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文人写意山水派园林的传统创作方法,一般要通过三个创作“境界”。这种创作过程。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高度结合,在我国遗存的古典园林中,以文人写意山水派园林表现得最为典型。江苏许多遗存文人园林,都属于这种类型。中国古代造园大师们,在创作过程中,第一步,就是要创造出一个“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相似文献   

2.
沈福煦  刘庭凤 《园林》2008,(12):82-93
中国,是发现和发明的国度,她创造了美仑美奂的物质文明和世所罕见的精神文明,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具有永恒魅力的美。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美的生活境域。中国古典园林又称自然山水园,在中国古代的造园家看来,艺术与生活、艺术与自然没有森严的界限,人在城市中仍得享山林之趣,在人类生活的时空中应处处存在着艺术。正由于古人有这样的生活理想,所以才有了"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古代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艺术及造园技术的产物,而且也是蕴涵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宝库。荟萃了文学、哲学、美学、绘画、戏剧、书法、雕刻、建筑以及园艺工事等各门艺术,组成浓郁而又精致的新的艺术,具有美的生境、美的画境和美的意境,每一座古典园林都是华夏文化的缩影,值得我们去永久地欣赏、细细地品味。  相似文献   

3.
何雅莉 《安徽建筑》2013,(4):25+106
园林之诗情画意即诗与画的境界在实际景物之中。文人园林造园的手法是写实和写意相结合,诗词和绘画的艺术手法影响了园林的形成,园林与山水画、山水诗文互相启导,互相发展。中国文人园林将文化理念和艺术思想融入每一个景观要素中,将景与情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4.
黄玮 《中国园林》1994,10(4):6-7,5
中国是世界造园发祥地之一。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崇尚自然、自成一体、独树一帜、影响深远。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重要和光辉的篇章。苏州古典园林历史久远、数量众多、造艺精湛,为当今世界所罕见。故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成为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园林是自然山水风景园林,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大类型。苏州园林为文人写意山水园,是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具有小巧精雅的艺术特色。苏州园林是第宅园林,园林是住宅的扩大和延伸,其设计主导思想是创造“诗情画意的城市山林”。苏州传统住宅都是较封闭、规则、对称、院落  相似文献   

5.
邱彩琳 《安徽建筑》2014,21(6):13-14
宋代中国古典园林发展逐渐完善,尤其是文人园.从唐代的形成到宋代的成熟,无不体现中国园林的多样性.文章从宋代文化绘画的发展与文人园的关系,以及宋代文人生活思想等方面,以北宋司马光独乐园、南宋吴兴章参政嘉林园、丁氏园等私家园林为例,主要论述了宋代文人园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自然与不对称的美闻名于世,天生具有柔美、纤巧的女性背景.然而关于女性与古典园林的深入探究,目前学界是相对匮乏的.文章从女性的园居活动、造园活动以及园林环境与女性意识相互投射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对古代历史文献与文学绘画作品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园林中的女性气质、古代女性的园居活动以及园林与女性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希望由现象到本质探讨女性与园林的关联,丰富今人对古典园林的认知,也为当代女性空间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园林中艺术品位最高的私家园林大部分是“文人园”。古代文人一般讲求含蓄,致力深刻。于是就要求园林在诗情画意的基础上,追求更深一层的审美意蕴,“寻找可以显现心灵方面的深刻而重要的旨趣”(黑格尔《美学》)。具体表现为用象征来熔铸理趣,一用理趣来丰富象征。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中国文人写意园的色彩为研究对象,从文人写意画色彩特征分析入手,梳理出文人写意园以水墨黑白极色为用色基调,以“粉墙画本”的形式“无色求色”,尽显无色之美、本色之趣的色彩特征.再从现象引向本质,探析文人写意园色彩的成因与儒、道、释三大传统文化精神的种种联系,“无色求色” “以园写意”的高逸心性是文人写意园色彩形成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古典园林历史悠长,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成为了独树一帜的园林形式,对后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回顾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从最初的以狩猎为主的苑、囿,到模拟自然神仙仙境造景,后经魏晋时期文人参与造园诗情画意入园林,和两宋时期的写意山水园,直到明清私家园林大量发展,中国园林艺术达到了鼎盛时期。历史已经逝去但是它又给后人留下了什么呢?中国古代园林审美观可以概括为三大方面自然、如画和尚雅,其中蕴含的自然生态观念,朴素自然审美观念等都启发着现代环境景观设计。所谓"无水不成园"本文着重讨论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思想在现代水景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翘楚,运用高超的写意山水艺术手法,创造出中国造园艺术典范。园林中的桥可谓是风景桥,它不仅具有园路的基本通行功能,而且拥有园林建筑的特色。文章介绍了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桥的形态有平桥、曲桥、拱桥、廊桥等,分析了园林桥的功能及表现手法,揭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在桥上的体现,以期为现代园林桥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回顾中国传统园林理论对西方园林影响的历史的基础上,从中国园林西渐历程“、中国热”时期对西方园林的影响等方面深入研究了中国园林在西方第一次传播与影响的过程与结果;进而从造园思想、园林布局、造园要素等方面的具体影响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来获取对中国传统园林更为客观、真实的认识与评价,以求能在面对西方“强势文化”巨大冲击的时候重新确立正常的交流心态,并结合当前中国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现状和中国传统园林对西方影响启示的总结,积极探讨中国风景园林现代化进程的未来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王玏  魏雷  赵鸣 《华中建筑》2012,(5):105-107
中国古典园林的完成多与画家有关,许多园林理论也与画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该文以王维的画论《山水诀》为研究基础,通过系统分析其画理,结合辋川别业这一园林实例,探讨了《山水诀》中的相关绘画布局理论与园林布局美学之间的关系,并总结了《山水诀》中的园林美学观点。希望通过对传统画理与园林美学的研究,在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式园林的工作中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写仿,指对已有作品进行模仿的创作手法,在我国古典园林修建过程中普遍存在。台湾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板 桥林家花园与苏州留园之间被认为有着写仿的关系。但现有文献论述尚未足以支撑这一观点。考虑古典园林的“历时” 属性,将两座园林放在特定历史时空节点审视,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分析,还原与林家花园修建同时期的留园空间,再 从空间布局、游园节奏与节点设置等方面进行比对,得到更多两园紧密联系的有力的证据。证明板桥林家花园与留园 之间写仿关系的确实存在。将“历时性”视角引入古代园林研究,可以对全面理解园林空间提供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周宏俊  张波 《风景园林》2016,(9):108-114
园林中的向外眺望是传统造园的重要环节,而关于眺望的景观视觉特征及眺望在园林布局中的角色等关键问题,尚未有充分研究。本文即在此背景下,将园林眺望置于现存园林与园林文学文献中加以分析解读。具体地,分析了园林眺望之求"远"的视觉特质以及"远"的审美意义;在童寯先生《江南园林志》中园林经营位置之定律的启示下,详细分析了不同园林类型中眺望之经营位置的不同特征,指出了城市地园林中将眺望置于园林深处的布局倾向;再从对此定律的解读中引出空间与景观转换的"变",并结合相关园林文献加以阐释。可以发现,园林眺望中隐含了"园林最深处、登高方眺远"的理想模式,同时这一理想模式交织于园林文学与营造现实之间,趋向于传统造园的一个符号。  相似文献   

