过程中所存在的中介层次断裂和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15.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西部,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历史上曾与西湖、西泠齐名,并称杭州"三西"。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湿地公园。本着尊重原创精神与地区法则,为了重拾西溪人文记忆,打造杭州不可或缺的当代艺术与创意基地,整个村落共包括水墨西溪、消失的建筑、溪居林院、树影梦叠、再动框景、无尽的花园、断桥残雪、土楼等建筑群体,它们的设计者正是我国当代的八位著名实验建筑师:李晓东、王昀、王路、齐欣、王维仁、吴钢、张雷、刘家琨。而这场大型城市文化项目的组织者就是城市运营创意人——黄石。  相似文献   

16.
无尽的花园     
<正>项目名称:杭州西溪艺术村工作室项目地址:杭州西溪建筑面积:5,642平方米设计/竣工:2008年/-设计规划建筑景观项目性质:艺术工作室西溪国家湿地艺术村位于杭州西郊五常地区,紧邻环城高速路与五常大道。湿地内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大面积的水域。西溪艺术村工作室的整体布局基于原有的宅基地,以保护湿地。整个建筑群分为四大组团,每组团均由客房,餐厅,多功能厅(入口大  相似文献   

17.
王天水 《城建档案》2013,(10):19-23
档案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历史的真实记录与见证,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文化财富和社会资源,传承着人类的智慧和文明。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建设中留下自己的痕迹,反映着不同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特征。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划作为实施城市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措施,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龙头和灵魂。保持城市一定限度的原有风貌,保护城市文化遗产。体现其历史文化与价值,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记录城市的历史文化,挖掘、保留城市的记忆,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档案部门的社会职能。文章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综合保护工程为例。就城市规划视角下,如何对西溪湿地文化遗存进行挖掘、保护与利用,再现历史文明,作一些档案文化展示。  相似文献   

18.
郑洁 《规划师》2005,21(1):56-59
广西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分区详细规划经过探讨风景名胜区佛教景观规划的几种方案,提出以宗教脉络贯穿全山,以有限的建筑营造山不断升华的宗教意境,通过“三主一辅”的寺庵体系将这规划思路落实于空间,并指出风景名胜区的佛教建筑能构建不应孤立考虑,而应结合整个规划体系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9.
在佛教的传播与发展中,佛教寺院作为物质载体,展现了地域文化、传统文化与宗教文化相互融合的双重魅力。该文选取安徽滁州琅琊山佛教寺院琅琊寺为研究对象,琅琊寺是安徽地区能够反映传统建筑特点的重要历史遗存,从寺院选址、空间布局、接地方式、平面形制、立面构图、装饰艺术六个方面分别展开研究。在挖掘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地域文化影响下的琅琊山佛教建筑特征,并探究琅琊寺的建筑之美响应在群山、流水、殿落与亭廊之间,展示了空间组合所赋予的和谐与韵味,研究琅琊寺的建筑特征对于认识地区文化内涵和研究安徽地区历史进程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西溪天堂外婆家地处西溪湿地的东南角,周边有着“一曲溪流一曲烟”的江南独特温地景观。深厚的历史、旖旎的自然风景以及浓郁的田园水乡风情.构成了西溪天堂外婆家的独特风情,最独特的要数其中包含的沈雷与孙云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铁汉柔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