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以来,以女性视角对父亲形象的书写是一个重要的主题.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女性作家笔下多样化的父亲形象的分类分析,认识文学形象与时代背景、文学思潮之间的关系流变,寻找"父亲"这一形象所折射出的现代女性作家在时代语境下的思想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2.
虹影在《饥饿的女儿》中塑造了一个前期反叛后期隐忍的母亲形象,既是新时期女性作家对"五四"以来传统的"贤妻良母"母亲形象的消解,也是对男权社会所构建的女性形象的颠覆。透过对母亲精神的传承,对母亲困境的展示,以及对母亲桎梏的叛逃,展现了以六六为代表的当代女性重塑自我、张扬独立意识和反叛精神的野性之美。  相似文献   

3.
中国作家张洁和澳大利亚作家克里斯蔕娜.斯泰德在她们的代表作《无字》和《热爱孩子的男人》里,都不约而同地展示了两类女性的不同生存图景:"屋子里的天使"和"自由的天使"。虽然处于不同国度和时代,但作家们都表现了她们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同时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进步,作家们对女性主体意识的获得和女性的前途寄予了热切的期望。  相似文献   

4.
后新时期出现了三种“父亲”形象想像:还原了人性色彩的父亲、作为我们精神支撑的父亲及赋予了象征意义的父亲。父亲形象不断被重写,呈现出回归传统的趋势,传达出作家们重建人文信仰,重建社会文化秩序的艺术愿望。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成功地刻画了父亲送儿子时爬铁道去买橘子的背影,这一"背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正面父亲形象。对这一形象的准确理解和感知,在当今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迟子建是中国当代文坛上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一位作家,她的小说中出现了一些"苏俄形象"。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原理分析这些形象并进行探源,同时对这些形象言说自我与他者的功能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7.
在移民题材小说《扶桑》中,严歌苓深入刻画了旧金山第一代华裔女性移民在中国封建父权、白人种族歧视及以及西方中产阶级女性霸权话语多重压迫下的失语状态。通过塑造拒绝白人"拯救"的女主人公扶桑这一华裔女性形象,作家批判了白人女基督徒的道德标准,颠覆了白种人拯救黄种人的主流印象,表达了希望处于西方强势文化包围下的华裔移民群体维护自身民族文化属性的吁求,这对当代美国华裔妇女构建自身话语权也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激发了学术界对约翰·斯坦贝克作品中女性形象阐释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由于关注文本的不同、关注方式的不同,不同的研究者对斯坦贝克笔下女性形象的解读存在一定的分歧,对作家、作品的认识也截然相反,有的认为斯坦贝克是一个男权至上主义作家、他缔造的是一个女性缺场的世界,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提倡男女平等的具有时代意识的男性作家。对过去半个世纪来国外斯坦贝克女性研究成果进行述评,能够为未来国内全面深入开展斯坦贝克女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艾丽斯·沃克在《紫颜色》中,从其独特的女性视角,通过塑造颠覆父权传统的全新女性形象,刻画小说中人物不断觉醒的女性自我意识,成功解构了父权制背景下女性的"他者"形象,重新定位女性自我价值,重新构建女性话语权以弘扬女性主义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通过借鉴"女性批评"(gynocriticism)理论,它强调对女性作家女性经验的研究。追寻凯瑟琳·安·波特独特的人生经历及其创作思想的发展,从而挖掘波特从一个平凡南方女孩而成长为一名成功艺术家的艰难一生中所表现出的独特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1.
现当代女性作家作为创作主体在探寻自己的主体位置时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女性面临的困境上。文章围绕女性的困境和她们的抉择分析了茹志鹃、张洁、陈染三位女性作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她们关注女性的视角由外到内,最终进入女性隐秘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2.
威廉·福克纳在小说《圣殿》中通过谭波儿这一女性形象,揭示了女性与自然在父权制世界观下相同的"他者"地位和"受害者"身份,反映了他对自然与女性同一性的关注。小说通过塑造被阉割的男性形象金鱼眼,进一步对父权制社会进行了讽刺,表达了作家渴望自然、女性、男性和谐相处的生态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3.
虹影在《饥饿的女儿》中塑造了一个前期反叛后期隐忍的母亲形象,既是新时期女性作家对"五四"以来传统的"贤妻良母"母亲形象的消解,也是对男权社会所构建的女性形象的颠覆。透过对母亲精神的传承,对母亲困境的展示,以及对母亲桎梏的叛逃,展现了以六六为代表的当代女性重塑自我、张扬独立意识和反叛精神的野性之美。  相似文献   

14.
现当代女性作家作为创作主体在探寻自己的主体位置时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女性面临的困境上.文章围绕女性的困境和她们的抉择分析了茹志鹃、张洁、陈染三位女性作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她们关注女性的视角由外到内,最终进入女性隐秘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作品中描摹两性关系,这是女性作家长久以来一直努力思考的问题。张抗抗则借用长篇小说《作女》表达了其创作意图,即有意颠覆传统的男权社会,并通过对女性自我的形象塑造、对男性形象的解构和对两性关系的颠覆三个方面明确展现出男权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6.
茅盾的"时代女性"人物系列是一个清晰而又复杂的群体,时代女性形象在他的小说中占有非常瞩目的地位,从而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女性形象艺术画卷。分析茅盾《蚀》三部曲中"时代女性"形象之外在和内在的共同特征,透视作家创作时共同的心理机制,揭示其对茅盾小说创作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以来重登文坛的张贤亮以其小说创作引起文坛广泛关注,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塑造得纯洁素朴、令人读罢油然心生敬意。但是,在这些"鲜活"的女性形象身上却深深地烙有男权主义的印迹,这种印迹使得作家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陷入了格调不高的误区。分析了误区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林语堂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成为女性文学研究者关注的对象,其中不乏推崇者,赞其有"女性意识"。聚焦林语堂笔下的女子镜像,其道德评判大相径庭,情感审美大异其趣,隐匿着男性视阈与男人命名。文章据此立论,厘清林语堂女性思想的外在肌理与内在脉象,对林语堂的女性思想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9.
《一位女士的画像》是亨利·詹姆斯早期的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男作家独特的女性认识和细腻的笔锋,塑造了一群生命力旺盛、热爱生活、追求自由、见解独到、内心纯洁、固执保守的女性,这些人物与前人形象迥异。在这些被刻画得栩栩如生的形象中,女性角色既拥有保守的一面,又能体现出超越时代的开放性。她们思想独特,追求个性解放,但由于社会制度的种种制约,受男权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所约束,最终无法摆脱来自男性的压迫,而局限在自己狭小的天地里踽踽踱步。通过分析这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能够感受到詹姆斯对女性的诚挚关怀,这种喜爱促使他把女性作为作品的中心,这一个令人尊敬的做法,为后世诸多作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分析了华裔作家叶祥添的小说《山光》《龙门》《龙翼》中的几个女性形象。将她们分为固守传统的和超越传统的两类,认为超越传统的凯西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抗争精神的女性的代表。叶祥添塑造凯西娅形象,为女性的解放指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