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唐时期的隐逸现象继承了魏晋遗风,开启了唐宋隐逸之风尚.初唐隐逸有士大夫的园林隐逸和王绩为代表的山野隐逸两种类型.初唐统治者对隐逸者多有褒奖,社会对隐逸行为比较宽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隐逸之风,满足了隐居者追求精神自由和个性独立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试论方岳及其隐逸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岳桀骜独立的个性决定了对田园隐逸的向往成为其词作的主调,其隐逸词悠闲散淡而蕴含沉郁之气,有较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方岳桀骜独立的个性决定了对田园隐逸的向往成为其词作的主调,其隐逸词悠闲散淡而蕴含沉郁之气,有较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初唐的经济和文化日趋繁荣,初唐有一批诗人在诗歌中表现了对宇宙、历史、人生的思考,流露出对宇宙悠远、历史兴亡、繁荣须臾、人生短暂的感触.这种创作倾向体现了初唐诗人的审美情趣,丰富了初唐诗歌的意蕴.这种倾向与初唐诗人重视易学和史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沈佺期和宋之问除了在诗歌格律方面的贡献外,对初唐诗歌的创作技巧也多有发展。沈、宋摒弃齐梁以来堆砌浮艳的风气,注重语言锤炼,以精炼朴素的诗作给初唐诗坛带来清新之风,并在立意取境、谋篇布局、意象选择等方面也颇具巧思,加之充盈的情感内蕴,使诗歌达到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表现出对律体创作技巧的全面掌握,为唐诗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魏晋隐逸精神意蕴深长,影响深远。但魏晋士人的隐逸的心态实则为自我意识觉醒下的自我选择,带有"隐居以求志,去危以求其安"的色彩。后代士人对魏晋士人的隐逸增加了自己的发掘和阐释,一定程度上将其美化了。因此欲要探讨隐逸的内涵,还是需要从魏晋士人的心态出发,找寻隐逸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7.
隐逸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现象对中西方文明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隐士们注重人文内心的个体主义以及诉诸山水纵情山水的追求在中西方文化中是共通的。尽管隐逸文化有其悲观遁世消极的一面,但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隐逸文化都有其积极的共性。隐逸文化中积极正面的因素,有助于人们关注内心世界的平和,保持心灵的宁静,构建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隐逸诗和古典园林是士人隐逸文化的组成部分。魏晋时期,隐逸诗和古典园林作为士人隐逸思潮的载体而兴盛。这期间,隐逸诗由游仙、招隐等题材逐步转向山水、园林题材,而士人园林的勃兴也反过来影响到隐逸诗创作意境的开拓。  相似文献   

9.
吴镇以擅画隐逸题材而著称,其绘画成就在元代有极高的地位.文章旨在研究吴镇绘画中隐逸文化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倾向,探讨吴镇绘画中的隐逸文化在元代绘画中的独特性,揭示其中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10.
明代,楹联创作主体的隐逸身份非常明确,他们留存下来的较丰富的作品让人们对隐逸类楹联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隐逸类楹联在明代的表现形式为方外人和山人的楹联.《罔措斋联语》是担当出家之后的作品,基木上是为佛门撰写的,故辞句中充盈着佛言祖训,禅机禅理.陈继儒的楹联体现了他作为山人的独特心态与视角,反映了晚明时期山人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11.
初唐文学是盛唐文学到来前的重要准备阶段,是唐诗发展链条上的第一环节。初唐诗人对轻盈流丽、豁达爽朗的生命意识的自觉追求,为继后盛唐诗歌的勃兴创造了良好条件。初唐诗歌所蕴含的生命特质与盛唐诗歌的昂扬文风有着内在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从诗旨和诗境两个方面考察袁桷诗歌之“清”.从诗旨可见其诗歌中最显著的思乡之情、隐逸之心,在本质上是“清”心,是对不受世俗玷污的人的本真之性的一种寻觅和回归;从诗境则见诗人以多种手法营构“清”境,明净、清澈为尚.  相似文献   

13.
严子陵钓鱼的形象已经成为文学文化史中经典的隐逸意象。唐前涉及到严子陵的诗歌并不多;盛唐时关于严子陵隐逸意象的诗歌体现了盛唐文人漫游生活与建功立业的心态;中唐时期,以大历诗人为代表的文人由于失去进取心态而在其诗歌中以严子陵的隐逸意象表达其闲适之意;唐末五代时,世道的混乱使文人们的隐逸心理渐趋稳定。严子陵式的隐逸成为文人们效仿的生活方式,严子陵的经典隐逸意象在诗歌中渐趋凝定。  相似文献   

14.
1984年普利策奖获得者玛丽·奥利弗是美国最著名的自然派诗人之一.诗人在其作品中对自然之美进行高度赞扬,并就自然和生命进行深层思考,表现了她隐逸高洁的人生观和向往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然观,此生存境界恰恰与中国古代道家哲学所倡导的超然物外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万叶集》里的咏梅和歌集中出现在天平时期(729~749年),大多出自大伴旅人、大伴加持等贵族官人之手。本文通过具体分析《万叶集》咏梅和歌中梅与雪、梅与柳、梅与莺以及梅花"插发"等几种主要模式,指出其在构思、选材以及用词上模仿借鉴了魏晋南北朝至初唐的咏梅汉诗赋。但由于中日两国传统审美情趣的不同,汉诗赋与和歌的根本差异,《万叶集》咏梅和歌与魏晋南北朝至初唐的咏梅汉诗赋在意境和文化蕴涵上又存在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6.
山水诗在初唐出现了明显的分流,可分为为"田园山水诗""园林山水诗""边塞山水诗"和"自然山水诗"四种类型。它们在描述空间、生成方式及情感表达等方面都有诸多不同。初唐山水诗分流的主要原因是诗人的空间变化。这种空间变化往往是诗人身份地位的变化所致,会深刻影响他们的内心体验和观察自然的视角,从而使生成于不同空间的山水诗呈现出不同的情感意蕴和内心体验。  相似文献   

17.
初唐骆宾王文集全文编年始于晚清学者陈熙晋,较之于明代万历黄兰芳以来诸家对骆集诗文作年的考证,从中可见陈氏于骆集编年考证方面用功之精审,但后人对其多持异说.从陈氏冶学特征入手,排比诸说,考察其中几篇作年.  相似文献   

18.
西晋诗人左思思想中始终存在着隐逸避世成分,隐逸思想随着他的生存处境的变化、人生参悟的不断深化而逐渐增强,左思的隐逸思想在中古思想文化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析唐诗中的民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在唐代的诗人大都具有安苍生、悯田农、伤闾里、哀农夫、救民于水火的富民思想。诗人人格精神上的成熟使他们大多具有一种民本取向,不管是写历史题材、现实内容,还是写男女之情、隐逸之趣,都掩饰不住内心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在这个追求享乐的时代,主张崇俭去奢、轻徭薄赋,以缓和阶级矛盾、促进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0.
涧泉词初探     
韩淲是南宋的一位隐逸词人,其词数量可观,除少数爱国词外,多为抒写隐逸情怀和闲情闲趣的闲适词:韩淲词多选取一些空灵、清淡的意象,从而生成清幽淡远的意境,呈现出清淡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