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1 毫秒
1.
老子"人欲观"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从分析人的本性入手,论证了欲望不是人性的内容;通过分析人欲的弊端,强调人应该通过节欲、寡欲来免除外在的祸害与不幸,保持人淳朴的本性。只有无欲、不争,万物才能顺其自然地发展。老子关于人欲的思想有一定的合理,性,是其人性论的基础。深入研究老子的人欲理论,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老子修身思想对当下个体生命提供的实践路径,选取了老子修身理路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老子修身的旨意、途径和境界。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老子修身之理路以“复归于道”为核心,同时老子强调修身即是将道修诸于身,使得主体内在感通“道之性”、外在践行“道之用”。进而表明,老子修身之理路的实践面向和彰显个体生命的真朴本性的研究目的;也为个体生命在面临身与心的分离时,提供身心相交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韩非的人性观。韩非认为好利恶害、追名逐利是人的本性,应该用法律与道德来规范平衡人们的欲利之心,根据人的好利性来实施对人的行为的操纵。人性论是为他的政治主张服务的。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韩非的人性观。韩非认为好利恶害、追名逐利是人的本性,应该用法律与道德来规范平衡人们的欲利之心,根据人的好利性来实施对人的行为的操纵。人性论是为他的政治主张服务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无原则批判"的哲学方法,为设计划分自身的边界。对设计的根本问题作出阐释,把设计的一般本性规定是欲、技、道的游戏。我们必须抛弃将设计作为一种工具论的观点,而要在智慧的指引下,使当代设计进入欲、技、道的完美游戏,并最终成为一种合乎本性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无原则批判”的哲学方法,为设计划分自身的边界。对设计的根本问题作出阐释,把设计的一般本性规定是欲、技、道的游戏。我们必须抛弃将设计作为一种工具论的观点,而要在智慧的指引下,使当代设计进入欲、技、道的完美游戏,并最终成为一种合乎本性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7.
老子哲学体系的主线即是“道”。“道”是万物的本原,又是普遍规律,它通过事物及其内部的矛盾运动来发挥作用,从而支配自然、社会的发展。老子的哲学体系属于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开创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先河。其不足之处是:只看到了矛盾的同一性,未看到矛盾斗争性的作用,忽视了矛盾的转化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否定科技进步的意义,以及空想的社会政治理想等等。  相似文献   

8.
老子的生命哲学以其博大精深的生命智慧引发了弥久不衰的思想魅力.文章结合时下我国高校教职工生命状况和职业发展态势,着重发掘和整理老子生命哲学中的“贵生轻物”的人文关怀、“贵柔不争”的处世艺术、“生死自然”的达观态度、“死而不亡”的终极超越等独特的生命智慧.认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职工,应既“育人”也“育己”,把握自己的定位,顺应生命的本性,纯真而自然地让个体生命之花自由而全面地绽放.  相似文献   

9.
根据有关文献,梳理了玄奘受命将《老子》翻译为梵文的历史背景、目的和影响。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敕令玄奘组织翻译《老子》为梵文。翻译过程中,玄奘对《老子》及佛、道二教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老子》因此至印度,在思想领域对印度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老子的史官身份及春秋时期的社会现实,使老子对人性有深刻的认识.老子的宇宙论以人生论为归宿,道法自然是老子人性论的理论基础,理想的人性应该是法自然的,是道的特性在人身上的体现.自然人性具有素朴性、真、无私、超越性的特点.这样,老子的自然人性论就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墨子"尚贤""尚同""节葬"等主要思想的分析,认为墨子有分配正义思想,即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出发点的朴素的物质平均主义和机会平等主义。虽然不能与现代意义的分配正义同日而语,但其对目前社会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墨子“尚贤”“尚同”“节葬”等主要思想的分析,认为墨子有分配正义思想.即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出发点的朴素的物质平均主义和机会平等主义。虽然不能与现代意义的分配正义同日而语,但其对目前社会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唯物史观人性论的科学基础是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实践性是人的类本性。唯物史观人性论是历史的、发展的人性论,是个体性和社会整体性相统一的人性论,它强调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全部人类历史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唯物史观人性论的科学基础是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实践性是人的类本性。唯物史观人性论是历史的、发展的人性论,是个体性和社会整体性相统一的人性论,它强调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全部人类历史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自然无为”是老子思想中的重要观念。“自然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尊重客观规律、顺其自然,通过“无为”的方法达到“无不为”目的。老子哲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和人文精神,通过遵循万物之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无为而无不为,实现人民自我化育;以百姓之心为心,民为邦本。运用现代思维方式分析老子哲学,将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实现老子思想的现代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的作品基本上围绕着人终究是臣服于“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而展开的,对人的本性,人的生存困境以及人类的命运这一主题进行思考,其作品的真正价值在于对人性真相的揭示与还原。张爱玲在她的作品中所揭示的人性真相是:人跳不出饮食男女的圈子,摆脱不了情欲的支配,由于情欲的盲目性而必须忍受永恒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理欲之辩是中国自古发展而来的一种争论,然而在现代生活中,仍有部分人只求"人欲",不明"天理"。从内在约束机制来说,就需要加强道德自觉;从外在约束机制来说,就需要靠社会舆论、习俗、法律手段加以约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从分析饭店产品的特点入手,通过对星级饭店空间的客房部分装修风格及标准比较分析,提出了饭店客房设计应考虑的角度及风格的民族性与人本性。  相似文献   

19.
理欲之辩是中国自古发展而来的一种争论,然而在现代生活中,仍有部分人只求"人欲",不明"天理"。从内在约束机制来说,就需要加强道德自觉;从外在约束机制来说,就需要靠社会舆论、习俗、法律手段加以约束。  相似文献   

20.
马斯洛在吸收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的基础上,丰富与完善其人本主义心理学及超过人心理学的思想体系。他深深领会老子道论的精华,为西方人找列一条回归精神家园之路。通过挖掘老子道家思想的人学意蕴,比较马斯洛心理学与老子道家思想,可为东西方文化在现代心理学体系的碰撞找到契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