15.
张瑾  王洪成 《园林》2020,(3):20-26
本文在中国山水画与传统造园发展相辅相成的研究基础之上,从"画游-园游"的角度,尝试就山水画理对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通过结合中国古典园林实例的造园手法,分别从"物游"与"心游"两个层面分析画理在造园实践中的表达,为设计者从山水画的"画游"角度去理解传统园林的"园游"路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陈高明  董雅 《风景园林》2014,(1):132-135
当代有关张大千艺术成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绘画方面,而很少有人关注他的造园艺术。实际上,张大千不仅是著名的画家、书法家、诗人、收藏家、鉴赏家,同时还是一位极富灵感的造园家,他一生钟情于造园,而且对造园艺术有着独特的美学见解。受绘画思想的影响和传统园林艺术的熏陶,20世纪50年代以后张大千先后在巴西、美国和台湾建造3处具有中国传统文人园林特色的园宅。文章通过对他亲自设计建造的“八德园”、“环荜庵”和“摩耶精舍”3处园宅的分析,来探究张大干的造园思想及造园艺术。一方面作为对他完整艺术人生的补充和完善,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为当代园林设计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严敏 《风景园林》2020,27(7):121-127
《环翠堂园景图》是一幅明代徽州长卷版画,清晰刻画出一座私家园林—坐隐园的全貌。以该版画为研究对象,以声景为研究视角,探寻传统园林绘画中的园林声景营造价值。通过画面观察结合诗文资料补充,提炼画卷中园林声景的声音要素,分析画卷中的坐隐园声景类型,总结画卷中传统园林"声色"风景营造在选址、时间维度、声景联想等方面的特征。研究得出:从传统园林绘画中可有效地提炼声景的构成要素,有助于深入理解传统园林的声景营造思想与特征,表明园林绘画在声景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山水画和古典园林两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情结"所蕴含的自然观。通过反映自然山水在体现自然观的绘画以及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挖掘艺术与园林中的"山水情结"的指导价值与文化意义,以期在当今景观设计中体现这种文化思想。同时指出"山水情结"与生态理念道并行而不相悖,"山水情结"是我们具有特色的文化财富,在当代的城市建设与景观设计中不应该忽视"山水情结"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胡永红 《中国园林》2006,22(7):50-55
专类园是一种强调专类植物展示和植物造景的园林形式,在植物园中处于重要地位。以世界上69个知名植物园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专类园设置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它们的共性和特点。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植物园中,专类园类型超过50种,其中,蔷薇园、岩石园、水景园、树木园、东方园、草本植物园、生态园等在植物园中比例超过40%。拟建的上海辰山植物园中专类园建设将以此为借鉴与参考,结合辰山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与上海植物园错位发展的原则,拟设置30个专类植物园区。  相似文献   

20.
两"园"合一学用并举--浙江林学院植物园规划设计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寓植物园于校园”的做法在中外都十分流行,但其中大多数高校的植物园都只是校园总体的一部分,属“园中园”或“园外园”性质,并以“学”为主.浙江林学院植物园“两‘园'合一,学用并举”,即校园和植物园在空间上重叠;植物园不仅要有教学功能,也应为整个校园的生态环境改善、休读场所建设、校园文化营造、师生人心凝聚而发挥重要作用,既丰富了高校植物园的内涵,也为缓解高校植物园用地局促、经费紧张和人才缺乏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